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人手……”、“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而穷人中最多的又是农民。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温家宝的一席话,道出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这就为一直承担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任务的农广校提出了新的课题:认清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探寻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出路,引导九亿多农民切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收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民文化结构低,培养任务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而且,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普遍,导致了我县农民的“三低”(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瞳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2.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培养难度大
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收入不高,就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农民难觅踪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政府重视不够,缺乏专职农业教师
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偏重于见效快、政绩明显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对见效慢而又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农民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必要的支持,存有表面应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口头说得多、实际行动少的现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舍不得投资,没有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4.培训内容、方式简单落后,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
目前的教育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有的也是仅仅局限在种植、养殖方面。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并且以集中讲授或发放资料为主,针对眭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5.农民投资农业教育培训受到限制
一是农民收入较低,除保证子女上学及正常消费外,留给自己参加学习的资金几乎没有;二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小农意识影响,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比较着重当前生产和实用技术缺乏应有的学习欲望;三是交费培训观念淡薄,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及时往往热情很高,但谈到费用时,就不愿惨叫培训学习,还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措施与对策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积极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多措并举,积极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将农民教育培训视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纳入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中
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农民培训计划,配置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建好培训基地,把农民的教育培训视为公益性事业,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2.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库,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并统一颁发聘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统一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
3.制定合理的、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制定培训内容,确保符合实际。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
4.创新培训方式,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由企业自主进行,各级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加强督促、扶持、鼓励和表彰;
5.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集科研、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与农民紧密相连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积极收集适应本地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编发资料、现场会、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增强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6.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办节目专栏,可播放名师讲座,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通过村级的“广播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7.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农村未来新型农民
我们要乘着“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一政策的东风,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努力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千方百计解决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不断提高农村适龄孩子小学、初中入学率、鞏固率和毕业率,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村未来新型农民。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民文化结构低,培养任务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而且,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普遍,导致了我县农民的“三低”(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瞳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2.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培养难度大
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收入不高,就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农民难觅踪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政府重视不够,缺乏专职农业教师
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偏重于见效快、政绩明显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对见效慢而又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农民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必要的支持,存有表面应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口头说得多、实际行动少的现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舍不得投资,没有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4.培训内容、方式简单落后,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
目前的教育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有的也是仅仅局限在种植、养殖方面。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并且以集中讲授或发放资料为主,针对眭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5.农民投资农业教育培训受到限制
一是农民收入较低,除保证子女上学及正常消费外,留给自己参加学习的资金几乎没有;二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小农意识影响,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比较着重当前生产和实用技术缺乏应有的学习欲望;三是交费培训观念淡薄,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及时往往热情很高,但谈到费用时,就不愿惨叫培训学习,还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措施与对策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积极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多措并举,积极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将农民教育培训视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纳入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中
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农民培训计划,配置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建好培训基地,把农民的教育培训视为公益性事业,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2.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库,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并统一颁发聘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统一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
3.制定合理的、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制定培训内容,确保符合实际。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
4.创新培训方式,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由企业自主进行,各级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加强督促、扶持、鼓励和表彰;
5.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集科研、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与农民紧密相连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积极收集适应本地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编发资料、现场会、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增强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6.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办节目专栏,可播放名师讲座,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通过村级的“广播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7.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农村未来新型农民
我们要乘着“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一政策的东风,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努力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千方百计解决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不断提高农村适龄孩子小学、初中入学率、鞏固率和毕业率,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村未来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