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救”灾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发生7.0级地震。震后3小时,7倍于玉树地震的救援力量向芦山进发,6米宽的道路上浩浩荡荡,长达30余公里,这里面也包括不少媒体记者和摄影师,据后来统计,一共有超过2000人次的媒体人赶到了地震的第一线。截至我们发稿,距离“4·20”雅安地震已经两个多月,从摄影的角度,我们也许需要再一次思考图片影像到底可以怎样“救”灾?
  从雅安地震的媒体报道来看,相比于五年前汶川地震时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为主的“微救援”平台,在本次救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日8点02分,雅安强震仅仅53秒之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就发出了有关地震的第一条微博。某资深传统媒体人在微信中感叹并总结着:“9·11,凤凰;5·12,央视;4·20,微博”,言简意赅地道出10余年来灾难的第一现场信息渠道的演变和热点所在。而传统媒体为争得时效,也纷纷借助平日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一手信息,反应之快近乎直播。
  不仅是微博,最近沸沸扬扬“被收费”的网络新利器微信也在此次地震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仅通过微信平台的网友捐款就达到1200余万元。在通讯信号不畅的极端情况下,利用微信文件量小可以传输的优势,发起大规模的寻人,而图片也在发挥着实际的作用。而且这一次,救援部队也开通了微信官号,利用网络的特点,辅助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许多通信正常灾区的用户率先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地震信息。随后,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拥有海量“粉丝”的认证微博相继发布了相关消息。再随后,不少微博名人、认证机构开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地震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指导。20日下午,新浪微博话题榜前五位全部被雅安地震占据。
  图片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种简单的视觉工具,被新闻媒介用过一遍之后,又被艺术筛选。这次的微博、微信,很多民间的图片真正地回归到它本来的记录功能,为寻人、锁定地理位置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帮助。
  作为职业的摄影师,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恐怕都不愿失去用影像见证的机会,但是救灾与影像,孰轻孰重,服从大局观,也是每个摄影师需要在行动前做出判断的。
  此次地震报道中,虽然各大网站也开辟专区,呈现多组地震救灾的影像专题,但和汶川地震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腾讯图片新闻中心副主编、图片组组长李昕樾在采访中说:“‘5·12’汶川地震的时候,媒体甚至都被自己感动了,这一次地震相比五年前,媒体普遍感觉成熟了,不同于现实救灾显得拥挤的场面,媒体相对淡定,尤其是发布速度最快的网络,在经历过汶川地震之后,更多地不再是感动与煽情,而是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优势,从报纸到电脑,再到如今的手机端,图片的编辑和使用更理性。这次雅安地震的报道我个人觉得是合适的,在灾难面前,媒体始终要把握一个度,之前的昭通地震就有些过度报道,好在媒体都在反思和总结以往灾难报道的经验。”
  天灾无情,非人力所能掌握, 37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事后参与报道的一些摄影师曾有过深刻的反思,5年前的汶川地震也给我们的媒体很多思考的空间,我们在灾难面前逐渐成熟,这里面也包括图片。而图片真正能为灾难做些什么?毫无例外地,每一次天灾面前,摄影师、媒体以及每个人都会被追问和自问。
  同为视觉媒介的绘画界,并不因为不及摄影的迅捷就对灾难漠视。著名艺术家刘小东在汶川地震两年后亲临当时的地震现场,绘制了巨幅油画作品《出北川》。“许多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沉淀,马上去面对它,可能会情绪化主观化。我比较注意这事情过去以后剩下什么。地震正在发生时需要救援队这些实实在在干活的人,不需要我们去打扰。……艺术家的角色在生活里如果弄不好就挺‘烦人’的,不可爱。所以等这件事逐渐淡出大家视线了我再去。”刘小东的自述不仅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独有规律,也表明了一个艺术家对灾难的态度和思考。摄影同样是视觉语言,面对残酷的灾难,恐怕肤浅的美学观或者教条的道德观都难以指导你的拍摄。
  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更容易将摄影的属性划分地清楚一些,艺术的归艺术,新闻的归新闻,不容含糊。在众多的地震影像中,限于篇幅,我们选登了两组影像,自由摄影拍客山姆哥曾卧底拍摄过“杭州卖肾案”等热点事件,他的“挖掘最后的尊严”用图片讲述了一个线性的救灾事件,事件的影像叙述充满着感人的细节,面对残酷的生死,他的记者手记文字冷静而克制:“人不能决定何时死去,但社会应该作出努力,让人逝去的方式,更体面更有尊严一些。”而李舸则用微单相机+24mm的定焦镜头,“芦山非像”散点透视般的图片格局生动描述了灾后的方方面面。作为职业的摄影记者,李舸的思路很清晰:“记者,第一要传递正确的信息,第二要正确地引导公众,把握信息传递的度和量,这非常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事过境迁,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眼花缭乱的各种热点大多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分钟”的命运,一些天灾人祸的突发新闻甚至也被拿来“消费”, 就在我们截稿在即的时候,电视剧《唐山大地震》的收视率已经超越《新编辑部的故事》,但同时观众对该剧的质疑也不断,其中不乏认为影视剧在消费灾难的尖锐批评。在摄影界,因为两组地震肖像所引发的“地震灾难现场,环境肖像该不该拍”的讨论,再一次将影像伦理的问题摆了出来,其实每一次伴随着灾难的发生,媒体上都会出现类似的讨论,更像是灾难的次生品,而非灾难时刻的影像伦理的普教与建设才是更应该的。
