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临床课程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病例讨论 开展措施 教学体会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开课时间处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期。此时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基础医学的知识,即将进入应用基础医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知识的阶段。因此,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们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构建了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上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临床病例讨论是医生日常工作中的常规内容,是医务人员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必须进行的工作。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把病例讨论一课后练习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自行完成,让他们在进入临床学习和临床工作以前对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接触。近三年来,我们在课堂上专门利用理论课的时间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课,进行全班范围的大讨论,并对学生进行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力图使病理生理学的病例讨论课规范化,切实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1.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开展措施
病例讨论课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进入临床教学以前让学生处理病例,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前两年半基础医学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交叉阶段的桥梁学科,处于病理生理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是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程理想的对象。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具体措施如下。
1.1学时的配备
目前,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为40学时。我们从中利用4个学时,即两次课的时间进行两个临床病例讨论。
1.2病例的选择
我们选择的两个病例为《感染性休克》和《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两个临床病例均为临床早期误诊病例,即使对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也都属于疑难病例,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一定的临床经验。对于仅完成两年基础课学习的三年级本科生来说,这种疑难病例确实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学生动员以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病例生理学》知识,而且需要《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充分动员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脑力风暴,以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病例中的某些问题还需要进行自学,提前接触《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内容。
1.3课程开展模式
病例讨论课共两次课,我们均设置于整个《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最后阶段。此时,学生已全部完成了理论课的学习,具备了病例讨论的知识基础。病例讨论课采取严格点名制度,学生不得无故旷课,否则该次讨论课成绩记零分。
每个病例两个学时。第一节课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病例,每个病例后附18道思考题。题目涉及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分析病例中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也就是本课程《病理生理学》涉及的内容。通过病例的引导,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答题。学生前半个学时独立思考,可翻阅课本和其他资料查阅;后半个学时自由组成小组共同讨论。
第二节课为答题时间,在老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抢答比赛。各班基础分为60分,每答对一道题加5分。每个学生均代表自己小班抢答,所获分数加入其所在小班的总分。若某班提前正确答完8道题,则该班达到满分100分。在接下来的答题过程中,此班可继续抢答,以阻止其他班总成绩上升。在经过一个学时的抢答比赛后,除了完成对该病例的讨论,每个班均获得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即为该小班每个人此次课堂练习的成绩,该成绩记入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
2.教学体会
2.1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过去的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往往由于不够大方大胆或过于紧张害怕出错,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每次讨论答题的只是有限的几个学生,无法达到共同参与、热烈讨论的效果。这种讨论式教学最终流于形式,名为讨论,实际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抢答竞赛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由于抢答比赛最后的总分就是本班级每个人的成绩,每个学生既有为班级抢答的使命感,又有为自己争取分数的目的性,真正实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答题。因此,每次病例讨论的最后抢答环节,都是在非常热烈的氛围中进行的。这种抢答,实际上就是整个大班对于病例的讨论。要抢答,就必须积极参与团结一致;要提高正确率,就必须认真思考答题。每次抢答比赛的开展,既是学生一次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一次提高集体认同感的过程。
2.2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分析一个病例和卷面考试的主要区别在于:解决临床问题并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单纯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临床病例讨论课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临床上的疾病千变万化,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疾病虽复杂,但基本机制皆在我们学习的基本知识中。《病理生理学》正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学科。在病例讨论课中,学生进行了教科书的查阅、小组的讨论、问题的抢答,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梳理加分析总结,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过程。
