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任何个体在成长和发展时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又有先后顺序。基于该理论,本文认为要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应该满足四个方面:精神需求、经济支持、日常照料以及医疗护理。调查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老人的各方面的需求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尤以精神需求和日常照料缺乏严重,这一现状的来源与人口老龄化密不可分。欲妥善解决江西省农村老人养老困境,本文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农村居民更新养老观念,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理论;江西省;农村老人养老
  [作者简介]汪顺松(1993—),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投资经济学;姜?摇亚(1994—),女,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曾?摇露(1992—),女,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税务专业,研究方向为税务学。(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410421054);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挑战杯训练营”基金支持项目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数据显示,201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江西总人口的12.3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8.35%。这一数据说明,江西省已经处于老龄化的阶段。在这一“银色浪潮”背景下,特别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安排和解决江西省农村地区养老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应当成为学者及政府部门急需重视的课题和任务。
  人口老龄化作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如今,农村养老面临着很多困境,帮助更新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保障机制,并建立起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困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关乎到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所提出的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未来。
  二、调查设计和路径
  本研究采用查找文献、问卷发放、个体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整体调查设计的思路见图1。首先是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并结合现状分析,设计出关于农村养老的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对事先进行过随机抽取的样本区域实地调查,采用入户式的发放问卷和个体访谈,并一对一填写问卷;再利用SPSS18.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农村老人养老存在的不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对应的合理建议。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设计的问卷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精神需求、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医疗护理以及养老意愿七个部分。调查的结果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时下江西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情况。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少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资料。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入户不记名的调查,获取了较为真实的原始数据。同时为了避免重复,对问卷进行了编号标记。本研究对江西省11市(县)进行系统随机抽样选取调研地点,调研地点主要集中在景德镇市、抚州市和鹰潭市的六个镇的六个乡村,数据的获取时间在2014年-2015年,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98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个体特征情况
  首先对总体样本进行性别和婚姻状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
  1.总体样本中,男性总人数为162,占总体比重54.4%,女性总人数为136,占总体比重45.6%,男女比例约为1:1。说明本研究排除了性别对样本选择的干扰。建立总样本的人口金字塔,可以发现整体为“衰退型”,即样本中老龄或大龄人口占样本总体的比重较大,而低龄人口占比较小。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公布的人口年龄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加剧已经成为我省总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个趋势。研究样本总体与研究对象总体的趋势相同,说明了样本总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总体样本中,未婚的占总体比重24.4%,已婚(含在婚、离异、丧偶)的占总体比重75.6%,说明在研究样本中,绝大多数的人已经成家立业,需要承担包括养活自己、哺育后代以及赡养家庭老者等相关义务和责任。
  对总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0%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好,52.7%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较好,36.2%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一般,认为自己身体较差的则有10.1%。受访对象普遍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或者较为良好,而健康状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说明了农村地区人们在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足。
  对样本总体的居住状况进行统计:59.4%的人和家庭成员(包括子女和配偶)一起居住。13.1%的人选择和伴侣居住。12.8%的人选择单独居住。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人们普遍接受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但是本研究发现,也存在不少的人选择和伴侣居住。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这一现象在老年夫妇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当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差、观点冲突等与自己子女存在矛盾时,多数的老人夫妇会选择和子女分开吃住,需要赡养的老人则由子女每月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其次选取样本总体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为指标进行交叉制表,了解各文化程度在职业上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卡方检验。
  表2为交叉制表结果,从表中可知农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中学及以下,学生的文化程度最主要集中在大学,工人的文化程度集中在中学及以上,职业为其他的研究对象文化程度集中在大学。
  表3为文化程度和职业之间线性关系的检验结果。由结果可知,文化程度和职业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说明文化程度会对当前职业有影响。
  最后,利用t检验探究年纪对个体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影响是否显著。   表4是检验年纪与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居住状况、儿子数量相关性的强弱。由结果可知,年纪对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影响不显著,对健康状况影响显著。年纪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6,说明年纪越大,农村居民的身体相对越差。
