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爱情电影不得不说一下十年前的那部《情书》了,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唯一一部近于完美的爱情文艺片,微冷的画面透露出的是淡淡的感伤,两个藤井树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愫带给我们的不是跌宕起伏的悲与喜,而是一种蔓延至心灵的沉思与感动。最后的结局也是在惊喜中夹带一丝遗憾,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让你在向往爱情的同时,又不忘审视真实的人生,而这也是大部分爱情电影所缺失的。
  我个人评介一部文艺电影的重要标准在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也就是说,一部文艺片,它不会有过于煽情的情节以至于使观众为之大哭或痛苦不已,同时也不应像喜剧片那样让观众开怀大笑,观众所能得到的也只能是淡淡的感伤或欣慰,所有的感情不是歇斯底里式的。从这一方面看,《情书》无疑就是这样一部爱情文艺片。然而,我为什么要将下面介绍的三部韩国电影称为“微文艺”?那是我认为这些电影在画风质感,感情表现上都不像《情书》那样,有很浓的文艺气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是那么大,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文艺片”,然而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情感,如此看来,似乎又有一些文艺的影子,因而就在这里称下面几部在口碑和票房上表现都还不错的韩国爱情电影为“微文艺”爱情电影。
  《雏菊》——错失之爱


  有时候错过也是一种缘分
  将这部电影放在第一的位置,是因为它的文艺气息在这几部里是最浓的,也就是最像文艺片的。影片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很少,代之以他们的心灵独白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整部影片的基调就比较深沉感性,再加上几乎贯穿整部电影的古典音乐,这样就让电影浸润在感伤的艺术气息之中。故事发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女主人公惠英是一名热爱梵高的街头画家,一个“像古董一样的女人”,她因为雏菊而邂逅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故事是以惠英因雏菊而开始的两条爱情线展开的,这两段感情并不是平行的,或连续的,而是相互交织,彼此牵连的。影片的前半部分,郑优来到惠英的画摊前,让惠英为他画肖像,惠英因为看到郑优带了一束雏菊,而对他印象深刻,接下来的几天,他更是几乎每天都来报到,可是在惠英作画的同时,郑优却从来不看着她,而是越过她望向她的身后。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成为他们俩之间的障碍,惠英在不知道郑优真正身份的情况下,还是无法自拔地陷入了她自认为是注定了的爱情。郑优注视着一幅开满了雏菊的画,惠英就向他讲述了,几个月前她的一段经历,镜头一转,到了故事一开头的那个画面,惠英因为准备画展,到开满雏菊的野外写生,有一天她在过独木桥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她勉强挣扎了出来,可是作画的工具箱却被流水带走了,第二天,她同样来到野外,却惊奇的发现,独木桥变成了一座简陋的,但在她看来却是十分美好的横木桥,她遗失的工具箱也被挂在桥头。自此,她总会收到一个陌生人送的雏菊,她知道就是帮她捡回画具的那个人。从那时起,她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出现,直到那天郑优带了一束雏菊让她为他画肖像,她就认为郑优就是她要等的那个人。听完这一切的郑优,知道自己并不是惠英所期待的,然而他却并没有否认,那是因为他也爱上了她。
