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来袭,如何应对恐慌?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稍有不舒服,就担心感染了病毒;家人打个喷嚏也担心得了肺炎;身体素质尚好却不敢出家门;不停地搜索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和紧急扩散的消息;看着各种救援评论,时而感动得泪流满面,时而气得捶胸顿足;时不时地觉得胸闷憋气可又不敢去医院检查;看见小区里来了救护车就认为是有了感染的病人,担心下一个得病的是自己;尽管没出门,一天要测几遍体温,洗无数次的手;用各种消毒剂每天消毒房间……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其实,你正处于恐慌之中。

为什么会恐慌?


  未知的病毒,潜伏的感染者,不断攀升的病例数……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应激。而应激就是人们感受到威胁时的紧张状态,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为的是提高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一般而言,应激反应包括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你的恐慌,恰恰是警觉期的表现。在这个阶段,你警觉水平很高,对各种危险信号过于在意,伴随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你还可能出现以下反应:
  ●     心慌、胸闷、出汗、手抖、尿频、恶心、腹泻、坐立不安;
  ●     焦虑、紧张、恐惧、烦躁易怒;
  ●     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声音敏感;
  ●     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使用更多的烟酒;
  ●     过度强调事情的潜在风险和消极后果,过分关注自身感受、想法、观念等内部世界,思维绝对化,选择性关注消极信息,敏感多疑。
  警觉期可以让身体充分动员起来,有利于进入抵抗期后应对威胁,就像战斗前的战鼓一样激励起你的斗志,其实是一种保护性和适应性的反应,但如果过度或不恰当,就会给身心带来损害。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识别与接纳


  告诉自己这是面对不正常情境的正常的反应,并允许它们存在;也要告诉自己恐慌和其他反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程度会逐渐减轻的。

信息管理


  了解疫情变化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获得掌控感。但注意力一直在手机、电视不断推送的信息上,就会扰乱我们的生活节奏,加重恐慌。建议:

●     每天看信息不超过1小时。

●     关注官方信息、权威信息,拒绝道听途说。

●     负面信息和正面信息同样需要关注,关注确诊率、死亡率的同时,也关注治愈率、医疗方法进展、万众一心抗击病毒的信息。

自我照顾健康规律生活


  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生活规律,这对于战胜恐慌非常关键。睡眠、进食、运动、娱乐、家务、学习都不能少。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做好必要防护


  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知识,了解疾病的症状,知道传染途径。按照权威媒体发布的防控知识,做好必要而不过分的防护。如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主动做好健康监测,等等。

适度运动休闲


  恐慌本身蕴藏着很大的能量,而运动有助于我们把这些能量释放出来。每周坚持3次以上,每次20分钟的运动,还能提高自信、增加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免疫力。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平时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感到愉快或放松的事情,哪怕自己哼一首小曲儿,即兴比划两个动作。

加强人际互动


  把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出来,多与家人交流,或与他们一起做一顿饭、下一局棋、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画一幅画、做亲子游戏等,还可以给你记挂的亲友打个电话发条微信,主动询问他们的情况,分享你们的感受。如果恰好有在疫情一线的朋友,不妨给他们发一条鼓励信息。

