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审旗高级中学 内蒙古 乌审旗 017300)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等融合在一体,以此达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课程质量,实现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更是现代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也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1. 当前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体验教学的过程。但目前所实施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
(1)理论的相对缺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其实到目前还是没有搞清楚,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了迷茫和困惑。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现“泛化”和“虚化”态势。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教学改革课等信息化的全部内容,涉及面广,内容杂,因此在理论上一度出现包罗万象的大杂烩,、无限地扩大了整合所涵盖的内容与范围,从而导致在具体过程中出现浮躁,重形式、轻效益,华而不实。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很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说白了就是很多教师在没有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与内涵之前就仓促上阵。急功近利,致使走入误区。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出优点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2.1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用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情景教学来创设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进一步抓好“愉快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着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三条实施途径,以愉快教学为载体,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以“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来驱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广开思路,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2)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图文声像等结合信息实时交流的特殊功能,开发和应用大量各学科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为主动。在任务的驱动下,同学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一定的使命感。当然,在各种模式教学中,还可结合多种别的教学模式,如分组教学,情景教学等,每种模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现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3.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对策 (1)提高教师素养。培养整合理念。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理念和教师信息技术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解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将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单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用 “电子讲座”的形式传递教学内容,再通过智能化的评估系统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探究实践兴趣。
(2)围绕课堂,以教学目标为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以学科为标为本,按照学科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要从一节一节课的整合。扩大至一个单元乃至一门课程的整合。瞄准当前学科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必将为学科整合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当我们围绕课程目标,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肯定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3)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药,课件不能成为课堂的支配因素,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神化”或“庸俗化”。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恰当贴切,量材而行。整合课也不一定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而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要注重实效性,减少空、大、全,讲究精、细、活。唯有如此,才能使好钢用在刀刃上,信息技术教育也才有可能向健康的道路发展。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及课程的实施等融合在一体,以此达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课程质量,实现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更是现代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也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1. 当前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体验教学的过程。但目前所实施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
(1)理论的相对缺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其实到目前还是没有搞清楚,所以在实践中出现了迷茫和困惑。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现“泛化”和“虚化”态势。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教学改革课等信息化的全部内容,涉及面广,内容杂,因此在理论上一度出现包罗万象的大杂烩,、无限地扩大了整合所涵盖的内容与范围,从而导致在具体过程中出现浮躁,重形式、轻效益,华而不实。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很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说白了就是很多教师在没有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与内涵之前就仓促上阵。急功近利,致使走入误区。
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出优点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2.1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用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情景教学来创设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进一步抓好“愉快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着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通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三条实施途径,以愉快教学为载体,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以“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来驱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广开思路,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2)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图文声像等结合信息实时交流的特殊功能,开发和应用大量各学科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为主动。在任务的驱动下,同学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一定的使命感。当然,在各种模式教学中,还可结合多种别的教学模式,如分组教学,情景教学等,每种模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现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3.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对策 (1)提高教师素养。培养整合理念。在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理念和教师信息技术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解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将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单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用 “电子讲座”的形式传递教学内容,再通过智能化的评估系统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探究实践兴趣。
(2)围绕课堂,以教学目标为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以学科为标为本,按照学科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要从一节一节课的整合。扩大至一个单元乃至一门课程的整合。瞄准当前学科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必将为学科整合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当我们围绕课程目标,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肯定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3)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药,课件不能成为课堂的支配因素,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神化”或“庸俗化”。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恰当贴切,量材而行。整合课也不一定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而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要注重实效性,减少空、大、全,讲究精、细、活。唯有如此,才能使好钢用在刀刃上,信息技术教育也才有可能向健康的道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