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理论的近代探索与传承发展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5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史具体指的是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阶段历史。这是一个乱象纷呈的年代,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和各种思潮,清朝的封建勢力、西方思想的引入、维新派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等。各种学术势力和思潮都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虽然社会处于无组织状态,但是学术研究却是异常活跃。区域上看,虽然国内政治格局不稳定,但无论在国统区还是共产党的统治区各种学术研究都蓬勃发展,也形成这个时期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研究特点。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文化学术界还是文学界,都一直深受近代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史学理论也在持续发展着,而且取得了一定成就,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的特色,当然也带有这个历史时期特有的烙印。近代史学可以说是近代历史留下的历史的回音,而史学理论则是历史的车辙碾过之后留下深深的印记。近代历史的异彩纷呈也使得这个时代史学理论研究不再枯燥,有着时代赋予的色彩和文化印象。
  叶建的《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是阐释这个特定时代的历史理论研究的专著,通过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历史形成与演进的介绍,对近代史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解读。作者重点阐释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中问题探索的阶段和历程,以及近代史学家们对此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还探讨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受和借鉴,以及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继承和阐发等各方面的问题,详尽而系统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传承意义。
  史学,尤其是史学理论,总是感觉有些距离,而且有些神秘。虽然人们对历史并不陌生,但一旦上升到理论高度便显得有些曲高和寡,能够让读者读下去而且受到一定的教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著脉络框架十分清晰,读者通过简单的介绍和目录,便可以大体知道本书的结构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历史理论带给读者的沉重感,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而且,正如前文所述,中国近代的有着独特的历史环境,各种政治力量,各种文化团体和学术思潮涌现,加上内忧外患,一切都显得千头万绪。关于这段历史时期的史学理论研究自然也是纷繁复杂,想从中理清脉络,并研究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实属不易。作者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抓住主干,梳理旁支,条分缕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神秘面纱,使之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豁然打开读者视觉的框架结构,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足可以看出作者经过认真刻苦思索和探寻的过程,这也是本著一个最鲜明特点。本著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对中西方史学理论的交流与借鉴的阐释。自从人类的文明史形成之后,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就没有间断过,尽管清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但仍然没有隔断文化的交流。清朝灭亡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各种文化思想也被带进来,中国近代文化思想的异彩纷呈也多半源于外国思潮的引入和搅动。尤其是梁启超、谭嗣同所倡导的“维新运动”,其实就是引进西方世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即“Democracy”和“Science”,民主与科学。这对当时的学术研究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各种学术思想和学术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学理论研究自然也受到这个时代特定环境的影响,与西方史学理论发生剧烈碰撞和交流。当时的社会思潮使研究者的思想进一步开放,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因而能够做到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有效阐发,并合理进行吸收和借鉴,也使得西方的一些先进的史学理论得到学习和传播。再次,本著还关注史学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有传承才能有发展,这是任何一门学术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必然发展方向。作者探讨了关于史书体裁、体例总结,对古代史家史学思想的阐发,以及对传统考据精神、方法的继承和发扬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借鉴。同时,作者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体系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可谓重大而深远,从学术研究到政治格局,马克思主义都起着灵魂性的指导作用。中国近史学理论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本著重点介绍了马克思史学理论产生的条件、理论贡献和巨大影响,还介绍了李大钊、瞿秋白等先驱者的重大功绩,以及何干之、翦伯赞等学者的成就,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在今后的史学研究成为指导思想的必然趋势。直到现在,国内学者对史学的研究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导,同时,也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思想在中国近代史学理论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研究,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下,兼容并蓄,对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进行继承、阐释和再创造。可以看出作者这部作品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和学术积累,是其长期研究成果的凝结。读者在领会近代史学理论的同时,也不禁会对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油然而生敬意。
  (作者系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民族民间舞蹈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且还是每个氏族成员必备的技能之一。从最初的宗教舞蹈到后来的习俗舞蹈、礼仪舞蹈和祭祀舞蹈,我国的民间舞蹈一直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并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民间舞蹈不仅越来越专业,也成为了一个地区和民族民俗民风以及社会文化的体现。民间舞蹈与人民群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渗透进了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特别是新疆地区的
期刊
现代美术作品与传统的中国画不同,它十分注重技巧性、组合性和独特性以及线条、色彩的明暗处理。因此对于美术初学者而言,掌握最基础的绘画技巧是创作优秀美术作品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将绘画技巧的理论理解透彻,再加以实践练习,方能强化技巧的灵活性,创作出带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对初学者的绘画技巧,西班牙派拉蒙专业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现已出版了《油画入门表现技法》、《101个绘画创作技法》、《水彩画入门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心灵栖息地和一种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人数一直稳步攀升,促进了区域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旅游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旅游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观光浏览,而对旅游的形式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便催生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这种旅游模式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它仍然成为
期刊
大众旅游存在的负面影响,加上绿色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催生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观,满足人们的绿色旅游需求。生态旅游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践行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原则,受到了全世界各个旅游组织的青睐。目前,国内外旅游专业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围绕着生态旅游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研究和积极探索。世界各地也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竞相开展着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但是,无论
期刊
新媒体时代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大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也为高校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提供了新渠道。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新媒体在给高校与学生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的最大特点便是虚拟,“虚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充满了无限遐想,也充满着无限的誘惑。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自我体现更
期刊
伴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和交流,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同时,西方的文学和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人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着与中国文学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学,其中对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的探索最为广泛。纵观历史发展的轨迹,文学作品的最后归宿始终是对于人的探讨以及对思维意识的认知,各个学派、各种学说百家争鸣。在文学的领域中,截止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两大主要的文学体系,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对
期刊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和运动方面的国粹,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并被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块中。但事实上,学界对于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创新方面的研究似乎很少涉猎,更谈不上有深入系统的研究,致使一些传统武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处于迷茫的状态。2014年,佟秀春著的《我国传统武术教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一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正式出版。这部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传统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传统武术套路教学理论、传统武术的
期刊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也是文化传承的主干通衢。古今中外,各国都把教育的发展列为民族发展之本。中国的教育更是源远流长,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两千年前的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治学道理和教育理论,门下弟子三千,成名者72位。孔子也因为教育理念和成就而被后人尊位“至圣先师”,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学习借鉴和膜拜!如今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蓬勃发展,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新月异,也对教育内容和人
期刊
摘要: 课堂沉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探究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成因,减少课堂沉默现象或行为成为近年来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基于内隐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为何不敢进行课堂表达进行探索,我们发现了四种与课堂沉默有关的内隐理论或信念,即:“担心回答不正确或质量不高会丢面子”、“担心因自己的问题而打断老师、干扰全班同学会被认为是自私的”、“担心被认为是爱出风头的而受到孤立”和“担心提出
期刊
摘要: 高等教育治理包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以及高等教育治理成本三个构成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状况。认识与厘清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以及高等教育治理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基本上可以把握住高等教育治理的基本状况。高等教育治理商数的提出,就是通过认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把握高等教育治理状况的一次尝试。高等教育治理商数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评估得分与高等教育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