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与优秀力量,承担着建设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历史任务,根据其社会归属与社会责任而言,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对国家对社会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1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教党([2013]22号)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大学生是其同辈群体与社会基层中的良好资源,而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与优秀力量,承担着建设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历史任务,根据其社会归属与社会责任而言,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2 目前高校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学习,轻思想的事实
就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过程而言,存在着过分地看重成绩而轻思想的普遍事实,在思想、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行等无法明确考察或者说不能够以分数计算的情况下,优先看重了可以用分数来计算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认为“学习好”,“思想”自然就会“好”,以学习成绩的高与低评判思想的先进与落后,形成了“只要学习好,就千好万好”的错误导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无形之中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2.2 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形式单一,有效性不强
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基本都依托在基层——学生党支部实施与开展,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是高校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笔者所在的高校超过90%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师生比例1:500左右),事务繁琐,压力大,很难有更多精力去更好地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多是通过“以会代教”的形式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另一方面,因地域、经费、安全等因素,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活动多在校内开展,基本是通过学习文件、听报告、义务劳动方式进行,比较单调与单一,导致有效性不强。
2.3 学生党员对党的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深刻
笔者对所在的学生党支部党员进行过一次关于党的基本知识与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闭卷测试:其中最高分71分,最低分35分,平均分46.7分,参加此次测试的学生党员都曾参加过党校培训与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当然,此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全部学生党员的真实情况,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事实。
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知识理解不深刻,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或模糊层面上,以社会与时代都发生了变化为借口,缺乏对党的知识求知求真的主动性。作为新时代的、学习高级知识的学生党员,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知识的外延与内涵,深刻了解党的历史、发展与壮大的历程,与时俱进,学会自觉地运用党的先进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2.4 部分学生党员个体优秀性突出,群体中示范性不明显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大部分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社會实践与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个人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但是其本人在同辈群体中的示范性作用却不明显,不能影响与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甚至将自己演变成了同辈群体中的“边缘人”,高高在上,丢失了群众基础。在笔者曾做过的《关于大学生党员廉政建设研究》的课题中,有一项关于“对你身边的学生党员,你希望其在哪一方面表现更加突出”的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同学选择了“思想先进性”与“群体中表率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大学生党员在群体中的示范性有待提高。
2.5 少数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薄弱,进步势头不足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其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清醒认识与理智判断。但是,现实中也存在着少数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弱的现象,发展为党员之后出现了松懈、倦怠的行为,比如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进步势头不足等,忘记了学生党员身份的重要性,忘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未完成党性意识由外化转为内化的过程,依然需要依靠外力约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迷失了进步的方向。
3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的对策思考
3.1 构建一套多维度的、科学的、有效的党员发展与评价体系
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设计客观全面的考察体系,因素指标包含坚定的思想政治、良好的道德品行、突出的能力素质、满意的群众评议、优秀的现实表现、积极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要对发展对象进行多维度的定性与定量考察,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首要条件,要注重对发展对象整个成长过程或者自进入高校以来连续的考察,而不是限定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个特定环境下的表现。与此同时,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样依据此体系目标进行考核,鞭策其牢记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发展前后的、全面的、细致的客观的考察与评价,避免出现“入党前革命化,入党后一般化”现象,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完善进步,充分发挥与体现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2 组建一支党性强、专业的学生党建工作人员队伍
党支部书记是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第一引导者与直接实施者,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突出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对提高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党支部书记应由党性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作风正派,工作负责,联系群众,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目前,高校中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承担者有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及个别优秀的高年级党员,因其各自最重要的角色任务而分散了其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力量,使之无法全力以赴,甚至无暇顾及。学生党支部书记具有高标准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能深刻地解读关于党的方针政策且能够为学生党员及其大学生群体所理解与接受,能够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各项有效的党员教育活动,从而能够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3.3 建立理论学习机制,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会指导于实践,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必须做到理论精通,并学以致用。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对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要存在连贯性,建立理论学习机制,将对其的党性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与学习中,而不是仅仅通过简短的党校培训或者几次的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就完成对其的党性教育与理论培养。通过理论学习,要让学生党员能够与时俱进地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实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教育目的。同时,教育过程既要着眼于内容的丰富性,也要强调形式的多样性;要做到注重理论学习与亲身体验相结合;要做到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避免口头说教的形式和理论简单化的现象。
3.4 实施学生党员服务机制,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性
大学生党员在其群体中的示范性与影响性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各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党员示范性活动有“党员值班制”、“党员带班制”、“党员‘五个一’工程”等等,旨在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性,就要注重在日常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党员高标准、严要求;就要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党员搭建形式灵活的党性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党员走到同学中去,走到群众中去,注重培养学生党员服务同学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其所属群体中的带头作用,并为将来其服务于人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考核
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与群众座谈会,加强对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与生活上的管理与监督,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党员自身出现的问题。实行举行党员述职制度,评议小组由党政工作人员、辅导员、党内同志、普通同学共同组成,对学生党员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或者警告,对违纪的学生党员要坚决按照党章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黄新建,姚冠新.大学生党建引入导师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张卓等.项目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兴杰,庞鑫培,熊建美.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观念与方法的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刘献君.关于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4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作者简介:
