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在职场,除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就是和领导、同事相处。在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今天,如果同事不喜欢你,可能意味着你很难在职场上走得远。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万人迷”,但也要学会“藏拙于巧”“与人为善”,避免成为同事讨厌的人。下面这些人,就是职场中最不讨喜的常见类型。
总抱怨,让人疏远
“这样安排工作根本不合理”“为什么功劳都是她的,明明我做了那么多工作”……职场上免不了一些不公平、不合理,有些人会看不惯也不服气,把愤怒和委屈在同事之间表达和传播。但这么做,要么会让同事感到厌倦、无力而逐渐疏远,要么会让负面情绪“传染”一群人,降低整个集体的工作积极性。肖震宇说,抱怨其实是当事人的一种情感发泄,来释放内心焦虑,寻求一种平衡。但很多时候抱怨者容易缺乏理智,故意在抱怨中标榜自己的辛苦付出和夸大领导的不公平对待,造成不好的影响。建议爱抱怨的职场人,如果感受到待遇不公,可以及时向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情况,分析一下是个人工作不到位,还是绩效考核不合理,切忌在同事间传播负面情绪。
摆架子,招来鄙视
名校毕业、就职过世界500强、创造过销售奇迹……职场中,总是有些人喜欢炫耀自己光鲜亮丽的履历,觉得自己“地位高”“水平高”“素质高”而装腔作势,很容易招人反感。肖震宇认为,职场中,有些人恃才傲物,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但有些人的自信是虚幻的,源于他对自己本身的能力没有底气,而需要外部光环的“加持”。市场瞬息万变,职场也要进步,不是学历高、经验足就意味着能力强、资历深,任何时候都要虚心请教。对于这类喜欢“摆架子”的职员,建议管理者要谈话沟通,提醒其收敛锋芒,不要妄自尊大。
交际花,不务正业
还有一些职场人很爱表现,整日忙着溜须拍马,四处拉关系,过度关注社交而疏于业务,也会让身边的同事看不惯。这类人虽然给人第一印象不错,但由于办不了实事,承担不了重任,到最后会失去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肖震宇认为,交际过度的人其实有些“功利社交”的心理,期望通过“关系”来获得发展。但在所有关系中,“对等”很关键,即资源和利益要对等交换。如果总带不来真正的价值,这种“交际”不长久。建议对这类八面玲珑的人,管理者可以利用其爱沟通的特点,让其去售后、公关、人力资源等部門锻炼,研发、财务等需要严谨认真的部门,恐怕不太适合。
倚老卖老,难得尊重
职场中总有“菜鸟”和前辈,有些资历深的人喜欢倚老卖老,总以教育的口吻对待新人,还爱炫耀自己的过往;而干起活来就滥竽充数、投机取巧,对任何锐意进取的行为刻意讽刺挖苦,渲染失败言论;一到论功封赏时,他们第一个汇报,吃拿抢占,这有时会让充满干劲和有想法的新人无法接受。肖震宇指出,这些职场老油条的深层心理,实际上是害怕挑战、害怕改变、害怕失败,习惯待在舒适区,不愿创新但又想分一杯羹。对于这类人,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其经验优势,组织小型茶话会或沙龙,让其教授新人一些职场经验和业务技巧,让他们发挥余热。但“老油条”们若想真正赢得新人的尊重,还是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跟着企业和新员工一起学习进步,否则迟早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老好人,难获发展
“小林帮我拿下快递吧”“好的”“小林我这会儿赶着接小孩儿,这部分你帮我做完好吗”“好的”……在办公室里,总是有难以拒绝他人要求的人。这类人似乎应该得到大家的喜爱,然而,由于很多帮助并非出于自愿,“老好人”容易台面上微笑,台面下吐槽,或“帮”的每一件事都草草了事,反而越帮越忙。
肖震宇认为,职场老好人总想和所有人保持关系融洽,这与他们不够自信有关,于是替同事“背锅”,帮上级“应急”是常有的事。这种“个性软弱”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因为谁都能“使唤”的人通常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老好人”要学会说“不”,委婉拒绝一些过分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来提高自信心和职场竞争力,而不是靠讨好他人“混下去”。
打小报告,遭人唾弃
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总有些人,动不动就往老师、领导身边凑,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私底下说的事情泄露出去。说人长短本就不受欢迎,更何况是把带有个人偏见的想法说给上级听。肖震宇认为,职场中爱打小报告的人通常是受“利益”驱使,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与领导层“亲密接触”,获得上司的重视;另一方面有些人想通过打小报告突出自己的“能力”,弥补业务实力的缺陷;也有人打小报告是怀着报复心理,排斥竞争对手。肖震宇表示,打小报告不仅有损于同事关系,越级告密更是给领导出难题,令人反感,最后人心尽失。身在职场,要严以律己,不要随便在领导、同事面前大肆评价他人,更不要没事论人是非,打小报告。
