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区域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及含义
(一)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概念
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总的说来就是该区域的人力资源所能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能力和在该区域以及辐射其他区域的吸引、使用人才的能力。区域人力资源的特征包括:人力资源的存量、人力资源的结构、人力资源竞争力。
(二)区域人力资源的四个效应
1、整体互补效应
区域人力资源具有整体互补效应。基于同一区域的人力资源个体的不同知识类型、素质等因素,可以使区域人力资源个体耦合,提高了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
2、经济拉动效应
区域人力资源具有拉动效应。区域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它可以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区域人力资源存量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3、人才流动效应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因此,区域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合理的流动。
4、能力创新效应
由于区域人力资源个体在管理与技术上具有创新能力,这就使得区域人力资源整体上具有能力创新效应。区域人力资源的能力创新效应包括管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区域间经济合作创新能力等。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河南省的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总体特征为区域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而区域人力资源质量低。因此,河南省的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弱。
原因是由于河南省的区域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少、比例低。河南省人力资源中比较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增长需要,高级工程师更是稀缺。而且,河南省的高素质人才所分布的城市、行业极端不平衡。近一半的高级人才分布在大城市郑州和洛阳和教育行业。河南省经济增长还是依赖固定资产投资这样的物质资本,区域人力资本所创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二)河南省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偏少
河南省政府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医疗投入等方面。科研投入方面:根据统计资料的数据显示,2006年河南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全国排名倒数十位以内,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缩小,科研经费不足以支撑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致使河南科技发展没有后劲。在教育投入方面:自2006年开始,河南省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略有增加,但是教育的财政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却逐年降低。这种情况下,教育发展落后于培养人力资源素质的客观需求。在医疗投入方面, 2006年河南医疗经费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人均医疗经费排全国倒数后三位。因此,河南医疗发展水平缓慢提高,但是难以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实的保障。
2、区域人力资源软环境建设不完善
河南区域人力资源的软环境的不完善在于传统的官本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抑制了人才政策的执行的有效性。这种思想也导致各部门的人才制度的不健全,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些单位存在人才使用上的浪费现象。
3、区域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
首先,区域人才培养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动需求。由于我国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大学学习,而在大学所学的专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很多专业早已没有实际价值,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其次,在大学培养的人才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特别是人才市场急需的技术人才,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高级技师都颇受企业青睐,而培养这类人才的学校很少,抑制了技能人才的增长。再次,河南省高素质人才分布不均,并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事业单位,而最需要人才来创造效益的民营企业则十分缺乏。这些民营企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从而使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弱。最后,人才在产业间分布不均。大部分人才分布在第一产业,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则要求人才流向第三产业,河南省的第三产业人才不足,这对于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制约因素。
4、农村人力资源有待开发
河南以农业经济为主,其农村人口比重大、学历低、技能差。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主要还是靠农村教育,在此方面河南省投入的资金不足、师资匮乏。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起来也十分困难,农民没有时间、学费来参加学习。农民接受科技,主要是乡政府组织的科技人员的推广。因此,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缺乏长期性和全面性。
三、增强河南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措施
(一) 增加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
在省财政的投资中,应加大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比例。首先,对教育投入力度要加大,重点是农村教育。农村的教育设施要改善,引进师资,并对参加教育和培训的农民给予资助,鼓励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次,对于职业教育应重点培养技术人才,这样有利于河南省的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对于人才培训基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大资金投入量,也可以吸收多方投资,共同发展高等教育,为企业定制人才培养计划,改变企业缺乏的技术人才。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科研活动,激发科技创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的产品研发、专利技术创新,给予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大力引进高级人才,如海外留学人员、教授、高级顾问等,为其提供可以经费、医疗保健。
(二)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河南要激活农村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首先,政府部门要给予乡镇企业一定的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促使这些民营企业从劳动密集转向科技密集,促进农村农业人口向工业工人的转变,这样提高了人力资本存量,同时也是使农民掌握更多的技能。其次,鼓励兴办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这样就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农业新技术,开拓农民的政策、思想意识。这些农村技术培训机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使农业向可持续经济发展。
(三)完善区域人力资源软环境建设
政府部门在法律制度上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合理的保障,增加了各地区的行政职能和贯彻力度。这保证了各部门对尊重人才的理念,建立科学的用人选人机制,完善选拔人才程序,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培养复合型人才,设立特殊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
(四)优化区域人力资源的结构
河南的区域经济特点决定了区域人力资源应平衡农业与工业的人才比重,加大发展服务业人才,重视科研人才的引进,才能增强河南区域经济质量。实施技术工人队伍发展战略,加快河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实施人才评价发展战略,促进河南人才资源开发规范化、服务产业化等。
(河南省政府决策课题“提升我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
