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居秋暝》的意境美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仅用40个字,便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秀美风光和山间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在诗歌之美中,最重要也最难欣赏的是意境美。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因此,对诗歌意境的欣赏应当是我们诗歌教学的重点。
   《山居秋暝》中的景物描写主要在颔联和颈联中。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尽管也有景物描写,但它重在介绍时间、地点和人物。其中“空山”一词点明了全诗景物的特点,也是全诗意境的点睛之笔,在诗歌欣赏中却极容易被忽视。颈联、颔联的景物都是围绕“空”字展开的。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十个字就描写了四种景物,即:“明月”“松”“清泉”“石”。这四种景物也是诗的四个意象,它们的排列是很有深意的。我们可以把这四个意象重新排列组合,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如“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或“松间照明月,石上流清泉”,这样一来,看起来好像也很通顺,意境也没有什么变化,但原诗中强调的是“照”和“流”,此时却变为强调“松间”和“石上”,那原诗中一静一动的对比就没有了。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十个字也描写了四种景物,即:“竹”“浣女”“莲”“渔舟”。它也可以有另外三种不同的排列:第一種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第二种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第三种是“浣女竹喧归,渔舟莲动下”。与原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第二、三种把浣女和渔舟放在前面,似乎也未尝不可,但却缺少了那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此外,看到了“浣女”,给人以“空山”不“空”之感,先“莲动”,再见到“渔舟”,则体现了“渔舟”移动的无声,达到了以动衬静的效果。
   总之,这八种景物不仅排列有序,而且紧紧扣住了“空”和“静”两个字:“明月”“松间”空空如也,“竹喧”才知有“浣女”,而“浣女”始终不出现,起到了有人也“空”的效果。“清泉”流淌,以有声衬无声,先看到“莲动”才见到“渔舟”,才知静到了极处。
   把握诗歌意境,最困难之处在于不同的人对景物有不同的爱好。而意境是诗人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作为欣赏者,应当抛开自己的主观情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诗中的情感,也就是把意境上升到情境。
   王维个人喜爱佛教,佛学修为很深,政治上屡遭挫折,一生几度隐居,他通过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尤其是中后期写过许多佛教意味很浓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佛”。“空”和“静”二字,正符合佛教所推崇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的境界,也与作者隐居时的心境相合。因此,王维在最后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其他文献
拼音学习是为以后的识字打基础,它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从2014年起,幼儿园将不再教授拼音,一年级学生开始零基础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拼音究竟该如何教学呢?   一、巧用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上配有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直观的情境图,这对于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课上,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图片,了解事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引导他们
期刊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班级教育合力,就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这就叫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合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期刊
【摘要】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环节中,“问题链”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凸显名著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名著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和探讨更加结构化、体系化,更适合学生去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让名著教学的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字】问题链;教学法;初中名著;教学应用   “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将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逐渐加深难度与层次,来形成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的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写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
期刊
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品德习惯、生活态度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还能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稳步开发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
期刊
《学记》中有这样的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组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碰壁中找出路,在问题中找策略,在反思中求进步。当然,我也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中,一开始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缺乏整体认知,未切实关
期刊
【摘要】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发展的深圳,大量工厂的兴起,吸引了中国各地的乡村青年。他们为“找口饭吃”而背井离乡。而在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制造业工厂中,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青年男女的恋爱往往出现令人唏嘘的一面。在邓一光先生的笔下,有这样一段故事,渗透了作者对身处其中的人物的真切期望。故事以菜作为线索,将各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菜;家;男人;女人
期刊
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指出,思维导图就是借助图像、线条、文字、符号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脑的潜力。本文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早期阅读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提炼关键信息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阅读内容,提炼
期刊
摘要: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而单独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不能忽视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学生只有把文章读透学懂,才会在习作时驾轻就熟。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谈习作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教学点。“写”这一语文的基本教学点当然是指学生的習作教学。我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
期刊
在很多优秀作文中,整句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复,或用特殊的句式连排,或古诗词的连用,或段与段的整句对应等等,使得这些优秀作文多姿多彩,摇曳纵横,妙笔生花。   一、古诗文连用整句   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
期刊