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对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进行比较,指出经济发展与自主创新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3-0036-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投入,为此,本文主要针对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其优劣势所在,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状况的实证分析
对于区域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这一概念,一般理解为某一地区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包括政府投入和非政府投入,通常被看作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部分。
主成分分析方法作为统计学中一种对于多元问题的数据处理方法,已在综合指标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里运用该方法对31个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一)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
张于喆、张义梁在2007年第5期(经济与管理研究)上发表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章中将一国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投入能力、扩散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及产出能力,分别描述了自主创新的不同模块及其功能。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自主创新投入能力作保障。此外,根据本文所建指标体系,获取全部数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客观制约因素。因此,本文仅对其中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模块进行分析。选取R&D投入总量(亿)、R&D强度、政府R&D资金投入占地区GDP的比重、R&D人员(万人/年)、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力5项指标作为评价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评价,分析过程中依次用X1、X2、X3、X4、X5表示。其中R&D投入总量、R&D人员(万人/年)及政府R&D资金投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R&D强度是指当年该地区R&D投入占该地区同一年度GDP的比重,其数据与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力数据分别是结合(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与(中国统计年鉴2006)经计算得到。
(二)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结果
将上述所收集的2005年31个省市5项指标数据,根据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SPSS12.0进行因子分析,可计算出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与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等。从表1可以看到,各变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5,适合用因子分析方法。
由表2可以看到,取两个公因子,其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7.757%,即提取2个公共因子替代原来5个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757%,超过一般要求的85%。前2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已经对大多数数据给出了充分概括,损失的只占12.243%,所以认为该方法合理可行,最后结果确定提取2个公共因子。
从表3可以看到,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X1、X3、X4荷载比较大,承载信息都在80%以上,这个因子体现了一个地区R&D人力、物力投入规模、财政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可控因素的信息,总体上反映了某一地区政府、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对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对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可定义为“主观可控因子”(方差贡献率,为74.808%)。第二个因子主要承载了变量X2、X5的信息,因为有该地区GDP及该地区从业人员作分母,因此,这一因子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某地区自主创新投入的大环境,其相对难以控制,因此可定义为“环境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2.948%)。
由以上两个公因子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即“主观可控因子”承载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是关键性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在不断健全,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作用。因此,对于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而言,某一地区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支持,同时自主创新意识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二主因子即“环境因子”对于自主创新的投入有重要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作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大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一地区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各地区的发展,一定要走和谐发展之路,不能顾此失彼。
1 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情况,北京得分超过江苏、广东和上海,成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最强的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在第二个公共因子——环境因子上得分大大超过其他省、市、自治区。说明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投入环境,从原始数据也可以看出北京2005年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数为19人,排在第2位的福建为9人,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足以说明北京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人才优势。
2 广东虽然总分排名位居第3位,但其在第一因子上的得分为2.41926,且第一因子的贡献率为74.808%,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这说明广州对于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有足够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影响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主观因素”上占有很大优势。从得分上看,上海、浙江在此方面优势与广州不相上下。
3 对于西部及中东部地区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如河北、广西、甘肃、青海等省份,其因子得分很低,在每个主因子上也显示不出优势,这说明其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主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因此,不能离开经济发展而单一强调自主创新的提高。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1 中国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省、市、自治区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其均为经济发展重地,也是中国的科技发展强省,这里汇集了全国大部分的科技中心、科研院所,著名大学,因此,获取国家科技资源多,汇集了全国的科技精英,具有一流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和投入环境。
2 政府应继续保持对自主创新的支持。现阶段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还依赖于政府的继续支持,这包括直接财政拨款和间接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从而增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3 注重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对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布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地影响着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提高。
4 缩小地区间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差距,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中国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一差距大体上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一致,可以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在后期的经济发展中又导致了经济上的更大差距,从而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不良局势,这与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应加大对科技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科技发展好的地区要帮助、带动落后地区,以逐渐缩小这一差距。
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物质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可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因此,不能脱离了经济发展而谈自主创新,要充分运用自主创新的成果去更好地发展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责任编辑:张增强
