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很多购物中心都是利用代理招商公司进行运作,这样很容易发生“填鸭式”招商,而不管定位与品类组合的招商,这也导致现在购物中心同质化非常严重。
红星美凯龙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爱琴海,日前被爆出因“邻居”百盛生意不佳而导致经营受挫。尽管此时言成败,对于才开业不到1年的爱琴海太阳宫 店来说还为时过早,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靠他人吃饭总没那么踏实,而且仅凭大体量的餐饮娱乐业态还难以支撑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
或许红星美凯龙不是第一个将触角伸到购物中心的圈外人,但是在商业地产的浑水里,抓到鱼的却没有几个,或者说抓到大鱼的没几个。
事实上,跨界购物中心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如何找到制胜的金钥匙,各家的修炼之路似乎还很长。
拼凑式组队
大举进攻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了零售业的大潮流,前有苏宁、娃哈哈,后有红星美凯龙,不论是在人才组合,还是品牌招商上,拼凑式组队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
但这种拼凑式组队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在人才上。由于在商业地产上没有经验,大家都采用高薪挖人的方式,企图补足自己的短板。万达、茂业等企业似乎成了商业地产的黄埔军校。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在外界看来,其商业地产团队大有当年皇家马德里的“超豪华阵容”,其中包括原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袁伯银、原重庆金科地产总裁 谌俊宇、原世茂股份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汝侠、原世茂股份助理总裁贾涛等,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原万达集团招商总经理,现任红星商业地产副董事长张华容。
然而,这样的豪华阵容,却并不被看好。在业内人士看来,职业经理人与红星美凯龙的企业文化之间的磨合还需要一定时间,不确定性众多。如果扩张顺利,能够掩盖很多矛盾,而一旦扩张不利,出现重大挫折,潜在的矛盾和隐患就会凸显,红星美凯龙反而会被其所伤。
多年从事商业地产招商运营的于浩(化名)也向记者透露,尽管红星美凯龙有很多专业的人才,但是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老板。曾经就有一个百货企业要跟红星美凯龙合作,最后因为租金、面积等各方面的因素至今仍没与决策人达成一致。
此外,于浩告诉记者,在商业地产行业挖一个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真的想通过挖角走捷径,最好是挖一个团队。而当下很多购物中心都是利用代理招商公司进行运作,这样很容易发生“填鸭式”招商。
他解释说,所谓“填鸭式”招商,即以招满商尽快开业为目的,而不管定位与品类组合的招商,这也导致现在购物中心同质化非常严重。
爱琴海北京太阳宫店似乎就惨遭“填鸭式”招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北京爱琴海主打体验,但无论是服装还是餐饮,拼凑的痕迹明显,动线设 计上采用单一主动线设计,相比其他的一些购物中心多线性动线设计,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并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切实需要,购物体验并不十分好。
泡沫下的新问题
高纬环球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北京零售物业市场报告显示,在宏观经济持续放缓及网购的影响下,多数零售商对品牌扩张策略都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受此影响,非核心商圈的招商压力日渐明显。
“现在一线城市,例如上海空铺很多,而二三线城市已经开始过剩,例如无锡,在一条街上就有恒隆广场、苏宁等多个购物中心,同质化很严重,相互竞 争非常激烈。恒隆零售方面目前亏损还比较严重。而品牌商在当下经济不好的情况下都在谨慎扩张,招商确实很难做。”作为某购物中心招商经理的肖林(化名)向 记者抱怨道。
与万达广场广场不同,肖林与他的团队采取了轻百货、重餐饮的策略,引入了一些快时尚品牌和万达没有的一些中高端品牌,同时在餐饮娱乐上加大比 重。在肖林的项目中,项目百货约占面积2000平方米,而餐饮(包括咖啡等轻餐饮)则占到了8000平方米,散落在各个楼层。当然,他也承认不会真正实现 去百货化。
于浩也表示,长期来看百货依旧是购物中心中最赚钱的,目前普遍认为的百货、餐饮、休闲业态的5:3:2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固定,越靠近市中心或商业中心往往百货零售的比重越大。
而像爱琴海这样以扩大餐饮娱乐比重的,在业内人士看来看来已经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购物中心,更像餐饮娱乐城。这似乎并不符合其购物中心的定位。
那么,在爱琴海购物中心紧靠百盛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引入百货呢?
