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情境语,再读家国情怀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可见,鲁迅的作品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同时,高中生又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尝试通过情境语的提示功能,感受鲁迅笔下蕴藏的家国情怀和人格力量。
   【关键字】鲁迅;情境语;感受;力量
   俗话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可见,鲁迅的作品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究其原因,恐怕除了时代的距离,还有犀利的文笔、隐藏的情感。同时,高中生又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扫除他们的阅读障碍?我们尝试通过情境语的提示功能,感受鲁迅笔下蕴藏的力量。
   一、鲁迅作品渗透着浓厚的爱国情感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这种相关,细究起来,其核心应该是鲁迅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他把小我融入时代与家国情怀当中。因而,他的笔锋犀利无情,目的是为了用文字唤醒当时麻木的国人。
   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的这篇文章,标题成了第一个阅读障碍。乍一看,有点矛盾啊,到底是为了“记念”还是为了“忘却”?学生心里有疑惑。但,细品之下,我们似乎也能拨开云雾,寻得一丝光亮,找到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为了记住大家不久之后即将淡忘的那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鲁迅为什么要用文字来提醒国人不要“忘却”?文章并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但在那个黑暗势力横行无忌的时代,作为一个发声者,鲁迅在为谁发声?又在为谁奋笔疾书?说到底,应是他对国家、民族那份深沉的爱!因为热爱,所以更痛惜五位青年作家的离去。把握了这些情境语的提示,我们也逐渐明了,鲁迅是怀着痛惜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一切都是为了纪念!
   在这堂阅读课上,通过提问式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把握阅读期待,找准突破口,在这个看似矛盾的题目上做文章,进行一番引导,让学生把握情境语,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让他们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鲁迅作品充溢着犀利的批判精神
   人们都说,读鲁迅,就是读一个时代,观照一个时代。虽然过去快一个世纪,但鲁迅的文章往往是常读常新,这就是鲁迅作品的生命力。
   当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国人的麻木,仅靠医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病灶在思想。如果思想不改变,灵魂得不到救治,中国找不到出路。
   “祥林嫂”,大家都哀叹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鲁迅用看似平淡的笔调,娓娓讲述这个来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经历,也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示她的不幸人生。但是,祥林嫂身边的人,哪怕是和她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柳妈,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也不能感同身受,她对祥林嫂捐门槛的建议看似救赎,实则把她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文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J].《甘肃教育》,2003年Z2期
   [3]李晓晨.《深刻认识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N].《文艺报》,2016年10月
   [4]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写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
期刊
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品德习惯、生活态度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还能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稳步开发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
期刊
《学记》中有这样的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组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碰壁中找出路,在问题中找策略,在反思中求进步。当然,我也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中,一开始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缺乏整体认知,未切实关
期刊
【摘要】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发展的深圳,大量工厂的兴起,吸引了中国各地的乡村青年。他们为“找口饭吃”而背井离乡。而在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工厂中,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青年男女的恋爱往往出现令人唏嘘的一面。在邓一光先生的笔下,有这样一段故事,渗透了作者对身处其中的人物的真切期望。故事以菜作为线索,将各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菜;家;男人;女人
期刊
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指出,思维导图就是借助图像、线条、文字、符号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脑的潜力。本文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早期阅读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提炼关键信息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阅读内容,提炼
期刊
摘要: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而单独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不能忽视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学生只有把文章读透学懂,才会在习作时驾轻就熟。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谈习作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教学点。“写”这一语文的基本教学点当然是指学生的習作教学。我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
期刊
在很多优秀作文中,整句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复,或用特殊的句式连排,或古诗词的连用,或段与段的整句对应等等,使得这些优秀作文多姿多彩,摇曳纵横,妙笔生花。   一、古诗文连用整句   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
期刊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仅用40个字,便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秀美风光和山间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在诗歌之美中,最重要也最难欣赏的是意境美。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因此,对诗歌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行为,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探究价值与实践意义。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与共同作用,但最终都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本着为了学生发展的态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理想。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課堂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相互交流对话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呈现新趋势,注重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从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2017—2019年全国Ⅰ卷小说阅读题为研究对象,来探析高考小说情境化的设题特征,从而发现小说阅读的情境化命题特点,以便科学、准确、高效地指导小说教学。   关键词:语料特点;设题特征;备考启示   本文将对2017-2019年的全国Ⅰ卷小说阅读主观题进行探究,分析其情境化的命题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