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天华,因为他与国乐大师刘天华重名,又是国内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故有“小刘天华”之称。
众所周知,国乐大师刘天华,“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把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了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
而“小刘天华”也有着事业上丰富传奇的经历,牛年到来之际,本刊记者有幸专访到刘天华先生,一起分享他精彩的音乐人生。
与大师同名
刘天华的父母酷爱民族音乐,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商定,如果出生的是男孩,就取名为刘天华,教他学二胡,学音乐。这样一个充满了艺术气质的家庭,注定了刘天华的一生都将与音乐有缘,与音乐为伴。
1960年,刘天华出生于江苏盐城,在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谆谆教诲下,六岁就开始学习二胡,拜师于沈策高、严克棋先生。197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跟涂咏梅教授学习二胡、高胡。跟茅源教授学习作品分析、作曲和声。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江苏省戏剧学校。在学校的教学中,他认真专习了京、昆、锡、扬、越剧等地方戏曲的音乐理论,与此同时,又对欧美流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期间,他先后谱写了《蒙蒙雨》、《小雨滴》等原创作品,被校内外的学生广泛传唱。
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移植改编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受到了老一辈二胡演奏家张锐、甘涛、瞿安华先生的赞扬。经过二胡演奏家刘长福的修订,被选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二胡考级教程中,作为二胡演奏的重要篇目。
1996、1998年度,刘天华两度赴宝岛台湾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台湾中华时报》称他为“才华横溢、技艺精湛、富有强烈表现欲的大陆青年二胡演奏家。”
古典的流行
刘天华在他的二胡专业领域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傲人的成绩,同时,乐观向上、心态年轻的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流行音乐的追求。凭借着自身民族古典音乐的浓厚积淀,刘天华把古典元素融入到流行的时代脉搏中去,在1995年,他创作的歌曲《雨巷》获得成功,著名歌手江涛演绎的活色生香。
“雨巷诗人”戴望舒笔下的江南雨巷和梦中那丁香一样的姑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无限浪漫、迷惘和朦胧的希望。诗中的叠句、重唱,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轻轻念诵之时便如浅唱低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姑娘款款走出人们的梦中。
刘天华真的用跳跃的音符把这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勾勒了出来。如泣如诉琵琶的弹拨声,百转千回,诉说着如丁香结一样的愁情。这旋律朗朗上口,优美动听,宛如少女轻启朱唇,诉说着心中的美好和动人的情愫,悠扬、轻松、明快、清新,让人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刘天华不仅专注于舞台音乐的创作,还为十几部各种题材的电视剧进行配乐,从传统的剧目中提炼出精华,融合近现代的元素,使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锻造出极致的音乐和丰盛的艺术享受。
现在,他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教授的身份活跃在音乐的舞台上,同时又在公安部金盾影视中心和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担任音乐总监,繁忙的工作令他频频往返于北京、上海,为艺术的发展交流和发扬光大而奔波努力。2008年,刘天华应杭州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参加了由张斌导演组织的反映杭州南宋历史的音乐舞蹈诗《南宋乐舞》的创造,并任西湖博览会的音乐总监。
2009年刘天华的新年计划是作为上海世博会百名世界作曲家之一,为世博会创作歌曲,和台湾著名音乐人伍思凯共同完成大型原创音乐剧《上海往事》,他将担任该剧的音乐总监。
悦而生乐
刘天华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说,一个人的艺术生命是很短暂的,艺术家应该把最好的一面留给观众。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让自己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生,寻找灵感。刘天华在创作之余,经常独自一人,云游四方,踏遍大好河山,带着一颗孤独的心去寻求音乐的源泉。
谈起取得成功的心得,刘天华说,要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精力钻研进去,做一个真实的人,从音乐中感受灵魂。其实刘天华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音乐只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是用来调节情绪、为生活增添快乐的音符。“随性而悦,悦而生乐”是他个人的创作心得,内心孤独的他特别珍惜身边的朋友,每年刘天华都会自己准备一盘磁带,把对朋友的祝福和问候录在带子上,作为礼物相赠。
“人过留声,雁过留名”,中国音乐史上这位大名鼎鼎的“小刘天华”用自己优秀的天赋和后天勤奋的努力,谱写了一曲精彩的乐章,挥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本刊记者 拜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