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华区围绕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发展目标,聚焦落实“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着力实施“四项计划”,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中优”执政骨干队伍,引领成华高质量转型跨越发展。
实施“铸魂提能”计划,确保素能提升全覆盖
着眼适应新时代、践行新思想,以“新成华六问”为牵引,以增强“八种本领”为重点,统筹推进“一把手”提能、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三大工程”。
一是突出新思想学习。坚持思想引领,突出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政治必修课,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18年,共举办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培训班12期,实现培训全覆盖。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持续加强干部政德教育,开展“遵党章、学党章、讲党章”活动,推进“互动式”警示教育。充分挖掘院山坡烈士陵园、东郊工业文化遗址等党性教育价值,大力弘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老东郊“工匠精神”,持续用力育信念、育宗旨、育品行、育作风。深化“行动+党性教育”多位一体的实境课堂,赴红旗渠、嘉兴南湖等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作风面貌持续改善。
三是提升专业能力。紧扣成华“三步走”长远目标,围绕“全面落实年”安排部署,纵深推进“引才聚智提能”工程,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社区发展治理等重点专题培训,全面提升能力培训精准性和实效性。2018年,组织2500多名干部到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培训,有效拓展干部眼界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期一题、一题一议”开展专题研讨,精准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
实施“中优骨干”计划,夯实选优考实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和“政德、为民、担当、实干、廉洁、公认”用人导向,着力选拔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优秀干部。
一是紧扣政治标准识别干部。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推行考察干部政治标准“四必审”,即推荐干部“必写”,民主测评“必评”,个别谈话“必听”,任前谈话“必提”。建立干部政治考察党委(党组)及考察组“两级评判”制度,坚持“一时”与“一贯”相结合,对干部政治表现“精准画像”,切实把“两面人”识别出来、“挡在门外”。
二是坚持以事择人配强班子。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全区各单位开展全覆盖日常考察、近距离考察,深入一线查作风、听口碑、看实效,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探索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和优秀科级干部动态纪实信息库,定期对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进行分析研判。统筹考虑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把不同序列、不同层级领导班子配备要求具体化,切实优化班子专业结构和整体功能。
三是嚴格选用程序匡正风气。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创新“事前预警、事中介入、事后跟踪”的选任监督方式,形成干部选任工作闭合监督链条。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有关办法,坚持“凡提四必”,建立实名举荐、差额比选、流程管理、全程纪实等制度,将审核干部档案、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廉政信息等关口前移,做到“动议即审”,坚决把“带病”干部挡在门外。
实施“青苗培育”计划,打造培养实践全链条
坚持年轻干部系统培养、梯次配备,探索制定成华区《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落细落实年轻干部“四个一批”计划,持续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
一是加强年轻干部发现储备。结合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深入“六大产业功能区”“19项重点工程”等一线主战场,发现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突出“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以事业单位考录、国有企业招聘等方式,2018年从先发地区、“双一流”大学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优秀干部人才227名,与北大等高校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在经济、金融、规划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深化合作。
二是加强年轻干部实践历练。深入实施递进培养和“青苗培育”计划,遴选65名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和全日制85后博士、90后硕士跟踪培养,创新开展下沉样本社区“墩苗强骨”实践锻炼,完成社区资源地图、社区规划总体方案等实践任务,帮助年轻干部加快转变思维、融入基层。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等主战场、城市有机更新等急难险重工作、社区发展治理等基层一线、扶贫攻坚等艰苦边远地区实践历练、增长才干。
三是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使用。打破部门、岗位壁垒,把优秀年轻干部从各单位内部资源上升到全区共有资源,按照全区统筹调配、一线岗位优先的原则,开展部门、街道、功能区和区属国企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激情活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基础上,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在吃劲岗位上“墩得实”的优秀年轻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实施“严管护航”计划,实现激励约束全方位
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以更严的制度、更实的作风约束干部,以更有温度、更实的举措关怀干部,引导干部在严实环境中健康成长、在积极氛围中干出实绩。
一是常抓常管日常监督。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大力整合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等信息,构建常态化风险预防机制,切实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结合起来,2018年开展干部集体廉政专题教育谈话6次、谈话380多人次,做到廉政建设“警示钟”常鸣。强化重点岗位监督,结合巡视整改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兼职、不作为及“懒散拖”等专项整治活动,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消除。
二是关心关爱正向激励。探索制定成华区《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细化正向激励举措,打好政治关心、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组合拳”。大规模开展干部激励需求调研,动态收集和掌握干部合理需求。持续关心干部身心健康,严格执行激励性调训、带薪休假、健康体检、探望慰问等制度,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是评优评先示范引领。实行“全面目标绩效考评+特色重点工作考评”的双重考核机制,对全区各目标责任单位量身定制“一对一”目标考核体系,有效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加大各行各业和各个层面优秀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党校培训、主题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获省市表彰的优秀援藏干部人才授课。组织开展“红色先锋”“成华榜样”等评选活动,着力营造干部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新风尚。
