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2月对158例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的资料。结果:本组158例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36~325天,平均108.5天,发生静脉炎1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折断2例,其余141例病人PICC治疗过程均满意。结论:PIC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在临床上,应注意治疗中的护理。
关键词: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恶性血液系疾病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58-02
恶性血液系疾病均具有岀血、感染及贫血等特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血肿和感染,以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甚至皮肤坏死,血管的破坏,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大大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2月对158例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75例,女83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PICC)后应用各种化疗药物,每次以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其PICC导管留置时间36~325天,平均108.5天,发生静脉炎13例,均湿敷、理疗后痊愈,导管堵塞2例,肝素水冲管后再通,导管折断2例,1例因病人不当活动所致,1例由于家属不当按摩所致,换管后进一步治疗,149例1次穿刺成功,9例失败是因穿刺角度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4.3%。拔管48例,1例因感染原因而拔管,后证实发热与之无关,断管1例拔管,5例由于出院后护理不当拔管,其余为死亡后拔管。135例病人PICC治疗过程均满意。
1.2操作方法
选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一条,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首先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1],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角,为防止插管误入颈外静脉,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然后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安装减压套筒及连接器,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2]。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包括:①置管前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优点、过程、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可让已留置PICC导管的病人作现身说法,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积极主动配合穿刺;②置管后第一日换药1次,如无特殊以后每周换药1~2次,每周换正压接头1次,换药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记录导管的刻度,并保持体外导管部分呈“S”型弯曲。冲管时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以脉冲式动作推注,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管壁。不同化疗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药物的配伍禁忌致沉淀物堵塞管腔。封管时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以脉冲方式封管;③拔除导管时,常规备止血带1根,动作轻柔,拔出后应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导管末端一定要完整。将穿刺针眼按压5min,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h。
2.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导管异位和脱出。置管后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当穿刺导管头部到达肩部时,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本组1例导管末端进入锁骨下分支静脉并回折,在x线片确定后将导管撤出6~8cm后,用20mL注射器抽20mL生理盐水一边脉冲式推注,一边重新置入导管于锁骨下静脉。胸腔内压力改变、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管固定不当等均可致导管脱出。因此,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和穿刺侧肢体负重,每次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
(2)导管堵塞。发生率会随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堵塞。本组有2例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堵管。将10mL的注射器抽注肝素水推注后再通[3]。如为脂肪乳剂堵管时,可选择70%酒精进行再通[3]。
(3)导管断裂。包括体外导管部分断裂和体内导管部分断裂。本组体外导管部分断裂1例,剪除断裂部分,更换连接器,修复导管。体内导管部分断裂1例,加压固定导管以防止导管漂移,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导管位置,将静脉切开取出导管。因此,在操作中严禁高压注射冲管、经导管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不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推注液体。
(4)穿刺局部渗血。一旦发现穿刺局部出血、渗血,应立即给予换药,穿刺针眼上方放置一块无菌小纱布并加压包扎,嘱病人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1~3天内症状可消失。
(5)感染的预防。包括①穿刺部位应无感染病灶;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消毒皮肤时待消毒剂干后再穿刺;④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⑤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
2.3带管宣教
向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病人详细宣教,内容包括:①PICC导管可留置1年,并且保护导管对于完成化疗非常重要;②避免穿刺侧手臂负重、特别是穿脱衣物时易拉出;③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透明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及时来院处理;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针眼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来院处理;⑤坚持每7天来院用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换肝素帽1次;⑥导管可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给药、推注造影剂。
3讨论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PICC),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应用于补液和化疗中,能满足各种液路要求。本院于2003年6月率先在血液科对于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效果满意。
保持血管是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普通留置针因位置表浅,易受病人肢体活动影响,加上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易导致血管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同时临床出现血管损伤及疼痛也较常见[4],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而PICC置管为化疗患者解决了这一难题。
PICC置管导管感染的病死率为3%[5]。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感染。主要有如下经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根据局部的渗血、渗液情况决定换药时间,一般穿刺后24h换敷料1次,以后3~7天更换1次,如有渗血、渗液要随时更换,适时行分泌物培养,调整抗生素。
本组病例PICC置管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长,没有出现渗漏损伤,化疗过程顺利。成功的关键在于:①正确选择血管,尽量选择首次化疗的病人;②严格实施无菌操作;③正压封管,且动作迅速[6];④加强健康宣教。PICC置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并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避免了多次穿刺,也使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下降,节约了成本。非常值得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娟,曹亚红,陈秀敏,等.外周静脉穿刺植中入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2000,15(8):471-472.
[2]于健春,王秀荣.X线辅助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1999,33(6):378-380.
[3]LoughranSC,BorzattaM.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areportof2506catherdays[J].JPEN,1995,19(2):133-136.
[4]张惠兰.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
[5]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1999,34(4):232-233.
[6]赵虹,王萍,谷莹,等.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2006,12(4B):731.
