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物理中的“一致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初中光学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电学动态过程中的规律着手,阐述动态物理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美”——“一致性”。
  在教学中不知不觉被物理学的“美”所吸引,從物理学给人感觉“繁”“难”“杂”的表面下所隐藏的“大美,即科学美”。举例说明如下:
  一、光学中的“一致性”
  ⒈光的折射现象中的“一致性”
  在光的折射规律中有一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 上 )初中学生学习起来偏重记忆,其实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初中学生对动态物理过程中的规律掌握和理解有一定难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呢?这时借助各光路图说明如下(如图一):
  当入射角增大时,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折射角增大,折射光线也是顺时针转动,此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转动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入射角减小时,入射光线逆时针转动,折射角减小,折射光线逆时针转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转动的方向也是“一致的”,都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二)
  教学中指出这一动态过程中的“一致性”,以上这个规律可概括为:不论入射角怎么变化,只要抓住“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转动的方向是一致的”,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一致性”体现在“凸透镜成像”这一规律中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实像远离凸透镜,实像变大;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实像靠近凸透镜,实像变小。为了学习这一规律,大多采用口诀法“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来记忆。熟知物理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显然死记硬背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物理学的教学本质背道而驰,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倘若在教学中把握规律中的“规律”即“一致性”,则这个貌似苦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简单机械中体现的“一致性”
  ⒈杠杆中体现的“一致性”
  在杠杆的横梁平衡调节中,如何调节平衡螺母的问题上,也是很多学生易犯难的,易混淆,以弄错。至于考题出现:
  “左侧的螺母向里调,右侧的螺母向里调;左侧的螺母向外调,右侧的螺母向里调;
  左侧的螺母向里调,右侧的螺母向外调;左侧的螺母向外调,右侧的螺母向外调”。
  这样的表述,更易让学生产生困惑,那么如何使学生跳出“怪圈”?其实也不难,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两个平衡螺母调节的方向是相同的,要么都向(高的一端)右(如图五所示),要么都向(高的一端)左(如图六所示),即调节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处理这一问题,我觉得更有效、更简洁。
  2.滑轮,滑轮组,杠杆在使用中的“一致性”
  物体(工作对象)与动力作用点(细绳的末端)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等时性)是因为它们的运动和静止是“一致的”。(如图七图八):
  正因为动力与物体运动的“一致性”,“静则静,动则动”的等时性,才会有如下(图九中)一系列推到公式的成立;
  把握住“一致性”,能增加学生对这些规律理解能力。
  三、电学中的“一致性”
  1.体现在“欧姆定律”中
  电流I、电压U、电阻R是针对同一段电路,同一导体而言,更针对它们的同一状态时而言,在动态电路中,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了惑开关的闭合情况发生改变,这些情况下电路的状态就变化了,电流I、电压U、电阻R随之改变,即“此一时,彼一时”也。把握住“同一性”即“一致性”,有效地避免学生们“张冠李戴”。
  ⒉体现在动态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
  以上内容,我认为是是贯穿于初中物理中的“一致性”,也能体现物理这门学科的“大美”—科学美,有文学中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之异曲同工之妙。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规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轻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茁壮成长。使“减负”行之有效,落到实处,找到落脚点、出发点。
其他文献
一、学困生的成因  1.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觉得学习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上课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不愿意學习甚至逃课、逃学。学困生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下才来学习的,所以他们上课时不会认真听讲,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2.教师偏颇的教育理念  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当发现学生有缺点或犯了错误,他们不是给予积极的引导,而是一味指责学生和家长,不利于学
期刊
据报载,北京某重点中学小珂因议论一位女教师而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当晚割腕自杀未遂,又于凌晨4时跳楼而致终身残疾。  翻开小珂的生活历程。她曾是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以第一名的成绩到这所北京市重点中学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这样的优秀生,却发生如此心痛之事,怎不令人反思呢?联系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起,教师们应深刻总结教训改进教育自然必要,但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期刊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中西方文化接触面进一步扩大,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负面的因素给我国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部分青少年道德品质缺失相当严重,笔者所在的中学情况亦是如此,所以加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和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中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表现  道德品质缺失在学习上表现:学习懒惰、怕苦怕累、遇难就退,甚至“厌学”“逃学
期刊
摘要: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两个策略: 其一,引导策略。内含: 一是明确语文自学的意义;二是以语文学案为载体;三觉采用先学后讲的方法。其二,实践策略。內含:一是前置自学提纲;二是提升自学水平;三是总结自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
期刊
一、情感基础的建立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面对教学大纲提出的标准,如何抓住小学生涯的最后时刻,兴趣引领在初小衔接中变得格外重要。首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知识的传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机构中的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多注意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的道理,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激发阅读期待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9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期刊
一、做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成长有烦恼,成长有秘密。只有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班主任工作做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当孩子们遇到挫折难过时,我会安慰鼓励他们;当他们有所松懈时,我会给他们当头一棒提醒他们;当他们取得成功开心时,我会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分享快乐。  记得班上有一位小女孩,以前听课十分认真,作业完成也很好,但一段时间我老师发现她上课时要么低着头,要么眼睛望着窗外,每
期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并适当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将人物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总结出作者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细致刻画,并适当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才塑造出这样生动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总结出作者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细致刻画,并适当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才塑造出
期刊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教学既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又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体会上,在此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最后,通过角色互换,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从而揭示主题,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金币,才懂
期刊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孩子在户外活动时用到悬垂、攀爬、投掷等上肢动作游戏时,发现幼儿存在上肢力量较弱的现象,而家庭中一些包办代替的现状致使孩子锻炼上肢力量的机会较少。而在全园体能测试中,我班多名幼儿在通过平衡木测试中较为胆怯不能顺利通过或是用时较长。幼儿园的轮胎是较为常见的游戏材料,孩子们也比较喜欢,结合中二班孩子们的兴趣及发展现状,我充分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疯狂动物城》的情景融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