  故事的高潮是一次突然而至的枪击,因为这场枪击,影片前半部分设置的悬念自此一一揭开,郑优是一名国际刑警,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为了掩饰身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惠英为他作画。而惠英所等的那个人,事实上就是参与这场枪击案的杀手朴义。惠英因此而失声,郑优也被送回韩国休养。影片此时将视角转到朴义身上,通过他来讲述那段属于他和惠英之间的等待与错过,这些画面在之前惠英的描述中都有呈现,所不同的只是转换了一个视角和一个心情。颇有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的蒙太奇手法的意味。朴义在因为不自信而错失了第一次的机会之后,决定鼓起勇气接近惠英,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了,惠英此时等待的人已经变成了郑优。尽管朴义知道惠英的心中没有他,但他还是坚持呆在惠英身边,只要能成为朋友也是足够的。从韩国回来的郑优在得知惠英身边已经出现了替代他的人,他徘徊着,踟蹰着,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惠英,他将惠英失声的原因都归咎在自己的身上,因而必须给惠英一个解释。郑优站在了惠英家门前,惠英用强烈的眼神探寻着郑优的目光,而郑优则是一味的规避,不敢直视惠英逼迫而来的眼神,彼此都只是沉默着。郑优在说完那句“对不起”后,转身离开了,剩下了的惠英,由于失声只能悲痛地啜泣,绝望地用手拍打着门。同时,门里面的朴义在知晓这一切的情况下,悲愤与妒忌早已充盈于心了,然而却不能发泄出来,只能独自隐忍着。惠英的扮演者全智贤,在这段悲情的表演中,用她富于变化的面部表情和灵动能言的眼睛,将失声状态下的惠英的悲痛以及想说又不能说的绝望表露无遗,使得影片的悲剧感在这一刻顿时倾泻而出。在等待与错失之间,三个人都受到了伤害,但终究都只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正如影片所使用的三个不同的表现视角一样,他们似乎都只是在用自己的想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孤立地审视对方和他们的感情。如果郑优在得知惠英身边出现了别人之后,能够鼓起勇气向她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是试图挽留;如果惠英在看到郑优只是说了句“对不起”就转身离开时,能再往前一步,追上郑优,表明心迹;如果朴义从一开始就出现在惠英面前,而不是单方面认为自己配不上她。我想,如果这些“如果”都成立的话,那么也就不会酿成后面悲剧,就影片本身来说,悲剧的效果本来就是影片所力求展现的,观影者能从这些支离破碎的情感中获得悲剧审美体验和自身的情感宣泄,我想作为一部爱情悲剧,它就算得上是成功的。在郑优和惠英先后被杀之后,影片到了末尾阶段,借着冷静的黑白色将镜头移向了开头惠英躲雨的部分,看到这里,一切又似乎回到了原点,唯一不同的是,此时不再是以惠英为视角来展开画面了,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为观众揭开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场景,不带入任何个人的情感,原来,三个人在一开始就已经有过擦肩而过的缘分了,仿佛冥冥之中一切都已注定了,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该遇到的还是会遇到,该错过的终究也还是会错过……   《假如爱有天意》——命定之爱
  爱情是需要信仰的
  晓风微拂的午后,暖暖的阳光爬过树枝间的缝隙,静穆在乳白色的帘上,染黄了一片。打开积满灰尘的过往,品读着一页页泛黄的回忆,如同电影一开始所营造的小资氛围一样,梓希在心灵的召唤下,不自觉地打开了母亲珠喜留下来的信箱,逐渐地走进了母亲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初恋。画面定格在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上,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渐渐的,我们的视线被转换到另一个略显质朴陈旧的世界,在这里开启了珠喜和俊河那唯美朴素的纯爱之旅。
