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费被银保撞了一下“腰”
2011年,作为国内保险公司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銀保渠道的颓势影响了很多险企的保费增速。
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银保业务代理网点数量是11.82万家,银保渠道保费为1269亿元,相比2010年同期的保费1499亿元,网点数量8.32万家,2011年的网点数量增加3.5万家,保费却减少230亿元,负增长达到15.3%,占全国总保费的比重也由71.1%降至62.6%,占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调查得知,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渠道的保费收入是3515亿元,而2010年上半年,来自银行渠道录得的保费就达到2139.14亿元,占比所有兼业代理渠道总保费的65.77%,其中银行网点占所有兼业渠道的55.66%,共达到15.56万家,按此测算,2011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约为1700亿元,同比减少将近400亿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往年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长规律一般是前三季度完成全年的任务,首季保费最多,此后逐季下降,平均前三季度的行业保费都会达到千亿元以上,第四季度则会明显下降。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发现,2010年全国银保在三季度的时候保费达到3200亿元,平均每季度1000多亿元,第四季度保费则只有300亿元,全年保费为3500亿元。
由此预测,2011年银保渠道将少收1000亿元左右的保费。
全国的银保市场不容乐观,地方的银保市场又呈现什么景象呢?以湖北市场为例,2011年前三季度,湖北省银保渠道有3722个代理网点,2010年同期代理网点2943个。(见图1 湖北省银保渠道代理网点数量)
2011年前三季度,湖北省银保渠道保费是169.4亿元,2010年同期银保渠道保费170.7亿元。相比之下,2011年湖北省银保渠道在新增779个代理网点的情况下,保费却减少了1.3亿元。(见图2 湖北省前3季度银保保费收入)
三大险企的数据更能说明2011银保的颓势。2011年上半年,平安人寿的银保业务规模为134.59亿元,同期下降17.3%;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业务收入280.06亿元,同期下降1.3%;中国人寿实现银保保费944.21亿元,同期增长3.5%,但同期增速下降。
银保市场寒风萧瑟的背后,到底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多重力量推银保入冬
主推手银保新政。
2011年3月份,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采取了关于“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不得在银行网点驻点”等措施,这从长期来看将促使银保合作向专业化、深入化、健康化转型,但短期内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并直接体现在了2011年国内保费收入的下滑上。
银行揽存揽储助推。
2011年年初以来,银行为满足贷存比要求,高息揽存,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70%,年化收益率达4%-5%;受贷款调控影响,房地产企业借道发行信托计划,年化收益率达12%-15%。短期看,保险产品吸引力明显下降,这一渠道分流了大部分银保资金。
央行加息,银保失色。
近几年来,央行数次上调利率,相比之下一些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失去吸引力,甚至部分万能险的收益比不过五年期定期存款,这直接导致了银保产品吸引力的下降。
手续费上升。
银保产品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具有很大替代性,客观上存在着与银行利益的潜在冲突,因此为了销售业绩,保险公司对银行渠道施以高额激励,从而导致银保业务手续费的不断上升。不断攀升的银保手续费也“吓退”了原本要在银保业务发展的风生水起的中小寿险公司。
银保业务发展不成熟。
当前银保业务尚处于一种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的状态,突出表现在产品类型单一、重质不重量等方面。
持续紧缩的应对之策
2011年12月14日,上海银监局和保监局首个下发了对银保渠道予以规范的《实施细则》。在这份文件中两大监管局明确提出“商业银保代理保险业务必须做到一点一证,无证网点不得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等规定。对于在银保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销售误导、群体性退保事件、没有取得营业资格擅自销售产品的、违规向银行支付账外费用的,以及非法印制不合规宣传产品的,两大监管局都提出了明确的行政处罚要求。对于银保市场来说,这固然能引导市场长期良性发展,但是短期来看,肯定对保费收入有影响。
《实施细则》的发布意味着2012年银保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有持续趋势。针对银保业务很容易受到监管政策和银行策略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变银保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保障型产品;二是转变业务发展模式,打造全新银保合作机制。
针对银保市场持续紧缩的政策,保险业采取了积极的态度。2011年4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基金、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均纳入可代理保险业务的范围。这说明,保险业开始努力拓宽保险产品的代理销售渠道。
此外,险企积极发展电销和网销新渠道,对个险渠道更加重视,对代理人的考核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策略向长期期缴产品转型,运用种种措施来抵消银保业务下滑的影响。
在遭遇挑战的同时,2012年银保市场也有诸多回暖因素:紧缩货币政策的转向趋势;2012年有望进入降息周期,寿险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有望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新规出台,有利于遏制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使市场回归理性;差异化产品开发为打开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等。这些都为2012年银保发展带来了利好。