白云荐自《生命时报》
总抱怨,让人疏远
“这样安排工作根本不合理”“为什么功劳都是她的,明明我做了那么多工作”……职场上免不了一些不公平、不合理,有些人会看不惯也不服气,把愤怒和委屈在同事之间表达和传播。但这么做,要么会让同事感到厌倦、无力而逐渐疏远,要么会让负面情绪“传染”一群人,降低整个集体的工作积极性。肖震宇说,抱怨其实是当事人的一种情感发泄,来释放内心焦虑,寻求一种平衡。但很多时候抱怨者容易缺乏理智,故意在抱怨中标榜自己的辛苦付出和夸大领导的不公平对待,造成不好的影响。建议爱抱怨的职场人,如果感受到待遇不公,可以及时向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情况,分析一下是个人工作不到位,还是绩效考核不合理,切忌在同事间传播负面情绪。
摆架子,招来鄙视
名校毕业、就职过世界500强、创造过销售奇迹……职场中,总是有些人喜欢炫耀自己光鲜亮丽的履历,觉得自己“地位高”“水平高”“素质高”而装腔作势,很容易招人反感。肖震宇认为,职场中,有些人恃才傲物,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但有些人的自信是虚幻的,源于他对自己本身的能力没有底气,而需要外部光环的“加持”。市场瞬息万变,职场也要进步,不是学历高、经验足就意味着能力强、资历深,任何时候都要虚心请教。对于这类喜欢“摆架子”的职员,建议管理者要谈话沟通,提醒其收敛锋芒,不要妄自尊大。
交际花,不务正业
还有一些职场人很爱表现,整日忙着溜须拍马,四处拉关系,过度关注社交而疏于业务,也会让身边的同事看不惯。这类人虽然给人第一印象不错,但由于办不了实事,承担不了重任,到最后会失去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肖震宇认为,交际过度的人其实有些“功利社交”的心理,期望通过“关系”来获得发展。但在所有关系中,“对等”很关键,即资源和利益要对等交换。如果总带不来真正的价值,这种“交际”不长久。建议对这类八面玲珑的人,管理者可以利用其爱沟通的特点,让其去售后、公关、人力资源等部門锻炼,研发、财务等需要严谨认真的部门,恐怕不太适合。
倚老卖老,难得尊重
职场中总有“菜鸟”和前辈,有些资历深的人喜欢倚老卖老,总以教育的口吻对待新人,还爱炫耀自己的过往;而干起活来就滥竽充数、投机取巧,对任何锐意进取的行为刻意讽刺挖苦,渲染失败言论;一到论功封赏时,他们第一个汇报,吃拿抢占,这有时会让充满干劲和有想法的新人无法接受。肖震宇指出,这些职场老油条的深层心理,实际上是害怕挑战、害怕改变、害怕失败,习惯待在舒适区,不愿创新但又想分一杯羹。对于这类人,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其经验优势,组织小型茶话会或沙龙,让其教授新人一些职场经验和业务技巧,让他们发挥余热。但“老油条”们若想真正赢得新人的尊重,还是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跟着企业和新员工一起学习进步,否则迟早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老好人,难获发展
“小林帮我拿下快递吧”“好的”“小林我这会儿赶着接小孩儿,这部分你帮我做完好吗”“好的”……在办公室里,总是有难以拒绝他人要求的人。这类人似乎应该得到大家的喜爱,然而,由于很多帮助并非出于自愿,“老好人”容易台面上微笑,台面下吐槽,或“帮”的每一件事都草草了事,反而越帮越忙。
肖震宇认为,职场老好人总想和所有人保持关系融洽,这与他们不够自信有关,于是替同事“背锅”,帮上级“应急”是常有的事。这种“个性软弱”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因为谁都能“使唤”的人通常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老好人”要学会说“不”,委婉拒绝一些过分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来提高自信心和职场竞争力,而不是靠讨好他人“混下去”。
打小报告,遭人唾弃
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总有些人,动不动就往老师、领导身边凑,有意无意地把大家私底下说的事情泄露出去。说人长短本就不受欢迎,更何况是把带有个人偏见的想法说给上级听。肖震宇认为,职场中爱打小报告的人通常是受“利益”驱使,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与领导层“亲密接触”,获得上司的重视;另一方面有些人想通过打小报告突出自己的“能力”,弥补业务实力的缺陷;也有人打小报告是怀着报复心理,排斥竞争对手。肖震宇表示,打小报告不仅有损于同事关系,越级告密更是给领导出难题,令人反感,最后人心尽失。身在职场,要严以律己,不要随便在领导、同事面前大肆评价他人,更不要没事论人是非,打小报告。
白云荐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