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会觉得这本“没有主题”“没有意义”的书真好自内心地喜爱故事中的女孩儿这样做“苹果派”的自由玩,也许他还会想,这个做苹果派的人有点搞笑,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会发自在的生活方式。
因为要做苹果派,所以得去意大利割麦子,去捡法国母鸡下的蛋,去斯里兰卡的丛林中采桂皮,去英国挤牛奶,去牙买加砍甘蔗……《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是法国作家玛乔丽·普赖斯曼的作品。这是一本奇妙的绘本,你既可以把它当作娱乐、幽默读物,也可以当作旅行导游手册,甚或是当作烹饪知识书,而我下面所做的解读,是将其作为荒诞绘本来看待的。在我看来,解读这本绘本的荒诞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角度。
没有意义的荒诞故事自有独特价值
通常我们读一本故事性的绘本,能够从故事中感受到,甚至提炼出故事所要表达的某种意义或者说某种主题。比如,我阐释过《驴小弟变石头》表现的是爱可以创造奇迹,《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想说的是寻找到“自我”才是人生幸福的真正归宿,《好脏的哈利》表现的是成长性的“自我”。可是,读了《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放下书,我们却难以提炼、归纳出一个思想主题。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感受、感悟、抽象、分析等等阅读能力,而是这本书的故事本身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主题和意义!
一定会有读者感到奇怪,咦?一本故事性的绘本竟然会没有主题、没有意义,那作者写这个故事为的是什么昵?面对这样的疑问,就得刨根问底,说说“荒诞文学”这种文学类型了。
世界儿童文学中,最有名的荒诞文学是英国爱德华·利尔的荒诞诗。利尔一生以绘画为职业,但是给他带来巨大名声的却是他自己配插图的《荒诞书》(1846年)。他因为《荒诞书》而被称为英国荒诞诗的开山鼻祖。这些荒诞诗有着出人意料的奇想、荒唐的逻辑和风趣的措辞。另一部有名的荒诞作品就是赵元任翻译的刘易斯·卡洛尔的那本著名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现普遍译为《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作品是荒诞故事的经典之作,不仅故事内容荒诞不经,而且书中赵元任还翻译了不少荒诞诗歌,比如其中非常有名的是《海狮和木匠》:“有四个小蛎蟥儿很想来,/它们想得不得了:/它们刷了衣裳,洗了脸,/把鞋带儿也系好——/可是这很怪,因为你知道,/它们压根儿就没脚。”这是《海狮和木匠》中的一节。这首诗有荒谬的逻辑、出人意料的联想和对伪善的嘲讽。赵元任很看重这本书的荒诞性,他说:“我相信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比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
我们可以给荒诞文学下这样一个定义式的解释:荒诞文学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无法发生的奇妙(荒唐无稽)事件的描写,造成一种可笑和游戏的感觉,其没有意义的故事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思想价值,那就是超越现世既定的价值观和秩序,获得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正如周作人介绍赵元任翻译的刘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时所指出的,荒诞故事的最大特色在于“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确,荒诞文学是文学中的珍贵稀有物种,最为难写。周作人就说过,“只是有异常才能的人,才能写没有意思的作品”,所以,荒诞故事历来都是不可多得的。这也就是《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这本绘本独特的思想价值。
用“不通”的做法,走“通”人生的大路
我们前面分析过了《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荒诞性,即它的“没有意思”。如果《环游世界做苹果派》仅只“没有意思”,仅只“不通”,这本绘本还不能算是上乘的荒诞绘本。要想具有赵元任所指出的“比莎士比亞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的文学价值,它的“没有意思”还要拥有意味。也就是说,它的荒诞性应该是“有意味的‘没有意思’”。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用了绘本创作中并不多见的第二人称“你”的视角。读者阅读故事时,仿佛自己变成了那个“你”。第二人称叙事视角的效果是作品直接与读者对话,触动读者的心神,促使读者去回应。回应什么?具体到《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这本绘本,就是回应作品中的“没有意思”的荒诞性背后的“意味”,即背后的思想。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看起来“没有意思”,看起来“不通”,其实却是真正的“通”。从形象层面的意义来看,故事中的女孩儿正是凭着“不通”的做苹果派的方式,打造了一种周游世界的生活;从象征层面的意义来看,女孩儿正是凭着“不通”的做苹果派的方式,使生活“通”向了更为开放的、宽广的世界,走向了丰富的、自由的境界。它是—本解放心灵的书,启发着我们,原来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做苹果派一样,在我们已经认定的、遵从的做法之外,还有另一种,不!还有许多种充满乐趣的、一经发现则令人神往的崭新做法!
