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f_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业界对临床中药学的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和学科属性等问题的认识普遍不统一,且具有重大歧义,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其中,涉及到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存在形态与研究领域,临床中药学的基本属性、特征及主要任务,人才能力及培养,学科体系,学科发展方向与具体途径,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 探讨分析 学科体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18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34-01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临床中药学已经逐渐发展为比较独立的一门学科。但是,业界对临床中药学的存在形态、研究领域及内容和学科属性等问题的认识普遍不统一,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坚持医药结合的思想是建设、发展临床中药学的重要内容。
  1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属性、任务与特点
  1.1 属性。临床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学科,是将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是介于广义的药物学和中医治疗学之间的新的边缘学科,是中药学下的分支学科。
  1.2 任务。临床中药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保证中药的合理、有效的临床应用。
  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就是要将过去传统的药学以“药”为重点的思想转向“药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新思想;简单的理解,就是要以病人为对象,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安全及合理、有效地用药。
  1.3 特点。从学科比较学的角度看,临床中药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3.1 临床中药学基本上是以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需求为目的,进一步根据其需求和用药规律,开展中药学的相关研究;然后再以中药学的研究成果指导和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优化和安全。
  1.3.2 从两个角度出发。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出发:中医临床用药的角度和中药研究的角度。但不论以何为起点进行研究,都应该大力开展、完成“三大结合”的工作,最终实现“老药新用,普药特用,提高用药安全”的主要目标。
  1.3.3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要实现临床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保证所有的研究工作都要根据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阴阳五行、动态平衡的基本内涵,注重脏腑经络的病证方药对应、生理病理和以临床疗效为检验标准的有机结合。
  1.3.4 具有新兴边缘学科的优势。临床中药学既是一门药学,也是一门医院;更是一门介于中医治疗学与广义药物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所以它有一般学科所不具有的重大优势。
  2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内容与存在形态
  2.1 基础。在中医药学的起源阶段,“药食同源”、“医药同源”,药事实践与医事实践都是密不可分的。“学术基础在临床,学科生命在疗效”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中药学和中医学的基础知识,是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并且中医各临床学科是中药学发挥作用与实现其价值的主要阵地。
  2.2 主要研究领域。
  2.2.1 文献理论研究配伍关系、传统药性及其禁忌等。
  2.2.2 临床用药研究临床各科不同病证的治疗用药方法与规律等。
  2.2.3 实验分析研究机制分析、成分分析、疗效分析,即药理药效研究等。
  2.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向。
  2.3.1 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的前提是结合临床研究中药理论中药理论的研究。通过结合对中药理论的临床研究,来揭示例如中药性味归经等学说理论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2.3.2 为了筛选固定有效药方作为新药和开发药物研究的基础,要临床来观察药方的疗效,新药开发、临床用药的研究的一、二期临床研究工作等,一定以临床中药学的体系与方法作为指导和支撑。
  2.3.3 注意用药禁忌、精研复方配伍、复方配伍是中药普遍的应用形式。
  2.3.4 核实研究品系质量药品、同名异物的优劣真伪,是临床有无效用的关键。
  2.3.5 分析熬制药物的用量、权衡用量轻重是确保药效的重要步骤。
  2.4 存在形式。在研究机构、医院、研究室、生产厂家的调剂室、质控室等单位和部门、实验室,都有临床中药学的工作存在,因而需要大量相应的工作人员。
  3 关于临床中藥学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3.1 多学科全面研究、协作互补、全方面发展的临床中药学的发展,需要依靠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发展,也需要依靠中药其他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如药化、药理、制剂等的发展,更要依靠当代新科技手段的帮助与应用。
  3.2 中医学与中药学结合进行中医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保证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保证安全服务。中药学科的建设,应始终注意与中医临床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依靠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提高水平和疗效,服务于临床的实际需要。
  3.3 临床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学为主体的现代学科。由此可见,该学科的发展,必须坚持现代研究与传统研究相结合,以坚持传统的中医药学主体为基础,更好更多地使用现代研究方法与手段,深入发展对传统中药学的领悟,从而发展现代化层面的临床中药学。
  3.4 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使临床的实验微观研究与宏观疗效观察研究能够更好地相互互补、促进。只有依靠和坚持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才能实现“优化量效老、药新用,常药特用”,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科价值。
  3.5 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学科相互补、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发展途径,成为复合型人才,并懂医善药的。
  4 关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4.1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体系结构。
  4.1.1 学科学术体系。以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药”为目标,以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方剂)的各系统主要以病证用药规律、药理药效及其应用要点为研究核心,以实验研究与临床结合为主要的手段。
  4.1.2 学科的工作体系包括研究机构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术思想体系三个方面。
  4.2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4.2.1 基础。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方剂学和基础学科。
  4.2.2 支撑与策杖。炮制学、制剂学、调剂学。
  本文所述,为作者对临床中药学发展有关问题的浅薄己见,一定存在你恰当地方,意在抛砖引玉,一同促进临床中药学这个新兴而重要的学科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的针灸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6例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在针灸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14例治愈。  结论:高血压疾病可以针灸方法治疗为主,辅以中药施治效果更理想。  關键词:针灸疗法 治疗高血压 机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0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对我社区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登记在册的60例脑卒中患者行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康复护理前(P<0.05)。  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期刊
摘要:扶阳抑阴法,又称扶阳退阴法、益火消阴法,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法则之一,张景岳最善运用。肾脏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温壮肾阳之品以补阳配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关键词:扶阳抑阴法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便秘 更年期综合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00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各类虚证是慢性肾脏病中最常见的证候,因此补虚,调整肾的阴阳气血是慢性肾病重要治则之一。笔者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上全面阐释了治“虚”对慢性肾病的重要。  关键词:慢性肾病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虚证 肾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0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23-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96例,对他们随机分配成两组,每组48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对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的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治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的总有效率,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药物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对带状疱疹的社区治疗机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照射方法治疗后,外用炉甘石洗剂及阿昔洛韦或抗生素软膏,口服阿昔洛韦片,对疼痛剧烈者,可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利巴韦林+注射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给患者注射,不能在糜烂处注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  结果:经过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健宝灵颗粒配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健宝灵颗粒配合脾氨肽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口服脾氨肽口服液,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
期刊
摘要:目的:对应用电针与手法联合对患有臀中肌损伤综合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抽取82例患有臀中肌损伤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单纯电针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电针与手法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臀中肌损伤综合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臀中肌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使用中医护理,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辩证护理、针灸护理等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经过中医护理,3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例效果显著,11例护理有效,5例护理无效。对于未彻底治愈患者,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  结论:在良好的基本护理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中医护理,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扩大应用范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