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当社会越发达,互联网越普及,大师、天才就越趋于消失,大家的智商越趋于平均。未来不会再有达芬奇,也不会再有阿甘,大家的智商和水平相当,气质也会高度互联网化,性格也会高度趋同化。未来的人会越来越无趣,个性化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人们只会假装个性化,喜欢听摇滚,喜欢染红头发,在时尚底下的个性都是假个性,都是包装个性。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企业将会出现一个趋势——主要以微小优势的发觉,将微小优势连缀在一起形成整体优势这种模式为主,而非构建发展一个整体优势。正如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是以天为单位、以小时为单位的战略精华,这是传统企业无法讨论,以及没法观望的。而这种力量,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传统产业里。
琐碎打败崇高
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从成立开始就有宏大的战略,类似马斯克之于特斯拉、乔布斯之于苹果一样具有横空出世意义的整体优势,但这样的企业会少之又少。
所以,好战略固然重要,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憾——时间。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只有坚持才能成事。一个企业一年几乎干不成任何事,但是在十年里几乎可以干成任何事。问题是,世界不会给你十年时间,你的一个竞争对手抓住一次机会,可以三天内颠覆你五年的奋斗成果。例如微信抢红包几乎让支付宝没缓过神来,而在其他的传统行业里,这样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集团的战略和管控,只是真理的某一个投射物,真理是因当代世界的这种结构,人的成长、工作方式、信息交流方式等统称为结构,使时间在所有的组织里面,表现得越来越琐碎。多个人之间,达成一个较长远的共识,多个人之间坚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某一个常年的原则,就变得既奢侈,又不完全符合实际,这就是所谓的草莽或屌丝终将打败英雄的一种结构。
战略规划得越充分,应变得越从容,对所有未知问题研究得越深入,调整起来就越随机。有机加随机是为了战略的重要形态,长期规划,设计一个有机状态,随机调整,使有机更进化或更深入。
世界的本质是不容许太纯粹的东西存在的。例如所谓的混搭,包括白人唱黑人爱唱的嘻哈,平静的上班族成为狂热的飞车党,高知信仰邪教……表面上我们不能理解,但其骨子里面是混搭、平衡,或“民主”趋势的必然。
奢侈品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不民主。ZARA的核心在于民主,因此当你买ZARA的帽子、裤子、鞋子、皮带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混血商品,所有的产品都源自于模仿,它是时尚的一个集成。而你全身上下买爱马仕或Ferragamo,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很没有品位。廉价产品、接地气的产品本身即是一种泛化、多元、混合的产物。
例如,H&M每个月会和一个超大品牌合作,打造这个品牌的特价商品。对超大品牌来讲,透过H&M的年轻粉丝来重获生机,注入年轻要素,H&M甚至成为一个玩世不恭者,可以随意反讽任何品牌。你不是高高在上吗?我们可以合作一个品牌,在H&M店里面,限时、专卖、专款、很便宜,这就已经上升到精神高度了。
凶险地解读本质
我发现一个秘密,如果不小心我说出来,则会引来刺杀。如果没有到这个程度,这个本质还是没有追寻到位。
发现了企业的本质,又在本质上探求因本质带来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是骨子里面天然带来的,是去不掉的。但是我们听天命,尽人事,尽可能地去掉多少算多少,脆弱性,封闭性,乌合之众特征,非组织化特征……
如何在二等的项目当中发现一等的价值,甚至鼓励或者用某种机制,鼓励大家往一等项目贡献,在这方面摩根士丹利有非常好的运作模式。
摩根士丹利当初在中国股市、地产市场开始低迷,收紧银根的时候,突然进入。2005年,摩根士丹利有一个非常大的房地产基金,让中国几家著名的公司帮它找项目,因为对地产公司怎么判断项目,怎么判断财务结构,怎么判断政府关系,摩根士丹利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交给其他地产公司去帮忙找项目。而最后有个要求,如果你给我推荐一个项目,你也要跟投一部分,然后我再给你奖励几个点,让你来判断这个利润是否能实现。因为你专业,我给你事后奖励几个点,但是你给我推荐项目,你也跟投了一部分,我们风险共担,结果摩根士丹利就做到了盲投,完全相信首创、复地,摩根士丹利不可能骤然建设一个专业的房地产团队。
正是如此,摩根士丹利在庞杂而混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掘到了丰厚的一桶金,就是这种搭顺风车效应。
任何一个公司战略,都是有关于该公司关键问题,难点问题解决的一揽子方案,没有标准的战略。所以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的建设,使得乌合之众能够把生意吐出来,能够使若干碎项目、碎生意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作。这就变成了关键制度安排。
同样的,关于商业模式的再造,关于企业文化的再造,关于在公司里面组织智商的建设,以及由这三大块带来的很多细微的制度流程和相关机制,包括若干需要固化,需要傻瓜手册化的操作,和需要通过一些会议,一些固定的沟通机制,锁定的一些职能,都必须机制化,跨部门运作化。然后把该公司里的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个人化特征的一些要素,转变为组织化管理。常规方法论只不过是串糖葫芦的竹签子,真正的内容需要独特的个性化,因地制宜。
