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韵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唐代 观音菩萨 高40厘米
  观音菩萨五官姣好,头部微颔,表情妩媚,双目下垂,似俯视众生。束高髻,戴花冠,冠正中饰佛立像。发型优美,蓝色束发自两肩下垂似流水,上身袒,胸部和小腹富有弹性感。细腰,重心向一侧扭曲,突出身躯的起伏和曲线,体态极为生动妩媚。斜披的络腋富有动感而飘逸活泼。帔帛长垂至莲花座两侧。璎珞、项链刻画精致小巧,颗粒匀称。下着的羊肠大裙紧贴双腿,纹线流畅,呈U形,均匀分布。裙腰外翻,裙褶自然翻卷。左手持长颈大净瓶,右手上扬持杨柳枝,身躯呈S形站立于大仰莲上,整体造像姿态优美、轻盈,是盛唐时最为流行的式样。
  这种一手提持长颈大净瓶、右手上扬持杨柳枝的观音菩萨立像形式普遍流行于唐代大江南北,是长安、洛阳一带最为流行的菩萨形式。此尊观音菩萨立像尺寸高大、姿态生动、形体饱满,表情含蓄妩媚,衣饰华丽、纹饰清晰,金色完美,雕刻和铸造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代表了盛唐时代佛造像登峰造极的水平。
  贰 明永乐 四臂观音 高19.8厘米
  藏传佛教造像中,永宣佛像堪称明代造像的巅峰之作。永乐佛像是在元末明初西藏成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大胆吸收汉地审美观念、表现手法和工艺技术,并将汉藏艺术整合于一体的新的艺术风格,是汉藏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永乐佛像慈祥和美,雍容而不失秀逸,浑厚之中又温文娴雅,装饰华丽但自然适度,毫不显累赘。
  此像一面四臂,头戴宝冠,U字型宝缯飘拂在耳际。面目宁静含笑,以慈悲慧眼俯视众生,似乎只要观瞻其圣像便可得超度解脱。第一双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持八瓣莲花;第二双手当胸合掌,双足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莲台上錾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款。仰覆莲瓣座花叶丰满,工艺精湛。衣纹流畅自然、非常写实。金色灿烂纯正,造型工整规范。这件作品集中地反映了永乐佛像的独特审美特征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叁 14世纪 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 高33厘米
  这尊杰出的造像塑造的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世噶玛巴,应为14世纪西藏中部或东部的作品。极其特别的银质头发与胡子,额部的皱纹和微凸的颌部,完美地表现出宗教领导者的年龄特征、智慧与庄严。脸部是如此栩栩如生,让人有触摸的冲动,表情安宁,双手置于腿上作禅定印,腰板挺直,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身上僧袍与披肩的层次丰富而生动,头发与胡子为嵌银,眼为嵌青金石,僧袍的装饰也为嵌金嵌银。奢华的装饰和高超的工艺,说明这尊造像是由重要且富有的人资助的,可能还曾在噶玛噶举寺庙里供奉过。
  在这尊造像铸造的时代,西藏地区的佛教发展兴盛而又有新特征,呈现出强调教派的形态。上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收徒传授密宗,主持寺院,寻求重要的供养人,还有参与时政。此像就是因尊崇上师而造。
  肆 5至6世纪 释迦牟尼太子像 高20.5厘米
  在全世界范围内笈多时期(约320年至约550年)青铜佛像的数量也不过十余件。
  这件实体铸造的佛立像嵌有多种贵重金属。嵌银使得双眼、白毫(梵urna)、右掌心和裹裙(北印度方言dhoti)鲜明突出。乳头、手指甲和脚趾甲及围裙衽带则用红铜,胸口嵌金。这种金属嵌错工艺始于笈多时代晚期,常与西印度的古吉拉特有关。笈多艺术中出现过佛诞这一神奇的题材,但悉达多太子的单尊造像却极为罕见。这件作品是仅有的两件表现悉达多太子的笈多时代青铜像之一,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况且被认为出自阿富汗的那件青铜像小腿部分残失。因此,这件青铜像是已知的惟一一件完整的笈多时代悉达多太子像。
  伍 10至11世纪 文殊菩萨 高61厘米
  备受世人推崇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享誉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其失去的双臂令人产生的无限遐想和对理想美的不懈追求。较之于完整的维纳斯造型,断臂造型更具真实性和可塑性。换言之,在审美过程中,受众更愿认同真实的并能激发想像力的审美对象。
  这件断臂文殊菩萨像与断臂维纳斯具有类似的缺憾之美。为了将雕像塑造得栩栩如生,便于信徒们所接受和喜爱,面部成为宗教艺术家们极端刻画和表现的中心。此件断臂菩萨青春四溢的面部,温柔低视的双眼,尤其是通过五官刻画鱼跃而出的神秘笑意,已经大大超出了宗教艺术的审美要求,迸发出迷人的人性灵光。正是这一人性的光芒,赋予了宗教艺术不朽的魅力。
  陆 10至11世纪 狮吼观音 高23.2厘米
