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堂吉诃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和1615年分两部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篇标志性作品。文章针对《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以及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并产生关于有关该书的一系列思考。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精神;外国文学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书成书于17世纪,但仍旧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本书是在骑士精神的挣扎于消亡过程上进行了故事的开展,全书故事情节紧凑,丰富的情节与充实的桥段,都不失为一项伟大的文学著作。
《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
塞万提斯是十六、十七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堂吉诃德》也饱受声誉,被称为文学时尚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在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故事发生的年代,骑士精神已经消亡一个多世纪,但是主人公仍旧沉迷于骑士小说,追求小说中的骑士精神,整日浑浑噩噩生活在假象当中。骑士精神在欧洲的起源来自于西班牙依赖骑士军队,实现了国家的光复和统一,一时间骑士成为了时代的象征,这一时段,各种田园小说骑士文学百花齐放,形成了空前的文学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工业发展,封建经济体制在欧洲逐渐瓦解,这也就使得骑士精神、骑士文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代潮流,逐渐成为愚昧、荒谬的代名词。就在这时,塞万提斯创作了《堂吉诃德》,以一个生活在幻想中的假骑士为出发点,描绘了这种骑士精神的消亡。
塞万提斯创作手法分析
在整篇小说中,塞万提斯都用讽刺的手法,通过堂吉诃德的自我催眠、自我沉迷来讽刺当时骑士精神的不合时宜。塞万提斯的成长环境十分艰苦,成年后的生活也都处于下层社会,在与形形色色的富人、穷人打交道是,他也感受到了贵族对贫民的欺压。《堂吉诃德》作为一本优秀的讽刺小说,在书中,塞万提斯利用堂吉诃德的形象,来讽刺骑士精神以及荒诞的上流社会。首先是在对比中进行讽刺,塞万提斯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荒诞的、搞笑的骑士——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个迂腐的落魄乡绅,但是他众日沉迷骑士小说,以为自己是一个拯救世界守护世界的英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忠厚踏实的农夫桑丘,桑丘和堂吉诃德对比,无论是从身材、外貌、生活的态度还是身份地位,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桑丘是一名踏实的农民,以此为对比更显出了堂吉诃德的疯魔、怪诞、不切实际。桑丘虽然没有高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踏实勤劳,每日勤恳工作来维持生活,反观堂吉诃德,即使家中稍有积蓄,是一名乡绅,但是整体来看就是一个活在幻想中的人。堂吉诃德每次的冒险活动,桑丘对他都进行了劝阻,但是不听劝阻的堂吉诃德次次以失败告终,这也用对比来讽刺了堂吉诃德的荒诞可笑行为。
对于骑士精神以及堂吉诃德的讽刺,塞万提斯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堂吉诃德在生活中,将自己遇到的一切事物都进行了荒唐的幻想,次次遇挫也仍旧安慰自己这是骑士必须经历的坎坷,后面的成功在等着他。比如堂吉诃德看到了一排风车,他就将这排风车认为是挥舞着巨大肩膀的巨人,还将遇到的羊群当做是敌方的军队。这个活在自己幻想中的“骑士”与自己假想中的敌人进行战斗,是何等荒诞可笑[1]。
由反骑士精神引发的思考
塞万提斯把社会现实以及对骑士精神的批判都融入到这本书中,首先是“反骑士精神”,在骑士精神盛行的年代,伴随着封建统治的顽固。骑士精神与封建统治相结合,密不可分。成为骑士,是普通人走向贵族的第一步,而随着时间流逝,最初骁勇善战的骑士精神慢慢变味,变成了一种道德的规范,随着封建统治瓦解,骑士精神也荡然无存。骑士精神盛行的年代,涌现出极多的以骑士为主角的爱情故事等。但是工业时代逐渐来临,封建社会的消亡、封建制度的瓦解,也注定了骑士精神无法长存;其次是在对现实社会的反应上,16和17世纪的现实社会中,社会环境十分恶劣,富有的贵族阶级和商人,贫穷难以维持生活的底层人民,这些都是塞万提斯所接触到的现实社会。他在书中大量的篇幅展示了社会贫富的差距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書中的公爵夫妇家财万贯,动用所有的奴仆来取消堂吉诃德,有钱人的世界充满了对金钱的浪费以及对下层人民的不尊重,这都是塞万提斯想通过《堂吉诃德》来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最后是在对自身生活的反映上,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或多或少是对塞万提斯为人、生活经历等的一种映射,在写作时,塞万提斯将自己的感情与态度投入到了堂吉诃德身上,堂吉诃德既是他本身,又是一个塞万提斯的映像[2]。堂吉诃德悲惨的、荒诞的一生,也是塞万提斯对于自己一生的一种态度和看法。他将自己所见到所想到的一切写到了《堂吉诃德》一书中,早已将堂吉诃德作为了自己的一面镜子,堂吉诃德对生活的幻想,何尝不是作者一生遭遇的缩影与体现。
结论
《堂吉诃德》一书,不同的人看来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会有不同的解读。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在书中的所做一切以及人生态度,也是骑士精神在消亡的边缘最后的试探。一本书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其精神是无限的,对于《堂吉诃德》的解读,随着思维的改变也必将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一龙.“对话”塞万提斯“咀嚼”堂吉诃德[N].光明日报,2016-09-01.
