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茶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余饭后,这是习用成语。中国人重视吃喝,见面问候喜欢说:“吃了吗?”这种说法总被人讥笑,似乎是太俗气,太形而下,不如英语的“Hi”或者“How are you”、“How do you do”更文明优雅。我却不这么妄自菲薄,理由很简单,人生在世,吃饭是头等大事,华夏祖祖辈辈都懂得这一道理,所以,在与人见面时先问吃了没有,实在是一种关心与礼貌。尤其是在家待客,如果客人还没吃,那主人是绝对要饭菜款待的。
  当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西风东渐之后,人们读了洋书,学了洋礼,寒暄时倒是洋气了。不过,有一次我到按理说欠我人情或者说受过我很大益处的一位先生家去,从五点呆到九点,竟然言不及饭,离开时我固然饥肠辘辘,当然对方也是如此。分开的时候我想起刚进门时那位挺有地位与教养的仁兄说的第一句话“你好”,真的就不如“吃了吗?”更得体。论起来他与我都早已是教授,远远不止于为温饱发愁了,一顿饭谁付账都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失了礼数,竟然彼此都遭罪,这又是何苦?
  因此,“饭后”这两个字眼,不可轻视。它代表着不挨饿,只有饱了,才谈得到闲暇轻松。
  汉语的表现力丰富多彩,同样的词法,“茶余”与“酒后”,就有天壤之别。茶余是人们享受生活中美好的、轻松的、愉悦的时候。而酒后呢,格调与境界就全然不同了。据我所说,只有文学家艺术家在酒后会有佳作,如画家傅抱石就嗜酒如命,他最满意的作品上常钤一方闲印“往往醉后”。诗人郁达夫的名句“曾因酒后鞭名马,惟恐情多累美人”,虽是隐喻,但是显然是不足称道的煞风景之举。
  汉语里,茶的地位往往与饭相提并论。形容生病或痴迷于某事有句俗语“茶不思,饭不想”,能从从容容喝好茶之后,生活中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其实尽管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很重要,但却不像饭那样是必不可少的,当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剩下的时光才是悠哉游哉的。陆放翁有句“晴窗细乳戏分茶”,写的就是闲暇乐趣。
  说到陆放翁,想起了一位学长扈瑞清。他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下放到沧州农村。侥幸搞到一套《剑南集》,在没书可读的时代环境,如获至宝,几年之中反复阅读,烂熟于心,能背而且只会背几百首陆游的诗。后来他调回保定,创办保定晚报,在版面上拟写标题,所用古诗大都取自《剑南集》,年轻的编辑记者们不知就里。只觉得扈总做题典雅贴切,不知道是何人的诗句,那里没现在这么方便可以用GOOGLE、百度搜索,有没有学问全靠肚子里墨水多少。
  退休后扈总经营起企业,由精神食粮改行做物质食粮,今明后主业是果酱、果料与刨冰。他请我到园区一游,饭桌上忆起往事,说他其实也就重点读过陆游的诗,别人的诗看得并不多,话罢哈哈大笑。这样的话题,也正适合茶余饭后闲聊。
其他文献
3月13日,我们来到了武夷山桐木关,这一天是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协会成立的日子。正如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所说的。“这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的两年时间里,金骏眉作为正山小种红茶里一种新工艺的品种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特别的热潮。在北京、上海等主要茶叶消费城市,桐木村里大厂生产的金骏眉1斤可以卖到1万多元,且价格持续走高,市场的火爆让不少桐木的茶厂卖到断货。  在销售一片红火的背后,
期刊
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由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豪森因为发现导致子宫颈癌的病毒而获得这项殊荣。豪森教授在研究中,证实了几乎所有的子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豪森的成果为此后制药公司开发子宫颈癌疫苗奠定了基础,使子宫颈癌成为人类可以预防和根除的第一种恶性肿瘤。豪森的研究说明癌症并不全是来自DNA基因遗传,怎样能有效预防来自病毒的感染,是防癌医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5000年来,茶
期刊
