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种腹腔镜下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由门诊收入住院部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t分别为28.4209、22.2599、8.4979、7.4979,(p=0.0000),总并发症的比较上χ2=5.2625(p=0.0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临床疗效
胆囊内及胆管树内的结石都称为胆结石,是一种特殊的凝结物。胆结石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急性炎症的发生、发作性腹痛等,若结石进入胆总管后还可发生胆管炎、黄疸以及胰腺炎等,治疗不及时会发生严重的后果[1]。为此笔者展开对100例胆结石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探究,旨在对其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出系统的临床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年到2013年12月由门诊收入住院部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6±11.8)岁;其中8例患者胆内结石为多枚,41例患者胆内含有2枚结石,51例患者胆内结石为1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结石数量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相关手术同意书。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绞痛、黄疸、右上腹疼痛伴发热。③行B超、CT或胰胆管造影检查示:胆总管直径在70.0mm以上;排除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的患者[2]。
1.3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在右肋缘下方取一长约4~6cm的切口,开腹后进行胆总管、肝脏、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探查,根据探查结果行胆囊切除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完成后缝合胆囊管残端,行腹腔清理后逐层缝合伤口。
1.3.2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的情况下,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通过“3孔法”往患者腹腔插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将Calot暴露,并行胆囊管以及胆囊的分离处理,行胆囊以及胆囊动脉夹闭处理后,于近胆囊处行胆囊管凝断处理,检查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夹牢固后,选电钩行胆囊剥离处理,胆囊床电凝止血。若胆囊结石过多或过大,可行碎石处理后选碎石吸附器或者取石网篮取出胆囊以及结石。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χ±s;min;ml;d)
注: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的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注: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总并发症的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的一种类型,且女性发病的几率高于男性;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细症状,如果结石在胆囊颈部发生嵌顿则会出现上腹部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肝胆结石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超、CT以及胰胆管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3]。胆结石的治疗主要有体外碎石、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保守方法,但是由于药物使用的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对其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具体分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自腹腔镜应用于胆结石手术中以来,因其独特的自身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陈书勇等学者研究报道[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对于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癌、凝血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只能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若伴有肥胖、门静脉高压、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应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经过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分析,由表2可得: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8±9.2)ml、手术平均时间为(45.1±11.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0±2.4)d、平均排气时间为(2.3±1.5)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0.8±13.3)ml、手术平均时间为(93.7±10.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1.5±3.5)d、平均排气时间为(5.5±2.2)d。由本文研究表3的数据可得出: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较对照组的22.0%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观察组患者在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减少了患者住院的时间,间接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小,手术切口小愈合后无瘢痕形成,提高术后伤口的美观,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5]。通过以上分析和阐述,笔者认为,临床上对胆结石的治疗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鹏,杜锋,陈乃金等.内镜腹腔镜联合与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7):13-15.
[2]戢鲜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63-64.
[3]吾斯曼·买吐孙.胆结石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591-2591.
[4]陈书勇.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63-64.
[5]骆聪.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112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43-144.
关键词: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临床疗效
胆囊内及胆管树内的结石都称为胆结石,是一种特殊的凝结物。胆结石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急性炎症的发生、发作性腹痛等,若结石进入胆总管后还可发生胆管炎、黄疸以及胰腺炎等,治疗不及时会发生严重的后果[1]。为此笔者展开对100例胆结石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探究,旨在对其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出系统的临床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年到2013年12月由门诊收入住院部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8.6±11.8)岁;其中8例患者胆内结石为多枚,41例患者胆内含有2枚结石,51例患者胆内结石为1枚。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结石数量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相关手术同意书。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绞痛、黄疸、右上腹疼痛伴发热。③行B超、CT或胰胆管造影检查示:胆总管直径在70.0mm以上;排除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的患者[2]。
1.3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在右肋缘下方取一长约4~6cm的切口,开腹后进行胆总管、肝脏、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探查,根据探查结果行胆囊切除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完成后缝合胆囊管残端,行腹腔清理后逐层缝合伤口。
1.3.2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的情况下,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通过“3孔法”往患者腹腔插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将Calot暴露,并行胆囊管以及胆囊的分离处理,行胆囊以及胆囊动脉夹闭处理后,于近胆囊处行胆囊管凝断处理,检查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夹牢固后,选电钩行胆囊剥离处理,胆囊床电凝止血。若胆囊结石过多或过大,可行碎石处理后选碎石吸附器或者取石网篮取出胆囊以及结石。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发率、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体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χ±s;min;ml;d)
注: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的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注: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总并发症的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的一种类型,且女性发病的几率高于男性;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细症状,如果结石在胆囊颈部发生嵌顿则会出现上腹部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肝胆结石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超、CT以及胰胆管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3]。胆结石的治疗主要有体外碎石、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保守方法,但是由于药物使用的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对其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具体分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自腹腔镜应用于胆结石手术中以来,因其独特的自身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陈书勇等学者研究报道[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对于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癌、凝血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只能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若伴有肥胖、门静脉高压、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应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经过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分析,由表2可得: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8±9.2)ml、手术平均时间为(45.1±11.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0±2.4)d、平均排气时间为(2.3±1.5)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0.8±13.3)ml、手术平均时间为(93.7±10.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1.5±3.5)d、平均排气时间为(5.5±2.2)d。由本文研究表3的数据可得出: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较对照组的22.0%低,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观察组患者在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减少了患者住院的时间,间接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小,手术切口小愈合后无瘢痕形成,提高术后伤口的美观,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5]。通过以上分析和阐述,笔者认为,临床上对胆结石的治疗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鹏,杜锋,陈乃金等.内镜腹腔镜联合与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7):13-15.
[2]戢鲜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63-64.
[3]吾斯曼·买吐孙.胆结石症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591-2591.
[4]陈书勇.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63-64.
[5]骆聪.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112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