2.3全面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我们选用的病例来自临床,因而部分内容超过了基础医学阶段的大纲要求。学生要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就必须具备《内科学》和《外科学》的相关知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大部分超纲内容学生均能正确回答。通过反馈我们了解到,虽然答题前的准备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时,但很多学生已经可以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查阅临床课程的课本和相关文献,找到需要的答案。对超纲题的分析讨论和回答,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早已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总之,近几年来,通过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开设,我们在教学上收获颇丰,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这提醒我们,应该把讨论式教学更加深入彻底地进行下去,在以后的教学中大刀阔斧、深入探讨,寻找最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病例讨论 开展措施 教学体会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开课时间处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期。此时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基础医学的知识,即将进入应用基础医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知识的阶段。因此,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们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构建了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上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临床病例讨论是医生日常工作中的常规内容,是医务人员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必须进行的工作。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把病例讨论一课后练习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自行完成,让他们在进入临床学习和临床工作以前对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接触。近三年来,我们在课堂上专门利用理论课的时间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课,进行全班范围的大讨论,并对学生进行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力图使病理生理学的病例讨论课规范化,切实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1.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开展措施
病例讨论课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进入临床教学以前让学生处理病例,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前两年半基础医学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交叉阶段的桥梁学科,处于病理生理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是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程理想的对象。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具体措施如下。
1.1学时的配备
目前,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为40学时。我们从中利用4个学时,即两次课的时间进行两个临床病例讨论。
1.2病例的选择
我们选择的两个病例为《感染性休克》和《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两个临床病例均为临床早期误诊病例,即使对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也都属于疑难病例,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一定的临床经验。对于仅完成两年基础课学习的三年级本科生来说,这种疑难病例确实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学生动员以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病例生理学》知识,而且需要《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充分动员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脑力风暴,以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病例中的某些问题还需要进行自学,提前接触《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内容。
1.3课程开展模式
病例讨论课共两次课,我们均设置于整个《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最后阶段。此时,学生已全部完成了理论课的学习,具备了病例讨论的知识基础。病例讨论课采取严格点名制度,学生不得无故旷课,否则该次讨论课成绩记零分。
每个病例两个学时。第一节课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病例,每个病例后附18道思考题。题目涉及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分析病例中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也就是本课程《病理生理学》涉及的内容。通过病例的引导,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答题。学生前半个学时独立思考,可翻阅课本和其他资料查阅;后半个学时自由组成小组共同讨论。
第二节课为答题时间,在老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抢答比赛。各班基础分为60分,每答对一道题加5分。每个学生均代表自己小班抢答,所获分数加入其所在小班的总分。若某班提前正确答完8道题,则该班达到满分100分。在接下来的答题过程中,此班可继续抢答,以阻止其他班总成绩上升。在经过一个学时的抢答比赛后,除了完成对该病例的讨论,每个班均获得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即为该小班每个人此次课堂练习的成绩,该成绩记入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
2.教学体会
2.1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过去的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往往由于不够大方大胆或过于紧张害怕出错,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踊跃。每次讨论答题的只是有限的几个学生,无法达到共同参与、热烈讨论的效果。这种讨论式教学最终流于形式,名为讨论,实际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抢答竞赛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由于抢答比赛最后的总分就是本班级每个人的成绩,每个学生既有为班级抢答的使命感,又有为自己争取分数的目的性,真正实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答题。因此,每次病例讨论的最后抢答环节,都是在非常热烈的氛围中进行的。这种抢答,实际上就是整个大班对于病例的讨论。要抢答,就必须积极参与团结一致;要提高正确率,就必须认真思考答题。每次抢答比赛的开展,既是学生一次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一次提高集体认同感的过程。
2.2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分析一个病例和卷面考试的主要区别在于:解决临床问题并不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必须具备综合分析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单纯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临床病例讨论课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临床上的疾病千变万化,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疾病虽复杂,但基本机制皆在我们学习的基本知识中。《病理生理学》正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学科。在病例讨论课中,学生进行了教科书的查阅、小组的讨论、问题的抢答,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梳理加分析总结,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过程。
2.3全面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我们选用的病例来自临床,因而部分内容超过了基础医学阶段的大纲要求。学生要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就必须具备《内科学》和《外科学》的相关知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大部分超纲内容学生均能正确回答。通过反馈我们了解到,虽然答题前的准备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时,但很多学生已经可以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查阅临床课程的课本和相关文献,找到需要的答案。对超纲题的分析讨论和回答,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早已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总之,近几年来,通过临床病例讨论课的开设,我们在教学上收获颇丰,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这提醒我们,应该把讨论式教学更加深入彻底地进行下去,在以后的教学中大刀阔斧、深入探讨,寻找最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