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标》中一直提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尽可能多的运用英语来进行教学,尽量做到全英语课堂,给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 英语这一门课程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领域,他们的词汇量极其有限,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交流是不切实际的。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英语教学。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它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运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实现协作学习,具有极强的现实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英语;运用;课堂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然而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在实验中就得出一个这样的公式,即:信息传达总量=7%的语言+38%的语言表达+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这表明肢体语言在沟通中却起到了55%的影响。很显然,肢体语言在实际交流中有着重要地位。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肢体语言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法就时常提起TPR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提倡"learning by doing"(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语言学家Franklin曾经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 teach me,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采用肢体语言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1. 小学英语课堂上采取肢体语言进行辅助,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1 肢体语言能感染学生,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让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析来理解所学内容,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小学生听课有时并不在意你说些什么,而关注你怎么说,并根据你说的方式来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一个较好的姿势、优秀的肢体语言就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有吸引力。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直观情景,伴随着老师讲话而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和提示性,它不仅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排除母语为中介,把事物与英语直接连接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猜谜游戏时,请小朋友们自己设计肢体语言进行表演,然后请另外的小朋友们通过肢体语言猜出是何物。从中,小朋友不仅培养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2 肢体语言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千方百计地点燃学习者心灵的兴趣之火。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兴趣,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以及大量的实践机会供学习者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和自信心以及焦虑感等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传情来优化学生的心境。
  2. 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笔者就课堂上的几个典型教学例子进行说明
  2.1 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组织教学。
  在课堂上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在完成pair work,group work等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暂停时,可拍手或做一个stop的手势,这种效果肯定比单纯的喊要省时省力。如手心向外,左右轻轻摆摆表示“Hello”“Hi”,手心向下表示“down”,放在胸前介绍自己:I'm......这些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表示。但更多内容既要靠教师的动作,还要设置情景,学生才能理解。如教授“May I come in?”时,我走到门口敲了几下门,然后一边用手指向教室里面,一边说:“May I come in?”80%的学生猜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进来吗?’又如,在教授“I get up at six o'clock”时,我做出早晨起床的表现:伸伸懒腰,打打哈欠,揉揉眼睛,让学生猜猜“get up”是什么意思了,在学生明白后我再有意识地看看手表,让学生明白这个句子的含义。如此设计,效果甚好,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由此可见,只需老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手势、动作,照样能把英语课堂搞活。
  2.2 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增强字母、单词学习的气氛,克服枯燥,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并提高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演员。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例如:教学大写字母A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两腿分开、两手上举过头拍掌;教学大写字母B时,背对学生、将右手叉腰、右腿弯曲与左脚靠拢等等。用这些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学习记忆。如教授swim、walk、run、jog等单词时,边呈现单词边做相应的动作,学生跟着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然后请几个学生上来表演让其他同学猜,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又如:在练习现在进行时的句型时,我设计了一个哑剧表演。让学生到讲台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根据其表演进行问答猜测其表演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复习单词、句型,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2.3 运用肢体语言可进行有趣的交际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是以交际为主,毫无生气的交际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而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交际活动愉快地顺利进行。如当教“I'm hungry.”时。教师可以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咂嘴,表现出饥饿状。学生会很快明白其意,并纷纷拿出事先复习食物时作为奖品得到的食物卡片对你说:“Have some bread.Have an apple.Have a cake?.”用肢体语言创设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知识。由于学生一边看教师做动作,一边自己模仿学习,并进行动脑思维,因而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 利用肢体语言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其既增加了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 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这样他们不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减,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以后对英语的学习。将肢体语言贯穿于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及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除了要在有声语言的传递上下工夫,还必须加强课堂上自身行为动作的修养,努力掌握肢体语言的表达艺术,提高肢体语言的积极效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肢体语言,并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这会使我们能高效率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理解他人以及在英语交际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肢体语言运用不当,会造成孩子在理解上的偏差,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而恰当地用好肢体语言,使之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达到服务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8.
  [3] 杨辉.身体语言和小学英语教学[J].教科园地,2005,(180).
  [4] 余萍,刘红凤.试论英语情感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5] 林晓.论英语教学和肢体语言[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
其他文献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诗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下体会。  一、阅读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也是情感的交流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但小学数学教材依旧是那本老教材,知识同样还是这些知识,但如何老曲新唱,使得教学更具有生命力,我们就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情境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能使晦涩难懂、死气沉沉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龙活虎,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在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解决实验问题大有好处。教师重视新课标实验要求,不能本末倒置;整合集体智慧,提高实验效果;抓住“问题”实验,激发求知欲,唤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兴趣  正文:今年是我省新课改的第一个高考年。过去的三年,我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知识结构作适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关键词】备课;专业化成长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
期刊
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三大流派之一。其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着当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试从语文学科教学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发展性教学理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学专家列。符。赞可夫经过20年的持续研究于1975年总结形成的。赞可夫的实验是在小学进行的,但其教学论思想反映了国际上50年代以后共同性的教育思潮,代表了教学论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影响远远超出了小学界和前苏联,成为世界上
期刊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也才会有创造。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初中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质疑、
期刊
【摘要】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学生;指导;兴趣;阅读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外阅读由于脱离
期刊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这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的天赋。”  人一旦失去想象力,则创造力就随之枯竭了。所
期刊
1.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
期刊
【摘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中形成。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激发  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因为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而排斥数学,这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