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能力呢?1、情境引路,激发写作兴趣。只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2、日积月累,丰富习作素材。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3、合理想象,提高习作能力。想象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4、观察细致,丰实习作内容。鼓励学生细观察、勤练习,持之以恒。5、精雕细琢,修改习作不足。
【关键词】情境 日积月累 想象 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10-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教学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如何才能让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并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点:
一、情境引路,激发写作兴趣
中年级学生对习作畏难,与教师没有从真实情感入手,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上课时,我故意迟到了2分钟,然后急匆匆的走进教室,气呼呼的对学生们说:“气死我了,刚才吃早饭时,我家那条小坏狗馋的跳到茶几上抢我的油条吃,弄了我一身油。唉!没办法,只好又换了一身衣服,结果,迟到了!我们家这条小馋狗呀,真是叫人又爱又恨!同学们,你们家养的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呀?”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这个说:“我家的小猫就爱睡懒觉,白天怎么叫它也不醒,即使醒了,也是懒洋洋的。”那个说:“我爷爷养的小八哥学话可快了,一有客人来就爱卖弄它的口才”……
我见学生的表达的欲望愈来愈强,就立刻因势利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家小动物的特点吧!可要说的具体点啊,并且谈出你对它的感情,然后再把你说的写下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不再枯燥无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变得乐说、乐写。
二、日积月累,丰富习作素材
有的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习作中鲜有精彩词句出现。“功夫在诗外”,我们语文老师其实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如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记日常生活中的俗语、成语、谚语、俚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的学生除了日记、周记本外,每人还都有一个“文海拾贝”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收集到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经典诗词等。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习作时就再也不用为没有合适的词句和习作素材而发愁了。
三、合理想象,提高习作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确实,想象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如:《长城》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人们在险峻的山岭间流着血汗、抬着石块,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身后还有高举皮鞭的恶吏……自己想象后再小组交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然后把这个片段写下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了习作能力。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多读充满创造性想象的童话、神话、科幻故事等。读后练写童话,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和未看到的,通过想象还原出来,记录下来。
四、观察细致,丰实习作内容
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应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关于观察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观察片断。如写一件工艺品,一个小动物或一处自然景观,也可以写老师、同学的肖像素描。有一次,我刚理了发,一进教室,就和同学们开玩笑地说:“看看,老师年轻了吧?”学生们粗粗打量了我一番,然后七嘴八舌的喊起来:“更帅了!”“老师就像刘德华!”……“那谁能仔细的观察一下老师,把我的样子具体而又形象的说出来?”我趁机问道。立刻,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都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我,还不时的拿笔记一下。这节习作课上的非常成功,同学们都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刻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五、精雕细琢,修改习作不足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作文教学明确提出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完了,从头至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改,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好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 日积月累 想象 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10-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教学明确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如何才能让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并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点:
一、情境引路,激发写作兴趣
中年级学生对习作畏难,与教师没有从真实情感入手,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上课时,我故意迟到了2分钟,然后急匆匆的走进教室,气呼呼的对学生们说:“气死我了,刚才吃早饭时,我家那条小坏狗馋的跳到茶几上抢我的油条吃,弄了我一身油。唉!没办法,只好又换了一身衣服,结果,迟到了!我们家这条小馋狗呀,真是叫人又爱又恨!同学们,你们家养的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呀?”听我这么一说,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这个说:“我家的小猫就爱睡懒觉,白天怎么叫它也不醒,即使醒了,也是懒洋洋的。”那个说:“我爷爷养的小八哥学话可快了,一有客人来就爱卖弄它的口才”……
我见学生的表达的欲望愈来愈强,就立刻因势利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家小动物的特点吧!可要说的具体点啊,并且谈出你对它的感情,然后再把你说的写下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不再枯燥无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变得乐说、乐写。
二、日积月累,丰富习作素材
有的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习作中鲜有精彩词句出现。“功夫在诗外”,我们语文老师其实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如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记日常生活中的俗语、成语、谚语、俚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的学生除了日记、周记本外,每人还都有一个“文海拾贝”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收集到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经典诗词等。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习作时就再也不用为没有合适的词句和习作素材而发愁了。
三、合理想象,提高习作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确实,想象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如:《长城》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人们在险峻的山岭间流着血汗、抬着石块,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身后还有高举皮鞭的恶吏……自己想象后再小组交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然后把这个片段写下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了习作能力。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多读充满创造性想象的童话、神话、科幻故事等。读后练写童话,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和未看到的,通过想象还原出来,记录下来。
四、观察细致,丰实习作内容
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应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关于观察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观察片断。如写一件工艺品,一个小动物或一处自然景观,也可以写老师、同学的肖像素描。有一次,我刚理了发,一进教室,就和同学们开玩笑地说:“看看,老师年轻了吧?”学生们粗粗打量了我一番,然后七嘴八舌的喊起来:“更帅了!”“老师就像刘德华!”……“那谁能仔细的观察一下老师,把我的样子具体而又形象的说出来?”我趁机问道。立刻,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都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我,还不时的拿笔记一下。这节习作课上的非常成功,同学们都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刻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五、精雕细琢,修改习作不足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作文教学明确提出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完了,从头至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改,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好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