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不同于一般的地下建筑,其结构复杂封闭,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地铁隧道消防安全是目前国际消防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文章指出在此方面虽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地铁火灾 安全通道 消防管理
地铁隧道因其特殊的环境,地形比较复杂,结构环境又比较封闭,所以发生火灾时就会因为无法及时的疏散和得到及时的救援,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耗。我国对于地铁隧道的消防安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就需要对地铁隧道的火灾评估、隧道的排烟设备、通风系统的完善等等做出更好的研究。
1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地铁人员运输量大,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加之隧道出入口少、上下通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人员恐慌造成的行动混乱程度远大于地面建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地铁内疏散和避难多选择到达地面开阔区域,由于地铁车站点多处于地下1~2层,个别换乘站点甚至位于在地下3~4层,疏散时上行比下行耗费体力影响疏散速度。同时,人员疏散路线与火灾产生有害高温烟气流动方向一致,疏散时还要防止人员中毒、窒息、视线被阻等情况,要求疏散早于烟雾扩散,往往时间紧迫难以完成。行驶中的列车一旦起火,由于行驶速度较高,火势极易蔓延扩大。隧道中氧气不足造成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浓烟同时伴随着有毒气体释放。发生火灾后隧道内设备电源受损导致断电,隧道排风系统失效,无法及时将烟雾排出。浓烟积聚不散,对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都将带来很大的障碍。封闭的地铁空间发生火灾后,因短时间大量热量积聚,火势猛烈阶段温度可迅速达到1000℃以上。高温将削弱车站结构抗力,钢筋在高温下承载力迅速下降,可能会导致梁柱结构倒塌,同时高温对气流方向也会造成影响,妨碍站内人员逃生。地下空间狭小,大型灭火设备难以及时进入,消防人员防护有限,保障自身安全已属不宜,救援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诸多不利环境因素,如浓烟、高温、通讯中断等,现场情况复杂难以准确掌握,增加了救人、灭火的困难程度。
2地铁火灾救援影响因素分析
地铁站台站厅一般埋深都在15 m以下,如沈阳北站广场地铁站为地下四层,总建筑面积近10万㎡,最深处达到了28.5 m,除地下负一层的商业区域和负二层的地下停车场外,地下负三层是地铁1号线的站台层,地下负四层是地铁2号线的站台层。火灾发生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可知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按地铁疏散计算方式,以沈阳北站广场为例:总面积3.1万平方米,地下四层最深近30m,直通地面的出口只有8个,经计算,如不考虑扶梯继续运行,每100 人疏散宽度指标不足0.5m,且人员均暴露在火场烟气中。另外,向上的疏散方式、检票闸机等障碍物挡道,也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80cm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或宽60cm侧平台,其后果更为严重。城市建成区地铁站大部分均设有通道连通地下商场(通道中间设有防火卷帘与地铁分隔)。每个站均设有不少于 2 个直通地面出口,疏散距离普遍较长。一旦突发火灾事故,乘客往往习惯性从平常行走相对熟悉的路线或盲目跟随他们逃生,这对选择较长路线逃生的乘客来说,被困受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地铁发生火灾时,一旦电源切断,地下空间一片昏黑。即使采用了事故照明灯,但由于浓烟遮光,能见度仍然很低,人们不易辨识方向和路线,影响疏散和灭火速度。据资料介绍,人在烟气中若能见度小于5时,逃离地下建筑空间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地铁封闭空间,因此造成比地面建筑更大的潜在危险。在空间内受限制的火,由于热、气体以及烟雾的驱散受到干扰,因而大大提高了火的辐射反馈和增加燃烧速度,可燃物燃烧后造成燃烧区的温度急剧增加,气体膨胀,在热力作用下,烟气以平均 1 m/ s左右的速度扩散蔓延,随着火灾时间的延续,烟热强度不断加强,造成烟雾地带长,而烟热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狭长的通道、出入口等处,这些极不利于扑救和疏散工作的进行。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以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
3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
乘客素质对地铁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地铁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地铁运营事故。
3.1通过技术设备保障
地铁的运营涉及众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车辆因素、线路问题、信号标志等设备都直接关联到列车的安全运行。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安全。
3.2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对于地铁运营部门,地铁火灾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经验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地铁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要求快速、有效、准确地识别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地铁正常运行,这需要有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和组织制度。有效强制的法律制度是整个公共系统安全的保证。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运营企业,应该共同组织制定地铁防灾和安全法规,以便于共同处理好整个系统的运行。北京、上海以及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酝酿出台各种防火规定,可以说以上规定一旦的出台对地铁的消防安全有了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设施,地铁具有客运量大,时间准确,高速快捷等特点。因此,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线路的长度以及客运量都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地铁交通运输的发展,地铁火灾事故也在不断发生。就消防而言,地铁是一种穿行于隧道中的交通工具,由于隧道比较长,周边环境又比较复杂,照明设备、通风设备都比较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安全疏散以及救援作業的困难程度就成几何状上升,因此,地铁隧道的结构、隧道火灾的特点以及隧道的消防安全设计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黎忠文,地铁火灾的防范与疏散[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1(11):58-60