在结尾处,作家卖了一个关子。前面要买做苹果派的材料,因为超市关门,所以环游世界去买材料,现在,苹果派终于做好了,可是,讲故事的人又说了,“记住,苹果派上浇一些香草冰淇淋会更好吃,你在市场就可以买到香草冰淇淋。”那就去超市买吧,可是问题又来了,“正好遇上市场关门了”,(理由呢?大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呢,“还在钓鱼”)怎么办?按照前面的阅读经验,读者很可能会猜,这—下,又要环游世界去买做香草冰淇淋的材料了,可是,翻到下一页,却是——“那你光吃苹果派就好了!”
也许有读者会想:整个故事里,做苹果派的女孩都在做不合情理的荒唐事,在故事结束时,她终于变得正常了,真是这样吗?如果按照前面主人公为做苹果派,为保证质量,孜孜以求、不加妥协、不做对付的精神来看,去吃没有浇香草冰淇淋的苹果派,才是对付、敷衍了事的生活态度吧。如果我们做这样的阐释,《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就和《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一样,“比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是一本颠覆成人世界的常识,却真正属于孩子的书,因为,对于荒诞故事,“孩子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周作人语)孩子们会觉得这本书真好玩,也许他们还会想,这个做苹果派的人有点儿搞笑。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喜爱女孩儿这样做“苹果派”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一个成人,读了这本图画书,你愿意用这个女孩儿做“苹果派”的方式,去打造一种自由的、充满新的可能性的生活吗?
因为要做苹果派,所以得去意大利割麦子,去捡法国母鸡下的蛋,去斯里兰卡的丛林中采桂皮,去英国挤牛奶,去牙买加砍甘蔗……《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是法国作家玛乔丽·普赖斯曼的作品。这是一本奇妙的绘本,你既可以把它当作娱乐、幽默读物,也可以当作旅行导游手册,甚或是当作烹饪知识书,而我下面所做的解读,是将其作为荒诞绘本来看待的。在我看来,解读这本绘本的荒诞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角度。
没有意义的荒诞故事自有独特价值
通常我们读一本故事性的绘本,能够从故事中感受到,甚至提炼出故事所要表达的某种意义或者说某种主题。比如,我阐释过《驴小弟变石头》表现的是爱可以创造奇迹,《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想说的是寻找到“自我”才是人生幸福的真正归宿,《好脏的哈利》表现的是成长性的“自我”。可是,读了《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放下书,我们却难以提炼、归纳出一个思想主题。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感受、感悟、抽象、分析等等阅读能力,而是这本书的故事本身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主题和意义!
