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读文学经典,活学仿写“真人”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一次以“怎样写自己的老师”为训练点的作文教学课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首先,用笔者解读经典并成功仿写的故事,现身说法,激发同学生创作的兴趣和信心。然后,通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与老师的“下水之作”《桂香幽幽》的解读、整合、比照,具体深入地阐述了选材、谋篇技巧,揭示了写“人”成功的三大要訣:写作发自于真情;既写外现的平凡或不足,又写内在的不凡与崇高;谋篇布局,详略安排,采用欲扬先抑的“黑色幽默”与“言归正传”的深情刻画。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会“怎么想”“怎样写”,明白“为何这样写”,一步一步闯过了写作训练的“难关”。
   关键词:经典;仿写
   多次教学《藤野先生》,总觉得鲁迅先生对老师描写刻画入木三分,行文看似信手拈来,笔到之处却极为细致传神,尤其是构思,颇为巧妙。如果能引导学生也写写与自己朝夕相伴的老师,写下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形象,写出自己对老师们的独特感受,并由此学会读懂老师、学会感恩,岂不妙哉?可是,《藤野先生》不仅篇幅长,还相对深奥,怎样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借鉴魔方呢?
   冥思苦想之中,突然记起自己在大学读书时曾发表过一篇写恩师的文章,题为《桂香幽幽》。这篇文章在人物塑造方面,就仿照了《藤野先生》的构思。何不把旧作与写作体验引进课堂,尝试一回呢?
   于是,我便从构思的角度,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和自己的《桂香幽幽》进行了整合,设计了以“怎样写自己的老师”为训练点的写作教学方案,进行了一课时的写作指导。全班作文交上来后,我通读了一遍,有点吃惊:同学们的作文旧貌换新颜,语言表达多姿多彩,笔下的老师们风格迥异、个性鲜明:
   例1:您拥有茶一般浓郁的芳香、茶一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像茶一样捉摸不透、耐人寻味。要读懂您,就需要像品茶那样,细品慢咽才能领悟到您淡淡的苦外无尽的甘甜。而我就如一壶白开水,因您这片深色的茶叶而被冲泡得有滋有味,这滋味里满是老师您的芳香。(王韵丝《浓茶细品》)
   例2:我的班主任是非常朴实的,他就像我们的钉鞋一样,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迈出的成长脚步。(体育特长生冯卓文)
   例3:我可敬又可恨的钟老师,你为什么偏要在我生命的画卷里,狠狠地画上如此精妙的一笔呢?(美术特长生张培红)
   看来,如果找准了作文指导的切入点,学生作文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总结此次写作训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老师真实的“下水”仿写小故事导入,激发了同学们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并通过整合、比较、解读经典名文和普通老师“下水”仿作的构思相似点,让学生具体地感知“怎么想”“怎样写”“为何这样写”,手把手地教学生闯过了构思的“难关”。
   一、激趣:分享故事——写作发自于真情,发表得益于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本次作文指导,我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引进教学,能够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作文并不难,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真实地、清楚地、生动地写出来,让读者由此认识、理解、明白你的所见、所思、所想和所感。
   开课时,我并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从拙作《桂香幽幽》的写作起因说起,讲了自己大学生活中一个真实小故事:“中文系本科班的班主任赵老师极为优秀,学识高、理念新,带班风格独树一帜,成效显著。系书记多次建议同学们写一篇跟赵老师有关的文章,争取在院报上发表。大家都非常敬重赵老师,于是写了文章去投稿。一篇投出,石沉大海;又一篇投出,杳无音讯……我们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院报审稿极严,要闯过重重关卡,谈何容易。大家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后来,又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稿,投出。不出几日,竟然见报了。”
   同学们饶有趣味地听着,非常想知道这篇文章到底是怎样写的。此时,我充满感情地配乐朗读了自己的倾情之作《桂香幽幽》。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读完文章后,我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够通过编辑的终审,得到认可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因为文字美,因为有趣,因为描写细致……
   “听听作者本人的看法吧!作者是谁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请出了本文的作者(课件出示自己的照片及个人简介),同学们一片哗然,异常兴奋。我趁热打铁地板书:成功的秘诀——真实的细节。然后,请同学们谈谈:“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内容让人物显得特别真实,有个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他上课嚼糖,他大男人一个,不会料理生活……
