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经济刺激法案艰难推出,但其政府支出、减税、刺激就业等措施正饱受质疑,贸易保护主义苗头也当警惕。中国难以对其寄望过高
《财经》驻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2009年新年伊始,尚处于候任状态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就开始游说国会,推动“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的实施。
至2月中旬,这一努力终于看到初步结果:众议院与参议院分别在1月28日和2月10日通过了各自版本的经济刺激法案。其中,“众议院版”法案由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于1月15日发布,以244票对188票获得通过;“参议院版”法案由民主党议员本·尼尔森(Ben Nelson)和苏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领衔提出,以61票对37票获得通过。接下来,国会“两院”将持各自版本进一步磋商,形成一个“合并版”法案,并在参众两院分别对“合并版”投票;获得通过后,最终法案将被提交给总统奥巴马,由其签字生效。
截至本刊发稿时,“两院”正集中协商,并已在部分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合并版”细节尚未公布。而参众两院多数党领袖均已表示,将在美国时间2月13日对“合并版”进行投票。在2月16日“总统日”假期前,最终法案或将被提交给总统奥巴马。
同期,美国经济继续恶化。2008年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8%。其中,除消费依然疲软(下滑3.5%),出口(减少19.7%)和投资(下降20%左右)更一落千丈。而四季度库存激增,显示出企业调整生产未能赶上需求下降的速度,更预示着未来经济走势将更加严峻。
抽象的经济数据背后,美国居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在2008年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失业人数创下“二战”后最高纪录260万人以后,今年1月,又有约60万人失业,失业率由2007年底的4.5%左右攀升至7.6%。自2007年底以来,美国已有360万人失业,其中一半在最近三个月内丢掉工作。截至2009年1月底,美国非农失业人口达1160万。
这样的情势之下,经济刺激法案被许多人寄予厚望。它究竟能否“拯救”美国经济?中国又能从中期许什么?
美国拖不起
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算,“众议院版”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增加财政赤字8195亿美元,“参议院版”法案的总规模则为8381亿美元。而截至当地时间2月12日晚,将在两院投票的“合并版”法案预计规模为7895亿美元。
上任之初,奥巴马远未料到,“利国利民”的经济刺激计划会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正如他自己所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为家庭减轻负担、为学生交学费减税、让人们回到工作岗位的措施。”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减税与加大政府支出在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分成,反映的是美国经济与政治体制下“小政府、大市场”与“大政府、小市场”观点的交锋。在立法机构,这体现为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分歧;在学界,则是“右”与“左”的较量。
双方的差异,令奥巴马多次斡旋国会、撮合两党的努力最终无功而返:众议院投票时,178名共和党议员无一投票支持;参议院决议中,法案仅争取到41位共和党参议员中的三票,最终仅比60票的通过“门槛”高出一票。
法案在“两院”得以通过,几乎可以说完全是由于民主党议员在席位上的优势——占据众议院435席中的255席,参议院100席中的56席,另有两名参加民主党党团运作的独立人士。
而被奥巴马提名为商务部长的共和党参议员贾德·格雷格(Judd Gregg)也因在刺激计划上的意见分歧,于2月12日突然提出退出提名。此前,他就没有参加参议院对刺激计划的投票。他的退出,是对奥巴马寻求“两党一致”(bipartisan)的又一记重创。
在漫长的等待中,美国企业和居民变得越来越焦虑。“不管什么样的计划,赶快出台吧,否则大家全被拖‘死’了。”贾斯汀·普赖利(Justine Prairie),华盛顿一家小公司的经理,对《财经》记者抱怨说。
奥巴马政府也拖不起。在华盛顿,历来有“总统就任前100天”的时间窗口,其暗含的意味是,在新总统上任至国会暑期休会之间,通常国会都会对总统比较“纵容”,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此后,则会趋于谨慎。在赤字高企的情况下,奥巴马团队完全明白,如果等到明年,刺激法案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这可能是奥巴马惟一一次机会。”有政治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学界,各方虽在刺激计划的构成上各持己见,但多数专家均表示,时机比内容更为关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更称,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为时已晚”。