一定会有读者感到奇怪,咦?一本故事性的绘本竟然会没有主题、没有意义,那作者写这个故事为的是什么昵?面对这样的疑问,就得刨根问底,说说“荒诞文学”这种文学类型了。
世界儿童文学中,最有名的荒诞文学是英国爱德华·利尔的荒诞诗。利尔一生以绘画为职业,但是给他带来巨大名声的却是他自己配插图的《荒诞书》(1846年)。他因为《荒诞书》而被称为英国荒诞诗的开山鼻祖。这些荒诞诗有着出人意料的奇想、荒唐的逻辑和风趣的措辞。另一部有名的荒诞作品就是赵元任翻译的刘易斯·卡洛尔的那本著名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现普遍译为《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作品是荒诞故事的经典之作,不仅故事内容荒诞不经,而且书中赵元任还翻译了不少荒诞诗歌,比如其中非常有名的是《海狮和木匠》:“有四个小蛎蟥儿很想来,/它们想得不得了:/它们刷了衣裳,洗了脸,/把鞋带儿也系好——/可是这很怪,因为你知道,/它们压根儿就没脚。”这是《海狮和木匠》中的一节。这首诗有荒谬的逻辑、出人意料的联想和对伪善的嘲讽。赵元任很看重这本书的荒诞性,他说:“我相信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比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
我们可以给荒诞文学下这样一个定义式的解释:荒诞文学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无法发生的奇妙(荒唐无稽)事件的描写,造成一种可笑和游戏的感觉,其没有意义的故事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思想价值,那就是超越现世既定的价值观和秩序,获得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正如周作人介绍赵元任翻译的刘易斯·卡洛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时所指出的,荒诞故事的最大特色在于“有意味的‘没有意思’”。的确,荒诞文学是文学中的珍贵稀有物种,最为难写。周作人就说过,“只是有异常才能的人,才能写没有意思的作品”,所以,荒诞故事历来都是不可多得的。这也就是《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这本绘本独特的思想价值。
用“不通”的做法,走“通”人生的大路
我们前面分析过了《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的荒诞性,即它的“没有意思”。如果《环游世界做苹果派》仅只“没有意思”,仅只“不通”,这本绘本还不能算是上乘的荒诞绘本。要想具有赵元任所指出的“比莎士比亞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的文学价值,它的“没有意思”还要拥有意味。也就是说,它的荒诞性应该是“有意味的‘没有意思’”。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用了绘本创作中并不多见的第二人称“你”的视角。读者阅读故事时,仿佛自己变成了那个“你”。第二人称叙事视角的效果是作品直接与读者对话,触动读者的心神,促使读者去回应。回应什么?具体到《环游世界做苹果派》这本绘本,就是回应作品中的“没有意思”的荒诞性背后的“意味”,即背后的思想。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看起来“没有意思”,看起来“不通”,其实却是真正的“通”。从形象层面的意义来看,故事中的女孩儿正是凭着“不通”的做苹果派的方式,打造了一种周游世界的生活;从象征层面的意义来看,女孩儿正是凭着“不通”的做苹果派的方式,使生活“通”向了更为开放的、宽广的世界,走向了丰富的、自由的境界。它是—本解放心灵的书,启发着我们,原来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做苹果派一样,在我们已经认定的、遵从的做法之外,还有另一种,不!还有许多种充满乐趣的、一经发现则令人神往的崭新做法!
在结尾处,作家卖了一个关子。前面要买做苹果派的材料,因为超市关门,所以环游世界去买材料,现在,苹果派终于做好了,可是,讲故事的人又说了,“记住,苹果派上浇一些香草冰淇淋会更好吃,你在市场就可以买到香草冰淇淋。”那就去超市买吧,可是问题又来了,“正好遇上市场关门了”,(理由呢?大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呢,“还在钓鱼”)怎么办?按照前面的阅读经验,读者很可能会猜,这—下,又要环游世界去买做香草冰淇淋的材料了,可是,翻到下一页,却是——“那你光吃苹果派就好了!”
也许有读者会想:整个故事里,做苹果派的女孩都在做不合情理的荒唐事,在故事结束时,她终于变得正常了,真是这样吗?如果按照前面主人公为做苹果派,为保证质量,孜孜以求、不加妥协、不做对付的精神来看,去吃没有浇香草冰淇淋的苹果派,才是对付、敷衍了事的生活态度吧。如果我们做这样的阐释,《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就和《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一样,“比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
《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是一本颠覆成人世界的常识,却真正属于孩子的书,因为,对于荒诞故事,“孩子大抵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周作人语)孩子们会觉得这本书真好玩,也许他们还会想,这个做苹果派的人有点儿搞笑。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发自内心地喜爱女孩儿这样做“苹果派”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一个成人,读了这本图画书,你愿意用这个女孩儿做“苹果派”的方式,去打造一种自由的、充满新的可能性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