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前行仍然困境重重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的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要求商家不得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袋。
  如今,一年过去了,“限塑令”成效如何?还有哪些有待完善成各方关注焦点。日前,《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消费习惯改变
  
  5月26日下午,北京丰台区草桥商圈,刚刚从卜蜂易初莲花超市购物出来的王先生手提的两个无纺布袋塞满了刚刚选购的商品。
  “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出门购物时总是忘带袋子,次数多了后就习惯了。”王先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坦言,提着两个大布袋,一开始怪难为情的,但尽管带来了很多不便,想想环保什么都不用说了。
  在现场,记者发现提着袋子购物的市民不少,与一年前这个时候有天壤之别。
  日前,搜狐绿色频道、中外对话与北京地球村对消费者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塑料袋进行收费的零售场所,绝大部分消费者会重复使用购物袋,包括无纺布袋、布袋、以前保存的塑料袋、随身的背包,甚至直接用手拿,只有10.65%的消费者会经常购买新塑料袋,5.43%的消费者经常用免费的手撕袋当购物袋使用。
  无疑“限塑令”的出台,正在逐步改变市民的消费习惯。
  
  初显成效
  
  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再加上收费制度的实行,直接影响到了塑料袋的使用量。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采访时,各大超市均表示用量显著降低。
  5月2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外资超市塑料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内资超市下降60%以上,综合百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业态分布等因素,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介绍,按照此前估算,2006年、2007年中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塑料袋消耗数量分别约为500亿个和600亿个。
  在2008年“限塑令”实施前,外资超市每百元销售额使用塑料袋3个,内资超市1.4个,现在则分别只有0.6个和0.56个。超市消费者已养成自带购物袋和重复使用塑料袋的习惯,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5月22日,由搜狐绿色频道与中外对话、北京地球村联合主办的“限塑令”执行一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表示,“根据我们这一年多调查了解,塑料袋购物用量下降了400多亿个,还有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在垃圾里面的情况,塑料袋在垃圾里面的量减少了10%以上。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将近两万吨,塑料袋的含量占到10%左右。也就是两千多吨,两千多吨减少10%,也就是每天减少200多吨。我们要减少汽车大量的运输、填埋、各种各样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各种各样的浪费。这一年多的政策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甚至是国际社会的公认。”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对此也持肯定态度,她觉得成效还是显著的、主流是好的。特别是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大商场和超市里面执行得比较好。
  