(作者单位:郑州华信学院)
(一)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概念
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总的说来就是该区域的人力资源所能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能力和在该区域以及辐射其他区域的吸引、使用人才的能力。区域人力资源的特征包括:人力资源的存量、人力资源的结构、人力资源竞争力。
(二)区域人力资源的四个效应
1、整体互补效应
区域人力资源具有整体互补效应。基于同一区域的人力资源个体的不同知识类型、素质等因素,可以使区域人力资源个体耦合,提高了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
2、经济拉动效应
区域人力资源具有拉动效应。区域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它可以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区域人力资源存量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
3、人才流动效应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因此,区域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合理的流动。
4、能力创新效应
由于区域人力资源个体在管理与技术上具有创新能力,这就使得区域人力资源整体上具有能力创新效应。区域人力资源的能力创新效应包括管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区域间经济合作创新能力等。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河南省的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总体特征为区域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而区域人力资源质量低。因此,河南省的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弱。
原因是由于河南省的区域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少、比例低。河南省人力资源中比较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增长需要,高级工程师更是稀缺。而且,河南省的高素质人才所分布的城市、行业极端不平衡。近一半的高级人才分布在大城市郑州和洛阳和教育行业。河南省经济增长还是依赖固定资产投资这样的物质资本,区域人力资本所创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二)河南省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偏少
河南省政府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医疗投入等方面。科研投入方面:根据统计资料的数据显示,2006年河南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全国排名倒数十位以内,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缩小,科研经费不足以支撑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致使河南科技发展没有后劲。在教育投入方面:自2006年开始,河南省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略有增加,但是教育的财政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却逐年降低。这种情况下,教育发展落后于培养人力资源素质的客观需求。在医疗投入方面, 2006年河南医疗经费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人均医疗经费排全国倒数后三位。因此,河南医疗发展水平缓慢提高,但是难以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实的保障。
2、区域人力资源软环境建设不完善
河南区域人力资源的软环境的不完善在于传统的官本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抑制了人才政策的执行的有效性。这种思想也导致各部门的人才制度的不健全,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些单位存在人才使用上的浪费现象。
3、区域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
首先,区域人才培养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动需求。由于我国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大学学习,而在大学所学的专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很多专业早已没有实际价值,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其次,在大学培养的人才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特别是人才市场急需的技术人才,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高级技师都颇受企业青睐,而培养这类人才的学校很少,抑制了技能人才的增长。再次,河南省高素质人才分布不均,并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事业单位,而最需要人才来创造效益的民营企业则十分缺乏。这些民营企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从而使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弱。最后,人才在产业间分布不均。大部分人才分布在第一产业,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则要求人才流向第三产业,河南省的第三产业人才不足,这对于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制约因素。
4、农村人力资源有待开发
河南以农业经济为主,其农村人口比重大、学历低、技能差。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主要还是靠农村教育,在此方面河南省投入的资金不足、师资匮乏。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起来也十分困难,农民没有时间、学费来参加学习。农民接受科技,主要是乡政府组织的科技人员的推广。因此,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缺乏长期性和全面性。
三、增强河南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措施
(一) 增加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
在省财政的投资中,应加大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比例。首先,对教育投入力度要加大,重点是农村教育。农村的教育设施要改善,引进师资,并对参加教育和培训的农民给予资助,鼓励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次,对于职业教育应重点培养技术人才,这样有利于河南省的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对于人才培训基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大资金投入量,也可以吸收多方投资,共同发展高等教育,为企业定制人才培养计划,改变企业缺乏的技术人才。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科研活动,激发科技创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的产品研发、专利技术创新,给予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大力引进高级人才,如海外留学人员、教授、高级顾问等,为其提供可以经费、医疗保健。
(二)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河南要激活农村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首先,政府部门要给予乡镇企业一定的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促使这些民营企业从劳动密集转向科技密集,促进农村农业人口向工业工人的转变,这样提高了人力资本存量,同时也是使农民掌握更多的技能。其次,鼓励兴办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这样就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农业新技术,开拓农民的政策、思想意识。这些农村技术培训机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使农业向可持续经济发展。
(三)完善区域人力资源软环境建设
政府部门在法律制度上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合理的保障,增加了各地区的行政职能和贯彻力度。这保证了各部门对尊重人才的理念,建立科学的用人选人机制,完善选拔人才程序,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培养复合型人才,设立特殊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
(四)优化区域人力资源的结构
河南的区域经济特点决定了区域人力资源应平衡农业与工业的人才比重,加大发展服务业人才,重视科研人才的引进,才能增强河南区域经济质量。实施技术工人队伍发展战略,加快河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实施人才评价发展战略,促进河南人才资源开发规范化、服务产业化等。
(河南省政府决策课题“提升我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
(作者单位:郑州华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