其他文献
奥林巴斯E-P5采取了经典取景器设计,但却没有提供光学或电子取景器。它有一个可上下翻转并具有非常高分辨率(103.7万 RGB点)的监视器。在以最高分辨率拍摄长宽比为4:3的影像时,该相机长宽比为3:2的显示屏可以在其两侧显示附加信息。通过在控制区按下“OK”键,可以在实时影像的右侧叠加显示其他参数信息。  液晶显示屏具备触摸功能,并可以设置影像参数。并不是所有的菜单项都会对手指的触摸命令作出反应
期刊
测试照片  上图:标准测试箱的照片轻微曝光不足(P模式、ISO 200)。色彩非常好,自动白平衡系统表现很出色。在113页中间的色彩测试结果图表中,可以看到理想效果与相机实测结果之间的微小差异。  右图:肖像照轻微曝光不足(与标准测试箱的照片类似)。肤色尚好,但因曝光不足有轻微损失。很好地再现了T恤的红色。该肖像还表现出奥林巴斯E-P5影像很高的分辨率和锐度。  奥林巴斯E-P5参数
期刊
索尼夏季新品让人眼花缭乱,从微单到镜头相机都占足了各大媒体报道版面,但是索尼A3000相机似乎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看来此相机的概念应该得到大家的关注。  看到A3000相机的第一印象就是单电,因为它有着单电拥有的一切特征,电子取景器、类单反机身,但是仔细看了技术参数后发现,它是一个不知该如何定义的产品,因为其选择采用了索尼E卡口镜头群,在技术沟通会上就有媒体提问此相机该如何定义,索尼工作人员给
期刊
一泓水汇聚了一群人,一群人造就了一座古镇,一座古镇撰写了一部历史,一部历史张显着一个未来。这座名叫锦溪的古镇,以博厚的文化承载着今日的繁荣和未来的希望。  锦溪古镇用文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多年来,古镇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以新的形式发扬文化的力量,特别是利用广为大众喜爱和参与的影像艺术。  近年,青年影像颇受注目,“锦溪杯”影像大展旨在发现和鼓励年轻人中有才华的新人新作。锦溪镇
期刊
李娟(大学三年级女生):我知道拍这组照片时,你正在浙江某地的一所医院工作。能否谈谈你拍的这些做人流的女孩,大致是青年群体中的哪一部分?  陈敏(摄影师):我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有许多来自外地的务工女孩,在做人流手术的女孩中,她们占了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群体趋于年轻化,由于远离故土,没有家人的管制,她们性交往频繁而且不受限制,但她们的健康知识极度缺乏,怀孕率高,在人流手术中占很大比例。相反的是,本地女孩
期刊
本期专题源于去年11月的“《中国摄影》杂志永康纪实摄影点评会”,当时摄影家晋永权、卢广(永康人,永康摄影协会主席)和笔者一起,点评了当地摄影人的30多组纪实类照片。这30多组片子是卢广挑选出来的,影友提供的片子数量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近三小时的点评会,近200名影友无人退场,但笔者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永康这么一个县级市的摄影协会,在一个有着重商主义传统的小城,居然有这么多人踏踏实实地苦干纪实摄
期刊
职业摄影人和器材收藏者总是会选择专业的摄影器材,并且这些装备都是摄影人赖以生存的“饭碗”,它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拍摄的质量,所以好的保养和存放是摄影人面对的棘手问题,思锐HS电子防潮防盗柜给了我们很好的解决方案。  每年南方都会有较长时间的梅雨季节,即便没有梅雨季节的北方部分城市也有桑拿天,潮湿的天气是摄影器材的致命杀手,镜头的镜片部分往往会滋生霉斑。无论成像质量多么优秀,但凡生了霉斑都将束之高阁打
期刊
曾拿着相机东奔西跑追寻风花雪月,起早贪黑赶光线追落日,似乎就为了拍一张获奖照片,满足一下心灵的虚荣,我曾以为这就是摄影。可长久以来,内心一直隐藏着迷茫,一如在大雾弥漫的山路上寻找内心的真实,也是摄影的真实。  在一次拍摄中,我偶然接触到生活在困境中的山里孩子。童年本是造梦的岁月,可贫困、离弃、天灾人祸……卷走了他们五彩缤纷的梦想。因为贫穷,一些孩子的母亲抛家外出,杳无音讯,只留下孤苦的老人和孩子在
期刊
摄影记者一直充当将新鲜影像送入百姓眼里的角色,他们奔跑在新闻看点的第一线,为我们收取最有价值的新闻,本期我们采访了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刘宇,听听他对影像有着怎样的见解,对摄影器材有着怎样的要求?  刘宇  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  曾获四次中国新闻奖  先后获得“新华社十佳记者”  获得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中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称号  2010年获“徐肖冰杯”全国
期刊
熟悉Adobe产品线的人都会知道,每年5月是Adobe的影像软件更新的日子。今年年初Adobe放出了最新Lightroom 5的Beta测试版,添加了很多令人赞叹的新功能,不但让Lightroom 5编辑影像更加高效灵活。还增加了很多原本Photoshop CS6特有的影像深度编辑工具,给我们广大用户带来了更深度的影像调整可能。而6月Lightroom 5的正式版如期发布。本文将简单向您介绍Li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