顾虑重重
意见的对峙,贯穿了整个经济刺激法案制定过程始终。
自1月15日“众议院版”法案获得通过后,反对者就指责其政府支出部分过于庞大,并且耗时长久,对其能否立刻激发经济活力表示怀疑。“众议院版”方案在未来18个月仅完成刺激计划规模的64%,招致了最多的不满(图1)。
相形之下,“参议院版”加大了减税力度,减小了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的规模。这也反映在参众两院版本在细分领域的不同:参议院版本强调减税、能源及清洁水项目、对商业领域的支持及共和党传统的军事领域;众议院版本则更倾向于失业救济、教育、卫生、运输、城市建设等政府主导的支出项目(图2)。
奥巴马及国会中多数民主党议员均表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除了短期内提振经济,还瞄准提高美国竞争力的远期目标,因此法案才包括了“复兴”与“再投资”两个部分。而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清洁能源和水工程、道路、桥梁建设、教育设施维修和升级及医疗信息化等长期项目,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目标。
然而,反对者表示,以上都是好的设想,但需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成本-收益分析,并且要按正常程序,通过国会预算委员会的听证和决议程序。
“如果把他们统统称做‘刺激计划’,就难免有‘搭便车’之嫌。”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福斯特(J.D. Foster)对《财经》记者说。
另一大担忧在于,高达两三千亿美元的政府支出部分,可能造成浪费和腐败。“这个法案并不便宜,如果处理不当,远期内我们承受的成本可能大大超过这个数目。”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Claire McCaskill)警告说。
这种警告并非事出无因。据美国媒体披露,在“9·11”事件及卡特里娜飓风后,美国政府的开支及采购项目就滋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腐败与浪费。
贾斯汀·普赖利(Justine Prairie)是一家为初创新能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Energy Growth Strategies的经理,他告诉《财经》记者,其公司客户已经在做准备,但目前仍未见到刺激计划中关于能源部分的具体内容。
“我最盼望的是,这些项目能够由联邦事务服务总局(GSA)公开招标,否则小公司根本没有希望。”普赖利说。
减税效果存疑
经济刺激法案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对居民和企业的减税计划(“众议院版”2677亿美元,“参议院版”3683亿美元);而对95%的工薪阶层减税,又是其中最大的一笔(“众议院版”1440亿美元,“参议院版”1420亿美元)。
参众两院经济刺激法案规定,将在2009年和2010年内对单人减税500美元(“合并版”改为400美元),对夫妇二人家庭减税1000美元(“合并版”800美元)。此外,作为单列计划,政府将对拥有三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税收优惠,其总成本约为250亿美元。
对减税效果的最大担忧在于,经济衰退下,居民可能更倾向于储蓄或清偿债务,而非消费。斯蒂格利茨即持这一观点。
“一次性给居民退税,如2008年初布什政府对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对消费的刺激将十分微弱。”国际投资与策略集团政策分析主管托马斯·盖勒弗(Thomas Gallagher)对《财经》记者说。
另一项针对企业的减税计划,则得到了较多赞同。经济刺激法案允许企业将购买机器设备的部分成本从当年税基中扣除,并针对其在2008年和2009年经历的损失所对应的过去五年已缴的税款,进行返还。
前布什政府经济顾问、美国企业研究院(AEI)高级研究员艾伦·维亚德(Alan Viard)认为,这项措施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帮助很大。但其问题是,很可能企业损失所对应的已缴所得税数额较小——CBO所估计的总规模仅为130亿美元(“众议院版”)或320亿美元(“参议院版”)。因此他建议,扩大抵扣范围,或延长抵扣期限。
赤字堪忧
关于经济刺激计划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官方”说法也在经受挑战。奥巴马当政前的过渡团队曾预计,经济刺激计划将新创造和保留330万至410万个就业机会。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在2月11日表示,仍在讨论中的“合并版”经济刺激法案将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CBO则在2月12日发布报告称,其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创造260万至78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有学者提出质疑:所谓新创造的数百万就业岗位,是否考虑到目前的失业人口能否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而刺激方案所提供的就业培训资金是否足够?以40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平均每新增一个工作岗位需要花费纳税人20万美元,是否值得?
