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自此人民币走上了升值之路。人民币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势必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使其出口受到一定的抑制。近几年,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受到影响,出口总额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外商的直接投资。
目前,一些学者对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李征(2006)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呈现出较强的趋势,同时汇率波动的幅度教以前增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创立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挑战。在近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将受到很大影响,会导致纺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竞争加剧。
一、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正面影响
1、降低纺织行业进口商品的成本
我国是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近年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纺织行业也将是一受惠行业,人民币升值会减少纺织行业引进世界上先进的机器设备的成本,促使更多的纺织企业主动的进行设备升级。同时也提高了纺织行业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的成本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2、提升纺织的行业结构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整个纺织企业利润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导致所有企业利润的减少,高附加值的纺织企业会因此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相反极低附加值的企业会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陷入困境。人民币升值将会迫使生产此类商品的厂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上海纺织和行业结构的提升。1985年广场协议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正是在货币升值之后实现了纺织业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
3、提高纺织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及并购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这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果断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要“走出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并购国外企业。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如联想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此举使得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当然,也有的企业遇到了一些挫折,如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大电器生产商美泰克、中海油收购美国的优尼科石油公司,原因之一就是竞争对手的报价更高。显然,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的时候会变得更富竞争力。在这种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也提高了上海企业的海外并购能力,加快上海纺织走出去的能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1、出口成本增加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的影响很多,汇率的变动直接的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除了直接的价格影响之外,间接的影响更是不能忽视。
(1)要素制约增加出口成本
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是国内各个行业产品的价格变动,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原材料价格、煤电价格、交通运输价格等纺织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上海纺织的主要用料棉花、羊毛、化纤原料、染化料及助剂等价格涨幅在5%-30%之间,而煤炭的价格涨幅达到了60%。上海工业用电以及煤电和蒸气的费用均有所上涨,再加上运输费用的上涨,特别是运洋的运输价格的上涨,预计上海纺织业半年的支出将多出7-8亿人民币。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的加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非正式的金融渠道寻找更高成本的资金。据调查,上海目前非正式市场年利率至少在10%以上。而这些费用都将计入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上海纺织业产品的出口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
(2)用工趋紧和工资上涨
近来“民工荒”和“技工荒”的劳动力趋紧现象对上海纺织行业的影响相当大。2008年初开始,上海很多企业将裁剪工、缝纫工等的底薪由1200元提高到了1500元左右,但还是招不满人。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带动了近年来的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来自安徽省劳动部门的数字显示,目前安徽全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达到了70多万人。上海市政府为了保护外来打工者的利益,严格实施《劳动合同法》,并把之前的“三费”改为“五费”,是劳动成本支出增加了约10%-20%。目前印度、泰国、越南等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中国要低得多,普通纺织品出口价格比上海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要低得多,上海普通纺织品出口的低价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3)人民币汇率下降使出口成本及外汇风险增加
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虽然人民币总体上是一路升值,但是这种一定范围的浮动还是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纺织企业不但不能避免,反而影响却很大,纺织企业本身的利润率较低,对国际风险特别是外汇风险的缓冲能力差,外汇的微小变动都会对纺织企业的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上海纺织企业要注意规避这种外汇风险。
总之,人民币升值增加了纺织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成本和风险,这就要求上海纺织业要以更广阔的眼光利用各种方法趋利避害。
2、纺织行业外商投资减少
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成本的增加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外资的盈利能力,所以说随着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人民币成本的相对增加,对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这一类的外资将会越来越少,那些外商更多的是愿意将资金投向那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不是在其外资总数额上,而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结构。
3、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在出口售价、出口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收入-成本=盈利的基本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人民币升值幅度与盈利的下降幅度的关系:
盈利下降幅度=人民币升值幅度/销售利润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盈利因素的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销售利润率两个因素。出口产品的盈利随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
