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路途中,匆匆又读了一遍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鄙视》。题材很平淡,都是凡俗之人的日常生活,但每一笔都很犀利,专戳人心中最痛的幽谧之处。这本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作家的爱情困境,深层却是现代男性无处不在的两难。两难犹如一道大裂谷,人生不可控制地飞速坠落。坠落中,让他万般焦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妻子到底还爱不爱自己?在传统中,这似乎是女性对男性绵绵不绝的追问,而在《鄙视》中,位置已经颠倒过来。这本小说写于20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途中,匆匆又读了一遍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鄙视》。题材很平淡,都是凡俗之人的日常生活,但每一笔都很犀利,专戳人心中最痛的幽谧之处。这本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作家的爱情困境,深层却是现代男性无处不在的两难。两难犹如一道大裂谷,人生不可控制地飞速坠落。坠落中,让他万般焦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妻子到底还爱不爱自己?在传统中,这似乎是女性对男性绵绵不绝的追问,而在《鄙视》中,位置已经颠倒过来。这本小说写于20世纪50年代,今天读起来,仿佛是一本新时代男女力量变迁的预告。
明天要和青年作家张怡微,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一起聊这本小说。怡微是中文系的同事,更是我心里的文學之光。女性如何以文学打开自己的人生?她是充满生机的证明。和她一起参加过不少次文学分享会,印象最深的是八年前,在上海思南路文学会馆谈她的长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事先读了三遍,把喜欢的部分划上红道道,有待商榷的部分涂上黄道道。在现场,怡微笑着说:“肯定黄道道到处都是,红道道只有一点点。”全场笑起来,她的从容让我毫无顾忌,句句真实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一个能让我直言不讳的人,这在朋友中十分难得。
脱口秀演员中只认识周奇墨,颜怡、颜悦没见过面,但丝毫不陌生。去年开始看这对双胞胎的脱口秀,感觉她们与其他演员很不相同。别人常常是在各种梗中获得掌声,而她们更注重从语言自身的能量中挖出笑声。这需要对文字、文学有深切的积累,需要属于幽默的智慧。一直想去现场看看她们的演出,但一票难求。这次有机会同场分享,真是文学的天意。主办方说,这两姐妹听说邀请我很开心,毫不犹豫前往。同属文学的人往往神奇鬼怪地聚到一起,冥冥之中隐约有一条密道。
《鄙视》是一本经得起反复读的书,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会。今天读着,忽然想到了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盲刺客》,其中写道:“不管什么事,我们都想知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免伤害自己;如果需要,我们会把双手伸进火中。好奇不是我们唯一的动机:爱、悲痛、绝望或仇恨会驱使我们这么做。我们会无情地窥探死者的秘密:我们拆他们的信件;我们会读他们的日记;我们会翻动她们的垃圾,希望从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人那里得到一个暗示、一句遗言、一种解释——他们令我们捧着口袋,而口袋常常比我们想象的要空很多。”
现代人能不能避免像《鄙视》中的男主人公那样无休无止地追问?能不能让相爱的男女之间多一些未知?我们永远有不能与任何人分享的内在感知,哲学意义上的这种主体间性是人类根本属性之一。多一些对彼此孤独的尊重,而不是无孔不入的越界,若是忽视这个关键的尺度,难免倾尽全力,也只会获得一个吞噬人生的空口袋。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去公园遛弯儿,看到一位老者在画画。走近一瞧,老者画的是一棵树,黑褐色的树干,树叶已经泛黄,有一片树叶还被虫子啃噬了一个洞。老者时而抬头观察不远处的树,时而低头在画板上画画,并未注意到我在他身边。说实话,老者画功实在不敢恭维。 旁边一位大妈也凑过来看老者画画,大妈心直口快,问:“您学画画几年了?”老者未抬头,继续画他的画,笑着回了句:“自学,画十多年了。”大妈马上建议老者去附近老年大学国画班学习一