更多专家对未来的赤字规模表示了忧虑。在今年初CBO发布的预测中,即使没有新的刺激计划,2009财年赤字就将达1.2万亿美元,占2008年GDP的8.4%。
按照CBO的估算,经济刺激计划将在今年增加赤字1696亿美元(“众议院版”)或2142亿美元(“参议院版”)。若以2008年数据粗略计算,赤字占GDP比例将升至9.6%或10%。而在明年的支出“高峰”,仅刺激计划,就将造成3561亿美元(“众议院版”)或4412亿美元(“参议院版”)赤字。
维亚德提醒道,财政政策并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只是使未来的产出提前实现,而这一“超前”实现的产出,必然以未来的产出下降为代价,而通胀正是造成这一未来损失的原因之一。
因此,“经济刺激原则应是减小经济衰退的冲击,但要以不妨害未来经济增长为前提。”维亚德说。
此外,美国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前布什政府白宫经济顾问菲利普·利威(Philip Levy)表示,要弥补巨额赤字,未来终将加税。在这种预期下,投资者只有在预计未来利润足够大时才会投资,这也将部分抵消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
在政府支出计划中,争议最小的是道路、桥梁建设和其他客货运系统的改造,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城市交通已急需修缮。
同属基础设施投资,议员和学者们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热衷程度大减。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认为,刺激方案的重点在推动就业、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同,包括国土安全、医疗、信息化(包括宽带)和教育等领域,并不存在投资不足。
贸易保护端倪乍现
美国立法机构一个多月的争论,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最令其贸易伙伴担忧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初现端倪。
在1月28日通过的“众议院版”经济刺激法案中,“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被重提,要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所需要的钢铁,由美国企业在国内生产。
“Buy America”这一概念来自1933年的《购买美国产品法案》(Buy America Act)。该法案最初的宗旨,是为了“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工人和美国投资资本”。它规定,只有在美国生产数量不足,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将会对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产品。
该法案支持者的理由很简单:经济刺激计划应该刺激美国国内,而非海外的生产和就业。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印第安纳、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阿拉巴马等州的钢铁生产基地维持在平均45%的产能进行生产,这些企业约2.5万名工人目前处在“待岗”状态。
在2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IMF执行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称,在全球化程度如此之深的今天,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成功地用内需完全替代外需。
“这么做很可能引起贸易战,并拖慢全球经济恢复步伐。IMF一如既往地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卡恩对《财经》记者说。
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德雷克·西泽斯(Derek Scissors)表示,奥巴马将逐步了解,对于亚洲出口国家来说,没有好的贸易关系,就不会有好的外交关系。
参议院于2月4日晚,口头表决通过了软化“购买美国货”条款的修正议案,规定仅当不违背美国在各国际协定中的义务时,“购买美国货”条款才可以被使用。
实际上,“购买美国货”造成的“心理影响”远比实际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估算,“购买美国货”为美国“留住”的工作岗位仅为1000个。
《购买美国产品法案》至今依然有效,且美国在政府采购中一直遵循着这一法律,而这次只是由于经济刺激计划中的政府支出项目庞大,才格外“显眼”。
哈夫鲍尔表示,由于中国不是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因此不在美国政府采购钢铁范围内,即便“购买美国货”条款施行,其对中国钢铁出口的影响将不会很大。
“关键在于其国际影响,”哈夫鲍尔对《财经》记者说,“若掀起全球贸易保护浪潮,那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压力
中国经济前景,与美国经济复苏措施及进程息息相关。但各种证据显示,情况似乎难以令人乐观。
一些分析者对美国可能的保护主义倾向深表担忧。西泽斯认为,美国保护主义情绪已经形成,美国国会中可能会有力量促使政府单独采取针对中国的惩罚措施。
“与惩罚所有贸易伙伴相比,只针对一个国家就容易得多,别的国家还会坐收渔翁之利。”西泽斯说。
