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析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多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似乎出人意料,回归到传统的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既非常见的时政、时事、实事、现象类,也非寓言类材料。但细细忖度,则会发现:哲理其表,而家国情怀其里。家国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正当时。近三年来,有众多重大历史节点——建国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作为高考作文,也应“染乎世情,系乎时序”,或许命题者用意正在此。
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我们很容易想到,生活中的各种纪念日。比如个人、家庭中的纪念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如那些蕴含着浓郁民俗、美好情思的传统节日;还可以从社会、国家、民族层面来联想,那些最能凸显家国情怀,国家赋予的重大节日;也可以从多维角度来联想,如亲情类、民俗类、祭奠类、庆典类……进而思考每一类、每一种纪念日蕴含的美好情思、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
第二层为短句“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自然过渡。而在纪念日作用上,则有“继往开来”的深意,意为这些纪念日,并非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不仅仅在于缅怀、纪念其来有自,更在于砥砺未来,奋勇前行。
第三层“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其重心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上面。
综上所述,仔细厘清三层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至此,立意已然非常显豁,即铭记过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望未来。这样看来,这则材料看似意蕴非常,其实蕴含的“母题”,仍然是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
那么,如何把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又不人云亦云,既有“大我”情怀,又有“真我”“自我”?首先是对纪念日的选择。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纪念日,比如“七一”、国庆,这样驾轻就熟,就巧妙转化为百年党史、礼赞中国等话题,属于典型的家国情怀类宏大叙事;也可从日常生活中的节日、纪念日写起,娓娓道来,引发共情,且贴近生活,接地气,入人心,有真情实感。另外,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虽是“遵命写作”,其实也可以适当具有“命题者意识”:既是“立德树人”的抡才大典,难道此题仅仅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记取成长痕迹、体悟亲情真情?这样一想,很容易想到此题可能是在向时代“曲线致敬”,这样才能真正破译此题的立意密码。
一类文:56分
百年未变,我还是你
□一考生
亲爱的青年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百年之后的新时代青年,我真诚地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客,看一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我的样子没有变,还是你那张经过打磨的脸。
还是放不下那年在南湖畔与你们的初遇,常常在梦中又回想起了你。你们从古朴雅致的红船上下来时,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我走上前去问你:“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你当时坚定地回答:“是我们!请相信,阳光会来的。”我把你的话深埋心底,含着眼泪,怀着幻想,抱着期许。穿梭于现实与过去,看遍华夏的战火纷飞,百废待兴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才知道未来就是你。而铁铸的你,站在南泥湾的麦浪中,赤铜色粗糙的脸上挂满笑容,手从锄犁上松开,抚摸着我黝黑的脸。我说,这是在大山扶贫时,在海岛戍守时,在抗击疫情时打磨的脸。那一刻,你说:“你像我。”
我的初心没有变,还是你那颗坚韧不拔的心。
我今天可以坐上各种豪华邮轮、万吨大驱,还有航空母舰,但那只小小的南湖红船却像是一切的母亲,所有的船将她围起,因为她就是一切的源起。船上的人们听到了红船内激昂的入党誓词与宣告,倾听着“万类霜天竞自由,欲与天公试比高”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所谓栉风沐雨,栉的是一样的风,沐的是一样的雨,人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我想请亲爱的你们来看一看我们如今鳞次栉比的大厦,碧波荡漾的江河,还有载歌载舞、喜笑颜开的人民……初心未变,只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我的情感没有变,还是你那份心系人民的情。
长安街上万车过,都要静望您的笑颜;中南海前卫士肃立,只为守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奠定了共产党人人心所向的大字。从遥远的黑河到热雨绵绵的腾冲,从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到自由富庶的江浙天堂,千千万万的人民感念你们的恩情,千千万万的人民难忘你们的容颜。而你们却在万众簇拥之下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值此百年华诞的紀念日,特邀请您来我身边,倾听这盛世人民的欢歌。而我也将永不忘您的鞭策与鼓励,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我还是你!”
带着这百年的珍重与嘱托,我愿意接过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我辈青年定能不负众望,创造出令你们骄傲的成绩。
此致
敬礼!