  (二)家庭特征
  对家庭大人数量进行统计,其中大人数量为4个的占总体比重最多,有效比例为37.6%。次之为2个,所占比重为18.4%。大人数量在4个及以上的占总体比重为66.7%。
  对家庭小孩数量进行统计,其中小孩数量为2个的占总体比重最多,有效比为44.3%。次之为3个,占比15.7%。家庭小孩数量为2个及以上的占总体比重为75%。
  对受访者的子女数进行统计,其中子女数量为2个的占比最多,有效比例为26.3%。次之为3个,占比19.5%。其中子女数量为2个及以上的占总体比重为86.5%。再对其子女进行细分,儿子数量为1个的占比重最多,为38.4%。其次是0个儿子,占比29.3%。儿子数量为2个的则占比23.6%。3个及以上儿子数量的占总体比重为8.4%。
  综合以上的统计结果可知,时下农村地区的家庭户型主要集中在“4-2-2”或者“4-2-1”型,即在一个大家庭中,一对夫妇除了要抚养自己的小孩之外,还要赡养两对老人。家庭结构的“头重脚轻”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人子女的经济负担。
  (三)精神需求情况
  研究发现,受访者普遍表示在农村的生活单调、枯燥。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所拥有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明显较少,除了在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以及和邻居拉拉家常之外,很少有人参加其他的娱乐活动;2、农村居民拥有较少的个人闲暇,在农村留守居民中,40岁以上的人占总样本的68.7%,其中90%的家庭至少有一个小孩,大部分农民经过一天的劳累耕作,回到家中还要照料幼童;3、农村中老年人“重男轻女”的观念未有很大的改变。在研究的样本总体中,女性参加的活动种类要比男性丰富。以广场舞为例,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普遍认为该娱乐活动是女性才会参加的,自己如果加入会被人嘲笑,因此他们羞于与女性为伍。
  (四)经济支持情况
  对家庭年总收入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占比23.5%,10000-20000元的占比21.2%,20000-25000元的占比15.6%,25000元以上的占比39.8%。
  对家庭年日常消费总支出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年日常总支出在12000元及以上的占比最多,为51.6%。其次是8000-12000,占比13.1%。年日常总支出在8000元以下的占比35.3%。
  对耕地情况进行统计,36.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及家人已不再耕种田地。由此可见土地给养老带来的保障功能已经在较大程度上有所下降。
  综合上述三项指标来看,农村家庭的经济情况对于老人养老的支持力度有限,保障水平也有限。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年龄的人群中,65.9%的人每月支出在500元以下,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个人现有积蓄、子女赡养以及个人当下劳动收入(按照比例,从高到低)。与城镇居民所不同的是,农村的人们是“活到老干到老”,他们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退休待遇,而且在他们看来,养老是自己和家庭的事,与他人无关。另外,其中50%的人认为自己的养老保险金是自己经济支撑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结果表明,江西省现行的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老人提供了经济支持。江西省自2009年实行“新农保”试点,随之逐步推广,计划于2020年基本实现对省内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可以预见的是,更加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会进一步给农村老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五)日常照料情况
  农村地区,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资源十分缺乏。家庭成员几乎是唯一可以调度的资源,老人的子女、配偶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照料工作。然而,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家庭规模的不断减小,使得老人得到的有效照料越来越少。加之当下年轻人过度追求代际之间的平等,老人们往往在自己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的情况下,还要帮忙照料他们的下一代。
  (六)医疗护理情况
  对家庭年医疗支出进行统计,结果显示,35.3%的家庭年度医疗支出费用范围在3000-5000元,累计87.8%的家庭年度医疗支出费用在5000元以下。这一数据间接表明农村居民得到的医疗保障水平已经有所改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老人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讳疾忌医”,这一现象又与相关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医疗费用高、农民固有观念太强等因素有关。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在医疗补贴方面财政支出有所增加,但是在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中国,这一增速显得很乏力。农民对于“得一场大病,能要了一家的命”感受太深,在农村地区,相应的医保措施如果做不到位,农民心中的那一块痛就永远存在。
  以医疗保险为例,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目前只是新农保,农村人口无法或者说无能力去购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部分乡、村级干部没有及时、全面的对民众及时有效的解释和介绍新农保的相关事宜。从对国家的农村养老政策了解情况来看,76.1%的人选择了“了解不多”,14.8%选择了“只听说过”,8.4%的人选择了“一点都不知道”。
  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个体的年纪和其对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得到结果表7相关系数表。由结果可知,年纪与对养老政策了解无明显相关。
  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具有较强参保意愿的农民普遍集中在45岁以上,而多数45岁以下的农民没有较强的参保热情。对于年龄偏大的人而言,他们的缴费时间短但见效快;而对于年龄偏小的人而言,多数人处在流动状态,他们更偏好于短期、效益高的制度。因此也就导致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有不同的参保意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对农民参保意愿不一致有较大的影响,即部分地区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都对“新农保”政策了解不多,这无疑也是给农民参保带来了一定阻碍。   (七)养老意愿情况
  本研究将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子女赡养为主)、自我养老(自己存钱养老为主)、社会养老(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结合、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及社会养老结合五种方式。
  结果表明36.9%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家庭养老模式,30.2%的人倾向于家庭、自我和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养老模式,15.1%的人倾向于家庭、自我相结合的养老模式,11.1%的人选择自我养老的模式,最后6.7%的人选择了社会养老的模式。
  结合农村居民对养老地点的选择,86.2%的受访者选择在家养老。这一情况表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虽然面临的困境很多,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将来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会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中坚力量。
  四、建议
  1.建立新的养老保障观念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农民的养老观念主要表现为更认同家庭养老,所谓“养儿防老”正是最好的体现。同样,农民对依靠国家和社会解决养老问题不抱有较高的期望,并且农村老人养老风险意识淡薄,自身养老问题考虑不多。对于养老地点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有子女的,绝大多数老人都不会选择去敬老院养老。选择居家养老是农村老人的普遍心声,和睦的家庭也在较大程度上提供了老人所需要的精神慰藉,但相应的经济支持却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帮助农村居民更新养老观念具有深远意义。
  2.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
