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多措并举上好思政课,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并将课堂效果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堅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辩证质疑的科学精神,发自内心地知法、守法、护法,具有参与社会的热情和能力。我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可从以下几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强化思政教师的素养,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一、单元设计融入素养理念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初中《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理解与国家的关系,即形成对国家的认同。为了实现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在“我与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通过让学生阅读时政资料《全面深化改革》,思考我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是什么,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如何让改革的旗帜高高飘扬,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以“中国腾飞”为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时政资料、图片和身边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腾飞的表现,再次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更加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科学素养和参与社会的素养;再安排师生跟唱《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图文冲击和音乐感染,再次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通过心灵的共鸣,激发爱国之情,涵育家国情怀,更好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从而培育参与社会等的核心素养。
二、课堂设计着力形式出新
课堂设计最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和综合素养,需要教师能够结合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能够基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主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合理利用身边教学资源,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融合,适时引入时政热点,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观看纪录片《武汉日夜》,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了解病毒的顽固和生命的脆弱,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参考心理活动“我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亲自绘制生命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通过讨论和观看漫画“跳”,增强生命的韧性,敬畏生命,从而活出生命的精彩。当然,对于时政热点的选择也考验了教师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够把生活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要选择经得起考验的、经典的素材带到课堂上,比如选取学习强国里的图文视频辅助教学等等。另外,还可以合理利用板书,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梳理脉络,点明主题,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时政材料洋溢生活气息
时政材料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让中学生把时政融入心灵深处,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需要自己首先有这种意识和习惯,教师的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要选择的时政材料一定要接地气、有生气、显活力,便于引导学生思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描摹个人成长的新蓝图。
四、语言艺术讲究风格和技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及时矫正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而引导和鼓励无外乎“言传身教”,“身教”就要求教师人格要正,自律要严,“言传”则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清楚,学生有时候不是听不懂我们说的,而是愿不愿意听的问题。所以,“言传”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初心,还和教师说话的方式有一定关系。
“言为心声”,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授课。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授课是我们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讲究说话的技巧,提高授课的艺术性,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是个全新又悠久的话题,它意味着自己对当今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自己的探索,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做出贡献。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90728)】
一、单元设计融入素养理念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初中《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理解与国家的关系,即形成对国家的认同。为了实现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在“我与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通过让学生阅读时政资料《全面深化改革》,思考我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是什么,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如何让改革的旗帜高高飘扬,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以“中国腾飞”为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时政资料、图片和身边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腾飞的表现,再次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更加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科学素养和参与社会的素养;再安排师生跟唱《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图文冲击和音乐感染,再次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通过心灵的共鸣,激发爱国之情,涵育家国情怀,更好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从而培育参与社会等的核心素养。
二、课堂设计着力形式出新
课堂设计最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和综合素养,需要教师能够结合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能够基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主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合理利用身边教学资源,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融合,适时引入时政热点,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观看纪录片《武汉日夜》,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了解病毒的顽固和生命的脆弱,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参考心理活动“我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亲自绘制生命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通过讨论和观看漫画“跳”,增强生命的韧性,敬畏生命,从而活出生命的精彩。当然,对于时政热点的选择也考验了教师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够把生活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要选择经得起考验的、经典的素材带到课堂上,比如选取学习强国里的图文视频辅助教学等等。另外,还可以合理利用板书,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梳理脉络,点明主题,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时政材料洋溢生活气息
时政材料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让中学生把时政融入心灵深处,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需要自己首先有这种意识和习惯,教师的视野要广,人格要正,要选择的时政材料一定要接地气、有生气、显活力,便于引导学生思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描摹个人成长的新蓝图。
四、语言艺术讲究风格和技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及时矫正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而引导和鼓励无外乎“言传身教”,“身教”就要求教师人格要正,自律要严,“言传”则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清楚,学生有时候不是听不懂我们说的,而是愿不愿意听的问题。所以,“言传”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初心,还和教师说话的方式有一定关系。
“言为心声”,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授课。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授课是我们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讲究说话的技巧,提高授课的艺术性,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是个全新又悠久的话题,它意味着自己对当今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自己的探索,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做出贡献。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