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让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性课堂教学倍加关注。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再发展。
关键词:课程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32-0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性教学研究,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使创新性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创新性课堂教学策略
1.人文精神策略。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挑战。我们改革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创新性课堂教学承认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尊重学生主体的生命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这是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2.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性课堂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求异求优,标新立异,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尊重个性策略。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创新性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尊重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两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二是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要改变忽视个性差异而追求整齐划一的抹杀个性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主张分层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自主发展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和自我发展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把探索还给学生,把创新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在没有束缚的状态中尽情展现。激活课堂,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活动过程。
5.合作学习策略。创新离不开合作,要重视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便于学生交流研讨、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又便于教师分组分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6、开放教学策略。没有个性的张扬,便没有创造的活力。只有当学生处在一种充分开放、满足需求、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创造的热情才能被激发,潜伏的能量才能被释放。因此,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鼓励课内外、校内外打破界限的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立足实际,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与基本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语言感受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抽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良好地基础。所展示的问题必须少而精,体现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并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导入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如表演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活动情境等,拨动学生倾诉的心弦,展示学生表现的才能,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心理的共鸣,把学生更好地引入意境之中,受到良好教育和启迪。
2.自学自悟。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活动。学生按照教师所提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悟。在这一步骤中,应允许学生充分借助工具书、资料、实物等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允许学生进行合作。在自学自悟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讨论。古人曰:“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可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要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必须有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和“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潜能,进行深入性的质疑、研究、探索。在这一步骤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地拓展,思维深度尽可能地加深,学习的个性尽可能地展现。我们实现“圆桌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既便于学生交流研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又便于教师分组分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及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总结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从中寻找规律。不仅要提供学生的个体行为,更要提供学生的合作行为,不仅要肯定学生对基础规律的总结,更要肯定学生的独创性、发现性、创新性研究成果。
5.迁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所悟的知识、规律去练习巩固,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在此,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迁移运用都应当予以肯定,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在运用中有新的发现和创见。
6.自主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堂课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小结,促使学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小结学到了什么知识?悟到了什么规律?也可以小结悟到了什么道理?发现了什么方法、技巧等,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小结,可以书面小结,也可以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收获。
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呈现层层推进的态势,并且学生的自学自悟、创作探究及教师的调控引导、评点激励又贯穿始终。这几个方面内容构成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根据课程类型不断变化的。
总之,形成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悟、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32-0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性教学研究,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使创新性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创新性课堂教学策略
1.人文精神策略。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挑战。我们改革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创新性课堂教学承认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尊重学生主体的生命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这是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2.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性课堂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求异求优,标新立异,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尊重个性策略。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创新性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尊重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两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二是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要改变忽视个性差异而追求整齐划一的抹杀个性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主张分层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自主发展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和自我发展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把探索还给学生,把创新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在没有束缚的状态中尽情展现。激活课堂,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活动过程。
5.合作学习策略。创新离不开合作,要重视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便于学生交流研讨、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又便于教师分组分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6、开放教学策略。没有个性的张扬,便没有创造的活力。只有当学生处在一种充分开放、满足需求、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创造的热情才能被激发,潜伏的能量才能被释放。因此,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鼓励课内外、校内外打破界限的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立足实际,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与基本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语言感受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抽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良好地基础。所展示的问题必须少而精,体现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并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导入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如表演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活动情境等,拨动学生倾诉的心弦,展示学生表现的才能,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心理的共鸣,把学生更好地引入意境之中,受到良好教育和启迪。
2.自学自悟。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活动。学生按照教师所提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悟。在这一步骤中,应允许学生充分借助工具书、资料、实物等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允许学生进行合作。在自学自悟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讨论。古人曰:“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可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要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必须有质疑和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和“悟”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潜能,进行深入性的质疑、研究、探索。在这一步骤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地拓展,思维深度尽可能地加深,学习的个性尽可能地展现。我们实现“圆桌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既便于学生交流研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又便于教师分组分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及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总结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从中寻找规律。不仅要提供学生的个体行为,更要提供学生的合作行为,不仅要肯定学生对基础规律的总结,更要肯定学生的独创性、发现性、创新性研究成果。
5.迁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所悟的知识、规律去练习巩固,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在此,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迁移运用都应当予以肯定,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在运用中有新的发现和创见。
6.自主小结。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堂课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小结,促使学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小结学到了什么知识?悟到了什么规律?也可以小结悟到了什么道理?发现了什么方法、技巧等,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小结,可以书面小结,也可以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收获。
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呈现层层推进的态势,并且学生的自学自悟、创作探究及教师的调控引导、评点激励又贯穿始终。这几个方面内容构成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根据课程类型不断变化的。
总之,形成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悟、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