在于浩看来,其实靠近百盛与其引入百货并没有什么冲突。例如上海淮海路上的百盛与巴黎春天百货,两家门对门,虽然客群有所重合,但是无论是产品 牌结构还是业态比例都有所不同。“百盛走中高端的潮流路线,而巴黎春天则定位中端,二者的发展都不错。所以,爱琴海完全可以拿出1/3的体量引入新的百货 来激活商圈。”于浩向记者分析道。
未来空间有多大?
虽然竞争激烈,在招商一线的肖林和于浩都表示,找准自己的定位,未来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对此,金源新燕莎MALL总经理王丽华也表示,购物中心要转变习惯当“房东”的观念,不能只看租金不看品牌销售额,而要通过监控品牌商销售数据,实行末位淘汰制,将商场品牌组合与调整纳入常态化管理。
同时,从目前来看,购物中心都正在逐步朝着社交中心转变。据上海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重点监测的购物中心餐饮、文娱类销售额比 重合计达到23.8%,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销售额占比分别达到11.9%和11.2%,较总体水平高出5.7和5.0个百分点。
找准定位仍然是第一基本点。定位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发生改变后,品牌结构和业态组合也要随之调整。
“一个购物中心的规划定位其实是在拿地之前。”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找准定位定规划,然后所有的工程、招商其实都是按照定位规划的执行,而当前很多购物中心却把流程弄反了。”
另一方面,“要让你的商户了解自己的邻居”,于浩强调,只有这样才能在招商、经营过程中打好配合,形成整体效应。所以,近期兴起的品牌组合店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中以香港的I.T最为出名。
此外,快时尚品牌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肖林也表示,从收集的数据来看,前几年备受推崇的传统的快时尚品牌,例如Zara、H&M实际上在二三线并不那么受欢迎。而近期出现的衣恋旗下的快时尚品牌SPAO、百丽的Map品牌集合店也开始展现出不错的生命力。
以上海第一家SPAO为例,开业当天吸引着总计1.29万名消费者,首月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这样给购物中心更多的选择。
郭增利也表示,“购物中心重视并引进多品牌集合店未来是一个大趋势。”购物中心引入多品牌集合店,能够拉小与百货店在品牌丰富度上的差距。同时,顾客在逛多品牌集合店时,平均逗留时间要比单品牌店高出3倍。
在奔向购物中心的路上,想要到达终点总会有波折,至于谁先谁后,最终由市场来试炼。
红星美凯龙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爱琴海,日前被爆出因“邻居”百盛生意不佳而导致经营受挫。尽管此时言成败,对于才开业不到1年的爱琴海太阳宫 店来说还为时过早,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靠他人吃饭总没那么踏实,而且仅凭大体量的餐饮娱乐业态还难以支撑购物中心的未来发展。
或许红星美凯龙不是第一个将触角伸到购物中心的圈外人,但是在商业地产的浑水里,抓到鱼的却没有几个,或者说抓到大鱼的没几个。
事实上,跨界购物中心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如何找到制胜的金钥匙,各家的修炼之路似乎还很长。
拼凑式组队
大举进攻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了零售业的大潮流,前有苏宁、娃哈哈,后有红星美凯龙,不论是在人才组合,还是品牌招商上,拼凑式组队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
但这种拼凑式组队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在人才上。由于在商业地产上没有经验,大家都采用高薪挖人的方式,企图补足自己的短板。万达、茂业等企业似乎成了商业地产的黄埔军校。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在外界看来,其商业地产团队大有当年皇家马德里的“超豪华阵容”,其中包括原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袁伯银、原重庆金科地产总裁 谌俊宇、原世茂股份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汝侠、原世茂股份助理总裁贾涛等,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原万达集团招商总经理,现任红星商业地产副董事长张华容。
然而,这样的豪华阵容,却并不被看好。在业内人士看来,职业经理人与红星美凯龙的企业文化之间的磨合还需要一定时间,不确定性众多。如果扩张顺利,能够掩盖很多矛盾,而一旦扩张不利,出现重大挫折,潜在的矛盾和隐患就会凸显,红星美凯龙反而会被其所伤。
多年从事商业地产招商运营的于浩(化名)也向记者透露,尽管红星美凯龙有很多专业的人才,但是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老板。曾经就有一个百货企业要跟红星美凯龙合作,最后因为租金、面积等各方面的因素至今仍没与决策人达成一致。