   接下来,我阐明了本次写作的理念,“人无完人,真实地再现人物,既要让读者看见人物的‘闪光点’,也要适当地再现人物的不足,这样写下来,笔下的人物才会真实可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最易打动人心。”据此,提出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1.写人“贵”在真实(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因为人无完人);2.学习用细节真实地再现人物(写符合大众品味的“人物二三事”)。
   二、明思:分享选材——外在的平凡或不足,内在的不凡与崇高
   纲举目张,第二步是:指导学生如何围绕“真实地写好我的老师”来选材。我整合了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藤野先生》与《桂香幽幽》,解读并分享“真实地再现老师形象”的选材心得。
   此次写作选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现的平凡或不足,内含的不凡与崇高。要写一个自己熟悉的老师,脑海必然会涌现出很多可供选择的材料,怎样恰到好处地选取最佳的素材呢?我做了一个简明的导引,大致如下:
   (一)选材成功共同点之一:勾勒外在形象特点
   《藤野先生》中的老师形象: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桂香幽幽》中的老师形象:
   “他的缺点似乎还挺多,他常说他连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很妥善的料理,常受到好心人的关照。大家听后总是宽容地笑了:大男人一个,可以理解!但让我惊讶的不在于此,而是他大男人一个,竟像小朋友一样喜欢吃糖,甚至還边上课边嚼,我总以为那是戒烟糖,但其实是润喉糖。然而,他的课上得太动听,大家都没太在意。”
   通过比照不难发现,在外在形象描写上,两篇文章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大笔勾勒,寥寥几笔就传神地勾勒人物的主要外在特点。在选材上偏重于选择呈现出一个普通人常见,但可能对于教师职业来讲似乎是“不足”的某些特点。正是有了这些“美玉之中的瑕疵”,让人们观念中充满神圣感的老师,走下了职业的神坛,变得真实可感。
   (二)选材成功共同点之二:刻画内在的崇高品质
   《藤野先生》中表现老师的不凡与崇高,有以下主要事例:1.添改讲义——教学认真,关心学生; 2.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主动热诚;3.关心解剖实习——体贴入微,关注思想;4.询问裹脚——学者的研究精神。
   《桂香幽幽》中表现老师的不凡与崇高,有以下主要事例:1.上课生动形象——像磁铁一样吸引;2.关注内心成长——洞穿心思,巧妙引导;3.朋友式的相处——真诚可靠,平等待人;4.一视同仁的管理——赤诚服务,教学执著。
   通过整合可以看到,为深入刻画老师的内在崇高品质,细致表现出老师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亦师亦友的真情付出,两篇文章都不遗余力地选取了至少三个以上的典型事例,通过详尽的描述表达了对老师不尽的感恩与留恋之情。再纵观两方面的选材,详略处理上都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速写外在形象,细琢内在品质。以此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主题。
   为了引导同学快速筛选出具有价值的典型素材,我组织同学们首先定下写作对象,然后小组讨论,拓宽思路,大范围选择素材,群策群力,提炼精准的题材。
   三、炼写:分享谋篇——欲扬先抑的“黑色幽默”与“言归正传”的深情刻画
   精选题材之后,第三步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巧妙运筹,谋篇布局。
   解读两篇文章在整体结构规划及首尾写法处理方面的技巧,为了达到“追求人物真实与表现崇高品质”的和谐统一,《藤野先生》与《桂香幽幽》写法上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在写“第一印象”时,运用了调侃式的“黑色幽默”,略写了外在的“不足”。《藤野先生》:“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桂香幽幽》:“大男人一个,竟像小朋友一样喜欢吃糖,甚至还边上课边嚼。”而重点是“言归正传”师生之间的深入交往,大篇幅地详写了人物的可圈可点之处。
   这种安排,能否调换一下?经过讨论,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便是匠心独具的欲扬先抑写法。以退为进,是为突出人物的闪光点而蓄势,文章由此在起伏中生动起来。
   巧读经典、仿写创作,当然也不能全盘照搬。结合时代不同,可以借助“下水文”来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
   在首尾技法上,因鲁迅先生擅长讽刺手法,《藤野先生》开头就暗含讽意,这是时代与生活背景所致,学生不必模仿学习。而下水之作《桂香幽幽》的开头采用了象征手法,可以借鉴:“那年桂花特别香,我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考入了学院。院里的桂花树很多,于是一到开花季节,走在路上时时能嗅到几缕幽幽的香,但你却不知它是从哪儿飘来的。桂花树不显眼,朴实无华地匿于众多高大树木中,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只有那敏锐的嗅觉才能帮助你在树丛中找到这么一株桂花树。在桂花香中,我和班主任相识了。”文风或朴实或生动,可因人而异。
   另外,《藤野先生》结尾处,既有遗憾与追思之情,更有责任与使命感的鞭策,深沉地烙刻着历史的印迹,充满着时代特点。以初中生的个人思想与阅历,写作实难达到这种高度。《桂香幽幽》相对而言较平白的结尾,清新的比喻,较能贴近学生的心理年龄,前后照应手法也是易懂易学。以点带面的情感升华,还能够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感悟人生,读懂老师,铭记感恩:“值得一提的是,曾给予我一生受益无穷的人生感悟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就如装订成册的一本厚实而精美的书出现在我们大家面前,同等的纸质与内容。至于能在每个人心中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还要看我们自己的悟性如何。正如嗅觉不灵的人即使是凑鼻子过去也觉不出桂花香一样。须知桂香雅淡、朴实如人生至理,要用心感悟,才能品出真味。”
