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嗅觉通过气味的识别,往往能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住在城里的我对麦秸秆
味道特别敏感,一闻到混杂着土壤、草腥、麦香的味道,就想起了
三十五年前那个叫“枣儿”的农村姑娘。
1 1974年,我十八岁,在农村场院高高堆着的麦秸垛下,我和她偷偷约会过。不过,我向毛主席保证:当时连手都没有拉过,更别说亲嘴了。直到最后分别,我们都没有跨越那道底线。哪里像现在青年男女的热恋,约会和上床同时进行,高效伴随着高潮,只有三点七秒的激动和夸张的叫春,难有刻骨铭心的怀念和历久弥新的珍藏。
我下乡第一次劳动,就赶上了麦收。如此惨烈的场景和强度,让我一度绝望,几度昏厥。
汗眼中的太阳不断发出一个个刺眼的光环,就像一个魔鬼投来的连续噩梦。我的脊背和臂膀已经晒得通红,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肌肤,一层薄皮罩着如水的嫩肉,一戳即破。眼前是无穷的麦浪,看不到头,走不到边。我弯着腰,用镰刀奋力割下那扎手的麦穗,然后抬起身,搁在一旁田垄,就这样顶着烈日不断重复。
一个多小时后,手掌磨出一个大血泡,接着是第二个,疼得刺心。接着,腰有断的感觉,只好蹲着收割。起先的兴奋,赶超的好胜,变成了勉强的挪步。劳累的煎熬渐渐积攒成愤怒,我想喊,想骂这狗日的麦田。
我曾经读到过反映农场知青生活的一本书,同样也是收割麦子,机械化的收割机被刻意闲置在一边,让知青们汗流浃背地在无边无际的麦田里手工劳作,为的就是煞煞城里孩子的娇气。当这些知青的意志被挤压到极限的时候,他们如同野兽面临绝境般发出了绝望的悲鸣。而我下乡的地方还算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一个工分值9分钱,一天出五晌工,可以挣到四毛多钱。但是,队里绝没有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化的农用机械,就是几头瘦马和骡子,外加两辆胶轮大车,那是专门用来送肥料或者交公粮才能派上用场的。
再高贵的信仰、再浪漫的理想,再矜持的风度,一旦反复与无奈残酷的现实混杂在一起也会变质。此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荡然无存,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农村的父老乡亲把“活着”当成了生命的唯一追求。劳动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劳动。生命 如果不是一个叫“枣儿”的农村姑娘出现,我恐怕就要一直待在这种灰色调子里,像牲口那样,日复一日地劳作。枣儿像枣花一样雪白圣洁,像枣树一样遒劲朴素,像窗户纸里跳跃着的烛光一样朦胧温馨,像广袤的庄稼地一样大度无私,像池塘的碧水那样温柔多情。
2 我不敢相信,这样的姑娘竟然在黄河故道边一个贫瘠的村庄里出现了,而我几乎要摔烂的那些东西,因受枣儿的影响,又重新捡拾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三十五年之后,我有了还原这个轮廓的冲动。生活就是一首流淌的歌,追溯如同一首熟悉的老歌重新萦绕耳畔,音符里跳跃着鲜活的往事,就是那个难忘年代的记忆。
那是在麦田,我汗眼的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蓝粗布白花纹裤子的姑娘。我对裤子的印象如此强烈,以至于忘记了当时她穿的是什么上衣。为了加快知青组麦田收割的速度,或许也是给我们示范,队长调来了一些壮劳力掺和在知青组中间。蓝裤子姑娘就分在我这一组,而且就在我的身边。她收割速度很快,右手揽住一把麦穗,左手镰刀在根部轻轻一划,那麦穗齐刷刷地轻盈落下。就这样连续几次的动作,一拢拢麦穗便整整齐齐排在身后。起先,我被蓝裤子姑娘的动作牢牢吸引,感觉她的收割简直就像跳舞。劳动竟然也这样美丽,我感叹。后来,我的视线开始紧紧盯着蓝裤子的屁股,因为她总是把我落在后头。每当她弯腰揽麦穗的时候,蓝裤子便紧绷绷地显出了两瓣丰腴的轮廓。说实话,我收割技术的长进、速度的加快,实际上就是为了看清这两瓣蓝花花的屁股。
她每一次弯腰,对我都是一次激励。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后来的回忆,当年在学校读书时不是为了看篮球,而是为了看女人的大腿。
