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汉被国家列为内河主要港口城市,在未来10年武汉市将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航运教育要抓住发展机遇,建立航运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及产学研中心,充分利用武汉丰厚的航运教育资源,为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与人才支持。
关键词:武汉;航运中心;航运教育
中图分類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
一、武汉市航运教育现状
(一)航运高校发展现状
目前,武汉市共有9所航运教育院校,涵盖了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开设的航运专业主要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交通运输、国际海运物流、国际货运与报关等相关专业。
三所重点院校:武汉理工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已成为人民海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拥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资格,建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主要培养高级航运管理和技术人才。
四所高职院校: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航海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两所中专学校:武汉海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面向市场开展航海类职业教育和船员培训的中专院校,武汉航道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内河航道建设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航运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武汉市共有航运人才培训机构16家,其中主要从事海船船员培训的机构有9家(见表1)。开展包括专业培训(B01—B09)特殊培训(A01—A10)和其他规定培训(C03、C08、水手、机工)在内的22项培训项目,培训航运人才16多万人次,培训对象涵盖了我国船员、海员的各个等级,对培训质量的管理贯穿了培训的全过程。
二、武汉市航运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政府每年投入到水运建设的资金不到公路建设的1/5,投入到航海教育的资金更少,重公路、轻水路的思想一直存在,使得航运教育的发展滞后。
(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本定位是立足湖北、辐射中部、面向全国、沟通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优越的航运、金融、信息、口岸等服务的区域性内河航运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航海、轮机、电气、港口工程、机械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复合型交通运输高级专业人才,如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服务、航运信息分析、航运咨询、航运人才中介、航运经纪、航运专业会计等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化要求既懂航运领域知识,又懂外语、国际贸易、金融、法律;既懂经营、管理、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目前,武汉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的航运人才培养多注重某一专业的重点培养,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师资投入和专业建设。
(三)一方面是培训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培训资源的浪费,表现为:对某些大量投资的培训设施设备却长期空置;培训对象的选择随机性导致重复培训和无效培训;培训资源平均分布而缺乏特色和重点培训项目;培训以考试阶段宣告结束,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另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企业的协作、配合不够,未发挥武汉较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资源组合实力。
(四)学校的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之间完全靠培训计划链接,而培训计划的制订只是对培训需求的简单汇总,缺乏对航运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能力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全面综合分析,缺乏对国际、国内航运形势的深入分析。培训供给方所能提供的培训项目有限,且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难以调动被培训者的学习欲望。
三、武汉市航运人才教育发展建议
(一)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打造武汉航运教育基地
航运教育本身需要高投入。而航运业未来国际化、多式联运化、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趋势,给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海教育院校需要顺应航运业的发展趋势,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与设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授本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航运人才,还要求航海教育院校及时完善、更新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提供优质的航运教育资源。这些条件都需要高额的经费予以保障,而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经费历来严重不足,差额巨大。借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之际,武汉航运教育要主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航运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打造武汉航运人才教育、基地和航运业产学研中心,为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重视航海教育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育发展
航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对航海教育本身研究的重视。武汉市航海教育院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航海教育及航运业研究,把握国际、国内的航海教育发展动向,明晰未来航运业的发展需求,争取更多机会参与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项目、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主动为参与航运中心建设的政府、港航事业单位提供技术、管理、决策、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加大产学研的结合,建设武汉航运业产学研中心,推进教育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提升教育内涵和办学水平,以科研带动和促进航运教育教学及就业。
(三)改进培养模式,重视素质教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航运人才
航运教育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办学目标,分析航运中心人才需求的市场行情,从专业教育方向和人才素质培养两方面进行改善,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标准航运人才。
在专业教育方面,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目标等,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开设新的专业、增加体现航运特色的紧俏专业的招生计划,灵活培养方式与学习模式,如采用修业时间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分段目标培养模式,允许学生分别取得支持级证书或操作级、管理级证书;并允许学生取得某阶段证书后离校上船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到校学习以取得更高一级证书;推广跨专业学习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多技能型航运人才。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要依据航运国际化、船舶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航运业所在的风险性、国际性、管理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工作实践要求,注重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对航运类学生的航海文化、国际礼仪、实践能力、心理健康素质、风俗文化的学习认同、跨文化适应等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航运人才。
(四)发挥学科优势,丰富教育层次,为航运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立足于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需求,要联合武汉航运教育资源,发挥各层次院校的学科优势,基于政府的支持与武汉航运、港口间密切联系,取得航运界、金融界和贸易界的支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和优先次序等,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增进不同层次院校间的合作,利用重点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中职、高职教育及培训工作。重视硕士学位以上国际航运方面的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规模,多渠道吸收研究生生源如在职、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生、旁听生等。丰富研究生学位种类,可适当增加MBA、EMBA和工程专业学位、法律硕士、同等学力授学位等。通过校企联合、国际合作、民办公助等途径,使研究生培养主体多元化。重视从事航海科学研究、教学的更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航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为武汉市航运教育知识补给提供新的来源和渠道。
参考文献:
[1]徐剑华.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人才资源高地[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8,19(4):18-25.
[2]吴兆麟.航海教育的内涵、功能、地位和分类——兼论航海院校的内涵和职能作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3]真虹等.湖北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与高职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1):26-28.