   创作体验分享至此,写作指导水到渠成,学生下笔成文便不再是难事。
   还是叶圣陶老先生总结得好,他说,教师要写下水作文,“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度,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其他文献
1、北卡罗来纳州:唱歌走音是非法的。  2、亚利桑那州:砍下一颗仙人球是非法的。  3、阿肯色州:把阿肯色州的名字写错或者念错是非法的。  4、日本:靠右通行是违法的。  5、加利福尼亚州:在澡盆里吃橘子是非法的。  6、艾奥瓦州:单手弹钢琴收费演出是非法的。  7、犹他州:不喝牛奶是非法的。  8、俄勒冈州:盘子滴水是非法的。  9、俄拉克荷马州:咬别人的汉堡是非法的。  10、北达科他州:不脱
爱猫文人,古已有之,至迟在宋代,陆游、黄庭坚已写下温馨可爱的诗作,对于“小貍奴”(宋代对猫的称呼)这个文人书房中的“捕鼠高手”兼“伴读书僮”,表达了佩服和喜爱之情。民国初期掀起新文化运动后,文人创作的新诗、散文、小说中,也屡见猫咪的身影。  猫咪有“特权”   有人说:猫始终是没有真正被人驯化的动物,尽管是被人豢养、被当作宠物的家猫,也都保有自己的个性,未必完全听话。季羡林的爱猫“虎子”因脾气暴烈
考点透视  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准确无误,默写要求无错漏字、词、句,培养识记能力。3.能够理解和运用古诗文名句。考查范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  2019年各地对背诵默写题的检测方式丰富多彩,有判断选择题、理解型默写题、语境默写题
据报道,英国一名36岁的失业父亲戴夫,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买礼物给两个分别为1岁与11岁的宝贝女儿,竟想出一个办法──上网站拍卖自己。戴夫是在3个月前失业,虽然其间曾多次投简历,却只收到2间公司的面试邀请,眼看圣诞节即将到来,他突然想到上网拍卖自己的好方法。于是,他便在网上以“有人需要你的帮助,请给我一份工作吧!”为标题,出卖自己一星期,但结果却不如预期。把戴夫“标”走的是一名独立制片人,在看
虽然社会上对语文教学诟病不断,但业内精英践行先进的课改理念,探索多元的教学方式,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许多语文教育教学的硕果。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探索和实践。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反复、明确地强调语文课程应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早已不是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学习的科目,
从实物传递来说,早在夏朝时就已产生。至商代已经有了专门传递信物的人,西周有了步传和车传之分,春秋时期则出现了马传。秦代的公文分“急字文书”和“普通文书”,从此在传递方式上也就有了快递与非快递之分。  到了汉代,快递均由马递的方式传送。南北朝时期,紧急公文传送速度要求,每日400里左右。隋唐时,凡是送赦书等快递,要求日行500里。  宋代,又出现了专司通信的“递铺”,其传递方式分为“步递、马递和急脚
蟑螂,昼伏夜出、喜阴避阳;跑得快,难消灭,繁殖能力超强,一不留意它们就子孙满堂了。对于这些讨人厌的家伙,我们总是束手无策,因为我们很难找到它们,但实际上它们却无处不在!假如有一天蟑螂们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光明正大地集体来到阳光下向我们发起挑战,那么会怎么样呢?科学家早已为此展开行动。    闯入蟑螂家族的“不速之客”  几年前,一群美国蟑螂发现,在它们的群体中突然出现了4个“陌生新成员”,蟑螂们很快
摘要:线上教学,师生分离,学生易在知识表面滑行,难以进入深层次学习状态。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线上教学经验,认为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论述:首先,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引领教学活动,让学生认知体验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拓展;其次,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自主调节学习行为,与同伴的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最后,通过问题激活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的满意度。
用来粘钢铁的不是一般的胶水,而是一种新型胶水,它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配制成的。这种合成树脂粘剂之所以能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粘得那么牢,一方面是因为胶粘剂渗入到胶件表面的孔隙中,形成了机构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胶粘剂与胶件表面起了化学作用,产生了分子的结合。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迈克尔·吉隆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外星人很可能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智能探测器勘测太阳系,它们需要部署一个非常强大的信号传送器将采集数据发送至母星球,或许我们能够在太阳系内发现外星人信号传送器。  出于节省能量和回避复杂的工程设计等因素,外星人只需简单地使用太阳引力场作为强大的放大器,便能实现与母星球的信息发送与接收。这种现象叫做“引力透镜”,增强的电磁辐射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