一百年后的青年
2021年6月7日
评点:文章言辞有味,情感丰富,娓娓道来,如听耳语。书信体,使文章体现出极强的对象感。类比生活,生动形象。引用合理。将历史和现实熔于一炉,把百年的时光具化为一句句真情话语,文章内容具体,结构严谨,从样子、初心、情感三个角度,论述“百年后青年”变化的是具体的形态,不变的是青年担当与志向。比较之下,更见当代青年继承百年前的青年志向,继续前行的豪情,从而侧面展现百年前青年的担当勇敢。文章结尾抒情,将情绪推向高处,表达志向,鼓舞人心,情绪饱满,令人动容。
(编辑:关晓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析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多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似乎出人意料,回归到传统的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既非常见的时政、时事、实事、现象类,也非寓言类材料。但细细忖度,则会发现:哲理其表,而家国情怀其里。家国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正当时。近三年来,有众多重大历史节点——建国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作为高考作文,也应“染乎世情,系乎时序”,或许命题者用意正在此。
材料分为三层。第一层“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让我们很容易想到,生活中的各种纪念日。比如个人、家庭中的纪念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如那些蕴含着浓郁民俗、美好情思的传统节日;还可以从社会、国家、民族层面来联想,那些最能凸显家国情怀,国家赋予的重大节日;也可以从多维角度来联想,如亲情类、民俗类、祭奠类、庆典类……进而思考每一类、每一种纪念日蕴含的美好情思、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
第二层为短句“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巧妙自然过渡。而在纪念日作用上,则有“继往开来”的深意,意为这些纪念日,并非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不仅仅在于缅怀、纪念其来有自,更在于砥砺未来,奋勇前行。
第三层“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其重心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上面。
综上所述,仔细厘清三层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至此,立意已然非常显豁,即铭记过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望未来。这样看来,这则材料看似意蕴非常,其实蕴含的“母题”,仍然是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
那么,如何把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又不人云亦云,既有“大我”情怀,又有“真我”“自我”?首先是对纪念日的选择。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纪念日,比如“七一”、国庆,这样驾轻就熟,就巧妙转化为百年党史、礼赞中国等话题,属于典型的家国情怀类宏大叙事;也可从日常生活中的节日、纪念日写起,娓娓道来,引发共情,且贴近生活,接地气,入人心,有真情实感。另外,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虽是“遵命写作”,其实也可以适当具有“命题者意识”:既是“立德树人”的抡才大典,难道此题仅仅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记取成长痕迹、体悟亲情真情?这样一想,很容易想到此题可能是在向时代“曲线致敬”,这样才能真正破译此题的立意密码。
一类文:56分
百年未变,我还是你
□一考生
亲爱的青年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百年之后的新时代青年,我真诚地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客,看一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我的样子没有变,还是你那张经过打磨的脸。
还是放不下那年在南湖畔与你们的初遇,常常在梦中又回想起了你。你们从古朴雅致的红船上下来时,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我走上前去问你:“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你当时坚定地回答:“是我们!请相信,阳光会来的。”我把你的话深埋心底,含着眼泪,怀着幻想,抱着期许。穿梭于现实与过去,看遍华夏的战火纷飞,百废待兴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才知道未来就是你。而铁铸的你,站在南泥湾的麦浪中,赤铜色粗糙的脸上挂满笑容,手从锄犁上松开,抚摸着我黝黑的脸。我说,这是在大山扶贫时,在海岛戍守时,在抗击疫情时打磨的脸。那一刻,你说:“你像我。”
我的初心没有变,还是你那颗坚韧不拔的心。
我今天可以坐上各种豪华邮轮、万吨大驱,还有航空母舰,但那只小小的南湖红船却像是一切的母亲,所有的船将她围起,因为她就是一切的源起。船上的人们听到了红船内激昂的入党誓词与宣告,倾听着“万类霜天竞自由,欲与天公试比高”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所谓栉风沐雨,栉的是一样的风,沐的是一样的雨,人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我想请亲爱的你们来看一看我们如今鳞次栉比的大厦,碧波荡漾的江河,还有载歌载舞、喜笑颜开的人民……初心未变,只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我的情感没有变,还是你那份心系人民的情。
长安街上万车过,都要静望您的笑颜;中南海前卫士肃立,只为守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奠定了共产党人人心所向的大字。从遥远的黑河到热雨绵绵的腾冲,从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到自由富庶的江浙天堂,千千万万的人民感念你们的恩情,千千万万的人民难忘你们的容颜。而你们却在万众簇拥之下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值此百年华诞的紀念日,特邀请您来我身边,倾听这盛世人民的欢歌。而我也将永不忘您的鞭策与鼓励,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我还是你!”
带着这百年的珍重与嘱托,我愿意接过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我辈青年定能不负众望,创造出令你们骄傲的成绩。
此致
敬礼!
一百年后的青年
2021年6月7日
评点:文章言辞有味,情感丰富,娓娓道来,如听耳语。书信体,使文章体现出极强的对象感。类比生活,生动形象。引用合理。将历史和现实熔于一炉,把百年的时光具化为一句句真情话语,文章内容具体,结构严谨,从样子、初心、情感三个角度,论述“百年后青年”变化的是具体的形态,不变的是青年担当与志向。比较之下,更见当代青年继承百年前的青年志向,继续前行的豪情,从而侧面展现百年前青年的担当勇敢。文章结尾抒情,将情绪推向高处,表达志向,鼓舞人心,情绪饱满,令人动容。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