此外,于浩告诉记者,在商业地产行业挖一个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真的想通过挖角走捷径,最好是挖一个团队。而当下很多购物中心都是利用代理招商公司进行运作,这样很容易发生“填鸭式”招商。
他解释说,所谓“填鸭式”招商,即以招满商尽快开业为目的,而不管定位与品类组合的招商,这也导致现在购物中心同质化非常严重。
爱琴海北京太阳宫店似乎就惨遭“填鸭式”招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北京爱琴海主打体验,但无论是服装还是餐饮,拼凑的痕迹明显,动线设 计上采用单一主动线设计,相比其他的一些购物中心多线性动线设计,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并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切实需要,购物体验并不十分好。
泡沫下的新问题
高纬环球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北京零售物业市场报告显示,在宏观经济持续放缓及网购的影响下,多数零售商对品牌扩张策略都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受此影响,非核心商圈的招商压力日渐明显。
“现在一线城市,例如上海空铺很多,而二三线城市已经开始过剩,例如无锡,在一条街上就有恒隆广场、苏宁等多个购物中心,同质化很严重,相互竞 争非常激烈。恒隆零售方面目前亏损还比较严重。而品牌商在当下经济不好的情况下都在谨慎扩张,招商确实很难做。”作为某购物中心招商经理的肖林(化名)向 记者抱怨道。
与万达广场广场不同,肖林与他的团队采取了轻百货、重餐饮的策略,引入了一些快时尚品牌和万达没有的一些中高端品牌,同时在餐饮娱乐上加大比 重。在肖林的项目中,项目百货约占面积2000平方米,而餐饮(包括咖啡等轻餐饮)则占到了8000平方米,散落在各个楼层。当然,他也承认不会真正实现 去百货化。
于浩也表示,长期来看百货依旧是购物中心中最赚钱的,目前普遍认为的百货、餐饮、休闲业态的5:3:2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固定,越靠近市中心或商业中心往往百货零售的比重越大。
而像爱琴海这样以扩大餐饮娱乐比重的,在业内人士看来看来已经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购物中心,更像餐饮娱乐城。这似乎并不符合其购物中心的定位。
那么,在爱琴海购物中心紧靠百盛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引入百货呢?
在于浩看来,其实靠近百盛与其引入百货并没有什么冲突。例如上海淮海路上的百盛与巴黎春天百货,两家门对门,虽然客群有所重合,但是无论是产品 牌结构还是业态比例都有所不同。“百盛走中高端的潮流路线,而巴黎春天则定位中端,二者的发展都不错。所以,爱琴海完全可以拿出1/3的体量引入新的百货 来激活商圈。”于浩向记者分析道。
未来空间有多大?
虽然竞争激烈,在招商一线的肖林和于浩都表示,找准自己的定位,未来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对此,金源新燕莎MALL总经理王丽华也表示,购物中心要转变习惯当“房东”的观念,不能只看租金不看品牌销售额,而要通过监控品牌商销售数据,实行末位淘汰制,将商场品牌组合与调整纳入常态化管理。
同时,从目前来看,购物中心都正在逐步朝着社交中心转变。据上海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重点监测的购物中心餐饮、文娱类销售额比 重合计达到23.8%,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销售额占比分别达到11.9%和11.2%,较总体水平高出5.7和5.0个百分点。
找准定位仍然是第一基本点。定位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发生改变后,品牌结构和业态组合也要随之调整。
“一个购物中心的规划定位其实是在拿地之前。”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找准定位定规划,然后所有的工程、招商其实都是按照定位规划的执行,而当前很多购物中心却把流程弄反了。”
另一方面,“要让你的商户了解自己的邻居”,于浩强调,只有这样才能在招商、经营过程中打好配合,形成整体效应。所以,近期兴起的品牌组合店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中以香港的I.T最为出名。
此外,快时尚品牌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肖林也表示,从收集的数据来看,前几年备受推崇的传统的快时尚品牌,例如Zara、H&M实际上在二三线并不那么受欢迎。而近期出现的衣恋旗下的快时尚品牌SPAO、百丽的Map品牌集合店也开始展现出不错的生命力。
以上海第一家SPAO为例,开业当天吸引着总计1.29万名消费者,首月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这样给购物中心更多的选择。
郭增利也表示,“购物中心重视并引进多品牌集合店未来是一个大趋势。”购物中心引入多品牌集合店,能够拉小与百货店在品牌丰富度上的差距。同时,顾客在逛多品牌集合店时,平均逗留时间要比单品牌店高出3倍。
在奔向购物中心的路上,想要到达终点总会有波折,至于谁先谁后,最终由市场来试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