[4]曹运良等.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高等航海教育投资及效益: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经济效益探讨[J].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
关键词:武汉;航运中心;航运教育
中图分類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
一、武汉市航运教育现状
(一)航运高校发展现状
目前,武汉市共有9所航运教育院校,涵盖了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开设的航运专业主要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交通运输、国际海运物流、国际货运与报关等相关专业。
三所重点院校:武汉理工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已成为人民海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拥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资格,建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主要培养高级航运管理和技术人才。
四所高职院校: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航海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两所中专学校:武汉海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面向市场开展航海类职业教育和船员培训的中专院校,武汉航道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内河航道建设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航运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武汉市共有航运人才培训机构16家,其中主要从事海船船员培训的机构有9家(见表1)。开展包括专业培训(B01—B09)特殊培训(A01—A10)和其他规定培训(C03、C08、水手、机工)在内的22项培训项目,培训航运人才16多万人次,培训对象涵盖了我国船员、海员的各个等级,对培训质量的管理贯穿了培训的全过程。
二、武汉市航运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政府每年投入到水运建设的资金不到公路建设的1/5,投入到航海教育的资金更少,重公路、轻水路的思想一直存在,使得航运教育的发展滞后。
(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本定位是立足湖北、辐射中部、面向全国、沟通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优越的航运、金融、信息、口岸等服务的区域性内河航运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航海、轮机、电气、港口工程、机械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复合型交通运输高级专业人才,如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服务、航运信息分析、航运咨询、航运人才中介、航运经纪、航运专业会计等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化要求既懂航运领域知识,又懂外语、国际贸易、金融、法律;既懂经营、管理、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目前,武汉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的航运人才培养多注重某一专业的重点培养,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师资投入和专业建设。
(三)一方面是培训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培训资源的浪费,表现为:对某些大量投资的培训设施设备却长期空置;培训对象的选择随机性导致重复培训和无效培训;培训资源平均分布而缺乏特色和重点培训项目;培训以考试阶段宣告结束,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另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企业的协作、配合不够,未发挥武汉较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资源组合实力。
(四)学校的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之间完全靠培训计划链接,而培训计划的制订只是对培训需求的简单汇总,缺乏对航运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能力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全面综合分析,缺乏对国际、国内航运形势的深入分析。培训供给方所能提供的培训项目有限,且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难以调动被培训者的学习欲望。
三、武汉市航运人才教育发展建议
(一)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打造武汉航运教育基地
航运教育本身需要高投入。而航运业未来国际化、多式联运化、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趋势,给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海教育院校需要顺应航运业的发展趋势,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与设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授本学科的前沿性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航运人才,还要求航海教育院校及时完善、更新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提供优质的航运教育资源。这些条件都需要高额的经费予以保障,而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经费历来严重不足,差额巨大。借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之际,武汉航运教育要主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航运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打造武汉航运人才教育、基地和航运业产学研中心,为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重视航海教育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育发展
航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对航海教育本身研究的重视。武汉市航海教育院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航海教育及航运业研究,把握国际、国内的航海教育发展动向,明晰未来航运业的发展需求,争取更多机会参与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项目、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主动为参与航运中心建设的政府、港航事业单位提供技术、管理、决策、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加大产学研的结合,建设武汉航运业产学研中心,推进教育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提升教育内涵和办学水平,以科研带动和促进航运教育教学及就业。
(三)改进培养模式,重视素质教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航运人才
航运教育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办学目标,分析航运中心人才需求的市场行情,从专业教育方向和人才素质培养两方面进行改善,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标准航运人才。
在专业教育方面,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培养目标等,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开设新的专业、增加体现航运特色的紧俏专业的招生计划,灵活培养方式与学习模式,如采用修业时间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分段目标培养模式,允许学生分别取得支持级证书或操作级、管理级证书;并允许学生取得某阶段证书后离校上船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到校学习以取得更高一级证书;推广跨专业学习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多技能型航运人才。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要依据航运国际化、船舶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航运业所在的风险性、国际性、管理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工作实践要求,注重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对航运类学生的航海文化、国际礼仪、实践能力、心理健康素质、风俗文化的学习认同、跨文化适应等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航运人才。
(四)发挥学科优势,丰富教育层次,为航运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立足于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需求,要联合武汉航运教育资源,发挥各层次院校的学科优势,基于政府的支持与武汉航运、港口间密切联系,取得航运界、金融界和贸易界的支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和优先次序等,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增进不同层次院校间的合作,利用重点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中职、高职教育及培训工作。重视硕士学位以上国际航运方面的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规模,多渠道吸收研究生生源如在职、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生、旁听生等。丰富研究生学位种类,可适当增加MBA、EMBA和工程专业学位、法律硕士、同等学力授学位等。通过校企联合、国际合作、民办公助等途径,使研究生培养主体多元化。重视从事航海科学研究、教学的更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航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为武汉市航运教育知识补给提供新的来源和渠道。
参考文献:
[1]徐剑华.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人才资源高地[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8,19(4):18-25.
[2]吴兆麟.航海教育的内涵、功能、地位和分类——兼论航海院校的内涵和职能作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3]真虹等.湖北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与高职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1):26-28.
[4]曹运良等.海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高等航海教育投资及效益: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经济效益探讨[J].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