(责任编辑:陈涌涛)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2月对158例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的资料。结果:本组158例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36~325天,平均108.5天,发生静脉炎1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折断2例,其余141例病人PICC治疗过程均满意。结论:PIC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在临床上,应注意治疗中的护理。
关键词: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恶性血液系疾病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58-02
恶性血液系疾病均具有岀血、感染及贫血等特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血肿和感染,以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甚至皮肤坏死,血管的破坏,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大大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2月对158例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75例,女83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PICC)后应用各种化疗药物,每次以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其PICC导管留置时间36~325天,平均108.5天,发生静脉炎13例,均湿敷、理疗后痊愈,导管堵塞2例,肝素水冲管后再通,导管折断2例,1例因病人不当活动所致,1例由于家属不当按摩所致,换管后进一步治疗,149例1次穿刺成功,9例失败是因穿刺角度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4.3%。拔管48例,1例因感染原因而拔管,后证实发热与之无关,断管1例拔管,5例由于出院后护理不当拔管,其余为死亡后拔管。135例病人PICC治疗过程均满意。
1.2操作方法
选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一条,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首先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1],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角,为防止插管误入颈外静脉,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然后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安装减压套筒及连接器,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2]。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包括:①置管前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优点、过程、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可让已留置PICC导管的病人作现身说法,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积极主动配合穿刺;②置管后第一日换药1次,如无特殊以后每周换药1~2次,每周换正压接头1次,换药时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记录导管的刻度,并保持体外导管部分呈“S”型弯曲。冲管时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以脉冲式动作推注,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管壁。不同化疗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药物的配伍禁忌致沉淀物堵塞管腔。封管时用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以脉冲方式封管;③拔除导管时,常规备止血带1根,动作轻柔,拔出后应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导管末端一定要完整。将穿刺针眼按压5min,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h。
2.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导管异位和脱出。置管后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当穿刺导管头部到达肩部时,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本组1例导管末端进入锁骨下分支静脉并回折,在x线片确定后将导管撤出6~8cm后,用20mL注射器抽20mL生理盐水一边脉冲式推注,一边重新置入导管于锁骨下静脉。胸腔内压力改变、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管固定不当等均可致导管脱出。因此,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和穿刺侧肢体负重,每次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
(2)导管堵塞。发生率会随置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堵塞。本组有2例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堵管。将10mL的注射器抽注肝素水推注后再通[3]。如为脂肪乳剂堵管时,可选择70%酒精进行再通[3]。
(3)导管断裂。包括体外导管部分断裂和体内导管部分断裂。本组体外导管部分断裂1例,剪除断裂部分,更换连接器,修复导管。体内导管部分断裂1例,加压固定导管以防止导管漂移,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导管位置,将静脉切开取出导管。因此,在操作中严禁高压注射冲管、经导管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不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推注液体。
(4)穿刺局部渗血。一旦发现穿刺局部出血、渗血,应立即给予换药,穿刺针眼上方放置一块无菌小纱布并加压包扎,嘱病人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1~3天内症状可消失。
(5)感染的预防。包括①穿刺部位应无感染病灶;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消毒皮肤时待消毒剂干后再穿刺;④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⑤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
2.3带管宣教
向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病人详细宣教,内容包括:①PICC导管可留置1年,并且保护导管对于完成化疗非常重要;②避免穿刺侧手臂负重、特别是穿脱衣物时易拉出;③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透明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及时来院处理;④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针眼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来院处理;⑤坚持每7天来院用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换肝素帽1次;⑥导管可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给药、推注造影剂。
3讨论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插管(PICC),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应用于补液和化疗中,能满足各种液路要求。本院于2003年6月率先在血液科对于恶性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效果满意。
保持血管是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普通留置针因位置表浅,易受病人肢体活动影响,加上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易导致血管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同时临床出现血管损伤及疼痛也较常见[4],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而PICC置管为化疗患者解决了这一难题。
PICC置管导管感染的病死率为3%[5]。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发生感染。主要有如下经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根据局部的渗血、渗液情况决定换药时间,一般穿刺后24h换敷料1次,以后3~7天更换1次,如有渗血、渗液要随时更换,适时行分泌物培养,调整抗生素。
本组病例PICC置管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长,没有出现渗漏损伤,化疗过程顺利。成功的关键在于:①正确选择血管,尽量选择首次化疗的病人;②严格实施无菌操作;③正压封管,且动作迅速[6];④加强健康宣教。PICC置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并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避免了多次穿刺,也使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下降,节约了成本。非常值得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娟,曹亚红,陈秀敏,等.外周静脉穿刺植中入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2000,15(8):471-472.
[2]于健春,王秀荣.X线辅助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1999,33(6):378-380.
[3]LoughranSC,BorzattaM.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areportof2506catherdays[J].JPEN,1995,19(2):133-136.
[4]张惠兰.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5.
[5]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1999,34(4):232-233.
[6]赵虹,王萍,谷莹,等.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2006,12(4B):731.
(责任编辑:陈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