[2]张凤娟.伟大之中的渺小——解析《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J].语文建设,2015,(11):32-33.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精神;外国文学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书成书于17世纪,但仍旧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本书是在骑士精神的挣扎于消亡过程上进行了故事的开展,全书故事情节紧凑,丰富的情节与充实的桥段,都不失为一项伟大的文学著作。
《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
塞万提斯是十六、十七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堂吉诃德》也饱受声誉,被称为文学时尚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在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故事发生的年代,骑士精神已经消亡一个多世纪,但是主人公仍旧沉迷于骑士小说,追求小说中的骑士精神,整日浑浑噩噩生活在假象当中。骑士精神在欧洲的起源来自于西班牙依赖骑士军队,实现了国家的光复和统一,一时间骑士成为了时代的象征,这一时段,各种田园小说骑士文学百花齐放,形成了空前的文学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工业发展,封建经济体制在欧洲逐渐瓦解,这也就使得骑士精神、骑士文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代潮流,逐渐成为愚昧、荒谬的代名词。就在这时,塞万提斯创作了《堂吉诃德》,以一个生活在幻想中的假骑士为出发点,描绘了这种骑士精神的消亡。
塞万提斯创作手法分析
在整篇小说中,塞万提斯都用讽刺的手法,通过堂吉诃德的自我催眠、自我沉迷来讽刺当时骑士精神的不合时宜。塞万提斯的成长环境十分艰苦,成年后的生活也都处于下层社会,在与形形色色的富人、穷人打交道是,他也感受到了贵族对贫民的欺压。《堂吉诃德》作为一本优秀的讽刺小说,在书中,塞万提斯利用堂吉诃德的形象,来讽刺骑士精神以及荒诞的上流社会。首先是在对比中进行讽刺,塞万提斯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荒诞的、搞笑的骑士——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一个迂腐的落魄乡绅,但是他众日沉迷骑士小说,以为自己是一个拯救世界守护世界的英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忠厚踏实的农夫桑丘,桑丘和堂吉诃德对比,无论是从身材、外貌、生活的态度还是身份地位,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桑丘是一名踏实的农民,以此为对比更显出了堂吉诃德的疯魔、怪诞、不切实际。桑丘虽然没有高高的社会地位,但是踏实勤劳,每日勤恳工作来维持生活,反观堂吉诃德,即使家中稍有积蓄,是一名乡绅,但是整体来看就是一个活在幻想中的人。堂吉诃德每次的冒险活动,桑丘对他都进行了劝阻,但是不听劝阻的堂吉诃德次次以失败告终,这也用对比来讽刺了堂吉诃德的荒诞可笑行为。
对于骑士精神以及堂吉诃德的讽刺,塞万提斯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堂吉诃德在生活中,将自己遇到的一切事物都进行了荒唐的幻想,次次遇挫也仍旧安慰自己这是骑士必须经历的坎坷,后面的成功在等着他。比如堂吉诃德看到了一排风车,他就将这排风车认为是挥舞着巨大肩膀的巨人,还将遇到的羊群当做是敌方的军队。这个活在自己幻想中的“骑士”与自己假想中的敌人进行战斗,是何等荒诞可笑[1]。
由反骑士精神引发的思考
塞万提斯把社会现实以及对骑士精神的批判都融入到这本书中,首先是“反骑士精神”,在骑士精神盛行的年代,伴随着封建统治的顽固。骑士精神与封建统治相结合,密不可分。成为骑士,是普通人走向贵族的第一步,而随着时间流逝,最初骁勇善战的骑士精神慢慢变味,变成了一种道德的规范,随着封建统治瓦解,骑士精神也荡然无存。骑士精神盛行的年代,涌现出极多的以骑士为主角的爱情故事等。但是工业时代逐渐来临,封建社会的消亡、封建制度的瓦解,也注定了骑士精神无法长存;其次是在对现实社会的反应上,16和17世纪的现实社会中,社会环境十分恶劣,富有的贵族阶级和商人,贫穷难以维持生活的底层人民,这些都是塞万提斯所接触到的现实社会。他在书中大量的篇幅展示了社会贫富的差距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書中的公爵夫妇家财万贯,动用所有的奴仆来取消堂吉诃德,有钱人的世界充满了对金钱的浪费以及对下层人民的不尊重,这都是塞万提斯想通过《堂吉诃德》来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最后是在对自身生活的反映上,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或多或少是对塞万提斯为人、生活经历等的一种映射,在写作时,塞万提斯将自己的感情与态度投入到了堂吉诃德身上,堂吉诃德既是他本身,又是一个塞万提斯的映像[2]。堂吉诃德悲惨的、荒诞的一生,也是塞万提斯对于自己一生的一种态度和看法。他将自己所见到所想到的一切写到了《堂吉诃德》一书中,早已将堂吉诃德作为了自己的一面镜子,堂吉诃德对生活的幻想,何尝不是作者一生遭遇的缩影与体现。
结论
《堂吉诃德》一书,不同的人看来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会有不同的解读。阿隆索·吉哈诺(堂吉诃德原名)在书中的所做一切以及人生态度,也是骑士精神在消亡的边缘最后的试探。一本书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其精神是无限的,对于《堂吉诃德》的解读,随着思维的改变也必将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一龙.“对话”塞万提斯“咀嚼”堂吉诃德[N].光明日报,2016-09-01.
[2]张凤娟.伟大之中的渺小——解析《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J].语文建设,2015,(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