美国政府的态度尚待观察。美国分管服务和投资的助理贸易代表克里斯廷·布利斯(Christine Bliss)2月10日表示,目前新政府还无暇全面梳理贸易政策。她认为,美国在贸易领域的成功经验来自其先于贸易伙伴的单边开放,新政府应继续采取这种做法;同时她也呼吁,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应更多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人民币汇率也是令中国常受美国指摘的一个话题。1月22日,美国候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称,中国政府存在“操纵”汇率的行为。
但盖特纳当时也表示,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局面下,汇率并不是短期内最为紧迫的问题。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将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
“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可能是劝说中国继续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而同时美国也需要这么做。”盖特纳说。
对此,利威指出,目前美国立法和政府机构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意见。例如,许多人希望人民币升值,又惟恐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但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美贸易不平衡缩小,中国顺差减少,必然导致购买美国资产的减少。
“我只希望,无论何种决定,政府高层先要想清楚这些关系。”利威说。
西泽斯亦指出,美国学界也存在众多的“混乱”。以中国外汇储备为例,“我每天都在更正别人,包括一些知名学者,告诉他们,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不能用于其国内消费的。”他有些无奈地告诉《财经》记者。
他认为,要求人民币一步升值到位并不现实。与其敦促人民币升值,不如建议中国逐渐开放资本账户。包括中国在内,世界许多国家的出口,从而其整体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需求的表现。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不少观察者寄望美国经济反弹,推动各国经济走出困境。
对此,美国前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Charles Freeman)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对于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期许过高。他预计,即使有巨额财政刺激,美国经济仍将经历长时间的缓慢增长,美国短期内不可能恢复旺盛的需求。
“即使不考虑未来的通胀或加税,美国居民也将不得不更多地储蓄。这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但同时也意味着,亚洲出口国家必须调整他们的经济结构,其国内政策向刺激内需的方向倾斜。”傅瑞伟对《财经》记者说。■
《财经》驻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2009年新年伊始,尚处于候任状态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就开始游说国会,推动“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的实施。
至2月中旬,这一努力终于看到初步结果:众议院与参议院分别在1月28日和2月10日通过了各自版本的经济刺激法案。其中,“众议院版”法案由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于1月15日发布,以244票对188票获得通过;“参议院版”法案由民主党议员本·尼尔森(Ben Nelson)和苏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领衔提出,以61票对37票获得通过。接下来,国会“两院”将持各自版本进一步磋商,形成一个“合并版”法案,并在参众两院分别对“合并版”投票;获得通过后,最终法案将被提交给总统奥巴马,由其签字生效。
截至本刊发稿时,“两院”正集中协商,并已在部分内容上达成一致,但“合并版”细节尚未公布。而参众两院多数党领袖均已表示,将在美国时间2月13日对“合并版”进行投票。在2月16日“总统日”假期前,最终法案或将被提交给总统奥巴马。
同期,美国经济继续恶化。2008年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8%。其中,除消费依然疲软(下滑3.5%),出口(减少19.7%)和投资(下降20%左右)更一落千丈。而四季度库存激增,显示出企业调整生产未能赶上需求下降的速度,更预示着未来经济走势将更加严峻。
抽象的经济数据背后,美国居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在2008年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失业人数创下“二战”后最高纪录260万人以后,今年1月,又有约60万人失业,失业率由2007年底的4.5%左右攀升至7.6%。自2007年底以来,美国已有360万人失业,其中一半在最近三个月内丢掉工作。截至2009年1月底,美国非农失业人口达1160万。
这样的情势之下,经济刺激法案被许多人寄予厚望。它究竟能否“拯救”美国经济?中国又能从中期许什么?