人民币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对于上海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无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纺织品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企业也势必要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特别是上海中小型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就其产品结构和特点来说,势必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结果纺织品的出口必将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出口总金额也随之相对的下降。进而和各类成本的上涨一起,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目前,一些学者对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李征(2006)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呈现出较强的趋势,同时汇率波动的幅度教以前增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创立自主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挑战。在近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将受到很大影响,会导致纺织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竞争加剧。
一、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正面影响
1、降低纺织行业进口商品的成本
我国是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近年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纺织行业也将是一受惠行业,人民币升值会减少纺织行业引进世界上先进的机器设备的成本,促使更多的纺织企业主动的进行设备升级。同时也提高了纺织行业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的成本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2、提升纺织的行业结构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整个纺织企业利润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导致所有企业利润的减少,高附加值的纺织企业会因此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相反极低附加值的企业会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陷入困境。人民币升值将会迫使生产此类商品的厂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上海纺织和行业结构的提升。1985年广场协议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正是在货币升值之后实现了纺织业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
3、提高纺织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及并购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这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果断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要“走出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并购国外企业。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如联想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此举使得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当然,也有的企业遇到了一些挫折,如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大电器生产商美泰克、中海油收购美国的优尼科石油公司,原因之一就是竞争对手的报价更高。显然,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的时候会变得更富竞争力。在这种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也提高了上海企业的海外并购能力,加快上海纺织走出去的能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1、出口成本增加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的影响很多,汇率的变动直接的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除了直接的价格影响之外,间接的影响更是不能忽视。
(1)要素制约增加出口成本
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是国内各个行业产品的价格变动,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原材料价格、煤电价格、交通运输价格等纺织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上海纺织的主要用料棉花、羊毛、化纤原料、染化料及助剂等价格涨幅在5%-30%之间,而煤炭的价格涨幅达到了60%。上海工业用电以及煤电和蒸气的费用均有所上涨,再加上运输费用的上涨,特别是运洋的运输价格的上涨,预计上海纺织业半年的支出将多出7-8亿人民币。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的加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非正式的金融渠道寻找更高成本的资金。据调查,上海目前非正式市场年利率至少在10%以上。而这些费用都将计入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上海纺织业产品的出口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
(2)用工趋紧和工资上涨
近来“民工荒”和“技工荒”的劳动力趋紧现象对上海纺织行业的影响相当大。2008年初开始,上海很多企业将裁剪工、缝纫工等的底薪由1200元提高到了1500元左右,但还是招不满人。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带动了近年来的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来自安徽省劳动部门的数字显示,目前安徽全省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达到了70多万人。上海市政府为了保护外来打工者的利益,严格实施《劳动合同法》,并把之前的“三费”改为“五费”,是劳动成本支出增加了约10%-20%。目前印度、泰国、越南等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中国要低得多,普通纺织品出口价格比上海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要低得多,上海普通纺织品出口的低价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3)人民币汇率下降使出口成本及外汇风险增加
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虽然人民币总体上是一路升值,但是这种一定范围的浮动还是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纺织企业不但不能避免,反而影响却很大,纺织企业本身的利润率较低,对国际风险特别是外汇风险的缓冲能力差,外汇的微小变动都会对纺织企业的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上海纺织企业要注意规避这种外汇风险。
总之,人民币升值增加了纺织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成本和风险,这就要求上海纺织业要以更广阔的眼光利用各种方法趋利避害。
2、纺织行业外商投资减少
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成本的增加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外资的盈利能力,所以说随着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人民币成本的相对增加,对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这一类的外资将会越来越少,那些外商更多的是愿意将资金投向那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实际利用外资的影响不是在其外资总数额上,而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结构。
3、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在出口售价、出口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收入-成本=盈利的基本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人民币升值幅度与盈利的下降幅度的关系:
盈利下降幅度=人民币升值幅度/销售利润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盈利因素的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销售利润率两个因素。出口产品的盈利随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
人民币升值,使得依赖低价竞争模式的纺织品出口利润空间变得更为狭小,对于上海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无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纺织品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企业也势必要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特别是上海中小型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就其产品结构和特点来说,势必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结果纺织品的出口必将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出口总金额也随之相对的下降。进而和各类成本的上涨一起,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