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题型——改错型计算题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改错型计算题在各地物理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这类试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本文从近年的中考中选取了一些试题,供大家赏析,希望有所启迪.
  一、忽视条件变化对物理量的影响引起的错误
  例1工人利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 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 m,所用拉力为25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 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力)
  小明的解题过程是:
  解:W有=Gh=400 N×2 m=800 J
  W总=FS=250 N×2 m×2=1000 J
  η= W有/W总=800 J/1000 J=0.8=80%
  W有[KG-*2]′=G·h=900 N×2 m=1800 J
  W总[KG-*2]′= W有[KG-*2]′/η=1800 J/80%=2250 J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2250 J.
  上述解答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对错误加以订正.
  解析:本题忽视了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物重越重,机械效率越大,而小明在解题过程中认为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导致错误,这也是平时作业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的解法为:
  G动=2F-G物=2×250 N-400 N=100 N,
  F′ =(G物[KG-*2]′+G动)/2=(900 N+100 N)/2=500 N,
  W总[KG-*2]′=F′·S=500 N×2 m×2=2000 J.
  二、忽视图象条件引起的错误
  例2小华同学查阅课外资料时,获得一幅“220 V,40 W”白炽灯泡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从图象上能推知,白炽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电阻值.小华想:若将两只相同的这种灯泡串联在220 V的电源上,两只灯泡实际消耗的总电功率会是多少呢?小华与小明同学交流了这一想法.
  [TP<4W32
  .tif>,BP#][TS(][HT5”SS][JZ]图2
  [TS)]
  小明给出以下解答:
  一只灯泡的电阻R=U2额P额
  =220 V×220 V40 W=1210 Ω
  两只灯泡串联接在220 V的电源上,消耗的总电功率为:
  P总=U22R
  =220 V×220 V
  2×1210 Ω
  =20 W
  你认为小明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你说明不正确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
  分析与解答:小明解题时忽视了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作出灯泡的电阻是一个的判断,而从图象中可以发现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解题错误.答案为:
  小明同学的解答不正确,
  灯泡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只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110 V
  由图象分析可知,
  110 V电压下工作,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为0.155 A (0.153~0.158 A)
  ,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110×0.155 A = 17.05 W (16.8 W-17.4 W),
  P总=2P=2×17.05 W = 34.1 W (33.6 W-34.8 W)
  三、张冠李戴引起的错误
  例3如图3所示,“6 V,3 W”的小灯泡L与额定功率为10 W的电阻器R串联,电源电压大小为10 V,且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2 A和2.4 V,不考虑电阻器和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1)电阻器R的阻值.
  (2)整个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
  王刚同学的求解如下:
  (1)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器的电阻
  R=UI =2.4 V0.2 A
  =12 Ω.
  (2)因为整个电路只有小灯泡L和电阻器R两个用电器,所以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P=3 W+10 W=13 W.请你指出王刚同学求解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来.
  分析与解答:用欧姆定律时,电压U、电流I应针对同一导体R,在(1)问的解答中,王刚张冠李戴错把灯泡两端的电压当作电阻的电压,所以计算出的应是灯泡的电阻而非电阻器的阻值.(2)问中王刚同学计算实际功率时却使用了额定功率,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4 V时,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电阻器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也不相同.
  正解:(1)
  UR=U-UL=10 V-2.4 V=7.6 V,
  R=UI=7.6 Ω0.2 A=38 Ω
  (2)整个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P=UI=10 V×0.2 A=2 W
  因此物理教学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利用教学的每一环节提高学生的能力外,还可以有目的地给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辨析“纠错”,这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他文献
将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其首要作用是保护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另外还有一些其它作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保护电路(限流分压)  例1 (2011年龙岩)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分组实验中:  (1)请你根据图1(a)电路图,在未连好的图1(b)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电路.(待测电阻Rx阻值约10 Ω)  (2)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填“左”或“右”)端,使其连
动态几何问题大都属于一类以几何图形为载体,以运动变化为特征,经几何图形中各元素间存在的关系为特点的综合题型.从其运动对象及形式来分析,动态几何问题可分成点动型、线动型与面动型三种;而从数学实践的操作层面上来分类,则又可分为对称型、平移型、旋转型、翻折型等几种.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策略是“化动为静,以静制动”,即要抓住变化中的“不变因素”,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具体讲,就是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去观察、研
开放探索性问题是问题不是明确的针对某些知识点提出,而要求解答者根据所提供的背景,猜想问题的可能性,或者相应的结论的“存在性”需要解题者进行推断,甚至要求解题者探求条件在变化中的结论,或者要求解答者直接创设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思想去编制符合要求的结论,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要求解题者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要求解题者不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发现物理规律多,知识难度大,这门学科相对较难学,对学生的智力要求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你怎么教学,他们都觉得难,学不懂,或不易掌握.我想,与其不断的重复那些难懂或不易记住的概念和规律,不如找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掌握好知识.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我总结出了一些难记又重要的知识的“顺口溜”,它们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轻松记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有趣,记得牢固.  
现代设备和生产系统的发展对故障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集成和组态是显著改善和提高诊断系统效能的技术方法。该文对集成和组态的设计思想以及系统的Client/Server运行模式进
物理公式的产生过程不同,公式的类型和物理意义就不同,如果理解出错或理解不透彻,在应用中就难免出错.物理“公式类”选择题解法如下:  一、依存法  例1 下列对公式I=U/R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导体的电流I越大,则导体的电阻R越小  (B) 当R一定时,U与I成正比  (C) 导体的电阻R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I越大  (D) 当U一定,I与R成反比  分析:I=U/R反映了通过导体的
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电阻发生变化时,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部分,变化电路均有如下规律.  1. 一个用电器的阻值变大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总电流、总功率减小;一个用电器的阻值变小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总功率增大.  2. 直接接触接在电源两端的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电阻不变,则电流、电功率不变;电阻变小,则电流、电功率增大;电阻变大,则电流、电功率减小.  3. 不直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