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已工作八年的教师更深知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似整台戏的序幕,别开生面的导入,具有安定课堂秩序,收拢学生心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的课本,面对90后的学生,我既要深入了解学生,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精心设计的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就应 “第一锤必须敲在学生的心上”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我没有高调的理论,但是我有一顆执着的心“第一锤必须敲在学生的心上”,我结合自己八年教学生涯的点滴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1、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设置悬念的导入方法,可以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置的悬念应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置身于认知矛盾之中,及其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整式的乘除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 “把一个数先平方,然后用减去这个数的差除以它本身,最后再加上1。只要你告诉我输入的数是多少,我就能知道结果?”顿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一个同学说了一个数5,我告诉他结果是5,大家检验后果然正确。又一个同学不服气,当他说出数的同时,我也给出了答案,并请同学们验证。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学生的好奇心理就鼓励着他们产生急于想知道 “为什么?”此时教师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学习课题:“整式的乘除”,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激发了学生继续求知的兴趣。
当然,设置悬念要把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却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设疑导入新课
一个巧妙的问题,好似一条纽带,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导入,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维驰骋,思潮翻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有趣故事导入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在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4、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5、类比导入新课
类比学习法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导入新课时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加强知识迁移,自然过渡到所学新知识。
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时,可让学生先回顾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类比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寻求分式方程的解法,从而导入新课。
当然,用类比法导入新课,用来类比的知识与新课内容之间必须存在某些相同的属性,否则类比导入就失去了意义。
6、趣题导入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趣题,导人新课。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的厚度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继续折20次30次会有多厚? :如果一层楼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掌握了这些导入方法后,如果不能恰到好处的使用仍旧会事倍功半的,所以在新课导入时也应该注意一系列问题。
(一)要有目的性: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导入本身就是一个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设计任何一种导入,都要十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以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二) 要有高效性: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应该简洁、明了、准确。
(三)要有灵活性: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符合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应该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座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数学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如练习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纠错导入,幽默导入,教具导入,实验导入等等,没有一个固定的导入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不同内容,班级学情的不同,灵活的设计出最合适的导入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不管那种导入方法,教师都应把握一点:从上课开始,就要做到牢牢吸引住学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的课本,面对90后的学生,我既要深入了解学生,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精心设计的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就应 “第一锤必须敲在学生的心上” ,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我没有高调的理论,但是我有一顆执着的心“第一锤必须敲在学生的心上”,我结合自己八年教学生涯的点滴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1、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设置悬念的导入方法,可以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置的悬念应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置身于认知矛盾之中,及其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整式的乘除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 “把一个数先平方,然后用减去这个数的差除以它本身,最后再加上1。只要你告诉我输入的数是多少,我就能知道结果?”顿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一个同学说了一个数5,我告诉他结果是5,大家检验后果然正确。又一个同学不服气,当他说出数的同时,我也给出了答案,并请同学们验证。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学生的好奇心理就鼓励着他们产生急于想知道 “为什么?”此时教师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学习课题:“整式的乘除”,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激发了学生继续求知的兴趣。
当然,设置悬念要把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却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设疑导入新课
一个巧妙的问题,好似一条纽带,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导入,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维驰骋,思潮翻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有趣故事导入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在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4、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5、类比导入新课
类比学习法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导入新课时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加强知识迁移,自然过渡到所学新知识。
如:在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时,可让学生先回顾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类比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寻求分式方程的解法,从而导入新课。
当然,用类比法导入新课,用来类比的知识与新课内容之间必须存在某些相同的属性,否则类比导入就失去了意义。
6、趣题导入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趣题,导人新课。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的厚度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继续折20次30次会有多厚? :如果一层楼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掌握了这些导入方法后,如果不能恰到好处的使用仍旧会事倍功半的,所以在新课导入时也应该注意一系列问题。
(一)要有目的性: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导入本身就是一个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设计任何一种导入,都要十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以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二) 要有高效性: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应该简洁、明了、准确。
(三)要有灵活性: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符合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应该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座桥梁,联系着新旧知识。数学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如练习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纠错导入,幽默导入,教具导入,实验导入等等,没有一个固定的导入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不同内容,班级学情的不同,灵活的设计出最合适的导入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不管那种导入方法,教师都应把握一点:从上课开始,就要做到牢牢吸引住学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