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徽开发区4.0模式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主阵地和创新发展主引擎,多年来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生产组织方式加快重构。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带来双重冲击。内外因素交织下,开发区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开发区必须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丰富企业多样性、提升产业多样性、打造运营和功能多样性,着力释放园区新发展动力,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迈入4.0时代


  从功能特点看,开发区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型、功能复合型和数字赋能型。“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发区将陆续迈入4.0时代,向数字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产业集聚形态、运营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及基础设施将发生多层次变革。总体看,4.0时代的开发区有三大特点:
  园区发展更加依托数字技术。4.0园区依托“数字基建”,构建虚实结合的实体园区和数字园区,形成事前控制、多级协同的“细胞级”精细化治理模式,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产业组织迈进产业生态时期。4.0园区将园区及入驻企业组建为生态系统,通过强化园区内产业配套,完善生产性服务支撑(融资服务平台、公共中试平台等),增强园区间产业协作,导入和嫁接园区外部产业资源,构建广泛联系的产业生态圈和生态体系。
  园区运营更加突出品牌效应。园区4.0将从大而全向小而精方向发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打造园区运营品牌并对外输出已成为必然趋势。园区采取直营式、兼并式、合作式等模式加强优化组合,可扩大空间范围,突破土地資源制约。

  安徽省开发区要围绕“多样性”主题,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出开发区改革转型的安徽之路,打造开发区4.0安徽模式。

“头小腰细尾大”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安徽省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已成长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驱动源。截至2020年底,安徽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9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7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其中,经营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开发区达8个,500亿元以上开发区17个。但从整体状况看,安徽开发区尚有不足:
  首先,企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安徽开发区共有“四上”企业20485家,高新技术企业7220家,高新企业占比35.2%,企业整体生态较好。但企业分布状态呈“头小腰细尾大”结构,80%以上企业属于为“腰部”企业做配套的“尾部”企业。当前市场、资本和要素等加速向“头部”企业汇集,“腰部”企业被“头部”企业挤压,“尾部”中小企业经营存在困难,安徽现有企业结构易受市场大环境影响。
  其次,产业结构有待提升。全省开发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于机械装备制造、电器及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主导产业同质化。部分园区产业定位层次不高,缺乏牵动性龙头企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难以形成具有知名度的优势园区品牌。
  第三,园区市场化运营不足。安徽目前70%以上的开发区管理模式是政府(管委会)主导型,44%的开发区未交付市场化运行的职能。50%以上开发区承担管辖区域内全部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仅有不到25%的开发区剥离了全部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开发区管理机构中直接服务“双招双引”和产业发展的部门和人员不足,尤其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多停留在行政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触及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的改革探索相对较少。
  第四,招商引资政策未触及“痛点”。部分园区招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效益,产业孵化和融资助力等配套政策相对不足,只能吸引少数成本敏感型产业,缺少吸引高成长性企业的亮点,不利于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质量效益提升。另一方面,园区间产业趋同与政策趋同叠加导致园区招商引资过度竞争,各地争相加大“价格”筹码,一些企业为优惠政策频繁地在不同开发区间搬迁,形成“候鸟企业”,导致开发区产业延续性和稳定性不足。
  第五,产城融合相对滞后。部分市县园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不匹配。产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支撑只能“空转”,另一方面开发区与居民生活区空间分离,特别是一些偏离县城的县域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较低,形成人口的“潮汐流动”现象,导致开发区引才留才困难,缺乏发展后劲。
国家级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图为合肥创新产业园。

  最后,空间利用不充分。部分开发区发展初期,对园区主导产业和整体空间布局缺少精细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园区四至边界未优化到位,与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重合,核准面积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无法充分利用。此外,部分园区标准化厂房与园区主导产业不匹配、闲置率高,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尚不健全。

以“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个良好发展的生态群落,与生物多样性密不可分,开发区的健康发展亦然,应鼓励开发区多样性发展,丰富开发区产业生态的维度、宽度和跨度,加快探索向开发区4.0转型路径,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分类施策,丰富企业多样性。一是丰富市场主体多样性。要加强开发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吸引各类主体入驻,丰富完善园区产业生态。对一些非盈利或微盈利的小微机构,要加大减免支持力度,提高存活率和存留量。二是丰富企业结构多样性。分类施策,培育发展“头部”企业,引领发展方向,鼓励“腰部”企业抢占生态位,在细分行业领域提升竞争力,引导“尾部”企业向“头部”企业集中,拉近空间距离,增加合作维度,加强产业联系。大力培育研发型企业,引导更多企业向更具有科技含量、更重视创新导向的方向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支撑技术迭代升级和前沿引领技术战略布局。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与中小企业的紧密联系,实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的快速扩散。三是丰富企业合作多样性。围绕开发区首位产业或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链的纵向闭合、横向耦合和系统整合,在企业之间利用副产品、信息等资源的交流建立共生关系。构建企业间产业共生网络和绿色供应链、产业链,加强资源、物料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挖掘园区企业间的清洁生产潜力,实现废物资源化、循环化。通过生态产业链(网)上下游企业间形成的交易行为,以副产品价格和供应的双边约束方式,实现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聚焦全景,提升产业多样性