[2]古晋,地铁隧道火灾的疏散与救援[J],劳动保护,2012
关键词:地铁火灾 安全通道 消防管理
地铁隧道因其特殊的环境,地形比较复杂,结构环境又比较封闭,所以发生火灾时就会因为无法及时的疏散和得到及时的救援,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耗。我国对于地铁隧道的消防安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和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就需要对地铁隧道的火灾评估、隧道的排烟设备、通风系统的完善等等做出更好的研究。
1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地铁人员运输量大,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加之隧道出入口少、上下通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人员恐慌造成的行动混乱程度远大于地面建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地铁内疏散和避难多选择到达地面开阔区域,由于地铁车站点多处于地下1~2层,个别换乘站点甚至位于在地下3~4层,疏散时上行比下行耗费体力影响疏散速度。同时,人员疏散路线与火灾产生有害高温烟气流动方向一致,疏散时还要防止人员中毒、窒息、视线被阻等情况,要求疏散早于烟雾扩散,往往时间紧迫难以完成。行驶中的列车一旦起火,由于行驶速度较高,火势极易蔓延扩大。隧道中氧气不足造成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浓烟同时伴随着有毒气体释放。发生火灾后隧道内设备电源受损导致断电,隧道排风系统失效,无法及时将烟雾排出。浓烟积聚不散,对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都将带来很大的障碍。封闭的地铁空间发生火灾后,因短时间大量热量积聚,火势猛烈阶段温度可迅速达到1000℃以上。高温将削弱车站结构抗力,钢筋在高温下承载力迅速下降,可能会导致梁柱结构倒塌,同时高温对气流方向也会造成影响,妨碍站内人员逃生。地下空间狭小,大型灭火设备难以及时进入,消防人员防护有限,保障自身安全已属不宜,救援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诸多不利环境因素,如浓烟、高温、通讯中断等,现场情况复杂难以准确掌握,增加了救人、灭火的困难程度。
2地铁火灾救援影响因素分析
地铁站台站厅一般埋深都在15 m以下,如沈阳北站广场地铁站为地下四层,总建筑面积近10万㎡,最深处达到了28.5 m,除地下负一层的商业区域和负二层的地下停车场外,地下负三层是地铁1号线的站台层,地下负四层是地铁2号线的站台层。火灾发生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可知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按地铁疏散计算方式,以沈阳北站广场为例:总面积3.1万平方米,地下四层最深近30m,直通地面的出口只有8个,经计算,如不考虑扶梯继续运行,每100 人疏散宽度指标不足0.5m,且人员均暴露在火场烟气中。另外,向上的疏散方式、检票闸机等障碍物挡道,也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80cm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或宽60cm侧平台,其后果更为严重。城市建成区地铁站大部分均设有通道连通地下商场(通道中间设有防火卷帘与地铁分隔)。每个站均设有不少于 2 个直通地面出口,疏散距离普遍较长。一旦突发火灾事故,乘客往往习惯性从平常行走相对熟悉的路线或盲目跟随他们逃生,这对选择较长路线逃生的乘客来说,被困受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地铁发生火灾时,一旦电源切断,地下空间一片昏黑。即使采用了事故照明灯,但由于浓烟遮光,能见度仍然很低,人们不易辨识方向和路线,影响疏散和灭火速度。据资料介绍,人在烟气中若能见度小于5时,逃离地下建筑空间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地铁封闭空间,因此造成比地面建筑更大的潜在危险。在空间内受限制的火,由于热、气体以及烟雾的驱散受到干扰,因而大大提高了火的辐射反馈和增加燃烧速度,可燃物燃烧后造成燃烧区的温度急剧增加,气体膨胀,在热力作用下,烟气以平均 1 m/ s左右的速度扩散蔓延,随着火灾时间的延续,烟热强度不断加强,造成烟雾地带长,而烟热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狭长的通道、出入口等处,这些极不利于扑救和疏散工作的进行。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以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
3地铁火灾的防治措施
乘客素质对地铁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地铁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地铁运营事故。
3.1通过技术设备保障
地铁的运营涉及众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车辆因素、线路问题、信号标志等设备都直接关联到列车的安全运行。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安全。
3.2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对于地铁运营部门,地铁火灾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经验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地铁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要求快速、有效、准确地识别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地铁正常运行,这需要有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和组织制度。有效强制的法律制度是整个公共系统安全的保证。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运营企业,应该共同组织制定地铁防灾和安全法规,以便于共同处理好整个系统的运行。北京、上海以及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酝酿出台各种防火规定,可以说以上规定一旦的出台对地铁的消防安全有了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设施,地铁具有客运量大,时间准确,高速快捷等特点。因此,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铁线路的长度以及客运量都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地铁交通运输的发展,地铁火灾事故也在不断发生。就消防而言,地铁是一种穿行于隧道中的交通工具,由于隧道比较长,周边环境又比较复杂,照明设备、通风设备都比较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安全疏散以及救援作業的困难程度就成几何状上升,因此,地铁隧道的结构、隧道火灾的特点以及隧道的消防安全设计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黎忠文,地铁火灾的防范与疏散[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1(11):58-60
[2]古晋,地铁隧道火灾的疏散与救援[J],劳动保护,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