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连,市民生活用水一吨不过2.5元,经营性专用水一吨也不到6元钱。但很多人看不上眼的海水却能卖到一吨35元左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话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作为全国知名的海滨城市和旅游城市,大连的海鲜全国闻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营方式的日益发展,海鲜经营者已经不满足于若干年前销售冷冻或者死掉的海产品,这样的东西在大连也越来越少有人买账。如今,走在大连的大街小巷,稍微有些规模、上点档次的海鲜店门前一般都会立起一个巨大的玻璃缸,里面养着市面上常见的一些鱼鳖虾蟹。老板们借以招徕生意,鱼缸的大小和其中品种的多少也成了他们实力的标志。
卖海鲜如果经营得好当然很挣钱,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最起码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本钱并且竞争者众多的行当,而且海鲜的生死之间价格差距极大,既然要养活的,就要尽量长时间的保鲜,而海鲜脱离海水是很快就会死的,所以海水成了经营者的必需,宾馆酒店更是如此。巨大的需求很快催生了一个新行当,那就是向需要者卖海水。大连目前的行情是,200公斤一桶的海水,可以卖到7元钱!
凌晨3点,天还没亮,大连街头经销海产品的商贩开始忙碌起来,进货、分货、摆货。这其中,给海产品注入新鲜海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头等大事儿。
在某海产品批发市场,早上5、6点钟,几辆像消防车一样的蓝色水罐车鱼贯开到市场大门前,很快,从门里排着队推出几十辆载着空桶的各式手推车,来到水罐车前接海水,然后付钱走人。“我这个桶能装200公斤水,一天至少需要两桶。要是不够,给送水的打电话,随叫随到,特别方便。”一位排队者对记者说。送水者中的一位告诉记者,干这行虽然赚不着大钱,但是比上班的工薪族挣得多。“像这个200公斤的水桶,一桶水,我就可以卖上7块钱!我这个水罐车,能装5吨水,一天快点跑,能卖上4车,这样一天下来,至少可以收入两三百块。这个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但是没有行业主管部门,自由性挺大的,纯属于无本的买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开始干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只好挨家走,一点一点建立关系。要想挣钱,不但要有个好人缘,而且要价格公道,不赚黑心钱。把这个原则把握好了,客户多了,关系铁了,自然买主也就多了,钱也就赚到手了。”
大连卖海水的“老大”是王明星,他目前的身份是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水供应公司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从1991年开始配送海水,是大连卖海水的第一人。自从海水推向市场之后,商家不但可用海水直接养活海产品,而且在饭店内摆上几个大鱼缸,也可以当成观赏的景点,以此招徕生意,可谓是一举两得!有了这两大好处,海水推向市场,指日可待。海水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在1996年前后。当时,海水就已经卖到了沈阳、丹东、本溪、盘锦等城市,每天的海水供不应求,收入也非常可观。仅大连一天就需要300多吨海水。
目前,大连专门有一批人在从事着配送海水的行业,据不完全估计,大大小小的送水车有近百辆,每天的海水需要量有将近1000吨。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尚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据辽宁省海洋部门研究人员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海水作为一种资源应加强管理和利用,但是国内还没有相关法规,只要这些拉海水的人不造成海洋污染、不对堤岸造成破坏,海洋渔业部门目前不予干涉。