  狮吼观音亦称“阿摩提观音”,是密宗信奉的菩萨之一。观音头戴三叶宝冠,花叶繁茂。藏蓝色矿物料涂染的发髻披于两肩,观音面容圆润,细眉大眼,嵌银的双眸显得慈悲而有神。高挺的鼻梁,嵌红铜的双唇,颇有西北印度或中亚人的特征,显得姣美而妖娆。上身裸露,佩戴璎珞、钏环,肩挎珠链齐于小腹,下身着贴体短裙。身躯健美,宽肩细腰,厚实的胸脯微微隆起,乳头嵌红铜,修长的双腿尽显秀美与典雅。左手施与愿印,右手腰间持一茎莲花(已残),游戏姿坐于狮子背上,左脚踏开敷莲花。狮子匍匐在覆莲台座上,回首张望,作嘶吼状,显得凶猛异常。下承矩形金刚须弥座,这种座式以及宽扁的莲瓣都是克什米尔造像风格的典范。
  柒 7至8世纪 释迦牟尼 高19.5厘米
  这尊塑像具有典型的斯瓦特(今巴基斯坦境内)作品特点。这件释迦牟尼像,黄铜合金,错银,有蓝色颜料和泥金痕迹。它的铸造工艺很精湛,遵循的是7至8世纪时大斯瓦特地区业已定型的传统。在斯瓦特河谷地区早些时候的佛造像中,标志性的姿势是保持双手在身体旁侧。佛坐在垫子上,有块织物搭在垫子前面,织物周边垂下细密流苏。在这块织物的中间有一句简短的藏文铭文bzang mdzes,字面意思是“庄严的,精美的”。这句铭文没有采用造像当时使用的古风字体或者拼写法,因此后人推测这句题记可能是若干世纪后在西藏加上去的。而且,雕塑的面部和上身在开光时用泥金敷过,这种做法是西藏开光仪式上的习惯,也极有可能在造像之后很长时间才实施。
  此件雕塑的衣袍把同心的皱褶和自然垂下的小卷织物塑造得很平滑,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背部敷搭左肩的衣物边缘以精心刻划的衣褶来表现。过去可能单独铸造出身光,现在遗失,像背上部的榫头是用来把雕塑连接到背光上去的。莲瓣尖尖的特殊形式对斯瓦特河谷来说非常典型,这里莲花下面的矩形底座加强了莲座的风格,这对平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捌 唐代 释迦牟尼 高44.5厘米
  释迦牟尼佛蓝色高肉髻,螺髻颗粒较为粗大饱满。头部微颔,脸型丰颐适中,眉清目秀,双目呈俯视角度,颈部三道肉纹。身着通肩式大衣,衣纹走向呈U 形,线条隆起似圆绳状,均匀分布全身。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双腿凸显,重心倾于一侧使身躯呈S形。站立于仰覆莲花座上。从整像立体式的饱满造型、衣纹形式以及莲花座的花型等等细部特征分析,此像应该是唐代即公元700年前后的作品。
  这尊带有浓重的笈多萨尔纳特佛像形式的铜鎏金佛像与北朝晚期的形式化、概念化的褒衣博带佛像截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印度佛像,同时代还有一批大同小异的制作水平不一的金铜佛像涌现出来。可以判断,这类印度佛像的流行肯定与玄奘和王玄策在唐初与印度佛教密切交流的大背景有关。
  玖 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 莲花生及其明妃 高41厘米、22厘米、22厘米
  莲花生大师也被称为“古如上师”,也即“宝上师”。这尊佛像中,上师以跏趺坐端坐于圆形莲座,身着精美僧袍、斗篷,背部、靴部折痕清晰,饰有金耳环和臂环。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置于腿上,碗内盛长寿瓶。一根描绘过的华丽骷髅杖立于佛像左肩。脸部和手部鎏金,发涂蓝色,嘴和眼经过绘制,看上去栩栩如生。头戴萨霍尔莲花帽,两边帽翼突起,帽子正中有太阳和新月图案,帽顶是半截金刚杵及一根鹰羽造型。帽上有红、黑、白、绿四色。
  传说莲花生大师是印度西北乌仗那人士,由藏王赤松德赞请至藏地,一路上降妖除魔,使他们皈依佛法。约790年,在藏王帮助下,莲花生大师建起了桑耶寺。他的无边圣力和对密宗经典的传教,使他在藏传佛教中具有极大影响。佛像左右两侧各有两尊女性造像,是藏王妃益西措杰和印度公主曼达拉娃。莲花生大师有很多明妃,这两个最为重要。两明妃都以半跏趺姿势坐于圆形莲座。益西措杰左手供奉宝瓶,曼达拉娃右手供奉嘎巴拉碗。两个明妃丰腴动人的身体分别向左、向右倾斜,与扎那巴扎尔所塑度母像不同。他们缠腰布,着披肩,松软地垂于大腿,绕过后背和基座,饰以繁复的珠宝——皇冠、耳环、项链、臂环、足链、腰带,足部、手部、脸部鎏金,眼睛、嘴唇着色。蓝色的头发一半绾成发髻,顶部用珠宝装饰,另一半自然披散于后背和肩部。
其他文献
自“神农尝百草”以来,茶在各时各代文人雅士及百姓——特别是茶圣陆羽——的推动下逐渐盛行,品饮的方式不断演变,饮茶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形式。  斗茶之源  我国虽为茶叶的发源地,但起初茶是作为药物出现的,自西汉后才开始作为饮品,至唐代逐渐盛行。在阎立本所作的《萧翼赚兰亭图》、张萱的《烹茶仕女图》、周昉的《调琴啜茗图》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茶的友情出演。而在此时,也出现了茶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形式——斗茶。 
期刊
为了拯救无辜的女子,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自愿嫁给国王。她每夜讲一个故事,讲到最精彩处时,天刚好亮了。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接着讲。就这样,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了。  这是几百年前在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故事——《一千零一夜》。新年伊始,您将听到的是不一样的版本。故事内容不再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航海家辛巴达”,而是“勇士之刀”、“美女蹉跎”、“大钱小报”……
