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边为难,脱钩不易:地缘政经格局的深度蜕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99youai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9.11事件对国际秩序所起的催化作用那样,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地缘政治经济震荡将会持续下去。在其影响下,国际政治的连贯性几乎完全丧失,世界正面临三重危机叠加的局面:疫情在全球蔓延以及再次失控的风险、持续的无法轻易摆脱的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及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争端。其中,疫情蔓延与经济衰退的同步恶化,将会成为地缘政治暨安全危机的强力催化剂或驱动力,带给世界更多不确定性。

西方整体实力下滑清晰显现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西方的消失”这一话题即已成为舆论焦点。此次疫情中,在感染率、死亡率、防疫措施不力和经济遭受的冲击方面,美欧国家整体成绩不彰。而且,以邻为壑的抗疫政策必将推动疫后经济衰退的深化。长期以来,世界很多人把西方作为未来社会的楷模,对西方制度模式充满憧憬,如今这一切都受到冲击和动摇。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元气大伤。一如媒体所说,特朗普本人既成为美国衰落的表征,又是美国衰落的原因,不仅令美国,更令全球治理陷入困境。特朗普政府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和美国人民的冷漠,以及对科学和治理的傲慢,反过来又自尝苦果。向来拥有坚不可摧形象的超级大国,面对疫情束手无策,确诊患者和死亡人数高居全球之首,交付了巨量患病与死亡人数的劣质答卷。疫情引发了几代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此同时,该国再次因黑人遭警察暴力伤害致死而爆发遍及全国的抗议乃至暴乱,并导致全球声讨。特朗普拒绝解决任何问题,助推国家陷入撕裂深渊。有人甚至说,如同1986年的苏联,美国可能正迎来它的“切尔诺贝利时刻”,霸权地位将无可争辩地趋向结束。
  欧盟内部的裂痕与缺陷在疫情应对中充分显露。在遭遇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危机的連续冲击后,欧洲又在疫情中沦陷为重灾区。欧盟不再像是一个由民主国家组成的共同体,它既沿南北轴也沿东西轴发生分裂。德国和荷兰等富有的西欧国家根本不与遭受重创的南部欧元区经济体保持必要程度的团结。裂痕在疫情中“轰然洞开”,欧盟面临关乎存亡的危机。在“老欧洲”,意大利总理孔戴担心“整个欧盟失去存在的价值”;在“新欧洲”,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直言“欧洲团结是不存在的,那不过是个童话”,“在当前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惟一能帮助我们的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年9月,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疫情令美欧裂痕进一步扩大。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处置方式自私自利,拒绝参与任何国际抗疫合作,加剧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危机,表明美国正在丧失世界领导力。美国任性地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制裁国际刑事法院以及突然单方面削减驻德美军的决定,大大伤害了欧洲盟友。作为七国集团(G7)主席国的美国甚至无法召集起今年的G7峰会。美欧之间越来越大的价值观撕裂已无法弥合。

欧洲与亚太均不希望卷入中美纷争


  中国的快速崛起与美国的孤傲疏离,使国际社会东西顾盼、莫衷一是。国际媒体普遍认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威望持续下降的确为中国腾出了更为有利的地缘政治空间。主权国家以及全球和区域国际组织,一时间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尴尬局面。
  欧洲无论如何不希望卷入中美之间的纷争。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为使欧盟深感惊骇,这正为中国加深与欧盟的合作平添了契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由于美中紧张关系是全球政治的主轴,欧盟“选边站队的压力与日俱增”。他认为欧盟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会与美国结盟对抗中国。在与王毅外长举行的中欧对话中,博雷利告知中国“欧洲无意加入任何形式的对华冷战”。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指出,与中国的紧密合作符合欧洲的利益。6月22日习近平主席与新一届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见,指出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性作用。欧方表示愿同中方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就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对非第三方合作等重大问题加强协调合作。双方愿推进中欧一系列重大政治议程,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0年5月23日,首批500辆爱驰汽车U5欧洲版从江西上饶爱驰超级智慧工厂发往欧州,将用于法国科西嘉岛汽车租赁市场。