实施“铸魂提能”计划,确保素能提升全覆盖
着眼适应新时代、践行新思想,以“新成华六问”为牵引,以增强“八种本领”为重点,统筹推进“一把手”提能、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三大工程”。
一是突出新思想学习。坚持思想引领,突出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政治必修课,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18年,共举办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培训班12期,实现培训全覆盖。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持续加强干部政德教育,开展“遵党章、学党章、讲党章”活动,推进“互动式”警示教育。充分挖掘院山坡烈士陵园、东郊工业文化遗址等党性教育价值,大力弘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老东郊“工匠精神”,持续用力育信念、育宗旨、育品行、育作风。深化“行动+党性教育”多位一体的实境课堂,赴红旗渠、嘉兴南湖等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作风面貌持续改善。
三是提升专业能力。紧扣成华“三步走”长远目标,围绕“全面落实年”安排部署,纵深推进“引才聚智提能”工程,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社区发展治理等重点专题培训,全面提升能力培训精准性和实效性。2018年,组织2500多名干部到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培训,有效拓展干部眼界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期一题、一题一议”开展专题研讨,精准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
实施“中优骨干”计划,夯实选优考实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和“政德、为民、担当、实干、廉洁、公认”用人导向,着力选拔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优秀干部。
一是紧扣政治标准识别干部。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推行考察干部政治标准“四必审”,即推荐干部“必写”,民主测评“必评”,个别谈话“必听”,任前谈话“必提”。建立干部政治考察党委(党组)及考察组“两级评判”制度,坚持“一时”与“一贯”相结合,对干部政治表现“精准画像”,切实把“两面人”识别出来、“挡在门外”。
二是坚持以事择人配强班子。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全区各单位开展全覆盖日常考察、近距离考察,深入一线查作风、听口碑、看实效,近距离接触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探索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和优秀科级干部动态纪实信息库,定期对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进行分析研判。统筹考虑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把不同序列、不同层级领导班子配备要求具体化,切实优化班子专业结构和整体功能。
三是嚴格选用程序匡正风气。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创新“事前预警、事中介入、事后跟踪”的选任监督方式,形成干部选任工作闭合监督链条。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有关办法,坚持“凡提四必”,建立实名举荐、差额比选、流程管理、全程纪实等制度,将审核干部档案、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廉政信息等关口前移,做到“动议即审”,坚决把“带病”干部挡在门外。
实施“青苗培育”计划,打造培养实践全链条
坚持年轻干部系统培养、梯次配备,探索制定成华区《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落细落实年轻干部“四个一批”计划,持续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
一是加强年轻干部发现储备。结合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深入“六大产业功能区”“19项重点工程”等一线主战场,发现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突出“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以事业单位考录、国有企业招聘等方式,2018年从先发地区、“双一流”大学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优秀干部人才227名,与北大等高校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在经济、金融、规划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深化合作。
二是加强年轻干部实践历练。深入实施递进培养和“青苗培育”计划,遴选65名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和全日制85后博士、90后硕士跟踪培养,创新开展下沉样本社区“墩苗强骨”实践锻炼,完成社区资源地图、社区规划总体方案等实践任务,帮助年轻干部加快转变思维、融入基层。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等主战场、城市有机更新等急难险重工作、社区发展治理等基层一线、扶贫攻坚等艰苦边远地区实践历练、增长才干。
三是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使用。打破部门、岗位壁垒,把优秀年轻干部从各单位内部资源上升到全区共有资源,按照全区统筹调配、一线岗位优先的原则,开展部门、街道、功能区和区属国企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激情活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基础上,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在吃劲岗位上“墩得实”的优秀年轻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实施“严管护航”计划,实现激励约束全方位
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以更严的制度、更实的作风约束干部,以更有温度、更实的举措关怀干部,引导干部在严实环境中健康成长、在积极氛围中干出实绩。
一是常抓常管日常监督。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综合运用大数据手段,大力整合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等信息,构建常态化风险预防机制,切实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结合起来,2018年开展干部集体廉政专题教育谈话6次、谈话380多人次,做到廉政建设“警示钟”常鸣。强化重点岗位监督,结合巡视整改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兼职、不作为及“懒散拖”等专项整治活动,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消除。
二是关心关爱正向激励。探索制定成华区《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细化正向激励举措,打好政治关心、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组合拳”。大规模开展干部激励需求调研,动态收集和掌握干部合理需求。持续关心干部身心健康,严格执行激励性调训、带薪休假、健康体检、探望慰问等制度,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是评优评先示范引领。实行“全面目标绩效考评+特色重点工作考评”的双重考核机制,对全区各目标责任单位量身定制“一对一”目标考核体系,有效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加大各行各业和各个层面优秀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党校培训、主题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获省市表彰的优秀援藏干部人才授课。组织开展“红色先锋”“成华榜样”等评选活动,着力营造干部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