  珠喜和俊河的爱情,似乎更具有一种缅怀已经逝去的青春和纯美初恋的意味,正如一切封建时代的爱情一样,横隔在他们之间的是门户的悬殊和世俗的偏见。且不论他们之间的爱情与我们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多遥远,单就影片所呈现的视觉美感和纯粹的爱情诠释而言,我们也能本着单纯的欣赏目的,沉浸在这段至臻至纯的爱情之中。当珠喜在站台跟随着火车拼命向前跑着,只为把那条曾经将他们拴在一起的项链再次送到他手里时,缓缓舒展开来的音乐在此时,代替了所有人苍白的言语,柔软的感伤一点点地浸润了我们整个心灵,眼角间不觉掉下的眼泪,或许并不是对他们动人爱情的哀悼和怜悯,而是借此来凭吊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爱情。那辆载满了珠喜和俊河的爱情回忆的列车,曳着和风,向着遥远的前方驶去,渐渐地变成一个越来越小的黑点,消失在天的尽头。留下来的人是现在,而随着火车消逝了的是过去,有些过去即使我们拼命地奔跑着,想要去挽留,但最终还是抵不过时间这辆列车的步伐。
  如果说珠喜和俊河之间的爱情代表的是命途多舛的老式爱情,那么梓希与尚民之间的爱情代表的则是清新自由的现代式爱情。导演为了将这两段不同的爱情区别开来,不仅在画面质感上作了一旧一新的处理,还对两段故事所使用的背景音乐也做了有意识的区分。前者多使用的是舒缓悠长,具有浓郁浑厚的古典气息的小提琴曲和交响乐,其次,还选用了感动灵魂的时代歌手金光石的经典曲目《痛苦的爱不是爱》等,这其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整个音乐的基调大多是感伤低沉的,这样就让珠喜和俊河的爱情弥漫在一股浓郁的悲剧氛围之下,也预示了他们爱情结局的不随人愿。相反,后者在音乐的使用上就显得自然轻快得多了,无论是骑自行车时的吉他弹唱,还是在雨中奔跑的清新舞曲,都可以看出梓希和尚民之间的爱情的轻快节奏,不像珠喜和俊河那般背负着时代的沉重感。
  梓希和尚民的爱情,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句诗:山有山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无疑是对暗恋的绝佳表达,在心仪的对象面前,想要告诉却又不敢告诉,无奈之下只能诉诸笔端。虽然是被包裹在现代的外壳之下,可是他们对于爱情的处理方式,倒显得十分含蓄保守,反而不如他们父母在面对爱情时所拥有的勇气。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像玫瑰那样开得分外浓烈艳丽,光彩夺目,有时候,像淡雅的茉莉般在静穆中安然开放也许才是大多数人的爱情。
  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喜欢的人,也正在喜欢着你。梓希和尚民的爱情也不外乎于此,这样的爱情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所有的暗恋故事的范本,而故事情节也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大多数的导演和编剧都热衷于表现这类爱情故事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迎合我们对于爱情的渴望,让我们久经荒芜的心再次激起对爱情的向往,虽然有很多人至今都没有真正地开始过一段感情,却有很多人曾经有过暗恋的经历,并且这段经历会一直存在于他们心中的某个角落,不轻不重,却值得让我们在短暂的一生为之永远铭记。明明有一把雨伞,尚民选择的不是和梓希共撑一把伞,而是选择和她共沐风雨,尚民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直接撑着伞走过去的话,似乎太刻意了,也许会让本来就紧张的气氛显得更加尴尬了,反而只有在奔跑中才能放下束缚,偌大的世界仿佛也只剩他们两个人在对抗这风雨,彼此的心自然而然也就靠得更近了。
  影片的结局,说实话,略显仓促了点,我想绝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影片过于偏重对珠喜和俊河爱情的展现,相应的,梓希和尚民之间的情节设置就显得太过简单,因而对最后的结局也少了些许铺垫,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在看到尚民为梓希亲手戴上她母亲的项链时,为着“爱有天意”的结局而心中微微泛起涟漪。影片可能在故事结构上把握得不是很完美,然而就爱情片而言,能用两条爱情线穿插着展现一个主题,并且二者在前后关系上能够相互呼应,相互承接,使得整部影片在展现唯美爱情主题的同时,也让观影者感受到一种宏观的历史性,这在当今泛滥的爱情片中,已经实属难得了,因而,我们就抱着瑕不掩瑜的心态去体会这部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都能带来审美愉悦的“微文艺”爱情片吧!