孙兆风,女,教育学硕士,讲师,山东理工大学建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生科副科长,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1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教党([2013]22号)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大学生是其同辈群体与社会基层中的良好资源,而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与优秀力量,承担着建设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历史任务,根据其社会归属与社会责任而言,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2 目前高校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学习,轻思想的事实
就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过程而言,存在着过分地看重成绩而轻思想的普遍事实,在思想、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行等无法明确考察或者说不能够以分数计算的情况下,优先看重了可以用分数来计算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认为“学习好”,“思想”自然就会“好”,以学习成绩的高与低评判思想的先进与落后,形成了“只要学习好,就千好万好”的错误导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无形之中学习成绩成为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2.2 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形式单一,有效性不强
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基本都依托在基层——学生党支部实施与开展,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是高校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笔者所在的高校超过90%的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师生比例1:500左右),事务繁琐,压力大,很难有更多精力去更好地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多是通过“以会代教”的形式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另一方面,因地域、经费、安全等因素,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活动多在校内开展,基本是通过学习文件、听报告、义务劳动方式进行,比较单调与单一,导致有效性不强。
2.3 学生党员对党的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深刻
笔者对所在的学生党支部党员进行过一次关于党的基本知识与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闭卷测试:其中最高分71分,最低分35分,平均分46.7分,参加此次测试的学生党员都曾参加过党校培训与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当然,此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全部学生党员的真实情况,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事实。
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知识理解不深刻,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或模糊层面上,以社会与时代都发生了变化为借口,缺乏对党的知识求知求真的主动性。作为新时代的、学习高级知识的学生党员,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知识的外延与内涵,深刻了解党的历史、发展与壮大的历程,与时俱进,学会自觉地运用党的先进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2.4 部分学生党员个体优秀性突出,群体中示范性不明显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大部分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社會实践与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个人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但是其本人在同辈群体中的示范性作用却不明显,不能影响与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甚至将自己演变成了同辈群体中的“边缘人”,高高在上,丢失了群众基础。在笔者曾做过的《关于大学生党员廉政建设研究》的课题中,有一项关于“对你身边的学生党员,你希望其在哪一方面表现更加突出”的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同学选择了“思想先进性”与“群体中表率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大学生党员在群体中的示范性有待提高。
2.5 少数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薄弱,进步势头不足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其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清醒认识与理智判断。但是,现实中也存在着少数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弱的现象,发展为党员之后出现了松懈、倦怠的行为,比如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进步势头不足等,忘记了学生党员身份的重要性,忘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义务,未完成党性意识由外化转为内化的过程,依然需要依靠外力约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迷失了进步的方向。
3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的对策思考
3.1 构建一套多维度的、科学的、有效的党员发展与评价体系
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设计客观全面的考察体系,因素指标包含坚定的思想政治、良好的道德品行、突出的能力素质、满意的群众评议、优秀的现实表现、积极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要对发展对象进行多维度的定性与定量考察,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首要条件,要注重对发展对象整个成长过程或者自进入高校以来连续的考察,而不是限定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个特定环境下的表现。与此同时,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样依据此体系目标进行考核,鞭策其牢记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发展前后的、全面的、细致的客观的考察与评价,避免出现“入党前革命化,入党后一般化”现象,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完善进步,充分发挥与体现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2 组建一支党性强、专业的学生党建工作人员队伍
党支部书记是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第一引导者与直接实施者,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突出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对提高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党支部书记应由党性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作风正派,工作负责,联系群众,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目前,高校中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承担者有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及个别优秀的高年级党员,因其各自最重要的角色任务而分散了其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力量,使之无法全力以赴,甚至无暇顾及。学生党支部书记具有高标准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能深刻地解读关于党的方针政策且能够为学生党员及其大学生群体所理解与接受,能够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开展各项有效的党员教育活动,从而能够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3.3 建立理论学习机制,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会指导于实践,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必须做到理论精通,并学以致用。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对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要存在连贯性,建立理论学习机制,将对其的党性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与学习中,而不是仅仅通过简短的党校培训或者几次的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就完成对其的党性教育与理论培养。通过理论学习,要让学生党员能够与时俱进地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实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教育目的。同时,教育过程既要着眼于内容的丰富性,也要强调形式的多样性;要做到注重理论学习与亲身体验相结合;要做到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避免口头说教的形式和理论简单化的现象。
3.4 实施学生党员服务机制,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性
大学生党员在其群体中的示范性与影响性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各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党员示范性活动有“党员值班制”、“党员带班制”、“党员‘五个一’工程”等等,旨在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性,就要注重在日常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党员高标准、严要求;就要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党员搭建形式灵活的党性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党员走到同学中去,走到群众中去,注重培养学生党员服务同学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其所属群体中的带头作用,并为将来其服务于人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考核
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与群众座谈会,加强对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与生活上的管理与监督,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党员自身出现的问题。实行举行党员述职制度,评议小组由党政工作人员、辅导员、党内同志、普通同学共同组成,对学生党员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或者警告,对违纪的学生党员要坚决按照党章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黄新建,姚冠新.大学生党建引入导师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张卓等.项目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兴杰,庞鑫培,熊建美.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观念与方法的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刘献君.关于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4蒙象飞,孙宇伟.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科学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作者简介:
孙兆风,女,教育学硕士,讲师,山东理工大学建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生科副科长,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