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上常会看到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无从答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解答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聚焦坡度,分层化解阅读障碍;注重铺垫,分段化解阅读障碍;抓住生成,及时化解阅读障碍。
关键词:问题设计 阅读障碍 坡度 铺垫 生成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无从答起。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解答能力。如何巧设问题,化解学生的阅读障碍呢?以《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例谈一二。
一、聚焦坡度:分层化解阅读障碍
《孔乙己》的教学,必然要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如果直接问学生:“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因为文中几乎处处是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似乎每句话都值得拿来分析,但若句句分析,课堂组织就会杂乱无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孔乙己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你能从字里行间找到孔乙己的矛盾之处吗?”这样,把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分解为“找矛盾”,学生就有了一个抓手。
然而,仅引导学生“找矛盾”仍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我进一步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从外在表现、内在性格两个方面看孔乙己的矛盾。学生在文中找到了多处矛盾之处并能初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如:自称清白却又偷书,可见其爱面子、自欺欺人;会偷窃却又不欠钱,可见其“好喝懒做”却也诚信;穿长衫又站着喝酒,可见其爱面子又贫困;别人问他是否认字的不屑置辩与被人嘲笑没有进学的颓唐不安,可见其自命清高又自我羞耻;教伙计写字却要教四种,可见其善良又迂腐……
这一环节,通过将主问题分解为“找矛盾”,再分解成外在表现、内在性格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较为有效地开展课堂研讨和文本研读。
二、注重铺垫:分段化解阅读障碍
《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酒客嘲笑孔乙己的内容——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教学这一环节,我希望学生能找到酒客的具体表现并从中看出酒客的性格特点。鉴于学生对那个时代不够了解,很难一下子捕捉到人物的性格,我层层铺垫设问:“酒客一共说了几句话?他最想说的是哪一句?”学生答:“一共说了三句话,最想说的是第三句: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想以此来嘲笑孔乙己。”我继续提问:“那前面说的两句话有什么用呢?”学生思考后作答:“因为说起添伤疤的话题就可以引出偷东西的事情,进而引出孔乙己因为偷东西被吊着打的事了。”我进一步追问:“要说的话不马上说,而是借个由头一步步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这是在干吗?”学生马上反应:“在设圈套。”“由此可见,这些酒客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迅速作答:“设圈套嘲笑别人,一点不顾及别人的面子,非常残忍。”由此,学生已能深入理解酒客冷酷、无情的性格。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特意做了深入剖析,为理解第六小节中“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做铺垫。有了这样的铺垫,分析这一内容时,我直接提问:“酒客为什么要问孔乙己这个五十多岁的读书人是否识字这么一个看似多余的问题?”学生豁然开朗:“他们又在给孔乙己下套,在有预谋地羞辱孔乙己,可见酒客的冷酷、残忍。”
三、抓住生成:及时化解阅读障碍
如在讲到孔乙己从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时,学生注意到一个细节:为什么孔乙己的钱是放到小伙计手上的,而小伙计温的酒却是放在门槛上的?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热烈地讨论。有的说小伙计太势利,嫌弃孔乙己手脏,不愿意放到他手上,马上有学生反驳说,小伙计势利就不会给他温酒了;有学生说孔乙己很想和小伙计亲近,又有学生反驳说,命不久矣有什么亲近可套。
在学生争论得不可开交之时,我引导他们关注小伙计的心理变化,提了三个问题:(1)小伙计最初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2)孔乙己教他写字时他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有了怎样的变化?(3)当看到孔乙己如此落魄的时候,温酒与门槛暗示了小伙计怎样的心理?