美国拖不起
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算,“众议院版”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增加财政赤字8195亿美元,“参议院版”法案的总规模则为8381亿美元。而截至当地时间2月12日晚,将在两院投票的“合并版”法案预计规模为7895亿美元。
上任之初,奥巴马远未料到,“利国利民”的经济刺激计划会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正如他自己所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为家庭减轻负担、为学生交学费减税、让人们回到工作岗位的措施。”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减税与加大政府支出在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分成,反映的是美国经济与政治体制下“小政府、大市场”与“大政府、小市场”观点的交锋。在立法机构,这体现为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分歧;在学界,则是“右”与“左”的较量。
双方的差异,令奥巴马多次斡旋国会、撮合两党的努力最终无功而返:众议院投票时,178名共和党议员无一投票支持;参议院决议中,法案仅争取到41位共和党参议员中的三票,最终仅比60票的通过“门槛”高出一票。
法案在“两院”得以通过,几乎可以说完全是由于民主党议员在席位上的优势——占据众议院435席中的255席,参议院100席中的56席,另有两名参加民主党党团运作的独立人士。
而被奥巴马提名为商务部长的共和党参议员贾德·格雷格(Judd Gregg)也因在刺激计划上的意见分歧,于2月12日突然提出退出提名。此前,他就没有参加参议院对刺激计划的投票。他的退出,是对奥巴马寻求“两党一致”(bipartisan)的又一记重创。
在漫长的等待中,美国企业和居民变得越来越焦虑。“不管什么样的计划,赶快出台吧,否则大家全被拖‘死’了。”贾斯汀·普赖利(Justine Prairie),华盛顿一家小公司的经理,对《财经》记者抱怨说。
奥巴马政府也拖不起。在华盛顿,历来有“总统就任前100天”的时间窗口,其暗含的意味是,在新总统上任至国会暑期休会之间,通常国会都会对总统比较“纵容”,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此后,则会趋于谨慎。在赤字高企的情况下,奥巴马团队完全明白,如果等到明年,刺激法案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这可能是奥巴马惟一一次机会。”有政治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学界,各方虽在刺激计划的构成上各持己见,但多数专家均表示,时机比内容更为关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更称,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为时已晚”。
顾虑重重
意见的对峙,贯穿了整个经济刺激法案制定过程始终。
自1月15日“众议院版”法案获得通过后,反对者就指责其政府支出部分过于庞大,并且耗时长久,对其能否立刻激发经济活力表示怀疑。“众议院版”方案在未来18个月仅完成刺激计划规模的64%,招致了最多的不满(图1)。
相形之下,“参议院版”加大了减税力度,减小了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的规模。这也反映在参众两院版本在细分领域的不同:参议院版本强调减税、能源及清洁水项目、对商业领域的支持及共和党传统的军事领域;众议院版本则更倾向于失业救济、教育、卫生、运输、城市建设等政府主导的支出项目(图2)。
奥巴马及国会中多数民主党议员均表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除了短期内提振经济,还瞄准提高美国竞争力的远期目标,因此法案才包括了“复兴”与“再投资”两个部分。而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清洁能源和水工程、道路、桥梁建设、教育设施维修和升级及医疗信息化等长期项目,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目标。
然而,反对者表示,以上都是好的设想,但需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成本-收益分析,并且要按正常程序,通过国会预算委员会的听证和决议程序。
“如果把他们统统称做‘刺激计划’,就难免有‘搭便车’之嫌。”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福斯特(J.D. Foster)对《财经》记者说。
另一大担忧在于,高达两三千亿美元的政府支出部分,可能造成浪费和腐败。“这个法案并不便宜,如果处理不当,远期内我们承受的成本可能大大超过这个数目。”参议员克莱尔·麦卡斯基尔(Claire McCaskill)警告说。
这种警告并非事出无因。据美国媒体披露,在“9·11”事件及卡特里娜飓风后,美国政府的开支及采购项目就滋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腐败与浪费。
贾斯汀·普赖利(Justine Prairie)是一家为初创新能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Energy Growth Strategies的经理,他告诉《财经》记者,其公司客户已经在做准备,但目前仍未见到刺激计划中关于能源部分的具体内容。
“我最盼望的是,这些项目能够由联邦事务服务总局(GSA)公开招标,否则小公司根本没有希望。”普赖利说。
减税效果存疑
经济刺激法案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对居民和企业的减税计划(“众议院版”2677亿美元,“参议院版”3683亿美元);而对95%的工薪阶层减税,又是其中最大的一笔(“众议院版”1440亿美元,“参议院版”1420亿美元)。