大连人能从当地人吃鲜活海鲜中抓住配送海水这一商机,对商家和寻找就业机会者都很有启示。
要善于从需求变化中发现商机。过去,在很多滨海城市,缺的不是海水,而是淡水,海水淡化才是热门。但是现在大连市却能兴起海水配送行业,关键是从业者从餐馆热卖鲜活海鲜且生意红火中把握了商机。
要善于把握潜在商机。在推销员中流行一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但有人却能让和尚买下他的梳子。一位推销员对和尚说:“买了梳子,让善男信女们个个将头发梳理整齐,这是对佛祖的尊重,你脸上也有光呀!”和尚觉得推销员说得有理,就买下了他的梳子。另一位推销员说:“买了梳子,刻上庙宇的地址,送给这些烧香拜佛的人,到这儿的人就会更多,你这里香火会更旺,你也一定会财源广进。”和尚又买下了比上次多得多的梳子。可见,能够在市场处于雏形状态就开始进入的人,是最善于把握商机的人,也是获利最多的人。
商机就在身边,关键是要做有心人,要处处留心。其实,卖水并非大连人的首创。早在二战结束后,就有商人到中东贩运石油,供美国人使用。为了降低长途运输成本,这位美国商人又把淡水运到中东,成为中东人的抢手货,从淡水中获得的利润高出了石油的利润。类似的成功例子有很多。某汽车公司过去生产普通货车,由于国内外同行竞争激烈,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企业发现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保鲜的要求提高了,于是他们与冷柜生产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可跑长途的冷冻车,很受市场欢迎。
大连是海滨城市,海水是平常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能卖出好价钱呢?关键是抓住了服务环节,在服务中创造了价值。要知道,批发海水可不是把海水从海边拉来就卖那么简单,海水需要经过24小时的无光沉淀,并进行二级物理过滤,净化后的海水才能达到适合鱼缸养殖的纯净度。大连的卖水者正是通过这些售前的加工服务和配送服务来提升自己的劳动价值。就如同时下在城市里兴起的煤气灌送、纯净水配送、电脑、网络的上门维护等等服务一样,他们经营的是服务。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趋于细化,客观上提供了许多发展服务业的机会。有的人就是盯住那些新兴产业,围绕其周边做延伸服务的。这也可以称之为“借船出海”。还有的人是通过春雨润物的方式劝说别人接受自己提供的服务。《把冰卖给南极人》的作者陈雨飞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推销自己说服别人的过程,无论你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普通职员、服务员、自由职业者,只要你希望别人认可并接受你,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你就要不断地说服别人,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服务、情感等展示并推销给人们。对于正在寻找就业机会和创业门路的大学生、下岗职工和所有渴望实现人生价值者来说,或许能从大连人卖海水中受到一些商业启发。
作为全国知名的海滨城市和旅游城市,大连的海鲜全国闻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营方式的日益发展,海鲜经营者已经不满足于若干年前销售冷冻或者死掉的海产品,这样的东西在大连也越来越少有人买账。如今,走在大连的大街小巷,稍微有些规模、上点档次的海鲜店门前一般都会立起一个巨大的玻璃缸,里面养着市面上常见的一些鱼鳖虾蟹。老板们借以招徕生意,鱼缸的大小和其中品种的多少也成了他们实力的标志。
卖海鲜如果经营得好当然很挣钱,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最起码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本钱并且竞争者众多的行当,而且海鲜的生死之间价格差距极大,既然要养活的,就要尽量长时间的保鲜,而海鲜脱离海水是很快就会死的,所以海水成了经营者的必需,宾馆酒店更是如此。巨大的需求很快催生了一个新行当,那就是向需要者卖海水。大连目前的行情是,200公斤一桶的海水,可以卖到7元钱!