  《我脑中的橡皮擦》——灵魂之爱
  苦难是爱情的催化剂
  一句“我爱你”,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说,然而一旦说出口,就要穷尽一生了。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在讲述一个男主在得知女主得了不治之症后,毅然选择和她共同面对的凄美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男女主人公在遭遇种种不幸后,逐渐体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的过程。可是这一切来的是如此不易,相爱的两个人必定是历经风雨,跋山涉水才能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如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与白流苏那样,有些爱情可能是要倾尽一座城池才能得到的,而秀真和哲洙的爱情则是经过时间与不幸的发酵后才最终得以永恒。
  天真的秀真与寡言的哲洙是那么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穿梭于黑夜的露天“敞篷”吉普车,摇曳着一曲慵懒却又不失浪漫的《拉·帕罗玛》,嘴角隐约浮现的笑靥,迎风翻飞的长发……要有怎样的语言才可以描绘此刻的浪漫呢!不必是宝马香车,不必有浓烈的玫瑰,只需在漫长得看不到尽头的黑夜,旁边有个他/她与你共享一曲《拉·帕罗玛》。最重要的是,这浪漫的流露是如此的不经意与别致,没有哲洙的甜言蜜语,也没有秀真的娇媚百态,相反,哲洙对于秀真几乎是缄默不语,而秀真则显得天真得近乎有点傻气了,三言两语之后,剩下的只有那始终荡漾在夜空中的音乐。没有故作姿态的缠绵和过多言语的承诺,两个人就走到了一起,“这杯酒喝下去,我们就定了!”哲洙对秀真如是说,秀真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我想,茫茫人海中,遇到了真正属于你的那个人,语言反倒成了一种累赘,一个眼神,一次莞尔,你知,我知,就已足够了。   对于他们的未来,两个人抱有各自不同的态度,秀真成了这段爱情中主动的一方,她考虑到了将来的婚姻,并将哲洙视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哲洙在秀真热烈天真的爱情攻势下,表现出的则是抗拒和逃避,没有勇气对秀真作出任何承诺。两个人之间的不平衡点在于,秀真早已对这份爱许下了承诺,并对哲洙说出了“我爱你”,然而无论秀真如何地威逼利诱,哲洙始终吝啬那三个字。第一次打破这种不平衡,是在秀真带哲洙见其家长的时候,秀真在从洗手间回来的路上,因为过度紧张而晕倒在雨中,闻声冲出去的哲洙将昏迷不醒的秀真从地上抱起,拼命地向医院奔去。当雨中的哲洙看到躺在地上的秀真时,他看清了自己的心,当哲洙紧紧搂住苏醒的秀真时,就已注定了秀真之于他生命的意义。这段小插曲,在将他们送进婚姻殿堂的同时,也为他们后面遭遇到更大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影片有一个灵魂式的人物,虽然给的镜头不是很多,却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似乎总是出现在车站的流浪汉,他遇人便向其索求烟火,与此同时,旁边的人都像是满怀苦闷的告解者,向他倾诉着,抑或只是静静的坐着,而他则如同一位牧师,恰似无意的一两句话,却总能让人如梦方醒。谁也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能够看出别人的迷惘与苦恼,这样一个扑朔迷离的智者形象在加深了影片思想层次的同时,也为整部影片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无论是在影片最开始的一个镜头,哲洙手里拿着秀真留给他的信,绝望地坐在车站长凳上,还是接下来,随着镜头一晃,秀真握着车票等着男友,这个神秘的流浪汉前后出现的两次,都使得他们在感情上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秀真在遇到中年人之后,结束了一段不伦之恋,转而遇上了哲洙,这一系列的情节在影片中展开得十分连贯,因而不难看出。而哲洙与流浪汉的相遇则是放在影片的最开始,由于这一段在情节上是属于影片的后半部分的,所以初看起来会显得很突兀,不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可是一旦看完,再回想起来就能有所观照了。
  “记忆消失后,灵魂也会随之消失。”哲洙拿着那封秀真离开之前写给他的信,嘴里不停地呓语,空洞的双眼,呆滞的表情,仿佛一具失了魂魄的躯壳,从此静穆在记忆的夹缝中。“记忆啊!让我给你讲个关于记忆的故事吧!当你朝我走来的时候,我看见你在抽烟,这就是记忆。”流浪汉简单的一番话,道出了对哲洙和秀真那无法触及的未来的乐观认知,而记忆之于爱情原只不过是一层表象,只要最爱的人还在,记忆就在。影片的末尾,哲洙找到了秀真所在的疗养院,站在秀真面前的哲洙,对于秀真而言完全是个陌生人,看着失去记忆的秀真,哲洙禁不住流下眼泪,他带秀真来到他们第一次相遇的那家便利店,遗失的钱包和可乐,柜台边收银的医生,打扫卫生的师傅和充当顾客的家人,这家天堂似的便利店,让秀真重新获取了爱的记忆。记忆在上一秒消失了,并不意味着记忆永久的消失,只要爱还在,记忆就用不会停止。哲洙终于说出了秀真期待已久的那句“我爱你”,影片在他们的热情相拥中结束。同样还是在那辆吉普车上,所不同的,一个是黑夜,一个是白天,一个是还没开始,一个是还没结束…… [责编/程诚]