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引领下在文中找到印证:最初是个憨厚的人,从“样子太傻”、不会掺水可以看出;后来孔乙己教他写字,他却认为孔乙己是个讨饭一样的人,可见他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变得势利了;再后来看到孔乙己的落魄样子,对他是心存同情的,所以给他温酒,放在他伸手就够得到的门槛上,而不是高高的柜台上,但是他心里还是有等级观念作祟,不愿意与孔乙己显得太亲近,所以不把酒放到他手里。
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化解,成为《孔乙己》一课的亮点。
《孔乙己》的教學如此,每节课的教学皆应如此。教师如能抓住课堂的契机深入提问,便可化解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真正地深入文本进行研读,做到从文本中来,往更宽广的文本中去。
关键词:问题设计 阅读障碍 坡度 铺垫 生成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无从答起。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解答能力。如何巧设问题,化解学生的阅读障碍呢?以《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例谈一二。
一、聚焦坡度:分层化解阅读障碍
《孔乙己》的教学,必然要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如果直接问学生:“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因为文中几乎处处是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似乎每句话都值得拿来分析,但若句句分析,课堂组织就会杂乱无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孔乙己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你能从字里行间找到孔乙己的矛盾之处吗?”这样,把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分解为“找矛盾”,学生就有了一个抓手。
然而,仅引导学生“找矛盾”仍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我进一步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从外在表现、内在性格两个方面看孔乙己的矛盾。学生在文中找到了多处矛盾之处并能初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如:自称清白却又偷书,可见其爱面子、自欺欺人;会偷窃却又不欠钱,可见其“好喝懒做”却也诚信;穿长衫又站着喝酒,可见其爱面子又贫困;别人问他是否认字的不屑置辩与被人嘲笑没有进学的颓唐不安,可见其自命清高又自我羞耻;教伙计写字却要教四种,可见其善良又迂腐……
这一环节,通过将主问题分解为“找矛盾”,再分解成外在表现、内在性格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较为有效地开展课堂研讨和文本研读。
二、注重铺垫:分段化解阅读障碍
《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酒客嘲笑孔乙己的内容——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教学这一环节,我希望学生能找到酒客的具体表现并从中看出酒客的性格特点。鉴于学生对那个时代不够了解,很难一下子捕捉到人物的性格,我层层铺垫设问:“酒客一共说了几句话?他最想说的是哪一句?”学生答:“一共说了三句话,最想说的是第三句: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想以此来嘲笑孔乙己。”我继续提问:“那前面说的两句话有什么用呢?”学生思考后作答:“因为说起添伤疤的话题就可以引出偷东西的事情,进而引出孔乙己因为偷东西被吊着打的事了。”我进一步追问:“要说的话不马上说,而是借个由头一步步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这是在干吗?”学生马上反应:“在设圈套。”“由此可见,这些酒客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迅速作答:“设圈套嘲笑别人,一点不顾及别人的面子,非常残忍。”由此,学生已能深入理解酒客冷酷、无情的性格。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特意做了深入剖析,为理解第六小节中“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做铺垫。有了这样的铺垫,分析这一内容时,我直接提问:“酒客为什么要问孔乙己这个五十多岁的读书人是否识字这么一个看似多余的问题?”学生豁然开朗:“他们又在给孔乙己下套,在有预谋地羞辱孔乙己,可见酒客的冷酷、残忍。”
三、抓住生成:及时化解阅读障碍
如在讲到孔乙己从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时,学生注意到一个细节:为什么孔乙己的钱是放到小伙计手上的,而小伙计温的酒却是放在门槛上的?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热烈地讨论。有的说小伙计太势利,嫌弃孔乙己手脏,不愿意放到他手上,马上有学生反驳说,小伙计势利就不会给他温酒了;有学生说孔乙己很想和小伙计亲近,又有学生反驳说,命不久矣有什么亲近可套。
在学生争论得不可开交之时,我引导他们关注小伙计的心理变化,提了三个问题:(1)小伙计最初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2)孔乙己教他写字时他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有了怎样的变化?(3)当看到孔乙己如此落魄的时候,温酒与门槛暗示了小伙计怎样的心理?
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引领下在文中找到印证:最初是个憨厚的人,从“样子太傻”、不会掺水可以看出;后来孔乙己教他写字,他却认为孔乙己是个讨饭一样的人,可见他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变得势利了;再后来看到孔乙己的落魄样子,对他是心存同情的,所以给他温酒,放在他伸手就够得到的门槛上,而不是高高的柜台上,但是他心里还是有等级观念作祟,不愿意与孔乙己显得太亲近,所以不把酒放到他手里。
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化解,成为《孔乙己》一课的亮点。
《孔乙己》的教學如此,每节课的教学皆应如此。教师如能抓住课堂的契机深入提问,便可化解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真正地深入文本进行研读,做到从文本中来,往更宽广的文本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