凌晨3点,天还没亮,大连街头经销海产品的商贩开始忙碌起来,进货、分货、摆货。这其中,给海产品注入新鲜海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头等大事儿。
在某海产品批发市场,早上5、6点钟,几辆像消防车一样的蓝色水罐车鱼贯开到市场大门前,很快,从门里排着队推出几十辆载着空桶的各式手推车,来到水罐车前接海水,然后付钱走人。“我这个桶能装200公斤水,一天至少需要两桶。要是不够,给送水的打电话,随叫随到,特别方便。”一位排队者对记者说。送水者中的一位告诉记者,干这行虽然赚不着大钱,但是比上班的工薪族挣得多。“像这个200公斤的水桶,一桶水,我就可以卖上7块钱!我这个水罐车,能装5吨水,一天快点跑,能卖上4车,这样一天下来,至少可以收入两三百块。这个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但是没有行业主管部门,自由性挺大的,纯属于无本的买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开始干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只好挨家走,一点一点建立关系。要想挣钱,不但要有个好人缘,而且要价格公道,不赚黑心钱。把这个原则把握好了,客户多了,关系铁了,自然买主也就多了,钱也就赚到手了。”
大连卖海水的“老大”是王明星,他目前的身份是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水供应公司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从1991年开始配送海水,是大连卖海水的第一人。自从海水推向市场之后,商家不但可用海水直接养活海产品,而且在饭店内摆上几个大鱼缸,也可以当成观赏的景点,以此招徕生意,可谓是一举两得!有了这两大好处,海水推向市场,指日可待。海水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在1996年前后。当时,海水就已经卖到了沈阳、丹东、本溪、盘锦等城市,每天的海水供不应求,收入也非常可观。仅大连一天就需要300多吨海水。
目前,大连专门有一批人在从事着配送海水的行业,据不完全估计,大大小小的送水车有近百辆,每天的海水需要量有将近1000吨。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尚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据辽宁省海洋部门研究人员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海水作为一种资源应加强管理和利用,但是国内还没有相关法规,只要这些拉海水的人不造成海洋污染、不对堤岸造成破坏,海洋渔业部门目前不予干涉。
大连人能从当地人吃鲜活海鲜中抓住配送海水这一商机,对商家和寻找就业机会者都很有启示。
要善于从需求变化中发现商机。过去,在很多滨海城市,缺的不是海水,而是淡水,海水淡化才是热门。但是现在大连市却能兴起海水配送行业,关键是从业者从餐馆热卖鲜活海鲜且生意红火中把握了商机。
要善于把握潜在商机。在推销员中流行一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但有人却能让和尚买下他的梳子。一位推销员对和尚说:“买了梳子,让善男信女们个个将头发梳理整齐,这是对佛祖的尊重,你脸上也有光呀!”和尚觉得推销员说得有理,就买下了他的梳子。另一位推销员说:“买了梳子,刻上庙宇的地址,送给这些烧香拜佛的人,到这儿的人就会更多,你这里香火会更旺,你也一定会财源广进。”和尚又买下了比上次多得多的梳子。可见,能够在市场处于雏形状态就开始进入的人,是最善于把握商机的人,也是获利最多的人。
商机就在身边,关键是要做有心人,要处处留心。其实,卖水并非大连人的首创。早在二战结束后,就有商人到中东贩运石油,供美国人使用。为了降低长途运输成本,这位美国商人又把淡水运到中东,成为中东人的抢手货,从淡水中获得的利润高出了石油的利润。类似的成功例子有很多。某汽车公司过去生产普通货车,由于国内外同行竞争激烈,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企业发现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保鲜的要求提高了,于是他们与冷柜生产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可跑长途的冷冻车,很受市场欢迎。
大连是海滨城市,海水是平常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能卖出好价钱呢?关键是抓住了服务环节,在服务中创造了价值。要知道,批发海水可不是把海水从海边拉来就卖那么简单,海水需要经过24小时的无光沉淀,并进行二级物理过滤,净化后的海水才能达到适合鱼缸养殖的纯净度。大连的卖水者正是通过这些售前的加工服务和配送服务来提升自己的劳动价值。就如同时下在城市里兴起的煤气灌送、纯净水配送、电脑、网络的上门维护等等服务一样,他们经营的是服务。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趋于细化,客观上提供了许多发展服务业的机会。有的人就是盯住那些新兴产业,围绕其周边做延伸服务的。这也可以称之为“借船出海”。还有的人是通过春雨润物的方式劝说别人接受自己提供的服务。《把冰卖给南极人》的作者陈雨飞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推销自己说服别人的过程,无论你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普通职员、服务员、自由职业者,只要你希望别人认可并接受你,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你就要不断地说服别人,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服务、情感等展示并推销给人们。对于正在寻找就业机会和创业门路的大学生、下岗职工和所有渴望实现人生价值者来说,或许能从大连人卖海水中受到一些商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