  亚太国家同样不希望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它们承受不起疏远中国或美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代价。抗击新冠疫情表现最成功的无疑是东亚地区。亚洲国家比欧美国家的抗疫效率更高,亚太地区经济体遭受的损失也比西方大多数国家小得多。其中,中国在中日韩三国联合抗疫、中国-东盟抗疫合作中,都彰显出重要的支柱性作用。长期以来,东亚国家在抓住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把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经济伙伴。中美关系的紧张必然引发东亚/亚洲国家对世界及区域国际秩序转型的深刻疑虑。处于大国利益交汇点上的东盟国家首当其冲,面临被夹在中间亟需被迫作出选择的尴尬局面。印度不顾自身正遭受疫情重创,在中印边境挑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不仅对“金砖”与“上合”机制造成严重损坏,也成为周边一些国家对华忧虑的新例证。
  从东亚国家的视角看,美国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供应国,就像对美国来说没有中国市场不可想象一样;而中国短期内也无法取代美国在全球甚至亚洲的经济地位,中国的大企业还需要很多年才能成长出与美国同样规模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而过去几十年恰恰是这些美欧跨国企业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联结在一起,把亚洲与全球经济联结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全球金融体系仍旧依赖于美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近期内不太可能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东亚/亚洲国家希冀的理想状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应被规范在双方商定的多边框架内。美国应选择放弃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中国应承担起更大责任,努力维护致使中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现行国际秩序,并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推动参与对现有规则和体制的改革。中美双方必须拟定彼此打交道的新方法,从过去40年的经验或教训中找到某种新的共处模式,尽可能促进合作和良性竞争,而不让局部竞争伤害整体关系(参见李显龙《亚太国家不希望在中美间选边站》)。