2011年,作为国内保险公司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銀保渠道的颓势影响了很多险企的保费增速。
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银保业务代理网点数量是11.82万家,银保渠道保费为1269亿元,相比2010年同期的保费1499亿元,网点数量8.32万家,2011年的网点数量增加3.5万家,保费却减少230亿元,负增长达到15.3%,占全国总保费的比重也由71.1%降至62.6%,占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调查得知,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渠道的保费收入是3515亿元,而2010年上半年,来自银行渠道录得的保费就达到2139.14亿元,占比所有兼业代理渠道总保费的65.77%,其中银行网点占所有兼业渠道的55.66%,共达到15.56万家,按此测算,2011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约为1700亿元,同比减少将近400亿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往年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长规律一般是前三季度完成全年的任务,首季保费最多,此后逐季下降,平均前三季度的行业保费都会达到千亿元以上,第四季度则会明显下降。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发现,2010年全国银保在三季度的时候保费达到3200亿元,平均每季度1000多亿元,第四季度保费则只有300亿元,全年保费为3500亿元。
由此预测,2011年银保渠道将少收1000亿元左右的保费。
全国的银保市场不容乐观,地方的银保市场又呈现什么景象呢?以湖北市场为例,2011年前三季度,湖北省银保渠道有3722个代理网点,2010年同期代理网点2943个。(见图1 湖北省银保渠道代理网点数量)
2011年前三季度,湖北省银保渠道保费是169.4亿元,2010年同期银保渠道保费170.7亿元。相比之下,2011年湖北省银保渠道在新增779个代理网点的情况下,保费却减少了1.3亿元。(见图2 湖北省前3季度银保保费收入)
三大险企的数据更能说明2011银保的颓势。2011年上半年,平安人寿的银保业务规模为134.59亿元,同期下降17.3%;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业务收入280.06亿元,同期下降1.3%;中国人寿实现银保保费944.21亿元,同期增长3.5%,但同期增速下降。
银保市场寒风萧瑟的背后,到底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多重力量推银保入冬
主推手银保新政。
2011年3月份,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采取了关于“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不得在银行网点驻点”等措施,这从长期来看将促使银保合作向专业化、深入化、健康化转型,但短期内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并直接体现在了2011年国内保费收入的下滑上。
银行揽存揽储助推。
2011年年初以来,银行为满足贷存比要求,高息揽存,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70%,年化收益率达4%-5%;受贷款调控影响,房地产企业借道发行信托计划,年化收益率达12%-15%。短期看,保险产品吸引力明显下降,这一渠道分流了大部分银保资金。
央行加息,银保失色。
近几年来,央行数次上调利率,相比之下一些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失去吸引力,甚至部分万能险的收益比不过五年期定期存款,这直接导致了银保产品吸引力的下降。
手续费上升。
银保产品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具有很大替代性,客观上存在着与银行利益的潜在冲突,因此为了销售业绩,保险公司对银行渠道施以高额激励,从而导致银保业务手续费的不断上升。不断攀升的银保手续费也“吓退”了原本要在银保业务发展的风生水起的中小寿险公司。
银保业务发展不成熟。
当前银保业务尚处于一种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的状态,突出表现在产品类型单一、重质不重量等方面。
持续紧缩的应对之策
2011年12月14日,上海银监局和保监局首个下发了对银保渠道予以规范的《实施细则》。在这份文件中两大监管局明确提出“商业银保代理保险业务必须做到一点一证,无证网点不得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等规定。对于在银保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销售误导、群体性退保事件、没有取得营业资格擅自销售产品的、违规向银行支付账外费用的,以及非法印制不合规宣传产品的,两大监管局都提出了明确的行政处罚要求。对于银保市场来说,这固然能引导市场长期良性发展,但是短期来看,肯定对保费收入有影响。
《实施细则》的发布意味着2012年银保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有持续趋势。针对银保业务很容易受到监管政策和银行策略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变银保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保障型产品;二是转变业务发展模式,打造全新银保合作机制。
针对银保市场持续紧缩的政策,保险业采取了积极的态度。2011年4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基金、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均纳入可代理保险业务的范围。这说明,保险业开始努力拓宽保险产品的代理销售渠道。
此外,险企积极发展电销和网销新渠道,对个险渠道更加重视,对代理人的考核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策略向长期期缴产品转型,运用种种措施来抵消银保业务下滑的影响。
在遭遇挑战的同时,2012年银保市场也有诸多回暖因素:紧缩货币政策的转向趋势;2012年有望进入降息周期,寿险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有望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新规出台,有利于遏制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使市场回归理性;差异化产品开发为打开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等。这些都为2012年银保发展带来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