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填鸭式”的宣传,着眼点侧重在用政治理论武装人、塑造人和改造人。而心理健康教育从“低处”入手,把人的认知状态、情绪状态等作为工作内容,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工作开展的自助助人过程中,更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实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填鸭式”的宣传,着眼点侧重在用政治理论武装人、塑造人和改造人。而心理健康教育从“低处”入手,把人的认知状态、情绪状态等作为工作内容,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工作开展的自助助人过程中,更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实质。
2016年,我院共有203名省外的学生,其中,大一新生125人。外省学生分别来自福建、安徽、江西、河南、贵州、四川、山西、甘肃、广西、陕西10个省份。
参加本次心理普查的大一新生共887名,其中外省学生125人。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初步测定出有心理异常倾向的学生99人,其中85人是省内学生,占省内学生总人数的11.15%;其余14人是省外学生,占省外学生总人数的12.6%。省外异常学生中,福建省3人、安徽省1人、河南省2人、甘肃省4人、山西省2人、广西省2人。在14名有心理异常倾向的省外学生中,有8人是已得到贫困生认定的学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含有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测量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被试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一周)的症状水平。
以下,将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等十个方面对省外学生和省内学生总体做个比较。
1.躯体化
省外学生由于水土、饮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适应性差的学生在躯体化的表现上会比较明显,会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现象。省内学生在这一方面情况较好。对地区差异的反应没有省外学生那么明显。比例也较省外学生少。
2.强迫症状
在强迫症状反应上,省外学生情况和省内学生情况基本持平,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平时表现内向的学生,在强迫症状上的反应高于外向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冲动和行为,自知没有必要,却难以自控。这是受学生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
3.人际敏感
在人际敏感上,省外学生异常比例高于省内学生。因为省外学生人数少,因为方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和省内学生存有差异,容易在人际关系上碰壁,也较省内学生不容易融入集体。特别是贫困生,因为自身缺乏自信心,比较自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感觉不自在,心神不定,在交往中往往产生了消极的心态。省内学生基数庞大,一些生活习性上有共通点,很容易就能融入大集体,在人际交往方面问题存在较少,也有个别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4.抑郁
抑郁方面的情况因为受天生性格、家庭、社会等影响较多。省内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其他情况难做出确切的省内外差异分析。性格活泼开朗的同学,抑郁分子较低,内向压抑的同学,态度不积极向上,抑郁分子较高。例如附件案例中的任永刚同学,在其他情况中結果异常,但是性格比较开朗活泼,抑郁分子较低,这方面情况良好。
5.焦虑
省内外同学反应出焦虑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大多数同学在焦虑症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许多同学时常会对未知的未来感到莫名其妙地担心,表现得坐立不安,对日常事务不感兴趣,有时也会产生一种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情绪。
6.敌对
省外同学由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况,导致其在敌对情况方便表现的较明显。省外同学被测试出对周围环境及人充满敌意,有着不可抑制的厌烦感的情况较严重。因为对陌生环境与人的不习惯,导致省外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反应较明显。并有可能因为自卑心理,时常会与人争论,甚至有攻击倾向。省内学生情况较省外学生情况好一些。
7.恐怖
由于是只身在外省读书,同鄉不多,加上外部环境生疏,省外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类似恐怖症的感受或行为。容易对周围环境充满恐惧,即使并无危险也极力回避出门旅行、空旷场地、公共场所等,并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对社交场合也有所顾忌。省内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相似,对环境和人的恐惧相对要小一些。
8.偏执
此项受天生性格、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是表现为偏执性思维等症状的出现,包括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观念、及被动体验、夸大等。省内外学生反映出的情况大体相似。
9.精神病性
此项受家庭遗传、后天生活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但因为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省外同学容易表现出思维涣散、出现幻听幻视等急性症状。
10.其他