其他文献
在备受瞩目的纽约动漫展上,华谊兄弟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与蝙蝠侠系列电影的创始人和制片人迈克尔·奥斯兰(Michael Uslan)联手,共同开发“THUNDER Agents”系列电影。发布会现场播放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录制的推荐视频,向全球观众表达了对“THUNDER Agents”改编电影的期待。
期刊
近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2015年前三季度票房统计,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30.09亿元,较往年同期增速明显。而份额的提升主要依靠第三季度,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贡献值突出,份额达到59.85%。
期刊
这是一个主持人渐近式微,嘉宾却反谋其位的时代。就拿当下最火的节目《我是歌手》来说,主持人淡化为大背景,真正站在台前报幕的是那些来参加PK的歌手。这边厢羽泉组合刚刚激情献唱摇滚歌曲,唱完,胡海泉还得气喘吁吁地接着报幕——有一种捉襟见肘的狼狈和仓促。  无独有偶,去年另一档火爆节目《中国好声音》亦是如此。真正的主持人华少在节目中最大的作用无非是在节目的开头以平均每秒7.44个字的秒速且不卡壳、不出错、
期刊
据日本媒体报道,韩国电影《奇怪的她》已于9月末开拍日本版,由多部未华子和倍赏美津子主演。这部于2014年初在韩国热映的影片已翻拍过中国版《重返20岁》(2015年1月上映),及越南版《我是你奶奶》(今年12月上映),据韩国媒体报道,除了韩、中、越、日四个版本,CJ E&M透露,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德国的翻拍版本也计划陆续推出。
期刊
佛教讲佛渡有缘人,并非有缘则渡无缘则弃。但何为有缘?如同一个种子要发芽开花结果,需要诸多因缘: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养分,缺一不可,所以“要有得渡之因,才能有得渡之果”。而对于还俗的佛家弟子传钵来说,他用绘画去寻找他有缘人的同时,也承担着对佛学的传播和弘扬。从出家到还俗,佛教带给他太多的改变,除了消磨了他以前一些社会习性外,更多是他通过佛法领悟出了他在尘世中的一些痛苦和忧愁的因果,并将这种“悟”
期刊
林永健(1970年2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话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活跃于话剧、小品、电视剧表演中。1997年,参演首部电视作品《和平年代》一炮而红。2004年,凭借出演《敌后特工队》中的汉奸“刘魁胜”,夺得第17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演员”奖。2006年,凭借《喜耕田的故事》,夺得第24届金鹰奖观众喜爱电视剧男演员奖。1999年至2010年,7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
期刊
奥斯卡公布代表中国内地申报最佳外语片的电影是《滚蛋吧!肿瘤君》!此前撕的火热的《狼图腾》和《山河故人》则不见踪影!导演韩延也表示之前是“临时”“紧急”填了申报单。
期刊
中国电影产业巨头中影股份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宣布,“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不久全日制本科专业 “电影衍生品设计专业”将对外招生。这标志着中影、北电这两大中国影业产学巨擘强强联合,将以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模式着力推进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
期刊
2013年春天,《迟开的玫瑰》刚刚停机,从山西太谷回来只待了两天,就匆匆赶往北京。投入到了《最美的乡村医生》筹备工作。进组以后,首先面对的是剧本问题。制片人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题材,但剧本写得不太到位。另外可以看出一些外部因素,纷扰了编剧的注意力,有些问题让他不知所措。  剧本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能不能从这个最基础的地方下手,给未来的影片加分,从而改变影片未来的结果?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导演身上,当时感
期刊
传钵,原名陈朝富,男,成都人,1963出生。 1986年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进修, 2002年发心在峨眉山报国寺出家。2004年,拜上惟下清老法师为师,法名释传钵。同年在四川遂宁广德寺授“全国汉传佛教三坛大戒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僧人、法师。出家十年,创作了几十幅油画作品,2010年申请调到峨眉山洪椿坪从事绘画创作, 2012年底还俗。2012年底至今,在成都三圣乡画家村工作室从事职业绘画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