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为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所谓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快。”比如,我在教“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时,我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动画:一个人不小心掉入恶鱼池中,然而更不幸的是有几条恶鱼正向他游过来。看到这,同学们注意力相当集中,非常紧张。都说赶快逃啊,这时候我立即问了个问题:“同学们说他应该怎么逃跑啊“,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垂直的往岸上游啊”。由于同学们的帮助他终于逃脱了,同学们这才松了口气。这么一来同学门再一不会忘记原来点和线之间垂线段绝对最短。又如,教师从喝糖水谈起,如果太甜了加水冲淡;如果太淡了,再加糖,并演示。这就不知不觉地进入“浓度配置”的应用题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一个人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1、利用图片资料,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本中有一个例题,要求画水管的三叉接头的三视图,如果教师准备了实物教具,让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就有了一個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物体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的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四、突出数学语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甚至有人说,如果存在外星人,用数学语言与他们交流是最优选择。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而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界线,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现代科技界认为:一门学科使用数学越多表示这门学科越成熟。数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是精确简约通用的科学语言。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规律,绝没有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缺点。一个公式胜过一打说明。也正是如此,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唯一通用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就很强调数学语言训练。
同时,要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为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所谓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快。”比如,我在教“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时,我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动画:一个人不小心掉入恶鱼池中,然而更不幸的是有几条恶鱼正向他游过来。看到这,同学们注意力相当集中,非常紧张。都说赶快逃啊,这时候我立即问了个问题:“同学们说他应该怎么逃跑啊“,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垂直的往岸上游啊”。由于同学们的帮助他终于逃脱了,同学们这才松了口气。这么一来同学门再一不会忘记原来点和线之间垂线段绝对最短。又如,教师从喝糖水谈起,如果太甜了加水冲淡;如果太淡了,再加糖,并演示。这就不知不觉地进入“浓度配置”的应用题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是一个人自觉、自主学习的最大源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1、利用图片资料,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本中有一个例题,要求画水管的三叉接头的三视图,如果教师准备了实物教具,让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就有了一個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物体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的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四、突出数学语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甚至有人说,如果存在外星人,用数学语言与他们交流是最优选择。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而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界线,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现代科技界认为:一门学科使用数学越多表示这门学科越成熟。数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是精确简约通用的科学语言。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规律,绝没有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缺点。一个公式胜过一打说明。也正是如此,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唯一通用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就很强调数学语言训练。
同时,要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总之,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