省内外学生在其他情况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往往体现在个别同学身上。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测出结果仅仅做个参考,测评出学生的异常倾向。作为筛查心理异常学生的一个依据。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极为重视与全力发展的工作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内外学生的特点、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制定有助于高职生发展、培养学生特点的一系列举措以及管理服务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填鸭式”的宣传,着眼点侧重在用政治理论武装人、塑造人和改造人。而心理健康教育从“低处”入手,把人的认知状态、情绪状态等作为工作内容,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工作开展的自助助人过程中,更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实质。
2016年,我院共有203名省外的学生,其中,大一新生125人。外省学生分别来自福建、安徽、江西、河南、贵州、四川、山西、甘肃、广西、陕西10个省份。
参加本次心理普查的大一新生共887名,其中外省学生125人。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初步测定出有心理异常倾向的学生99人,其中85人是省内学生,占省内学生总人数的11.15%;其余14人是省外学生,占省外学生总人数的12.6%。省外异常学生中,福建省3人、安徽省1人、河南省2人、甘肃省4人、山西省2人、广西省2人。在14名有心理异常倾向的省外学生中,有8人是已得到贫困生认定的学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含有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测量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被试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一周)的症状水平。
以下,将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等十个方面对省外学生和省内学生总体做个比较。
1.躯体化
省外学生由于水土、饮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适应性差的学生在躯体化的表现上会比较明显,会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现象。省内学生在这一方面情况较好。对地区差异的反应没有省外学生那么明显。比例也较省外学生少。
2.强迫症状
在强迫症状反应上,省外学生情况和省内学生情况基本持平,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平时表现内向的学生,在强迫症状上的反应高于外向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冲动和行为,自知没有必要,却难以自控。这是受学生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因素影响。
3.人际敏感
在人际敏感上,省外学生异常比例高于省内学生。因为省外学生人数少,因为方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和省内学生存有差异,容易在人际关系上碰壁,也较省内学生不容易融入集体。特别是贫困生,因为自身缺乏自信心,比较自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感觉不自在,心神不定,在交往中往往产生了消极的心态。省内学生基数庞大,一些生活习性上有共通点,很容易就能融入大集体,在人际交往方面问题存在较少,也有个别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4.抑郁
抑郁方面的情况因为受天生性格、家庭、社会等影响较多。省内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其他情况难做出确切的省内外差异分析。性格活泼开朗的同学,抑郁分子较低,内向压抑的同学,态度不积极向上,抑郁分子较高。例如附件案例中的任永刚同学,在其他情况中結果异常,但是性格比较开朗活泼,抑郁分子较低,这方面情况良好。
5.焦虑
省内外同学反应出焦虑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大多数同学在焦虑症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许多同学时常会对未知的未来感到莫名其妙地担心,表现得坐立不安,对日常事务不感兴趣,有时也会产生一种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情绪。
6.敌对
省外同学由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况,导致其在敌对情况方便表现的较明显。省外同学被测试出对周围环境及人充满敌意,有着不可抑制的厌烦感的情况较严重。因为对陌生环境与人的不习惯,导致省外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反应较明显。并有可能因为自卑心理,时常会与人争论,甚至有攻击倾向。省内学生情况较省外学生情况好一些。
7.恐怖
由于是只身在外省读书,同鄉不多,加上外部环境生疏,省外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类似恐怖症的感受或行为。容易对周围环境充满恐惧,即使并无危险也极力回避出门旅行、空旷场地、公共场所等,并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对社交场合也有所顾忌。省内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相似,对环境和人的恐惧相对要小一些。
8.偏执
此项受天生性格、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是表现为偏执性思维等症状的出现,包括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观念、及被动体验、夸大等。省内外学生反映出的情况大体相似。
9.精神病性
此项受家庭遗传、后天生活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但因为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省外同学容易表现出思维涣散、出现幻听幻视等急性症状。
10.其他
省内外学生在其他情况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往往体现在个别同学身上。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测出结果仅仅做个参考,测评出学生的异常倾向。作为筛查心理异常学生的一个依据。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极为重视与全力发展的工作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内外学生的特点、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制定有助于高职生发展、培养学生特点的一系列举措以及管理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