责任校对:涵 育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3-0036-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自主创新的投入,为此,本文主要针对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其优劣势所在,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状况的实证分析
对于区域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这一概念,一般理解为某一地区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包括政府投入和非政府投入,通常被看作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部分。
主成分分析方法作为统计学中一种对于多元问题的数据处理方法,已在综合指标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里运用该方法对31个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一)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
张于喆、张义梁在2007年第5期(经济与管理研究)上发表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章中将一国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投入能力、扩散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及产出能力,分别描述了自主创新的不同模块及其功能。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自主创新投入能力作保障。此外,根据本文所建指标体系,获取全部数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客观制约因素。因此,本文仅对其中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模块进行分析。选取R&D投入总量(亿)、R&D强度、政府R&D资金投入占地区GDP的比重、R&D人员(万人/年)、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力5项指标作为评价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评价,分析过程中依次用X1、X2、X3、X4、X5表示。其中R&D投入总量、R&D人员(万人/年)及政府R&D资金投入占地区GDP的比重数据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R&D强度是指当年该地区R&D投入占该地区同一年度GDP的比重,其数据与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力数据分别是结合(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与(中国统计年鉴2006)经计算得到。
(二)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结果
将上述所收集的2005年31个省市5项指标数据,根据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SPSS12.0进行因子分析,可计算出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与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等。从表1可以看到,各变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5,适合用因子分析方法。
由表2可以看到,取两个公因子,其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7.757%,即提取2个公共因子替代原来5个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757%,超过一般要求的85%。前2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已经对大多数数据给出了充分概括,损失的只占12.243%,所以认为该方法合理可行,最后结果确定提取2个公共因子。
从表3可以看到,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X1、X3、X4荷载比较大,承载信息都在80%以上,这个因子体现了一个地区R&D人力、物力投入规模、财政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可控因素的信息,总体上反映了某一地区政府、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对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对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可定义为“主观可控因子”(方差贡献率,为74.808%)。第二个因子主要承载了变量X2、X5的信息,因为有该地区GDP及该地区从业人员作分母,因此,这一因子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某地区自主创新投入的大环境,其相对难以控制,因此可定义为“环境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2.948%)。
由以上两个公因子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即“主观可控因子”承载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是关键性因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在不断健全,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作用。因此,对于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而言,某一地区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支持,同时自主创新意识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二主因子即“环境因子”对于自主创新的投入有重要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作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大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一地区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各地区的发展,一定要走和谐发展之路,不能顾此失彼。
1 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情况,北京得分超过江苏、广东和上海,成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最强的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在第二个公共因子——环境因子上得分大大超过其他省、市、自治区。说明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创新投入环境,从原始数据也可以看出北京2005年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数为19人,排在第2位的福建为9人,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足以说明北京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人才优势。
2 广东虽然总分排名位居第3位,但其在第一因子上的得分为2.41926,且第一因子的贡献率为74.808%,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这说明广州对于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有足够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影响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主观因素”上占有很大优势。从得分上看,上海、浙江在此方面优势与广州不相上下。
3 对于西部及中东部地区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如河北、广西、甘肃、青海等省份,其因子得分很低,在每个主因子上也显示不出优势,这说明其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主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因此,不能离开经济发展而单一强调自主创新的提高。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1 中国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省、市、自治区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其均为经济发展重地,也是中国的科技发展强省,这里汇集了全国大部分的科技中心、科研院所,著名大学,因此,获取国家科技资源多,汇集了全国的科技精英,具有一流的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和投入环境。
2 政府应继续保持对自主创新的支持。现阶段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还依赖于政府的继续支持,这包括直接财政拨款和间接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从而增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3 注重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对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布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地影响着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提高。
4 缩小地区间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差距,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中国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一差距大体上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一致,可以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在后期的经济发展中又导致了经济上的更大差距,从而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不良局势,这与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应加大对科技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科技发展好的地区要帮助、带动落后地区,以逐渐缩小这一差距。
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物质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可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因此,不能脱离了经济发展而谈自主创新,要充分运用自主创新的成果去更好地发展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责任编辑:张增强
责任校对:涵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