初恋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刻了。当感情被朦朦胧胧的爱意所浸染的时候,你会觉得天空有快乐的鸟儿自由飞翔。此刻,在这苦难的劳作麦田,我一厢情愿地把对两瓣屁股的追求算作是初恋,就两个人,我和她,在金色麦浪的画板上飘逸。一边想象着那个醉人的夜晚,繁重简单的劳动幻化成带着快感的旅行,只有浪漫着的脚步和心跳。心境就是这样神奇,女人就是这样神奇。
中午在麦场吃饭的时候,我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用眼神搜寻蓝花裤子姑娘,果然,她在一棵大树的荫凉下蹲着啃玉米饼子。当时知青组供应细粮,能吃上白面馒头,村里把这种叫做“白馍”的食物,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蒸上一笼,点上红点,放到篮子里,再盖上好看的粗花布,走亲戚的时候就是拿得出手的礼物。
我拿着一个白馍走过去,冲着树下的蓝花裤姑娘说:“我跟你学会了割麦子,给你个馍,要不,咱俩换着吃好么?”蓝花裤红了脸,抬头瞥了我一眼:“俺又没怎么教你,再说,俺也不稀罕你的白馍。”说罢,姑娘咬了一小口红辣椒,然后张开嘴轻轻呼出了一口气。
抬头瞬间,我仔细看清了蓝花裤的脸庞。红红的腮,大大的眼,短发齐耳,微微翘起的嘴唇很厚,露出了几颗只有城里姑娘才有的白牙。上衣是一件红布对襟的小褂,领子的扣子系得很严,大热的天,衣领紧锁喉咙,脖子上依然是红腮的颜色。
“上工了!”队长冲大伙吆喝起来。起床四点半,地里两顿饭,拼命干,死了算。麦收季节最害怕下雨,每當清晨钟声响起的时候,大队播音室的喇叭里就会传出队长声嘶力竭的声音:“全体男女社员,该下地了,别磨蹭了!快从被窝里爬出来吧!老天爷可是不留情啊,别光搂着你那老婆孩子了!咱们的麦子你还要不要啊,公粮你还交不交啊!”然后,就是一阵刺耳的音乐。
3 现在的80后、90后们大概无法理解当年父辈下乡的举动。是啊,这是我们这代人当年最无奈得选择。风华正茂,十七八岁,理想应该多的和星星一样,青春期的萌动应该像竹笋破土那样,但文革把我们青春的梦击碎了。
我们浸染着红色的激情豪情长大,可大了以后,我们到哪里去呢?有时,我在地里看着太阳从东头出来又从西头落下,似乎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单纯的苦和累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农村难挨的枯燥单调,有时候,时间是静止的。乡村的夜晚静得可怕,除了几声犬吠。幸好,我带到农村的一把小提琴和一本怎样变魔术的小册子让知青点的伙伴们有了点乐子。每当夜晚琴声响起的时候,知青点小院里总会挤满了人群。
当我用磨着血泡的手掌托起小提琴的时候,内心总有一种颤栗。这是对巨大反差生活本能的反应,也是对理想之歌的小心呵护。不管多累,收工后第一件事就是拉上一曲,《新疆之春》、《白毛女》、《梁祝》、还有几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当村庄袅袅的炊烟和暮霭混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也飘动着我的琴声,在村庄上空游荡。如果兴致高,我会再变几个小魔术,无非是解绳扣、空手变鸡蛋等比较简单的小把戏,引得大伙啧啧称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蓝花裤姑娘也出现在院子的人群里,尽管我没有正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总是有一道光,如同镰刀折射着太阳。她被我的琴声打动了,牢牢吸引了,因为她总是挤到前头,很严肃地听,不像其他农村女孩,边看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每当她出现在人群前排的时候,我的表演便格外卖力。除了拉琴,我还抽空演练新的小魔术,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把一个玻璃碗里的墨汁变成有小鱼游动的清水,我就下了不少工夫。当然,邻居大队会计的儿子铁锤也帮了不少忙,水里的几条小泥鳅就是他抓来的。只要我将罩在小碗上的一块红布揭开,总能听到大伙的喝彩声,而我,总要习惯地看看蓝花裤的表情。