  一部分富裕了的农村人对养老模式需求开始旺盛,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有些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养老模式。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养老保障模式则是势在必行。所谓复合养老模式指的是综合家庭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障、自我养老保障等模式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多维度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在庞大的农村人口面前,任何单一的养老模式都难以负担重任,唯有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方能解决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多样化需求的状况。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法律,作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农村养老保障相关制度的建立、运行都需要它的保障和支撑,同时法律也是政府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故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法治建设应为当务之急。我国应加快行政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从而保证政策实行的时效性、准确性、透明性。
  注释:
  ①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年鉴2009-2013。
  [参考文献]
  [1]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2]吴海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江苏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3]包福存,李忠信.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J].山东大同大学学报,2013,(5).[4]刘鹏.农村社区养老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3,(6).[5]陈灵肖.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农民养老意愿的调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9).
  [责任编辑:程文燕]
其他文献
一  都昌县三汊港镇贫困村湖下村地处鄱阳湖滨,偏隅一角,人居分散,交通不便,风景优美,生态优良。从高处望去,四口大小不一、水面共有近2000平方米水面的池塘——开百塘、新塘、大塘、井丘塘就像四颗明珠镶嵌在村子四周,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夺目。多少年多少代全村500多人全靠这几口塘洗衣洗菜和排灌、灌溉,群众视之为宝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四口水塘多年失修,塘岸多处崩塌,杂草丛生,塘内淤泥堵塞
期刊
【提 要】演 刘易斯创作“纳尼亚传奇”之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纷飞。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荒诞无稽,刘易斯以人类生存与永恒幸福为命题来构思小说,创造了“纳尼亚王国”这个奇幻的童话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刘易斯走向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在信仰中,以诗性的光辉重新赋予人生以意义。  【关键词】 纳尼亚传奇;非理性主义;日神精神  【作者简介】谢梦洁(1989—),女,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
期刊
【提 要】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鉴于我院“思修课”考核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采取改革措施,更好地实现“思修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 思修课;考核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邓菊云(1978—),女,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傅建轩(1974 —),男,
期刊
[提 要]通过对赣南脐橙主产区种植户的问卷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的行为受到自身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对合作社了解程度、政府的支持力度、市场的发育程度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赣南脐橙  [作者简介]张德宁(1993—),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
【提 要】演 为抢抓机遇,解决好移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贵州省提出了“把移民安置、后期扶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移民示范村建设的发展扶持政策。贵州省遵义市移民示范村通过外部扶持与内部努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力,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监管,规范操作,并妥善处理了基础设施项目与生产发展项目选择、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移民示范村建设资源整
期刊
习近平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确保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这是贫困县干部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  于都县属国定贫困县、罗霄山片
期刊
[提 要]作文不仅是很多学生语文学习的软肋,也是不少一线语文教师教学中叫苦不迭的“拦路虎”。而作为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与技巧。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体验生活;以多种形式的修改方式帮助学生作文的提高;与学生一起习作,并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与学生共成长。以求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实用的点子,以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与整体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动;积累素材
期刊
[提 要]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政治家,作为中国文坛泰斗级人物,虽然命运一直在挑战他,他却不畏艰难险阻、积极进取,不断克服人生重重困难,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豁达乐观的心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关键词]苏轼;人生态度;陶渊明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简介]吴诗漫(1993—),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江西南昌 330038)  一、仕途遭遇  苏轼
期刊
[提 要]针对赣南医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通过组织课外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协同作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赣南医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外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综合素质;协同作用  [作者简介]罗江霞(1986—),女,赣南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夏海娟(1985—),女,赣南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
期刊
[提 要]建筑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之一,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的集中反映。是生活和文化价值的统一,凝聚在建筑背后的是生命状态、社会实践、思维模式、审美形态、价值取向等一系列的人文因素在相互作用。文章以保留在古代徽州“一府六县”明清两朝的建筑样式为例,尝试阐述古代徽州建筑样式下所蕴含的四项文化因子:程朱-新安理学的精神引领;耕读传世的价值取向;徽商繁荣的炫富表演和祈求发达的风水观念。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