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部巨大锯齿状腺瘤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8岁。因剑突下腹痛伴酒后加重3个月而行胃镜检查,发现在胃窦部小弯侧近幽门管口一半环形条带状黏膜微隆起病变,表面见不规则糜烂,质地软,胃窦壁扩张及蠕动良好(图1)。局部多块活检病理显示为锯齿状腺瘤样组织特征。

其他文献
食管的良性肿瘤较恶性病变少见,而在食管良性肿瘤中血管瘤更少见。血管瘤在内镜下可表现为息肉样隆起,现将我院近期诊断并治疗的4例食管息肉样血管瘤患者患病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白色胆汁”是胆道系统中的一种无色或白色液体,于1911年被Kausch最先描述,白色胆汁主要与缺乏胆红素及胆盐有关。尽管ERCP术中发现的白色胆汁病例并不少见,但国外报道不多,到目前为止国内也少见相关报道。为此,我们收集了近1年来出现的13例白色胆汁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针对病因、胆囊功能、胆红素指标、治疗结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由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东方胆胰内镜论坛”(3rd Eastern Biliary-Pancreatic Endoscopy Forum)将于2011年9月28至30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邀请数十位国内外知名消化内镜专家到会,就胆胰疾病内镜诊疗的最新动态作精彩的讲座和手术操作演示;会议期间还将举办ERCP手把手培训及内镜护理新进展讲座。本届论坛广泛征集论文,
上消化道异物的摄入和食团嵌塞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少数异物(约10%~20%)不能自行排出,需进行紧急处理[1],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内镜处理.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227例,报道如下.
目的初步评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胰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11月至2010年5月间9例接受ERCP诊治且年龄小于14岁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成功率及操作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例患儿共进行了17例次ERCP操作,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其中包括16例次治疗性ERCP和1例次诊断性ERCP,ERCP操作成功率为94.1%(16/17),
患者男,24岁,因下腹胀痛伴腹泻50余天入院。患者5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解黄色稀烂便,每天5~8次,伴里急后重感,无脓血,自诉发热(体温不详),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禁食、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好转。
患者男性,66岁,因“中上腹痛伴眼黄、尿黄4d”入院。患者发病前有高脂饮食,腹痛为持续钝痛,伴腰背放射痛,时有恶心、畏寒,尿色深黄,无呕吐、腹泻等。既往曾行“胆囊切除术”、“ERCP胆管取石术”。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压痛(+),余体征(-)。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胃结石检出率越来越高。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经胃镜检出胃结石68例,采用胃石切割碎石器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开始出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超声内镜已进入了普及阶段,内镜超声检查和治疗技术已成为现代化消化内镜中心的常规诊治方法。同时,在内镜检查和治疗术中的无痛技术也不仅仅停留在解除患者恐惧、增加耐受和提高再次接受内镜检查意愿的水平上,更多地是为操作者的诊治提供安全、可靠、有效、快捷的麻醉管理,使手术得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下胆道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具有微创、疗效可靠的特点,已被广泛使用。部分患者因胃肠胆道术后或肿瘤浸润等原因致ERCP失败,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可选择经皮肝胆管外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zahhy of the biliang tsact,PTCD),或选择更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