“脱钩”不易,“去中国化”更难


  如今,在贸易战、技术战、金融战叠加,新冠疫情全球性大流行,以及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整个国际社会极为忧虑,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有可能发生急剧“脱钩”。事实上,随着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认定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政策选择成形,华盛顿的战略家们在过去一年里就一直在谋划中美全面“脱钩”,美国政客奔走全球兜售“去中国化”和“脱钩论”,致使其一时甚嚣尘上。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要离开它也绝非短短几年时间可以办到。美欧对中国的依赖不仅仅是口罩和手机配件。切断美欧与中国间的供应链/产业链,将其转向越南、墨西哥或东欧等地,或许可暂时实现中低端供应链的多元化,但全球没有任何地区可以复制中国覆盖全产业体系的制造规模。近年,更多的跨国企业瞄准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中产階层的购买力正悄然取代廉价劳动力成本而成为吸引外资最重要的因素。跨国企业因此必须在成本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政治力量改变经济规律的做法,既不明智,也不现实。当今世界各国利益深度交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脱钩并非简单粗暴地切断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那么简单,其将引发意想不到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后果。可以想象,在持续半个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体系早已形成高度咬合、依存紧密的一体结构,一旦出现某种以美国和中国各为中心的经济分离局面,将会极大削弱大多数国家的自主性,迫使它们选边站队,使全球经济政治化,使国际秩序的合法性遭受侵蚀,强化某种动荡不安的长期对抗,进而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围绕5G技术和中国企业华为展开的争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个纯粹的经济技术问题被美国强扭成中美政治意识形态博弈,令欧美国家夹在中间被迫选边。
  美国与中国“脱钩”代价高昂,既不现实,也难持久。美国经济与中国“挂钩”已逾40年,程度之深史所未见。自2014年以来,中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美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双引擎和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结构的双轴心,双驱联动,俱损俱荣。“脱钩”会使中国技术发展一时放缓,但一定会刺激中国科技发展提速。有舆论就称,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将刺激中国努力成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主导者。此外,中国学生是美国高校最大的客户群,占外国留学生的1/3,2017年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教育和相关支出为139亿美元,大致相当于联邦政府同年为大学提供的研究经费的一半。如果“脱钩”继续下去,可能需要更多的联邦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其意味着美国要提高税收,对其他国家人才提供更友好的移民政策,以弥补可能失去的中国留学生。最后,美国消费者也需要为“脱钩”做好准备,拿出更多的钱为奢侈的安全和多元化供应链买单。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与中国“脱钩”将使美国丧失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经历了40年的战略相向与互惠关系之后,中美两国的突然激烈“脱钩”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双方亟须摈弃任何类型的战争思维,转而谋求建立某种战略竞争—合作关系;适应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发展的现实,中美两国要在国际生产体系转型、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面临重新大布局的进程中担负起领导责任,理性妥善地协调这一世界经济大转圜,“再挂钩”、再构建一个造福彼此、造福全球的新型格局。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其他文献
何为“国际修正主义”  最近,“修正主义”这个似乎只有老几辈中国人才印象深刻的词重新频繁映入我们眼帘。  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提交国会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将中国定性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利益挑战者”的同时,也将中国称作“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在对外关系中最激烈使用“修正主义
在"城市病"日益严重的今天,"智慧城市"被认为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日韩均制定了相应政策支持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三国在该领域面临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发展潜力巨大的智慧城市产业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城市化率在2018年已达到55%。在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9.2%,美国为82.3%,日本为91.6%,韩国为81.5%,东盟地区为48.9%。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
情报是充满隐蔽性和对抗性的行业。过去一年多,伴随美国“印太战略”的酝酿和实施,“五眼联盟”的阴影再度投射到国际舞台上,如同《魔戒》中的索伦魔眼,紧盯着周围的世界。  国家间的深度情报合作有赖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特殊的国家关系,“五眼联盟”也不例外。它最早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之间的情报合作,冷战时期为加强同苏联的对抗能力,该机制得以延伸,增加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成员国,“五眼联盟”就此
德国和法国领导人近日共同倡议欧洲联盟设立总额50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用于帮助整个欧盟地区实现经济复苏。  根据倡议,5000亿欧元将用于扶持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帮助卫生部门恢复元气,还将扶持具备成长前景的数字化、绿色经济等产业。倡议提出,欧盟作为借贷方,先出面向金融市场借钱,将在之后的欧盟财务预算期内偿还这笔款项。但倡议没有说明,欧盟今后将采取何种手段增加财政收入,用于偿还这笔巨款。欧盟增加收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世界上出现了不少“去中国化”的声音和事件。在社交媒体领域,美国处心积虑地对中国产品加以限制,其抵制中国社交软件TikTok的行为不仅在美国产生影响,在印度等国家也引起了连锁的消极反应。印度要求“抵制中国制造”的呼声甚嚣尘上,认为TikTok等中国应用软件直接威胁了其国家安全,号召国民禁用,甚至还鼓动印度民众抵制中国产品,以“去中国化”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举行会谈。  习近平说,欢迎帕夫洛普洛斯总统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你的到来对促进亚欧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不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以
无核化的隐秘进程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半岛诸多问题中占据了首位。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只有在确保朝鲜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才能找到解决核问题的办法。换句话讲,需要在东北亚建立一个新的安全架构。在过去20年里,核问题已经成为中美俄日四大国几乎所有首脑会谈议程上不可或缺的项目。那么,为什么这个问题依旧未能得以解决?不仅如此,其最终解决方案即“整个朝鲜半岛的完全无核化”也似乎
截至2020年9月30日,太平洋岛国中只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斐济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他12国仍然保持零确诊。在全球范围内第二波疫情暴发之时,太平洋岛国成为极少数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地区。太平洋岛国分散在广袤的南太平洋,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有限,客观上为岛国抗疫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岛国政府在疫情暴发之初采取了科学的防疫措施,主动进行航空管制和边境封锁,及时与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交流抗疫经验,给疫情防控打下
中国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近日宣布进入以色列,正式将移动支付服务带到中东地区,为到此旅行的中国游客提供便利。  据报道,以色列知名珠宝店“钻石矿”和“卡普里斯”以及护肤品牌“阿哈瓦”是第一批接入支付宝扫码付款的商户,中国游客可以使用手机在店内直接结账。此外,连锁免税店詹姆斯·理查森与以色列航空公司的机舱内也将很快開通支付宝付款。  支付宝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地区负责人表示,中国游客在出境旅游时更希望使用
2020年5月28日,一名男子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手举弗洛伊德的遗像抗议警方执法不当。  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白人警察因执法不当导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一事引发美多地爆发抗议活动,抗议在不少地方升级为骚乱和暴力冲突。  5月25日,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家便利店购物时,店主因怀疑他使用假钞而报警,当地四名警察随后赶到。在抓捕时,其中一名叫德雷克·肖万的白人警察不顾弗洛伊德的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