参众两院经济刺激法案规定,将在2009年和2010年内对单人减税500美元(“合并版”改为400美元),对夫妇二人家庭减税1000美元(“合并版”800美元)。此外,作为单列计划,政府将对拥有三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税收优惠,其总成本约为250亿美元。
对减税效果的最大担忧在于,经济衰退下,居民可能更倾向于储蓄或清偿债务,而非消费。斯蒂格利茨即持这一观点。
“一次性给居民退税,如2008年初布什政府对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对消费的刺激将十分微弱。”国际投资与策略集团政策分析主管托马斯·盖勒弗(Thomas Gallagher)对《财经》记者说。
另一项针对企业的减税计划,则得到了较多赞同。经济刺激法案允许企业将购买机器设备的部分成本从当年税基中扣除,并针对其在2008年和2009年经历的损失所对应的过去五年已缴的税款,进行返还。
前布什政府经济顾问、美国企业研究院(AEI)高级研究员艾伦·维亚德(Alan Viard)认为,这项措施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帮助很大。但其问题是,很可能企业损失所对应的已缴所得税数额较小——CBO所估计的总规模仅为130亿美元(“众议院版”)或320亿美元(“参议院版”)。因此他建议,扩大抵扣范围,或延长抵扣期限。
赤字堪忧
关于经济刺激计划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官方”说法也在经受挑战。奥巴马当政前的过渡团队曾预计,经济刺激计划将新创造和保留330万至410万个就业机会。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在2月11日表示,仍在讨论中的“合并版”经济刺激法案将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CBO则在2月12日发布报告称,其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创造260万至78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有学者提出质疑:所谓新创造的数百万就业岗位,是否考虑到目前的失业人口能否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而刺激方案所提供的就业培训资金是否足够?以40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平均每新增一个工作岗位需要花费纳税人20万美元,是否值得?
更多专家对未来的赤字规模表示了忧虑。在今年初CBO发布的预测中,即使没有新的刺激计划,2009财年赤字就将达1.2万亿美元,占2008年GDP的8.4%。
按照CBO的估算,经济刺激计划将在今年增加赤字1696亿美元(“众议院版”)或2142亿美元(“参议院版”)。若以2008年数据粗略计算,赤字占GDP比例将升至9.6%或10%。而在明年的支出“高峰”,仅刺激计划,就将造成3561亿美元(“众议院版”)或4412亿美元(“参议院版”)赤字。
维亚德提醒道,财政政策并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只是使未来的产出提前实现,而这一“超前”实现的产出,必然以未来的产出下降为代价,而通胀正是造成这一未来损失的原因之一。
因此,“经济刺激原则应是减小经济衰退的冲击,但要以不妨害未来经济增长为前提。”维亚德说。
此外,美国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前布什政府白宫经济顾问菲利普·利威(Philip Levy)表示,要弥补巨额赤字,未来终将加税。在这种预期下,投资者只有在预计未来利润足够大时才会投资,这也将部分抵消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
在政府支出计划中,争议最小的是道路、桥梁建设和其他客货运系统的改造,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城市交通已急需修缮。
同属基础设施投资,议员和学者们对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热衷程度大减。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认为,刺激方案的重点在推动就业、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同,包括国土安全、医疗、信息化(包括宽带)和教育等领域,并不存在投资不足。
贸易保护端倪乍现
美国立法机构一个多月的争论,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最令其贸易伙伴担忧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初现端倪。
在1月28日通过的“众议院版”经济刺激法案中,“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被重提,要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所需要的钢铁,由美国企业在国内生产。
“Buy America”这一概念来自1933年的《购买美国产品法案》(Buy America Act)。该法案最初的宗旨,是为了“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工人和美国投资资本”。它规定,只有在美国生产数量不足,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将会对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产品。
