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余饭后,这是习用成语。中国人重视吃喝,见面问候喜欢说:“吃了吗?”这种说法总被人讥笑,似乎是太俗气,太形而下,不如英语的“Hi”或者“How are you”、“How do you do”更文明优雅。我却不这么妄自菲薄,理由很简单,人生在世,吃饭是头等大事,华夏祖祖辈辈都懂得这一道理,所以,在与人见面时先问吃了没有,实在是一种关心与礼貌。尤其是在家待客,如果客人还没吃,那主人是绝对要饭菜款待的。
当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西风东渐之后,人们读了洋书,学了洋礼,寒暄时倒是洋气了。不过,有一次我到按理说欠我人情或者说受过我很大益处的一位先生家去,从五点呆到九点,竟然言不及饭,离开时我固然饥肠辘辘,当然对方也是如此。分开的时候我想起刚进门时那位挺有地位与教养的仁兄说的第一句话“你好”,真的就不如“吃了吗?”更得体。论起来他与我都早已是教授,远远不止于为温饱发愁了,一顿饭谁付账都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失了礼数,竟然彼此都遭罪,这又是何苦?
因此,“饭后”这两个字眼,不可轻视。它代表着不挨饿,只有饱了,才谈得到闲暇轻松。
汉语的表现力丰富多彩,同样的词法,“茶余”与“酒后”,就有天壤之别。茶余是人们享受生活中美好的、轻松的、愉悦的时候。而酒后呢,格调与境界就全然不同了。据我所说,只有文学家艺术家在酒后会有佳作,如画家傅抱石就嗜酒如命,他最满意的作品上常钤一方闲印“往往醉后”。诗人郁达夫的名句“曾因酒后鞭名马,惟恐情多累美人”,虽是隐喻,但是显然是不足称道的煞风景之举。
汉语里,茶的地位往往与饭相提并论。形容生病或痴迷于某事有句俗语“茶不思,饭不想”,能从从容容喝好茶之后,生活中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其实尽管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很重要,但却不像饭那样是必不可少的,当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剩下的时光才是悠哉游哉的。陆放翁有句“晴窗细乳戏分茶”,写的就是闲暇乐趣。
说到陆放翁,想起了一位学长扈瑞清。他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下放到沧州农村。侥幸搞到一套《剑南集》,在没书可读的时代环境,如获至宝,几年之中反复阅读,烂熟于心,能背而且只会背几百首陆游的诗。后来他调回保定,创办保定晚报,在版面上拟写标题,所用古诗大都取自《剑南集》,年轻的编辑记者们不知就里。只觉得扈总做题典雅贴切,不知道是何人的诗句,那里没现在这么方便可以用GOOGLE、百度搜索,有没有学问全靠肚子里墨水多少。
退休后扈总经营起企业,由精神食粮改行做物质食粮,今明后主业是果酱、果料与刨冰。他请我到园区一游,饭桌上忆起往事,说他其实也就重点读过陆游的诗,别人的诗看得并不多,话罢哈哈大笑。这样的话题,也正适合茶余饭后闲聊。
当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西风东渐之后,人们读了洋书,学了洋礼,寒暄时倒是洋气了。不过,有一次我到按理说欠我人情或者说受过我很大益处的一位先生家去,从五点呆到九点,竟然言不及饭,离开时我固然饥肠辘辘,当然对方也是如此。分开的时候我想起刚进门时那位挺有地位与教养的仁兄说的第一句话“你好”,真的就不如“吃了吗?”更得体。论起来他与我都早已是教授,远远不止于为温饱发愁了,一顿饭谁付账都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失了礼数,竟然彼此都遭罪,这又是何苦?
因此,“饭后”这两个字眼,不可轻视。它代表着不挨饿,只有饱了,才谈得到闲暇轻松。
汉语的表现力丰富多彩,同样的词法,“茶余”与“酒后”,就有天壤之别。茶余是人们享受生活中美好的、轻松的、愉悦的时候。而酒后呢,格调与境界就全然不同了。据我所说,只有文学家艺术家在酒后会有佳作,如画家傅抱石就嗜酒如命,他最满意的作品上常钤一方闲印“往往醉后”。诗人郁达夫的名句“曾因酒后鞭名马,惟恐情多累美人”,虽是隐喻,但是显然是不足称道的煞风景之举。
汉语里,茶的地位往往与饭相提并论。形容生病或痴迷于某事有句俗语“茶不思,饭不想”,能从从容容喝好茶之后,生活中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其实尽管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很重要,但却不像饭那样是必不可少的,当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剩下的时光才是悠哉游哉的。陆放翁有句“晴窗细乳戏分茶”,写的就是闲暇乐趣。
说到陆放翁,想起了一位学长扈瑞清。他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下放到沧州农村。侥幸搞到一套《剑南集》,在没书可读的时代环境,如获至宝,几年之中反复阅读,烂熟于心,能背而且只会背几百首陆游的诗。后来他调回保定,创办保定晚报,在版面上拟写标题,所用古诗大都取自《剑南集》,年轻的编辑记者们不知就里。只觉得扈总做题典雅贴切,不知道是何人的诗句,那里没现在这么方便可以用GOOGLE、百度搜索,有没有学问全靠肚子里墨水多少。
退休后扈总经营起企业,由精神食粮改行做物质食粮,今明后主业是果酱、果料与刨冰。他请我到园区一游,饭桌上忆起往事,说他其实也就重点读过陆游的诗,别人的诗看得并不多,话罢哈哈大笑。这样的话题,也正适合茶余饭后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