运用调节技巧


  以前遇到困境,你曾经用哪些有效的方法帮你应对?把他们列出来,试试现在是否能用上。也可以把一些激励自己的句子写下来,时不时地默念。还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如听舒缓的音乐、做深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練习、认知调节、情绪管理、正念训练等。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自救无效,或者你的恐慌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或导致了持续失眠,请不要拒绝寻求专业的心理/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其他文献
美国吉姆洛尔提出“管理精力,而非时间”的观点,建议人们从整体角度来看待工作和生活,关注重点不再是单纯的时间管理,而是在高效工作的同时,也能兼顾其他对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有益的事情。  精力管理的核心思想:时间管理已经不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High Performance)、健康(Health)与快乐(Happiness)的根源。管理精力的必要性  時间有限,纵然我们竭
期刊
刚入院的李阿姨  在工作中如果要想深入了解一个病人,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关系,去理解患者的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共情。为了建立护患关系,并使之进一步发展,首先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去接触、去了解患者。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双方都平等的情况下,真心地关心他。尤其是抑郁症的患者,他们平时很少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作为医生就要多去接触他们,包括了解饮食、睡眠、情绪变化,或者家庭情况。  李阿姨,她刚入院的时候
期刊
如今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抑郁”满天飞的时代。去年某著名歌手、演员因重度抑郁而自杀后,引发众多网民的追思、讨论,抑郁症也在大众眼中变得避无可避。尤其当抑郁症与自杀挂钩之后,就像一个噬人心智的魔兽一样,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甚至引起恐慌。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在一生不同的階段中,都曾遭遇过抑郁状态。无人诉说、无人倾听;情绪不知为何莫名低落;意志消沉;好像做什么都有点提不起劲儿来。但是抑郁状态与确诊为抑郁
期刊
一  她来找我的时候,已是深夜11点,我和先生刚准备熄灯睡觉,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先生有些不悦。本想埋怨她几句,可一看,她双眼已哭肿得像两个桃子,我又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拉她进屋,还未坐定,她的泪就如潮水般地涌了出来,她说:“糖糖,我跟他离了吧?真的过不下去了……”  她叫小绚,是我的发小,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可惜,她的婚姻却不像她的事业那样蒸蒸日上。尽管结婚多年,争吵和冷战却令生活阴云
期刊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也令人们耳熟能详。这其中也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者它的简称“PTSD”,是指因经历或目睹到创伤性的事件,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  说起PTSD,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灾害过后需要对灾区的群众进行PTSD的筛查和干预。可能引发PTSD的创伤性事件,
期刊
双林原本是个懂事又好学的孩子,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也常常被老师看作刻苦用功的好学生。可上高中后,双林像变了个人,经常上课睡觉,有时又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起来。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上不睡,口中念念有词,有时莫名发脾气。成绩一落千丈不说,就连个人卫生也懒得打理,每天蓬头垢面的,房间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父母带他到处寻医问药,最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过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双林的病情得到很大的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健康科普工作的推动,作为心理健康“大敌”之一的“抑郁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现如今提起抑郁症,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身边的人常常跑来问我:我最近好像抑郁了,你这个心理医生帮我诊断诊断吧!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这年头不得个抑郁症,都不好意思出门!但“抑郁症”真的就和人们想象的一样“全民覆盖”吗?其实不然。目前比较公认的抑郁症发病率为10%~20%,也就
期刊
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来到我院药物咨询中心,说道:“还是你们医院卖的药好,我在外地药店买的效果就是不好,感觉都复发了。”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在外地药店买的“氢溴酸西酞普兰”。而我院给她开具的处方显示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工作人员给她解释说,氢溴酸西酞普兰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两种药,药物的用量是不同的,如果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天,那么可能需要吃氢溴酸西酞普兰20mg/天。  患者觉得纳闷儿了,不
期刊
“我每天要洗几十遍的手,进家门洗,摘口罩后洗,摸脸前洗,收快递后洗,饭前洗,做饭洗,便后洗,看手机后洗……洗得我的手都快裂开了。不仅如此,我每天都要用84给房间和物品消毒,84液、各种洗手液和肥皂囤了一柜子,还有好几盒口罩、一次性雨衣、眼罩……可我还是忍不住在购物网上买买买,因为似乎只有这些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我是不是得上强迫症了?”小宇无奈地说。  “小区里有确诊病例了,虽然官方媒体称病人和病人
期刊
過年”这个词带给我的都是童年里美好的回忆,提起“过年”,脑海里闪现的都是儿时的期盼,让人垂涎欲滴、心驰神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盼过年的意识越来越淡,2020年的春节,我们还没来得及感叹没有“年味”,还没来得及准备年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不速之客已经登门,“拜访”了全国人民,它的到来让2020年的“年”在我记忆里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记。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逐渐被知晓,临近除夕,氛围越发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