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至2014年北京手足口病流行季相关肠道病毒型别变化和分析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北京2013至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的型别、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年4至9月和2014年3至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门诊就诊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977份,其中2013年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标本147份;2014年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标本343例,不典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201份,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标本83份,发热伴抽搐患儿标本25份,发热伴出疹患儿标本64份,皮疹待查患儿标本114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采用巢式PCR方法对EV通用型阳性而非EV71和CA16的标本核酸进行VP1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分析以鉴定型别。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年份间肠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分析其在两个年份的流行趋势。

结果

977份标本总阳性率为80.1%(783/977),其中CA16为25.6%(250/977),EV71为18.9%(185/977),CA6为20.0%(195/977),CA10为5.0%(49/977),CA4为1.5%(15/977),其他EV为9.1%(89/977),阴性19.9%(194/977)。2013年和2014年检出的各型别地方株同型间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A6的同源性为94.3%~100%,CA10的同源性为93.8%~99.1%,CA4的同源性为92.7%~99.8%。≤1岁年龄患儿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71.1%(106/149),低于其他年龄组(P均<0.05),但与>5岁组相近(χ2=1.181,P=0.277)。2013年147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5.7%(126/147),CA6为优势型别占54.8%(69/126),其次是CA16和EV71,分别为20.6%(26/126)和11.9%(15/126)。2014年343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5.4%(293/343),CA16和EV71成为主要型别,分别占42.7%(125/293)和38.2%(112/293),而CA6仅占11.3%(33/293)。2014年不典型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热伴抽搐、发热伴出疹和皮疹待查患儿标本的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3.6%(168/201),80.7%(67/83),76.0%(19/25),64.1%(41/64)和60.5%(69/114)。各型肠道病毒的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5至8月份,而每年各型肠道病毒的流行趋势却没有明显的规律。

结论

北京地区引发儿童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2013年CA6占据第一,2014年CA16和EV71再次成为主要型别;CA6、CA10和CA4等型别肠道病毒引发的临床症状与EV71和CA16引发的临床症状可能存在差异;除EV71和CA16外,也需要重视对CA6、CA10和CA4等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监测和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82例麻疹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了解麻疹病毒基因分型,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的流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82例麻疹患儿的性别、年龄、流行趋势和发病季节、麻疹疫苗的接种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并应用RT–PCR方法对随机采样的麻疹
目的探讨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HIBCH)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4年7月诊治的1例HIBCH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HIBCH""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及"3–hydroxy–isobutyryl–CoA hydrolase""beta–Hydroxyisobutyryl CoA Deacylase Deficiency"为关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2013至2014年皮疹形态以大疱表现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224例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大疱反应为特征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并分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后期随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皮疹形态以大疱改变为特点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224例患儿的标本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EB病毒感染患儿肺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其发生肺损害与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45例重症EB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为重症EB病毒感染无肺损害组(n=27)、肺损害无纤维化组(n=12)及肺纤维化组(n=6)。回顾性观察其中并发肺损害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转
目的探讨正五聚体蛋白3(PTX3)对脓毒症患儿病情及心血管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28 d、存在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感染的急性起病且排除慢性或特殊疾病的178例患儿,其中男102例、女76例,年龄1个月~13岁1个月。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101例,神经系统疾病7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于入院1 d内、3 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