林姐是“隐樵山房”的忠实粉丝。5年前,林姐在一家专业瓷器店的偏僻角落里相中了一只莹白玉结晶葵口杯,店中老板原本不愿转让,他说有意把杯子摆放在不起眼的地方,留着自赏自用,没想到还是遇到一个执拗的“伯乐”,经不住林姐的恳求,瓷器店老板忍痛割爱了。这是林姐生平拥有的第一件“隐樵山房”的瓷器作品。  “隐樵山房”是开设在台湾的一间陶艺工作室,它的主人李祐任先生是当地颇负盛名的壶艺大师,他的部分作品还被收入
期刊
周野的“纳珍阁”里有茶桌、紫砂壶、古家具、寿山石、字画,只要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有兴趣的人都能在“纳珍阁”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闲情逸致,最关键的是这里还有任人随意品尝的佳茗,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文人墨客和茶友们聚会的据点。  来了兴致,随时都可以在那里喝茶写字画画,耗上一天的时光都不嫌多。墙上挂满了精心收藏的名家字画,两排柜子摆满精品寿山石,供茶余画后赏析一番,花草间还摆了一架古筝,茶意浓时,便弹奏一
期刊
历数中国六大茶类,唯独没有花茶。然而对于很多爱茶者来说,却正是源自花茶的缕缕清香吸引着他们走入了中国茶那五彩斑斓的世界。    一首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中唱道:“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国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在众多的香花中,茉莉花是以清香纯洁闻名遐尔的,而由它窨制成的“茉莉花茶”则在所有花茶中一直遥遥领先,特别是产于福州的茉莉花茶更是以其压倒众多香花的鲜灵香气,而成为茉莉花茶中的翘楚。  祖籍福州
期刊
眼前这粗细均匀、红褐发乌的细梗,隐约还泛着一抹油光,确实很陈旧的样子,这就是陈年的安枝,我以虔诚的心来品饮它……  喝过三泡不同年份的安茶,仿佛穿越时空,会见了三个不同境界的人物。    安茶:曾经的必备神药    说到安徽祁门,喝茶的人都知道那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的产地,然而鲜有人知,这里还是安徽黑茶——六安茶的故乡。  对于六安茶,人们也了解得较少。六安茶,民间俗称“软枝茶”,是介
期刊
距第四届国际禅茶文化交流会在福鼎资国寺举行的时间已经月余,令人难忘是茶人间的情谊。记得去年的禅茶会也是在11月份举行,地点是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研讨会期间,恰逢著名茶文化学者、中日韩三国茶道文化专家——寇丹老师七五华诞,欣喜之余。就在天心永乐禅寺后望月古楼一间僧寮里,临时为寇老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祝寿活动: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生日蜡烛,有的却是茶人彼此间的关怀和情谊。当日参加祝寿的有天心寺的天
期刊
茶当如何饮?茶友相聚,每每都被提起。想起现在各式花俏的泡饮方法,还有刻意营造的宫廷建筑、山水美景,虽然能提升品茶的趣味,却也让众多喝茶的人可望而不可及。  茶是众生平等的造物,茶的本色自然亲民,不矫作。在原来很长的岁月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没有先进的泡茶器具,只要有茶,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在小桥流水边,还是在简陋的茶铺里,有着太多悠闲的人们都能把茶喝得写意而自在。    品味自然的香    
期刊
故园茶馆我共去过两次,第一次是雨天,第二次是晴天,无论是就着嘀嗒的雨声品茶,还是晒着春日的阳光听曲,陈润的茶香味在口中钻。若有似无的琴声在耳边绕,惟妙惟肖的韵味都很是令人叫绝。环顾四周,各代文物又把我们带入古典文化的氛围。一切城市的喧嚣、无谓的繁华抛之脑后,感悟到一阵欲乘清风的轻松。    这个坐落在上海复兴中路汾阳路口的茶馆,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茶馆庄主郭甲信乃是汾阳王郭子仪的传人,故择汾阳
期刊
身处世事,以谋稻粮,免不了你来我往的热闹以及真真假假的客套。但我喜欢在别人推杯换盏中要一杯清茶,或慢慢地喝,或握在手中看轻烟淡起,茶叶在沸水里缓缓起伏。这时的茶既可阻挡纷扰,又可让自己静心息神,于是热闹是他人的,无论浓淡与否,不论茶具好坏,更不用讲究茶叶的优劣,一切是非与尘嚣如轻风拂水,不会在心里留下印痕。  古人常常视茶禅一味,此意在于茶可洗心,可去俗念。久而久之,茶与禅联系在了一起。而以我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