该法案支持者的理由很简单:经济刺激计划应该刺激美国国内,而非海外的生产和就业。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在印第安纳、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阿拉巴马等州的钢铁生产基地维持在平均45%的产能进行生产,这些企业约2.5万名工人目前处在“待岗”状态。
在2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IMF执行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称,在全球化程度如此之深的今天,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成功地用内需完全替代外需。
“这么做很可能引起贸易战,并拖慢全球经济恢复步伐。IMF一如既往地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卡恩对《财经》记者说。
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德雷克·西泽斯(Derek Scissors)表示,奥巴马将逐步了解,对于亚洲出口国家来说,没有好的贸易关系,就不会有好的外交关系。
参议院于2月4日晚,口头表决通过了软化“购买美国货”条款的修正议案,规定仅当不违背美国在各国际协定中的义务时,“购买美国货”条款才可以被使用。
实际上,“购买美国货”造成的“心理影响”远比实际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哈夫鲍尔(Gary Hufbauer)估算,“购买美国货”为美国“留住”的工作岗位仅为1000个。
《购买美国产品法案》至今依然有效,且美国在政府采购中一直遵循着这一法律,而这次只是由于经济刺激计划中的政府支出项目庞大,才格外“显眼”。
哈夫鲍尔表示,由于中国不是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因此不在美国政府采购钢铁范围内,即便“购买美国货”条款施行,其对中国钢铁出口的影响将不会很大。
“关键在于其国际影响,”哈夫鲍尔对《财经》记者说,“若掀起全球贸易保护浪潮,那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压力
中国经济前景,与美国经济复苏措施及进程息息相关。但各种证据显示,情况似乎难以令人乐观。
一些分析者对美国可能的保护主义倾向深表担忧。西泽斯认为,美国保护主义情绪已经形成,美国国会中可能会有力量促使政府单独采取针对中国的惩罚措施。
“与惩罚所有贸易伙伴相比,只针对一个国家就容易得多,别的国家还会坐收渔翁之利。”西泽斯说。
美国政府的态度尚待观察。美国分管服务和投资的助理贸易代表克里斯廷·布利斯(Christine Bliss)2月10日表示,目前新政府还无暇全面梳理贸易政策。她认为,美国在贸易领域的成功经验来自其先于贸易伙伴的单边开放,新政府应继续采取这种做法;同时她也呼吁,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应更多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人民币汇率也是令中国常受美国指摘的一个话题。1月22日,美国候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称,中国政府存在“操纵”汇率的行为。
但盖特纳当时也表示,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局面下,汇率并不是短期内最为紧迫的问题。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将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
“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可能是劝说中国继续加大经济刺激力度,而同时美国也需要这么做。”盖特纳说。
对此,利威指出,目前美国立法和政府机构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意见。例如,许多人希望人民币升值,又惟恐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但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美贸易不平衡缩小,中国顺差减少,必然导致购买美国资产的减少。
“我只希望,无论何种决定,政府高层先要想清楚这些关系。”利威说。
西泽斯亦指出,美国学界也存在众多的“混乱”。以中国外汇储备为例,“我每天都在更正别人,包括一些知名学者,告诉他们,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不能用于其国内消费的。”他有些无奈地告诉《财经》记者。
他认为,要求人民币一步升值到位并不现实。与其敦促人民币升值,不如建议中国逐渐开放资本账户。包括中国在内,世界许多国家的出口,从而其整体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需求的表现。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不少观察者寄望美国经济反弹,推动各国经济走出困境。
对此,美国前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Charles Freeman)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对于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期许过高。他预计,即使有巨额财政刺激,美国经济仍将经历长时间的缓慢增长,美国短期内不可能恢复旺盛的需求。
“即使不考虑未来的通胀或加税,美国居民也将不得不更多地储蓄。这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但同时也意味着,亚洲出口国家必须调整他们的经济结构,其国内政策向刺激内需的方向倾斜。”傅瑞伟对《财经》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