期刊
2013年8月,我在英国一个集市的地摊上发现了一把库克锐短刀。此刀没有鞘,但刀身看起来有杀气,并有英文款识:CALCUTTA(加尔各答)。说到库克锐,就不得不提尼泊尔,还有廓尔喀雇佣军。  独有的兵器  库克锐是尼泊尔应用最普遍的武器,长约30厘米,甚是锋利。此刀本用于割草、开路和护身,后来引入军中,便成了随身必备的武器,它几乎可以成为尼泊尔的代称。除了印度有一些库克锐的变种之外,它可以说是尼泊尔
期刊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江西景德镇设置了官窑御器厂,专门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后在宣德年间确立了官窑瓷器书写年号款的制度。但是,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治动荡, 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陷于低落,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这一时期具有明确纪年的官窑器物,因此学术界称之为“空白期”。  虽然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青花瓷器,就官窑生产来说情况仍较为模糊,但是就民窑生产来说,事实上是从未中断过的,
期刊
杭州丁家山的“赵之谦墓址”与马路对面的“赵之谦纪念亭”构成了述说这位艺术大师的全部。  光绪十年(1884年)——53岁的赵之谦在这一年面对的事情是超负荷的,国事、县事、家事,事事不得消停。正月,给觉公法师的信中,他不无忧虑、伤感和无奈地述说:“春来无一日闲,内子病势日危,论脉象当在夏至,论病形则朝不保暮,刻已刻刻担心。由此一变,则弟亦北门失守矣。”果然,不到四月,继配陈氏以30岁病故。这无疑是对
期刊
前不久好友程助走了,消息传来,令我悲伤。作为程十发先生的长子,他对程十发的绘画及其艺术思想的整理、弘扬所付出的心血,早已超出了一位儿子对于父亲的敬爱与孝道。作为父亲,程十发属于他的子女们,而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程十发则属于整个社会,属于中国现代美术史。近年来,从筹建程十发艺术馆,到先后出版《程十发捐赠松江书画作品集》、《艺术大师程十发》、《程十发研究》、《程十发谈画录》、《程十发中国画要诀》
期刊
报告诸君,家有妻小的我近期喜欢上了一个牵着毛驴款款而来“美人”,我打定主意要将宝贝请进家。此般罪过谁人可饶?且慢,实为笔者痴迷故纸收藏的玩笑故事,说来话长。  在某旧书网发现一幅老商标画,名叫《驴美人》。说实话,觊觎“心上人”已久,盯着网页反复研究过。2013年7月19日那天确按捺不住了,遂下单。上海是出老货好货的地方,卖家网名N就在沪市。待对方确认前,我又其所言的九五成品相以及洁净度等问题与之进
期刊
主张公道章虽然比较常见,但是长期以来,围绕此章有许多谜团待解。如章上的人像是谁?发行量到底有多少?特别是章背后神秘的文字与号码每个都不同,更是给人以许多猜想,一个个密码一样的数字究竟该如何解读?  袁世凯还是阎锡山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已认同,主张公道章上的头像为阎锡山,但也曾经有人一度把主张公道章说成是袁世凯章。虽然这种说法比较牵强附会,但是也有一定根据,并不是空穴来风。最常见的袁大头银元,特别是
期刊
自从王懿荣于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最早的成批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经有3600年的历史。  商代的文字已经达到了很完善的程度,截至上世纪70年代,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卜辞约有15万片,可确认的有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识的单字有1732个。后人总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和转注等六种构成汉字的规则,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  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
期刊
东北是个战略要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的焦点。  国民党为争夺胜利果实,抢占东北,制定了两手计划:一手在锦州组建东北行营,任命熊式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主任,利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合法地位,负责与苏军交涉,搞“外交接收”;一手组建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任命杜聿明为司令长官,在美国帮助下加紧运兵,搞“军事接收”。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针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