世界上绝对没有希望按你的治疗方法、按你的检测仪器生病的病,一定是要用很多仪器和检测方法去覆盖以后,仍然有遗漏,仍然用个性化方法去检测、去发现、去个性化的判断,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其中一定有些需要解读和假设,这个病毒到底在哪里,只能靠经验和概率来推测,做战略亦是如此。
[编辑 周春林]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企业将会出现一个趋势——主要以微小优势的发觉,将微小优势连缀在一起形成整体优势这种模式为主,而非构建发展一个整体优势。正如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是以天为单位、以小时为单位的战略精华,这是传统企业无法讨论,以及没法观望的。而这种力量,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传统产业里。
琐碎打败崇高
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从成立开始就有宏大的战略,类似马斯克之于特斯拉、乔布斯之于苹果一样具有横空出世意义的整体优势,但这样的企业会少之又少。
所以,好战略固然重要,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憾——时间。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只有坚持才能成事。一个企业一年几乎干不成任何事,但是在十年里几乎可以干成任何事。问题是,世界不会给你十年时间,你的一个竞争对手抓住一次机会,可以三天内颠覆你五年的奋斗成果。例如微信抢红包几乎让支付宝没缓过神来,而在其他的传统行业里,这样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集团的战略和管控,只是真理的某一个投射物,真理是因当代世界的这种结构,人的成长、工作方式、信息交流方式等统称为结构,使时间在所有的组织里面,表现得越来越琐碎。多个人之间,达成一个较长远的共识,多个人之间坚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某一个常年的原则,就变得既奢侈,又不完全符合实际,这就是所谓的草莽或屌丝终将打败英雄的一种结构。
战略规划得越充分,应变得越从容,对所有未知问题研究得越深入,调整起来就越随机。有机加随机是为了战略的重要形态,长期规划,设计一个有机状态,随机调整,使有机更进化或更深入。
世界的本质是不容许太纯粹的东西存在的。例如所谓的混搭,包括白人唱黑人爱唱的嘻哈,平静的上班族成为狂热的飞车党,高知信仰邪教……表面上我们不能理解,但其骨子里面是混搭、平衡,或“民主”趋势的必然。
奢侈品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不民主。ZARA的核心在于民主,因此当你买ZARA的帽子、裤子、鞋子、皮带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混血商品,所有的产品都源自于模仿,它是时尚的一个集成。而你全身上下买爱马仕或Ferragamo,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很没有品位。廉价产品、接地气的产品本身即是一种泛化、多元、混合的产物。
例如,H&M每个月会和一个超大品牌合作,打造这个品牌的特价商品。对超大品牌来讲,透过H&M的年轻粉丝来重获生机,注入年轻要素,H&M甚至成为一个玩世不恭者,可以随意反讽任何品牌。你不是高高在上吗?我们可以合作一个品牌,在H&M店里面,限时、专卖、专款、很便宜,这就已经上升到精神高度了。
凶险地解读本质
我发现一个秘密,如果不小心我说出来,则会引来刺杀。如果没有到这个程度,这个本质还是没有追寻到位。
发现了企业的本质,又在本质上探求因本质带来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是骨子里面天然带来的,是去不掉的。但是我们听天命,尽人事,尽可能地去掉多少算多少,脆弱性,封闭性,乌合之众特征,非组织化特征……
如何在二等的项目当中发现一等的价值,甚至鼓励或者用某种机制,鼓励大家往一等项目贡献,在这方面摩根士丹利有非常好的运作模式。
摩根士丹利当初在中国股市、地产市场开始低迷,收紧银根的时候,突然进入。2005年,摩根士丹利有一个非常大的房地产基金,让中国几家著名的公司帮它找项目,因为对地产公司怎么判断项目,怎么判断财务结构,怎么判断政府关系,摩根士丹利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交给其他地产公司去帮忙找项目。而最后有个要求,如果你给我推荐一个项目,你也要跟投一部分,然后我再给你奖励几个点,让你来判断这个利润是否能实现。因为你专业,我给你事后奖励几个点,但是你给我推荐项目,你也跟投了一部分,我们风险共担,结果摩根士丹利就做到了盲投,完全相信首创、复地,摩根士丹利不可能骤然建设一个专业的房地产团队。
正是如此,摩根士丹利在庞杂而混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掘到了丰厚的一桶金,就是这种搭顺风车效应。
任何一个公司战略,都是有关于该公司关键问题,难点问题解决的一揽子方案,没有标准的战略。所以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的建设,使得乌合之众能够把生意吐出来,能够使若干碎项目、碎生意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作。这就变成了关键制度安排。
同样的,关于商业模式的再造,关于企业文化的再造,关于在公司里面组织智商的建设,以及由这三大块带来的很多细微的制度流程和相关机制,包括若干需要固化,需要傻瓜手册化的操作,和需要通过一些会议,一些固定的沟通机制,锁定的一些职能,都必须机制化,跨部门运作化。然后把该公司里的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个人化特征的一些要素,转变为组织化管理。常规方法论只不过是串糖葫芦的竹签子,真正的内容需要独特的个性化,因地制宜。
世界上绝对没有希望按你的治疗方法、按你的检测仪器生病的病,一定是要用很多仪器和检测方法去覆盖以后,仍然有遗漏,仍然用个性化方法去检测、去发现、去个性化的判断,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其中一定有些需要解读和假设,这个病毒到底在哪里,只能靠经验和概率来推测,做战略亦是如此。
[编辑 周春林]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