但每当她出现的时候,我总能闻到空气里飘逸的淡淡清香,很像城里女孩涂抹的雪花膏味道,尽管我知道这是错觉。
(未完待续)
编辑 孙玮◎
味道特别敏感,一闻到混杂着土壤、草腥、麦香的味道,就想起了
三十五年前那个叫“枣儿”的农村姑娘。
1 1974年,我十八岁,在农村场院高高堆着的麦秸垛下,我和她偷偷约会过。不过,我向毛主席保证:当时连手都没有拉过,更别说亲嘴了。直到最后分别,我们都没有跨越那道底线。哪里像现在青年男女的热恋,约会和上床同时进行,高效伴随着高潮,只有三点七秒的激动和夸张的叫春,难有刻骨铭心的怀念和历久弥新的珍藏。
我下乡第一次劳动,就赶上了麦收。如此惨烈的场景和强度,让我一度绝望,几度昏厥。
汗眼中的太阳不断发出一个个刺眼的光环,就像一个魔鬼投来的连续噩梦。我的脊背和臂膀已经晒得通红,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肌肤,一层薄皮罩着如水的嫩肉,一戳即破。眼前是无穷的麦浪,看不到头,走不到边。我弯着腰,用镰刀奋力割下那扎手的麦穗,然后抬起身,搁在一旁田垄,就这样顶着烈日不断重复。
一个多小时后,手掌磨出一个大血泡,接着是第二个,疼得刺心。接着,腰有断的感觉,只好蹲着收割。起先的兴奋,赶超的好胜,变成了勉强的挪步。劳累的煎熬渐渐积攒成愤怒,我想喊,想骂这狗日的麦田。
我曾经读到过反映农场知青生活的一本书,同样也是收割麦子,机械化的收割机被刻意闲置在一边,让知青们汗流浃背地在无边无际的麦田里手工劳作,为的就是煞煞城里孩子的娇气。当这些知青的意志被挤压到极限的时候,他们如同野兽面临绝境般发出了绝望的悲鸣。而我下乡的地方还算条件比较好的村庄,一个工分值9分钱,一天出五晌工,可以挣到四毛多钱。但是,队里绝没有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化的农用机械,就是几头瘦马和骡子,外加两辆胶轮大车,那是专门用来送肥料或者交公粮才能派上用场的。
再高贵的信仰、再浪漫的理想,再矜持的风度,一旦反复与无奈残酷的现实混杂在一起也会变质。此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荡然无存,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农村的父老乡亲把“活着”当成了生命的唯一追求。劳动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劳动。生命 如果不是一个叫“枣儿”的农村姑娘出现,我恐怕就要一直待在这种灰色调子里,像牲口那样,日复一日地劳作。枣儿像枣花一样雪白圣洁,像枣树一样遒劲朴素,像窗户纸里跳跃着的烛光一样朦胧温馨,像广袤的庄稼地一样大度无私,像池塘的碧水那样温柔多情。
2 我不敢相信,这样的姑娘竟然在黄河故道边一个贫瘠的村庄里出现了,而我几乎要摔烂的那些东西,因受枣儿的影响,又重新捡拾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三十五年之后,我有了还原这个轮廓的冲动。生活就是一首流淌的歌,追溯如同一首熟悉的老歌重新萦绕耳畔,音符里跳跃着鲜活的往事,就是那个难忘年代的记忆。
那是在麦田,我汗眼的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蓝粗布白花纹裤子的姑娘。我对裤子的印象如此强烈,以至于忘记了当时她穿的是什么上衣。为了加快知青组麦田收割的速度,或许也是给我们示范,队长调来了一些壮劳力掺和在知青组中间。蓝裤子姑娘就分在我这一组,而且就在我的身边。她收割速度很快,右手揽住一把麦穗,左手镰刀在根部轻轻一划,那麦穗齐刷刷地轻盈落下。就这样连续几次的动作,一拢拢麦穗便整整齐齐排在身后。起先,我被蓝裤子姑娘的动作牢牢吸引,感觉她的收割简直就像跳舞。劳动竟然也这样美丽,我感叹。后来,我的视线开始紧紧盯着蓝裤子的屁股,因为她总是把我落在后头。每当她弯腰揽麦穗的时候,蓝裤子便紧绷绷地显出了两瓣丰腴的轮廓。说实话,我收割技术的长进、速度的加快,实际上就是为了看清这两瓣蓝花花的屁股。
她每一次弯腰,对我都是一次激励。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后来的回忆,当年在学校读书时不是为了看篮球,而是为了看女人的大腿。