什么是真正的见识?见识有关于对世界的洞察,对人性的判断,对事物的取舍。 三流的见识是关于消费的见识,这是很多人最引以为豪的。刀叉怎么摆,牛排怎么选,哪个酒庄好,哪个装修风格流行……这种“见识”是消费,你到了那个层次,自然会了解,只是一种圈子的熟悉。如果你不在那个层次,知道再多也只是满足一下好奇心,没什么用处。把这些当作金科玉律去模仿,只会东施效颦。 二流的见识是关于生产的见识,但是被动获得的。
看书的人可以随心评价历史,而历史却在阴影里向人冷笑。“太阳底下无新事”是一句深长的喟叹。 蜡梅花开的时候,在最强的阳光下影子也淡得很,人人来赏,赏完了还要舞文弄墨给自己留念,一树浓绿的梅叶有谁注意?笑拈梅枝嗅的尼姑,究竟是悟到了春意,还是发觉了自己的痴妄。她的笑里有阴影。 我一直奇怪,晒太阳是为了寻求温暖,那么这个晒字为什么用“西”作偏旁?西下的阳光肯定是越晒越凉。也许,越来越少的温暖让人感到
我生于20 世纪50年代,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一切百废待兴。我在农村长大,见过牛耕人拉、肩挑人抬的生产方式,也经历过用野菜、树叶充饥的困难时期。 5岁时,父亲上河工省下几个玉米卷子带回来,祖父切成片,用提篮悬挂梁上,我呆坐梁下,盼望着祖父拿些给我吃。祖父每天只给我拿两三片吃,那滋味胜过一切美味。那时吃油少得可怜,做菜时只用油撇子舀上一撇子,现在想想即使十撇子最多也就一两油,一大锅菜连个油花也看
20世纪30年代初,四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同在国立清华大学学习,由于共同的文学爱好走到了一起,成为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时称“清华四剑客”。“四剑客”中的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都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 改革开放之初,我在北大中文系求学时,有幸在“四剑客”中除李长之外其他三位先生门下奔走。吴组缃、林庚两位先生都是中文系教授,老当益壮,自然时常在课堂上耳提面命;而季羡林先生长期执教于东语系,我虽在公开场合
刘毓璜(中)与学生合影 文史笔记多记轶闻,属野史,总为读史者所忽略,然而其中不无有价值的记录。以下为南京大学历史系一些名师的往事钩沉,其内容不免失之琐屑,但作为趣史,亦或可读。蔡东藩曰:“窃谓稗官小说,亦史之支流馀裔,得与述古者并列。”诚哉斯言,稗官野史,亦有其镜鉴意义欤!伍贻业 伍贻业先生,回族人,其经名伊布拉欣。他是南京大学1958届毕业生,有才,志向大,早在上大学期间就有写一部独具特色的
全晋会馆 倘若赋水土以性格,苏州城大抵是悠扬婉丽的。坐落于平江历史街区的苏州戏曲博物馆(包括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或许正是这种气场的溯源和钩沉。1986年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之际,苏州戏曲博物馆落成,与“传统戏”惺惺相惜。昆曲声有形 昆曲元素是苏州戏曲博物馆里的重头戏。作为汉族戏曲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从元朝末年“昆山腔”到明朝以后的“百戏之祖”,从新中国成立后经典曲目的创新传
一 西江千户苗寨在黔东南,白水河穿过村庄流经两岸的稻田。早起能看到晨雾笼罩着高高低低的梯田,吊脚樓依山势而建,山腰处保留了不少百年前的老屋。 苗寨的窄路沿着坡地起伏,偶尔看见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拿着竹竿从蜿蜒的小路上下来,或是遇见背着竹篓的老人,装了一篮子细长的草用来喂猪。山上有泉眼,泉水从坡口处灌下,水势很大,摸一下冰凉透骨。苗族人造梯田要先根据水流的方向,考虑到灌溉,一般在水源下方开田。开田
高田坑村小巷 秋日,天高云淡,我和几位摄友相约赴浙江省开化县高田坑村拍摄星辰,因为那里被誉为“中国最美星空古村落”。 开化多山,村庄多半在山脚下、溪水边,高田坑村却坐落在海拔近700米的山上,真可谓村如其名。车到台回山的三岔路口,需换乘中巴。窄窄的盘山公路翻山越岭,蜿蜒而上。愈往山的深处走,愈感古朴幽静、远离尘嚣。 这山路足有3公里多。至村口,映入眼帘的是“高田古民居”字样,一旁是一幢木质结
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开了一家小纸厂,几年里一直经营得不错。一次父亲去外地送纸,结果遭遇连绵的阴雨,纸全淋湿了。那次赔了很多钱,小纸厂倒闭了。母亲因为着急上火,一病不起。 家庭陷入窘迫困顿之境,我每天迈进家门就感觉愁云惨淡。母亲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哎,这日子怎么过下去!”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炉火上熬好的药端给母亲说:“熬过去!就像这药一样,熬着熬着就熬出药香了,你喝下去病就好了。”母亲依旧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