  多样性有利于分散外部冲击,避免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对产业间正外部性影响的削弱;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避免地区经济发展被“锁定”于部分或单一产业;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性,避免关键产业受外部冲击下出现连锁反应。
  首先,提升产业特色多样性。开发区应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链和供应链关键环节,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完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模式。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建立大产业运营线上平台,形成多个企业的集聚,形成“线上产业生态集群”。立足自身优势,聚焦新兴产业,选择1—2项重点领域和细分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园。合理优化同一地区和相邻地区开发区的产业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全省开发区的特色发展、差异发展、错位发展。
  其次,提升产业结构多样性。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突破空间制约,以中尺度生态学理念跨区域规划,围绕产业链,成立产业联盟,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建立多样合作共生的园区结构,以国家级开发区、市属开发区为研发型产业主平台,以县域开发区为生产制造业主阵地,畅通联动机制,打造跨区域产研一体综合性开发平台。同时,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谋划培育梯度替代接续型产业。
  最后,提升业态多样性。调整产业发展业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突破空间限制,打造“多维园区”。鼓励采取“科创飞地”等方式,综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智慧园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不同行业企业实现业务交叉、数据共享和运营协同,通过网络效应降低各类主体的交易费用,从而使整个园区生态的效率达到最优。同时,开发区招商引资理念要加快从传统的R-选择模式(机会主义)切换成K-选择模式(战略主义),更加注重项目竞争力和对园区产业生态系统整体价值的提升。充分利用资本的催化和杠杆作用,借助资本手段促进产业落地进入园区,形成在市场冲击下更灵活、更高效运转、稳定可信赖的内部循环的区域价值环。
  模式创新,打造系统多样性。一是建设多样性运营模式。借鉴“链长制”,探索开展“园长制”,鼓励发展水平高的开发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托管开发区,发挥“1 1
其他文献
对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这类组织挂靠在行政部门名下,依托行政权力扮演“红顶中介”角色,活得很滋润。近日,中央印发总体方案,对问题进行了破题。  它们为社会所诟病,不是因为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是存在权力越界问题,一些组织甚至都演绎成了部门权力变现的提款机和领导权力寻租的遮羞布,这事关政府减政放权,事关党风廉政建设。这次能否实现“去行政化”,社会公众拭目以待。  如若以为脱钩了,“
2014年12月29日,畅销书《大数据》作者涂子沛,正式加盟阿里巴巴集团出任副总裁。涂子沛将成为阿里神秘研究部门iDST三位负责人之一,主导大数据经济的研究与应用实践。  在阿里巴巴未来愿景图中,数据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而iDST部门是阿里新筹建的创新机构,2014年以来,多位全球高级科学家陆续加盟iDST。这些科学家在美国西雅图、硅谷、北京、杭州等地组建科学团队,分布式推进阿里巴巴的前瞻性研究与应
【策划人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出了专门部署。  党中央审时度势,把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  从全球来看,产业发展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逐步上升为产业链之间的
一、指导思想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从事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有很大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但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较长,体能消耗大加上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害怕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奔向2008”教学设计大大提高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重点围绕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行设计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两季的运动会更像是学校的一次盛会:学生们欢度在这两个节日里,尽情展示技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体验重在参与的体育理念。  小时候,笔者最向往的莫过于运动会了,因为此时不仅能和同学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还能把自己刻苦训练的成果展示出来,赢来同学们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对于学校运动会,笔者一直满怀美好的回忆。  然而,不知何时,学校运动会开始变味,
一、2006年工作总结    1.成功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经过一年的筹备,我们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期间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会议向全社会发出了在
目前我国已经跨过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城市化加快,房地产高速发展。为满足城镇人口迅速增加的需求和人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在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总量将持续保持在10亿平米左右。按照目前建筑能耗水平,则需要每年增加1.4亿吨标煤用于采暖,每年增加4000~4500亿度用电量。这些建筑的建造和运行要消耗大量的土地、建材、能源等,对环境与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生态住宅市场失灵的原因 
2017年地方經济“成绩表”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技術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创造”的一张国家名片,“高大上”的特高压似乎离大众有些远。但是,如果从治理雾霾和清洁发展的角度去认知特高压,认知“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认知“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就会发现原来它就在你我身边。
英发德盛集团新能源产业生产车间人才科创城美丽乡村  天长地处皖东、三面环苏,县域经济呈现“稳、快、优”的发展趋势。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49.3亿元,总量位列全省第四,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名,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位列全国工业百强第57位,创新百强第53位等6个百强县榜单。  天长拥有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特点,激发了天长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探索出一条依靠民营经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