初恋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刻了。当感情被朦朦胧胧的爱意所浸染的时候,你会觉得天空有快乐的鸟儿自由飞翔。此刻,在这苦难的劳作麦田,我一厢情愿地把对两瓣屁股的追求算作是初恋,就两个人,我和她,在金色麦浪的画板上飘逸。一边想象着那个醉人的夜晚,繁重简单的劳动幻化成带着快感的旅行,只有浪漫着的脚步和心跳。心境就是这样神奇,女人就是这样神奇。
中午在麦场吃饭的时候,我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用眼神搜寻蓝花裤子姑娘,果然,她在一棵大树的荫凉下蹲着啃玉米饼子。当时知青组供应细粮,能吃上白面馒头,村里把这种叫做“白馍”的食物,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蒸上一笼,点上红点,放到篮子里,再盖上好看的粗花布,走亲戚的时候就是拿得出手的礼物。
我拿着一个白馍走过去,冲着树下的蓝花裤姑娘说:“我跟你学会了割麦子,给你个馍,要不,咱俩换着吃好么?”蓝花裤红了脸,抬头瞥了我一眼:“俺又没怎么教你,再说,俺也不稀罕你的白馍。”说罢,姑娘咬了一小口红辣椒,然后张开嘴轻轻呼出了一口气。
抬头瞬间,我仔细看清了蓝花裤的脸庞。红红的腮,大大的眼,短发齐耳,微微翘起的嘴唇很厚,露出了几颗只有城里姑娘才有的白牙。上衣是一件红布对襟的小褂,领子的扣子系得很严,大热的天,衣领紧锁喉咙,脖子上依然是红腮的颜色。
“上工了!”队长冲大伙吆喝起来。起床四点半,地里两顿饭,拼命干,死了算。麦收季节最害怕下雨,每當清晨钟声响起的时候,大队播音室的喇叭里就会传出队长声嘶力竭的声音:“全体男女社员,该下地了,别磨蹭了!快从被窝里爬出来吧!老天爷可是不留情啊,别光搂着你那老婆孩子了!咱们的麦子你还要不要啊,公粮你还交不交啊!”然后,就是一阵刺耳的音乐。
3 现在的80后、90后们大概无法理解当年父辈下乡的举动。是啊,这是我们这代人当年最无奈得选择。风华正茂,十七八岁,理想应该多的和星星一样,青春期的萌动应该像竹笋破土那样,但文革把我们青春的梦击碎了。
我们浸染着红色的激情豪情长大,可大了以后,我们到哪里去呢?有时,我在地里看着太阳从东头出来又从西头落下,似乎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单纯的苦和累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农村难挨的枯燥单调,有时候,时间是静止的。乡村的夜晚静得可怕,除了几声犬吠。幸好,我带到农村的一把小提琴和一本怎样变魔术的小册子让知青点的伙伴们有了点乐子。每当夜晚琴声响起的时候,知青点小院里总会挤满了人群。
当我用磨着血泡的手掌托起小提琴的时候,内心总有一种颤栗。这是对巨大反差生活本能的反应,也是对理想之歌的小心呵护。不管多累,收工后第一件事就是拉上一曲,《新疆之春》、《白毛女》、《梁祝》、还有几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当村庄袅袅的炊烟和暮霭混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也飘动着我的琴声,在村庄上空游荡。如果兴致高,我会再变几个小魔术,无非是解绳扣、空手变鸡蛋等比较简单的小把戏,引得大伙啧啧称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蓝花裤姑娘也出现在院子的人群里,尽管我没有正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总是有一道光,如同镰刀折射着太阳。她被我的琴声打动了,牢牢吸引了,因为她总是挤到前头,很严肃地听,不像其他农村女孩,边看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每当她出现在人群前排的时候,我的表演便格外卖力。除了拉琴,我还抽空演练新的小魔术,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把一个玻璃碗里的墨汁变成有小鱼游动的清水,我就下了不少工夫。当然,邻居大队会计的儿子铁锤也帮了不少忙,水里的几条小泥鳅就是他抓来的。只要我将罩在小碗上的一块红布揭开,总能听到大伙的喝彩声,而我,总要习惯地看看蓝花裤的表情。
但每当她出现的时候,我总能闻到空气里飘逸的淡淡清香,很像城里女孩涂抹的雪花膏味道,尽管我知道这是错觉。
(未完待续)
编辑 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