  仍待加强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型超市在执行“限塑令”时反响较好,但在一些农贸市场,“限塑令”形同摆设。
  5月份,记者在北京丰台区多家农贸市场采访时,多次发现市民买菜后小贩非常自然的用塑料袋装好,市民没有支付相关费用。
  搜狐绿色频道、中外对话与北京地球村调查显示,农贸市场,只有15%收费,85%不收费,而且绝大部分农贸市场继续全部或部分提供超薄塑料袋,占95.7%。
  李静也表示,在一些农贸市场不是很理想,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似乎都忘了这个政策的制订。但她同时表示,任何一项政策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不仅仅是需要政策,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对政策的执行,特别是塑料袋,都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中的细节里面。
  商务部商贸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认为,一个政策法令制订到最后取得圆满的成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的道路交通法制订了很多年了,现在超速行驶的也是很多。我到国外去看,包括加油站自助加油也是用无偿使用塑料袋来保护加油者的手。”
  此外,调查显示,在免费提供塑料袋的零售场所,42.28%的消费者会经常接受免费塑料袋,54.41%的消费者会在偶尔忘带购物袋或购物袋不够的情况下接受,只有3.3%的消费者从不接受免费塑料袋。
  搜狐绿色频道、中外对话与北京地球村在关于“限塑令实施遇到的最大障碍”,29.3%的人认为是消费者没养成经常自带购物袋的习惯,23.11%的人觉得是由于缺少合适的替代品,21.07%的人认为缺乏有效监管,19.92%的人认为没有从源头上管住生产企业,只有6.6%的人认为是由于商家(尤其是农贸市场)担心失去顾客。
其他文献
“中国拥有2亿多的外汇储备,却时兴效率低下的招商会,恰似“富裕的乞丐”在招蝶引凤,而大量真正有技术的美国中小企业既无从知晓,也索然无味。”有着20多年企业战略咨询经验的美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洪文明(Steven Hendryx)日前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讲述了他对“走出去之企业战略投资”的深刻理解。    内忧外患    近年来,尽管中央屡次强调“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但中国商界为了唾手
期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出口市场决定美国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截至目前,美国的转基因技术正向世界各地传播、渗透并已获得高额利润。孟山都等跨国企业也通过技术垄断,实施新的国际技术转移实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霸主地位。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孟山都等跨国企业仅仅是美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的一个棋子。因为在美国看来,粮食和石油一样,都是他们谋求世界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资源。  一个具体例证是,上世纪90
期刊
钟晓林(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  失败案例均是头脑发热   从长远来看,投资人必须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与领域,不能说市场不好就转型。很多失败的案例都是源自投资人头脑发热,看到现在市场什么比较好就去做什么,市场追捧什么就去做什么。投资人必须坚持自己专注的行业,选择一个领域精耕细作。如果投资人继续坚持阵地,所投资的企业最终很可能发展成大企业。  从KP的角度来看,关注的就是创新。在中国,现在投资的
期刊
销售的“创新”方法从何而来?为什么别人总能有“新颖”的奇招?难道他们真比我们“聪明”?    很多从事销售以及销售管理的人会问这些问题。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在销售之外来看这个问题,难免有困惑,觉得“高深”;但也有做了三年、五年销售的“老业务”发出如此感叹: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年的业务,依然没有好的策略、方法和创意呢?  我们一起看个案例。  几天前,去谈了一个客户。这个客户
期刊
北京是全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天津是国家确定的北方工业中心。京津市场容量巨大,人才和科技力量聚集,但京津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堵,要实现可持续,必然出现各种资源的向外扩张和产生溢出效应。有关专家认为,只要主动融入,科学定位,河北必将大有可为。  平等、互利、共赢是区域合作的基点。河北经贸大学原书记于刃刚教授风趣地将京津冀关系,比喻为“双黄蛋”和蛋清:京津好比“双黄蛋”,河北省好比“蛋清”,“蛋清”
期刊
2008年中国啤酒销量已连续七年位列全球第一,但我国啤酒业的整体利润率并不高。    5月23日,燕京啤酒集团与顺义区政府联合宣布,第十八届燕京啤酒节定于6月6日至6月8日正式举办。  5月25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挑战乔戈里”活动也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  与往年相似的是,进入六月,气温陡增,国内啤酒营销竞争由暗自角力向白热化转变,各大啤酒厂家使出挥身
期刊
IPO改革是2005年股改的延续,本应该在2007年股改取得阶段性成功,整个市场环境走好的时候就适时推出。但大家均被繁荣的景象所迷惑,没有改革的紧迫性,所以才有后来中石油的高价上市,带动上证指数走出了一个跌幅超过70%的下跌行情。  现在,痛定思痛,整个市场达成了必须要进行IPO改革的共识,但在如何改革方面却自说自话。  证监会抛出方案的四项措施,前三项说到底只是在新股发行时贯彻《民法通则》里最基
期刊
前几年有一则服装广告在播出后引起了极大非议,这则广告的广告词是:“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这家倒霉的服装品牌原本可能是想用这句话来体现年轻人那种我行我素的做派,结果事与愿违,正是它试图拉拢的这一人群纷纷表达了对这句广告词的反感情绪。  看看丰田普锐斯车和环保袋的风行就知道,这年头大多数人都把不环保看成是一件很老土的事情,尤其是年轻人。尽管事实上也许每个单独的个体对全球变暖确实做不了什么,
期刊
就是在这样一个竞争胶着的市场,一个学历不高且残障的纺织工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长为“中国第一报贩”,并创造了报摊零售行业的深圳模式,不能不给行业带来思考与启迪,而报刊零售发行行业的草根性无疑为大众创业提供了契机。    “如今的就业形势,就连一个个健康的大学生都直喊难,就更别提残疾人了。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残疾人而言,就业就是一个横亘在他们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让他们只有望沟兴叹的份。”就在这样
期刊
新能源变革,正在成为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近期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包括拟定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带有探路性质的“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措施后,关于新能源产业投资的话题更是照亮整个中国。  “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机之后,常常伴随着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从目前来看,这次科技创新最有希望获得突破的产业首先就是新能源,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也在新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